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玉掛件雕刻什麼圖案
Ⅰ 書生進京趕考,得到了君王的什麼金口玉言,意外成為狀元,當上宰相
這位書生叫做李春芳,當上狀元也全憑運氣,原來皇帝已擬定好了另一位考生為狀元,在准備下筆的時候,無意間把墨汁灑到了李春芳的考卷上,皇帝說話一言九鼎,自然寫出去的字也不能改變,便說到,「這次的狀元就是你了"。然後李春芳就開始了仕途之路,到最後做到了宰相。不過這都是野史記載的。
因為後來他卷進了朝朝廷的斗爭當中,由於他本人並不喜歡權力,不喜歡明爭暗鬥,便決定回家養老,李春芳兩次請旨均沒有被皇帝准許。這之後李春芳並沒有放棄,而是連續請旨,中間也遭奸人陷害,依然沒有放棄,在連續請旨5次後,皇帝實在是沒有辦法拒絕,便允許他回鄉養老。李春芳是一個標準的讀書人,不喜歡舞弄權力,有一個讀書人的不屈氣節。由於李春芳青詞寫得特別好,還有青詞宰相之名。
Ⅱ 張廷玉為清朝哪朝宰相
張廷玉字衡臣,號硯齋(一作研齋),清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學士張英次子回,康、雍、答乾三朝元老。康熙時以進士官刑部、吏部侍郎,雍正年間受到重用,任順天鄉試主考官、入值南書房、《明史》總載官、禮部及戶部尚書,後又相繼升他為文淵閣、文華殿和保和殿大學士,並令其改兼吏部尚書。雍正七年,張廷玉以大學士的身份入直僅有三人的軍機房,密為辦理軍需事宜,與怡親王允祥任軍機大臣。張廷玉參與機密要務,西北兩路軍興之後、「層夕內值,宣召不時,晝日三接,習以為常」。由於軍務繁忙,廷寄刻不容緩,遵奉密旨籌畫經理之事、時間不定,回至朝房或公署聽事之時,下屬司曹各官吏書吏,懷抱案犢於旁以待裁決者,常有百數十人。甚至坐於轎中也要披覽文書。對於應辦事宜,張廷玉絲毫不敢草率,每當薄暮抵達寓所.點燃雙燭,以完成本日未競之事,並辦理次日應奏之事,即使盛暑之夜,也必至二鼓方始就寢。如果躺下之後,又想起某事、某稿有未妥之處,即披衣起床,予以改正。黎明之時、重新抄寫繕錄,以備進呈。
Ⅲ 宰相印玉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宰相使用的
玉石印章
Ⅳ 清朝宰相張庭玉,的妻子,兒女
張廷玉 子 若靄來 若澄 若渟 從子 若溎自主
古代一般女子不入史,故在四庫全書清史稿中不曾記載其妻女情況。
元配姚氏,麻溪姚文然第六女,是張廷玉外公姚孫森的族孫女。
妾氏依次有:金陵吳氏、常熟李氏、桐城蔡氏、順天施氏、桐城吳氏。
Ⅳ 清朝不是沒有宰相么那怎麼宮鎖珠簾里說張廷玉是當朝宰相,這是怎麼回事
那還有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來!那隻是代表他在朝的地位相當於宰相一樣而已。 差不多吧就那個意思吧,電視劇拍就是給大眾看的!大眾很多搞不清楚歷史的就不知道什麼品級官位的,宰相大家都知道啊!就這么宣傳唄。
Ⅵ 我國古代的文房四寶各出自什麼地方
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是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舉世聞名。
文房四寶獨具一格,它既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 又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
(6)古代宰相玉掛件雕刻什麼圖案擴展閱讀:
「文房四寶」分類介紹:
1、宣筆
關於宣筆的由來,自古就有蒙恬造筆說法。唐代韓愈所著《毛穎傳》記載,公元前223年,秦將蒙恬率軍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區(即宣城境內),具體方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區和涇縣一帶。
另一說中山在今江蘇省溧水縣境內。據《元和郡縣志》二十八卷記載,中山在宣州溧水縣東南十五里處,因唐宋時期宣州府地域廣泛,溧水縣屬宣州管轄。
2、湖筆
湖筆的產地在浙江吳興縣善璉鎮。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綉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尖:指筆鋒尖如錐狀;齊:筆鋒撮平後,齊如刀切;圓:筆頭圓渾飽滿。
健:筆鋒挺立,富有彈性。湖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按大小規格,又可分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種。湖筆,又稱「湖穎」。
穎是指筆鋒尖端一段整齊透亮的部分,筆工們稱為「黑子」,這是湖筆最大的特點。這種筆蘸黑後,筆鋒仍是尖形,把它鋪開,內外之毛整齊而無短長。這一帶的山羊,每隻平均只出三兩筆料毛,有鋒穎的也只有六錢。
一支湖筆,筆頭上的每一根具有鋒穎的毛都是在無數粗細、長短、軟硬、曲直、圓扁的羊毛中挑選出來,具有尖圓齊健,毫細出鋒,毛純耐用的優點。
3、徽墨
徽墨產於徽州地區的屯溪、歙縣、績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徽墨以松為基本原料,滲入20多種其他原料,精製而成。
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經久不褪、馨香濃郁及防腐防蛀等特點,宜書宜畫。高檔徽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
4、宣紙
宣紙因產於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宣紙生產主要集中在涇縣。宣紙因質地細薄、棉韌、潔白、緊密而著稱於世。 以耐老化、拉力強及不變色為最大特色,有「千年壽紙」之稱。紅星牌宣紙獲全國著名品牌。
5、歙硯
我國四大名硯之一。因取石於古歙州(今歙縣)的龍尾山,故稱「歙硯」。歙硯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
歙硯石質堅韌,具有下墨快、不損筆鋒、墨水不涸、洗之易凈等特點,其中「堅潤」二字體現了歙硯的特色。歙硯的品種繁多,其中以羅紋、眉子為上品。
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據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的一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可見,歙硯的傳世至少有一千二百餘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