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雕刻什麼好
Ⅰ 哪種牛角適合雕刻
任何牛的角都適合雕刻的,如水牛、黃牛、氂牛、奶牛等,主要看您雕刻啥。犀牛角雖然是雕刻材料中比較好的,但現在犀牛角已是違禁品,也就是說和象牙一樣,嚴禁買賣交易的啦,所以用犀牛角雕刻是不現實的。
Ⅱ 怎麼樣區分犀牛角與牛角雕刻件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特徵區別
一、犀牛角是長在鼻子上的,有單角和雙角。由於生長在頭部的中間,更接近圓形或大橢圓形;牛角是長在腦門向兩側分叉的,因牛腦門比較平(沒有人看見過大賁頭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
二、犀牛角生長特徵具有「前溝後崗」的特點。什麼是「前溝後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條凹下去的溝,是「前溝」,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條凸出來的崗,是「後崗」,朝向上天。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邊口,好象製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覺;
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實後空」,「前實」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實心的;「後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腦門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牛齡越大,空心則越長,實心則越短;
四、又一條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輪的。所有角製品的橫截面的開裂都是圍繞著年輪綻開的。為什麼在這條中只說了是所有角製品這個詞,也包括了象牙;
五、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這里要說明,乾隆大爺都沒有機會看見過亞犀犀角。
1、犀角有魚籽紋,牛角沒有;
2、犀角雖然可以一層層剝開,但沒有一圈圈的角朊層;
3、在正常情況下犀角有氣味,而牛角沒有。
Ⅲ 清代犀牛角雕刻家子真
清代犀牛角雕刻家子真,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不過今年的行情持續低迷,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Ⅳ 明代犀牛角雕刻大師的落款有哪些
我有一個300克的明代硯台,1800w
Ⅳ 怎麼保養 犀牛角 雕件,怎樣把玩得效果才好
最好的方式是用布盤玩 時間久了會在上面產生一層包漿並且不影響原物顏色效果
汗手盤玩是個錯誤認識 容易使物品表面無光澤顏色變暗影響其觀賞價值
Ⅵ 我的這對犀牛角雕刻值多少錢
犀牛角雕刻,真品行情要超過100000,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Ⅶ 犀牛角雕的犀牛角雕
《格古要論》曾記述:犀角出南蕃西蕃,雲南亦有。紋如魚子,謂之粟紋;粟紋中有眼,謂之粟眼。凡器皿要滋潤,粟紋綻花兒者好。其色黑如漆,黃如粟,上下相透。有通天紋,有重透紋;黑中有黃花,黃中有黑花。古雲通犀,此二等佳貴。有側透者,黃中有黑花,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者,或有斑散而色淡者,又次之。有黑犀無花而純黑者,不甚值錢。
犀牛角是清熱解毒的名貴葯材,在古代就與夜光璧、明月珠齊名。而今犀牛屬於瀕危保護動物,犀角不可能再被用作角雕材料,犀牛角雕作為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一朵奇葩已成了絕響。
角雕作偽的主要方式就是材質作偽。自清代中晚期,犀牛角資源枯竭,許多工匠多以海象牙等來仿製,但其斷面無紋,多染綠沁,易鑒定;亦有以骨粉、角粉摻合樹脂染色橫壓,再經雕琢作偽的,但其紋理生硬機械,無魚子紋,也易辨別。但若以大小類似的氂牛角來仿製,那就有了一定的欺騙性了。氂牛角的紋路要比犀角粗得多。犀角上面經常會有霉斑,但擦拭後裡面的胎骨還是非常瑩潤的。
另外,古人為了保護並長久使用犀角藝術品,會給其進行上漆、上蠟、上色的工藝保護,這也為辨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可以先用燒熱的針刺一下隱密處,犀角多無味有些有香味,而水牛角有硫磺臭味,樹脂、塑料的味道很容易分辨。犀牛角雕比牙雕稀少,比核雕珍貴,且增值空間較大,是雜項收藏中的上上品收藏對象。文/徐學平
Ⅷ 犀牛角雕刻的算盤寓意是什麼
古語雲:「算盤一響,黃金萬兩。」作為算錢的工具,其意為招財進寶、財源廣進,是財富地位的象徵。算盤形狀方正意為「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猶如人的行事作風正直.希望樓主能夠採納謝謝
Ⅸ 怎麼樣鑒別犀牛角雕刻件
第一點:縱向紋理:犀角有獨特的像麻片狀的縱向紋理,這一點是仿製品無法制出的.
第二點:表面溝壑:不管犀角打磨拋光的多麼精細,表面都會有小細條一樣的溝壑,而這種溝壑是其他角質所不具備的.
第三點:顏色沉沉且帶有明顯的棕紅色調.
我實在懶得打了,你自己看看這些資料吧~
性狀鑒別] 1.犀角:多呈闊圓錐形, 自底部向上漸細,上部稍扁,頂端鈍圓,稍彎曲。角長10~40cm。表面烏黑色或黑棕色,下部色漸淺,呈灰褐色。角前面近低部有一縱深陷溝,溝長3~15cm,深0.5~3cm,習稱「天溝」,與「天溝」相對的底盤上有一脊狀隆起,長6~9cm,高1~2cm,習稱「地崗」。基部表面粗糙,周邊凹凸不平,呈鈍齒狀,習稱「馬牙邊」。「馬牙邊」向上的中部有縱紋及未除凈的堅硬的毛,習稱「剛毛」。底盤長圓形,前窄後寬,形如龜背,長13~22cm,寬7~14cm,灰黑色或灰棕色,向外逐漸變淺,呈灰棕色或灰黃色,底面凹入3~6cm,習稱「窩子」,其上布滿蜂窩狀小凹坑(鬃眼),習稱「砂底」或「砂窩底」。角質堅硬,縱向剖開,均系順絲,無牽連「絞絲」。氣微香,味微咸。犀角鎊片多為縱切或斜切片,捲曲不平,呈灰白色,有芝麻花點或短線紋。對光透視可見透明小點,習稱「芝麻點」,質脆易碎,氣微,味淡。用手挫之或置沸水中浸泡後,微有清香氣。
2.小犀角:為犀牛頂上的小角。呈饅頭狀,盔帽狀或扁圓形,大小不一,高1.5~6cm,色烏黑光亮,下半部較淺,多有縱裂紋。底盤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2~9cm,「窩子淺」,「砂底」較細,灰黑色或發黃,頂端圓形。縱剖面絲較粗,顯順紋,多為灰黑色。無「天溝」、「地崗」、「馬牙邊」等特徵。鎊片多彎曲。味稍濁。
犀角的鑒別經驗有以下幾點:
1.體堅質重,底盤長圓形,縱面易劈開,其面上順紋清晰;
2.鎊片菲薄,彎曲光滑,有灰白色的芝麻花點,以手搓之易碎:
3.用熱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發熱,無腥氣而清香。
[品質優劣] 以色烏黑光亮、完整無裂紋、砂底色灰黑、鬃眼明顯、縱剖面絲粗順直、氣清香者為佳。
[成分] 主要成分為角蛋白(kenatin)。此外,尚含蛋白質、肽類、游離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ratives)及甾醇類等。
[效用] 清熱、涼血、解毒。治傷寒時疫、熱入營分、驚狂、發黃、斑疹、神昏譫語、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下血、熱毒瘡月中。
[貯藏] 放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防生蟲及裂紋。
[附註] 在商品收購中有時有犀角杯,系犀角加工雕刻而成.亦可供葯用。犀角杯有光杯與花杯之分,其上刻有花紋為花杯,無花紋為光杯,以光杯為佳,光滑明亮。盛過酒的杯底則不光滑,劈開後亦顯順紋,無紋絲。
[偽品] 1.系用牛角加工而成,其外形與小犀角極相似,呈饅頭形,表面淡黃棕色或灰黑色,無圓形鬃眼,往往有弧形裂紋,底盤為圓形,直徑4cm,平截,無窩子及砂底。質堅硬。氣微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