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壽山石雕屬於什麼雕刻

壽山石雕屬於什麼雕刻

發布時間: 2021-01-13 16:33:19

雕刻的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與福州的脫胎漆器、軟木畫合稱「榕城三絕」。壽山石雕是傳統的民間雕刻藝術,以產於福州北部山區北峰的壽山石為材料,通過特殊技藝製作出供人玩賞的小型雕刻。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
壽山石的石質、石色、石形、石紋均極豐富,晶瑩滋潤,品種繁多,硬度在2.5至2.7摩爾之間,是上等雕刻彩石,具有細、結、潤、膩、溫、凝的特點,民間稱之為「石帝」、「石後」,並有「貴石而賤玉」之說。
具有獨立造型的壽山石雕刻品的出現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南宋時,壽山石礦已得到開采,經過元、明、清三代的發展,獨立的壽山石雕產業最終形成。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壽山石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出現東門、西門兩大流派。
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其技法主要包括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壽山石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品類。由於這些原因,壽山石雕的社會影響面極廣,具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的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鑒賞家與收藏家的好評。
壽山石雕在中國傳統玉石文化中佔有突出地位,相關雕刻品已成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徵。

Ⅱ 壽山石雕茶壺上雕刻4條魚什麼意思

如魚得水,連年有餘

Ⅲ 福建省壽山石雕大師蘇雅波

石雕雕刻設計手法多種多樣,可以分為浮雕,圓雕,沉雕,影雕,鏤雕,透雕。
1、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體感的圖像,是半立體型的雕刻品。因圖像浮凸於石面而稱浮雕。根據石面脫石深淺程度的不同,又分為淺浮雕及高浮雕。淺浮雕是單層次雕像,內容比較單一,沒有鏤空透該。高浮雕是多層次造像,內容都較繁復,多採取透雕手法鏤空,更能引人入勝。浮雕多用於建築物的牆壁裝飾,還有寺廟的龍柱、抱鼓等。北京故宮的御道就是浮雕。
2、圓雕。是單體存在的立體擬造型藝術品,石料每個面都要求進行加工,工藝以鏤空技法和精細剁斧見長。此類雕件種類很多,多數以單一石塊雕塑,也有由多塊石料組合而成的,此類雕體發展了多促微型產品,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蟬翼,更是巧奪天工,被稱為「微雕」。此類產品已完全脫離建築實用而成為純工藝品,由於小巧而更便於攜帶,為紀念性珍品,發展前景甚佳。
3、沉雕。又稱「線雕」,即採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藝術品。此類雕法吸收中國畫與意、重疊、線條造型散點透視等傳統筆法,石料經平面加工拋光後,描摹圖案文字,然後依圖刻上線條,以線條粗細深淺程度,利用陰影體現立體感。此類產品多數用於建築物的外壁表面裝飾,有較強的藝術性。

Ⅳ 壽山石的石雕款識

「款識」又叫「落款」或「題款」。就字面來說,「款」和「識」還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內容。什麼叫「款」呢?就是作品完成後,簽署上作者姓名、字型大小、地點、時間或施印,也就是蓋上的印章。「識」指的是,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可以是心得抒發,也可以賦以詩詞,它屬於「識」。
「款識」藝術並不是壽山石雕文化的創造,它是受到書畫的影響並從中「移植」過來的,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如清朝雕鈕名家周尚均,在博古印面上刻八分體的「尚均」,因獨具特色被譽為「尚均鈕」。還有魏汝奮、楊玉璇等名家均有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歷史在發展,藝術在前進。因為「款識」藝術源於書畫,而且需要比較精深的文化內涵,所以初期的壽山石雕款識很多是由雕刻師和篆刻家共同完成的。當今,隨著整個壽山石雕界的藝術文化內涵的提高,「款識」藝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石雕藝術家應用和發揮,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雖然壽山石雕的「款識」藝術源於書畫,但他們又各有特點。書畫以筆墨紙為載體;石雕則以刻刀作工具,在變化萬千的作品外形制約下,尋求表現空間,而且還要考慮到雕刻之後的因素,選什麼字體,章法的安排,字體的大小,空間位置的選擇,整體與留白的關系,印章雕刻的高低等等。總而言之,「款識」藝術雖然不是壽山石雕藝術的主體,但是它能夠豐富並提升作品的藝術品位和收藏價值。
縱觀這些年壽山石雕藝術的發展,已經到了興盛時期,它也開始走上多元化的藝術發展道路。這就要求雕刻家要掌握更多的其他藝術門類的知識,加強繪畫、書法、篆刻、色彩學、美學、歷史文化、藝術理論的修養等等。款識藝術的借鑒和移植,是繼承和發揚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遺產,也是豐富和發展壽山石雕文化的一項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

Ⅳ 福州地區發現最早的壽山石雕工藝品是什麼

福建山嶽連綿、丘陵起伏,蘊藏著豐富的石材,亞熱帶氣候孕育著蔥郁繁茂的林木,漫長的海岸灘塗有色彩斑讕的貝殼。心靈手巧的藝人就地取材,將石、木、竹、貝等材料加工創作成為身價不凡的壽山石雕、青石雕、木雕、竹刻、貝雕等工藝品,其中以福州壽山石雕、惠安青石雕和福州、莆田的龍眼木雕為代表。 壽山石雕為福建最負盛名的傳統工藝品之一,它是以福州北郊壽山所產的色彩斑爛絢麗、光澤潤滑的壽山石為原料,根據石料的自然形狀、色澤和紋理,因材施藝,將天然美與藝術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雕刻藝術品。 壽山石雕早在1500年前的南朝即已問世。至宋代,逐漸形成獨立的專業。元、明之際,壽山石印章鈕飾藝術開始聞名於世。清代名手輩出,著名藝人楊玉璇、周尚均雕刻的佳作,冠絕一時。近代,雕刻技藝蔚成「東門」及「西門」 等各具風格的流派。西門派雕刻名師林清卿,運用中國畫手法雕刻薄意作品,獨辟蹊徑,精巧絕倫。東門派多利用石材之自然形態雕刻人物,主要藝人有林友琛等。 經歷代藝人的努力,壽山石雕技藝不斷提高,佳作紛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功森的《九鯉連環卣》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寶庭的《二十八古獸印鈕》、林亨雲的《海底世界》以及石雕名作《求偶雞》、《花果累累》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均為傳世之作。 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有圓雕、浮雕、薄意、鏤空和鑲嵌等。優良的質材、精湛的技藝使壽山石雕蜚聲海內外。許多珍品為博物館、珍品館及收藏家所珍藏。 惠安青石雕(包括花崗石雕),主要用於建築裝飾,以龍柱、石獅和各種人物浮雕為代表,其特點是雕畫結合,精雕細鏤,形象生動,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產品有浮雕、圓雕、影雕和碑石四大類。 明代以前的青石雕多為圓雕,風格粗獷。明末李周和清代李木生等石雕藝人,在工藝上精雕細琢,造型上追求形態神韻之美,所雕的人物、花鳥、漸趨精巧傳神。當代惠安石雕藝術更臻成熟,作品遍及全國各地,如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南昌「八一」紀念塔、井崗山紀念碑、廈門集美鰲園等都有宏偉壯觀的石雕作品。影雕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石雕工藝,在古青石板上精心雕琢,不論仿製照片或國畫都維妙維肖。 福建木雕藝術是從民間建築、傢具、佛像雕刻逐步發展起來的。品種有龍眼木雕、黃楊木雕、樟木雕、金木雕、彩木雕等。主要產地有福州、莆田、泉州、閩北等,各地風格有別,佳作有《後羿》、《悟》等。福州龍眼木雕著重仿古,刀法細膩,注重神韻,風格淳樸,造型簡練概括,穩重大方,具有勁健渾厚的藝術特色;莆田黃楊木雕和龍眼木雕則以精緻的透雕見長,風格古樸典雅、刻劃細膩、層次分明,閩南一帶的金木雕流行以透雕與浮雕相結合,並施以金彩,金碧輝煌、玲瓏剔透。泉州的彩木雕,主要以飛禽走獸為題材,追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 樹根雕,是近年來承傳木雕、並借鑒其他工藝而演變發展起來的工藝美術新品種,它利用天然喬木或藤本植物之老乾枯根,相形度勢加工成為人物、飛禽走獸、瓜果等陳列品,寓天然野趣,顯物象神韻。 牙雕的主要產地在福州、莆田。福州牙雕源於傳統的龍眼木雕,布局繁而不亂,雕法細膩流暢,氣度穩重大方,風格獨樹一幟,是中國象牙雕刻四大流派(京、穗、滬、榕 )之一。現代牙雕佳作《曹大家》和《走雨》、《回娘家》等形神兼備,各具特色,是傳統工藝美術吸取現代藝術表現手法的成功之作。莆田牙雕裝飾性強,技法全面,作品以雕刻古代人物見長,主要代表作有《追擊》和《史湘雲醉卧芍葯叢》等。 福州玉雕別具神韻,圓雕山水花鳥形象逼真、工藝精細,玉雕《水仙花》瀟灑飄逸、神采飛揚,融壽山石雕藝術於玉雕之中,自成一格。 福州角雕以巧工奇鏤聞名,多以蜻蜓、蝦蟹、夏蟬、蘆葦、動植物為題材。佳作有《柳蟬》等,畫面神韻生動,角質透明,柔和淡雅。 竹刻以福州和漳州的為代表,藝人以「留青法」縮刻古名人字畫竹片上,刀法精細、風格雋逸古雅,主要作品有竹刻筆筒、掛聯、花插和鎮紙等。 貝雕的主要產地在平潭、東山、福鼎、霞浦。平潭貝雕因材施藝,並力求形、紋、色的融和;東山貝雕以貝堆盆景為主;福鼎貝雕與漆器結合;霞浦貝雕則以貝貼畫為主,都各具特色。

Ⅵ 怎麼看石雕的好壞求大神幫助

在線磚家 [新手] 壽山石 福州的壽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與連江、羅源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屬彩石大類的岩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很復雜,約有一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的總目一般可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類。 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流水,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產著一種「石中之王」壽田石。因為產於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分為黃田、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黃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種。田黃的共同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剔透,且有細密清晰的蘿卜紋,尤其黃金黃、橘皮黃為上佳,枇杷黃、桂花黃稍次,桐油黃是田黃中的下品。田黃石中有稱田黃凍者,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碎蛋黃,產於中坂,十分稀罕,歷史上列為貢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溫潤,越往裡層,色地越淡,而蘿卜紋、紅筋、格紋卻越加明顯,似鮮血儲於白綾緞間。石品以通靈、紋細、少格者為佳,質地不遜於優質田黃石。 紅田石:田石中色紅者稱為紅田石。生為紅田有兩種原因,一為自然生成一身原紅色;一為人工煅燒而成後天紅,天生的紅田石稱為橘皮紅,是稀有石種。 壽山村東南有山名坑頭山,是壽山溪的發源地,依山傍水有坑頭洞和水晶洞,是出產水坑石的地方。因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稱「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質尤罕,因此今日市場上所見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舊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凍」之說。水坑石是壽山石中各種徑凍石的薈萃,主要品種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魚凍、環凍、坑頭凍及掘性坑頭等,色澤多黃、白、灰、藍諸色。 山坑石,是壽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檔壽山石印章和石雕藝術品的主要原料來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總代表。 高山石通靈瑩麗,唯石品多達百種,石質優劣各異,命名多不規范,以色、以相、以產地、以始掘者命名現象都有。以色分類的有紅高山、白高山、黃高山、蝦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類的有高山凍、高山環凍、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凍、高山牛角凍、高山魚腦凍、高山魚鱗凍。以產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瑪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東北2公里處的杜陵山中,出產一族相對獨立的石材,統稱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種繁多,亦有以石色、以開采人名和開采方式來區別命名石種的習慣,如白杜陵、紅杜陵、黃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於杜陵坑山臨溪處的善伯洞,從質地來講,此石溫膩脂潤、半透明、性微堅,肌理多含金砂點和粉白點,杜陵坑石則無。從顏色上看,色多鮮艷。1989年以來,屢出佳石,其石分為紅善伯洞、黃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銀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在壽山村東南8公里處有月洋村,有座山稱月洋山,其周遭所產壽山石統稱月洋系石。月洋系產石僅十餘種,其中最佳麗的神品,要稱芙蓉石,芙蓉石被稱為中國「印石三寶」(田黃、芙蓉、雞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頂峰,石質極為溫潤,凝脂,細膩,雖不甚透明,然雍雅盡在其中。同時,芙蓉石亦是壽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劃類,分為紅芙蓉、白芙蓉、黃芙蓉、芙蓉青、紅花凍芙蓉;又有以洞分類者,稱將軍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山系壽山石礦藏豐富,品種繁多,是僅次於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質結實,溫潤,堅細,凝膩,微透明或不透明,實有光澤,色彩豐富,以紅、黃、紫、白等兩色及多色相間者常見,是壽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黃旗降、紅旗降等。 壽山石的應用和欣賞 壽山石除了大量用來生產千姿百態的印章外,還廣泛用以雕刻人物、動物、花鳥、山水風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種藝術品。這種供藝術雕刻用的壽山石主要產於壽山及峨嵋、東仔、湖潭、石碧頭等礦床,其礦物成分以地開石、高嶺石為主,葉臘石次之。 優美的壽山石藝術品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僅有助於物質文明,而更重要的是有助於精神文明事業的發展。它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益壽延年。例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功森用旗降石為材料所創作的「曲水流觴」就描繪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蘭亭盛會。正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之所贊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所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作品布局合理,境界曠遠,富有詩情畫意。其他如高山石「竹林七賢」亦為郭功森的佳作。馮久和的高山石「鳥鳴花果艷」則展現了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機永存。陳敬祥以高山石為材料所創作的「求偶雞」,在壽山石雕中首創了鏤空雕技法(1956年),刻有一隻母雞在雞籠內撲翅欲出,籠外幾只公雞跳躍求歡,真實可愛。林亨雲以高山石為材料所創作的「海底世界」廣泛採用了鏤空雕的技法,不僅紅、黃、赭、白、黑、灰等各色藝術形象布局合理、協調一致,而且同一顏色中還有濃淡或深淺之分,使作品顯得別有風韻。特別是原來重達65公斤以上的高山石石料,經過他精心雕鏤,最後只剩下不足20公斤。由此而使作品更顯得色彩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虛實結合,玲瓏剔透。各種魚類游弋於水中,怡然自得。 那些色澤暗淡、質地較差的壽山石則不能用作石雕材料,可大量用於工業生產,如耐火材料、造紙、橡膠、塑料、塗料、油漆、陶瓷、水泥、化學工業等生產即用之。 賞壽山石重在「三看」 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 雕製成工藝品的壽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壽山石的原石,因為它的質地、顏色、光澤和紋路等,也自有它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壽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因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於唐光啟三年(887年)的壽山村「壽山廣應院」被焚於火。火後在「廣應院」的故址留有許多壽山石,以後被稱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壽山寺》詩寫:「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斷珉」指被「廣應院」僧人收藏過的「壽山石」。但其時收藏「壽山石」原石可能不是為藝術欣賞,而是為了雕琢之後製造器具。明末,曹學銓發現並開始收藏田黃石,至清代,「壽山石熱」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於是在收藏壽山石雕品的同時,也掀起收藏壽山石原石的熱潮。壽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壽山石工藝品外,其本身的質地、紋理、顏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極具收藏的價值。比如說壽山石中的田黃石,因為有「易金十倍」的價值,收藏一塊田黃石,便是一個資產的「保險箱」,也可以說是財產數量的象徵。因此從古至今不斷有「千金買田黃」或是「萬金買田黃」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為了藝術的欣賞。現代壽山石收藏家仍有許多熱衷於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國—個教授「萬金買田黃」,便是買了一塊2兩重的田黃原石材。台灣有一個收藏家,專門收藏壽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國畫家齊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話。他則窮搜廣采,收藏了一千顆,而且是質量上乘的「中國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戲稱為「千石王子」。 壽山石雕品始見於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見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說,宋代壽山石開始大量開采,並用於雕刻,精美者作為貢品發運汴梁,成為宮廷的玩物。大者為達官貴人陳列於幾案欣賞,小者則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賞品。宋代的壽山石雕藝術已經達到可以供玩賞的水平了。於是便有了「收藏」的歷史。但大多數為宮廷及達官貴人所收藏。元末,開始用壽山石刻印,並因此有壽山石印鈕藝術的產生,收藏壽山石印材和壽山石印鈕,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專利」,並一直影響到現在,成為一種歷史性的社會風氣。 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 收藏鑒賞壽山石雕,應該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藝」是否恰當。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我們在鑒賞和選購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應用各種傳統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適於收藏家、鑒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總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 壽山石印章形制 壽山石印章有四方章、立字章、扁方章、引首章、橢圓章(「鴨蛋章」)、圓形章和隨形章(天然章或自然章)等,其中以四方章最為常見和應用廣泛。 印鈕形制繁多,技藝精湛,聞名中外。大致可以分為七類: ①古獸類,俗稱「獸頭」,在壽山石石章的鈕飾中佔主要地位。藝術造型甚多,其中以古獅、螭虎最為常見。其他還有龍、鳳、鰲、蛟、熊等。 ②動物類,指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常見的野獸、家畜,如龜、蛇、虎、象、熊、豹等,以及用十二生肖為題材的「生肖鈕」。 ③翎毛類,如雞、鴨、鵝、鷹、鶴、喜鵲等。 ④魚蟲類,如鯉魚、金魚、螃蟹、蟬等。 ⑤人物類,多以仙佛形象為主,如彌勒、羅漢、壽星、八仙等。也可以人獸結合,如伏獸羅漢、劉海戲蟾等。 ⑥花果類,如牡丹、玉蘭、荷蓮、菊花、水仙、梅花、桃子、南瓜、佛手、石榴、葡萄等。 ⑦博古圖案類,平頂印章多刻博古圖案鈕,如夔龍、夔鳳等,其技法為浮雕、陰刻、麻花(即「線刻」)三種。另外,還有鍾鼎彝器、古錢、瓦當、斗台、壽字、亭如樓閣等鈕飾。 印台有平台、覆斗台、壇台、天然台等四種。平台壽山石印章又有刻邊與不刻邊之分。「刻邊」就是在台下的四周施加陰刻或浮雕的紋飾,如夔龍、蟠龍紋、鳳紋、鳥紋、獸紋、雲紋雷紋等,多仿效古代青銅器上的圖案。印面一般不加裝飾。但在近代也有人在其上加刻薄意、浮雕或陰刻花紋、文字(俗稱「麻花」)等。 有道是:深山之靈石,巧匠有所鍾。自古人皆愛,只因其趣濃。 建議你去博寶藝術網,那裡有最權威的在線專家,希望能夠幫到你

Ⅶ 福州壽山石雕刻大師

福州玉雕大師王一帆非常壽山擅長石雕刻,1953年生福建福州人,字逸凡,回師從吳略、周寶庭,擅長人答物、古獸雕刻,兼工篆刻,其篆刻得潘主蘭指導,技術全面,題材廣泛。作品立意新穎、巧思過人,富有文化內涵和金石味。
其雕刻題材廣泛,立意新穎,富有文化內涵,尤其以小品稱妙,很得收藏家喜愛。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大獎。
1984年壽山石雕作品作品 《文房珍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獎「二等獎」;王一帆對壽山石及雕刻理論深有研究,與人合著有《壽山石欣賞》、《品石明志》、《壽山石賞識》、《王祖光壽山石雕藝術》等。
現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中國寶玉石協會印石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現任福州石雕藝術工藝廠廠長。

Ⅷ 現在學雕刻玉雕跟壽山石雕哪個好

大器不琢多把玩人生一樂也! 你好我是專業玉雕師傅,現在雕玉的技術不現在玉雕也是分等級的,大師的工一個簡單的掛件工費上萬,一般以上技術的上

Ⅸ 壽山石雕有什麼特點

壽山石雕的特點是:用整塊石料雕成,不作任何拼接,巧取天然,因材施藝。

壽山石雕,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其技法主要包括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壽山石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品類。
壽山石雕藝術至少開始於一千五百年前。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代,壽山石雕開始復甦,七十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東西派融匯交流,取長補短,同時吸收了古代與西方藝術之長,促使雕刻技法日新月異,出現了以薄意、浮雕、高浮雕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發展了透雕、鏤空雕和銀嵌等新技法。
明代,壽山石的鈕飾藝術得到長足發展,雕刻藝人在繼承古代玉璽、銅印等鈕飾基礎上,造詣很高,風格獨特的印鈕藝術,壽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們的心愛之物、珍藏之寶。由於石章鈕飾的出現,壽山石雕技法有了很大的變革與發展,刀具、握刀與運刀的方法都有了改變,過去的石俑,主要以肩膀頂著木柄長刀具雕刻,刀向多顯直線,對於細小的印章鈕頭來說這種方法顯然不適用了,刀具演變成為手鑿與修刀,完全用手掌握,運刀如筆,刀法剛柔相濟,婉轉流暢,所表現的形象婀娜多姿,更臻完美,同時,受中國畫的影響,出現了高浮雕技法、皺法雅潔,實有畫意,從此,壽山石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主要特點
微雕除了一般雕刻所要有繪畫、書法、雕刻基礎之外,還要有特選的材料、特製的刀具、特別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異的意念、特殊的毅力、獨特的構思,另外在材料的磨製、刨光、上色、保養等方面也都要有特色。

Ⅹ 古代壽山石雕刻名家

壽山石雕藝術史上的兩個重要人物,即清康熙年間壽山石雕的一代宗師楊璇和周專彬。
楊璇,又屬名玉善、玉璇等,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間客居福州,首創「審曲面勢」雕刻法,即根據壽山石豐富的色彩,順其自然,依色巧雕,使雕作之畫面,形神兼備,情趣盎然。楊璇在人物和獸鈕雕刻上,技法特別精到,是公認的壽山石雕鼻祖。他的作品構思巧妙,刀法古樸,獨具匠心。
與楊璇同時期的還有一位宗師周彬。字尚均,閩南人,尤擅鈕雕,其技藝超凡,名冠當時,所制印鈕被專稱為「尚均鈕」,多為地方官吏進貢朝廷,作為皇家秘藏之珍。「尚均鈕」多是獸鈕,雕風精細,手法誇張,形態與眾不同,印旁常有博古紋,多取青銅器紋樣,並在紋中隱刻雙鉤篆字「尚均」
繼楊璇、周彬之後,福州還有董滄門、奕天、妙巷等人繼承「鈕雕」傳統,聞名於世。清同治、光緒年間,潘玉茂、林謙培二人繼承發揚周彬、楊璇的壽山石雕工藝傳統,各得其真,並各自收徒傳藝,各揚其長,以後又經世代相襲和發展,形成了兩個有同風格的壽山石雕藝術流派,也就是「西門派」和「東門派」。後經過逐漸的發展又形成了一個新的流派,即「學院派」。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