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頭是用什麼木雕刻的
『壹』 漳州木偶頭的藝術特點
漳州木偶造型嚴謹,精雕細刻,彩繪精緻,著色穩重不艷,保留唐宋的繪畫風格,人物性格鮮明,誇張合理,並有地方特色。木偶頭基本造型有生、旦、凈、末、丑,又有神仙、鬼怪、動物,還有傳統名劇的角色例如關公、曹操、《水虎傳》的梁山好漢等,種類繁多。漳州布袋木偶最重要是木偶頭,漳州藝人雕刻木偶頭注重五形(眼、口、鼻、眉、耳)、五骨(眉、頂、顴、額、頦骨)。其中,木偶頭最重要的是木偶臉。臉要講究的是五形三骨,即是兩眼、一嘴、兩鼻孔(五形);眉骨、骨、下頦骨(三骨)。形形色色的五官根據角色的外形、性格、身份、經歷和氣質來構思,加上利用造型、線條、色彩來抓著了角色的神髓,木頭人也自然地活了起來。如嘴尖刻薄的媒婆,翹髻角目的老丑,長眉垂目的慈祥老者,嘴厚面肉墜的憨漢。
漳州木偶雕刻除刀功外,對原材料樟木的鑒別選擇、塗料的配製都很有講究。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用兩三天,若要將人物獨特的內心世界通過表情刻畫出來,花費的時間就更多。而世襲的秘制塗料尤為重要。一件作品每種色彩都要塗上數十遍,這樣,木偶保存百年都不會掉色、變形。作為戲曲舞台人物頭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徵的刻畫,誇張的造型、豐富的表情、類型化的處理方式是漳州木偶頭雕刻的普遍特徵。這一雕刻歷來師徒相承,且以家族祖傳的方式為主,一直流傳至今而無中斷。
『貳』 做木偶需要什麼材料
需要的材料有:木材適量、油漆適量、絲線約五米、布料適量、鐵釘適量、紐扣3到5粒、皮料適量。
木偶頭的製作
1、打坯。要到惠安的工廠由專門的打坯機操作,木偶頭所用材料是樟木。
2、雕刻。刻人物五官,雖說木偶造型的繁簡不同,師傅的手藝也有差別。
3、打土。用種特殊的白土加水和成黏土,均勻地塗在木偶頭的白坯,目的是掩蓋樟木上的疤結或孔眼,使木偶頭表面平整。
4、噴色。為木偶人物的臉部著色,像關公的臉是紅色、包公是黑色、壽星是肉色等。
5、彩繪。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各種表情,使喜怒哀樂躍然眼前。然後上光油,為的是使偶頭的色彩歷久彌新。
(2)木偶頭是用什麼木雕刻的擴展閱讀:
木偶藝術造型
木偶戲的"演員"是雙重的,真正當眾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繪成的戲劇角色,又是為人操縱的戲具。中國木偶造型藝術的軌跡,大體分三個階段:
1、三雕七畫階段。由藝人先雕頭形,再畫臉譜,以區別人物,造型主要靠畫臉。
2、雕繪結合階段。造型、雕刻、繪畫並重,講求創造性和技法性,出現了專業偶頭藝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屬這兩個階段。
3、可塑性與隨意性階段。現、當代木偶造型藝術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產品,根據戲劇內容的需要和時代審美趨向,設計、製作木偶,使之更富誇張性,更具木偶藝術特點。
不僅擺脫了單純戲曲化的傳統,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構成了絢爛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這是中國木偶造型藝術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
『叄』 80後玩的玩具,大的套小的。一個一個的。木頭的。可以把小的木偶全放到大的裡面。那個東西叫什麼啊
俄羅斯 特色 玩具 叫做 「套娃」
『肆』 經常在唯美圖片裡面出現的一個類似於玩具的木偶 正方形的腦袋 小小的 很可愛 木質 那個叫什麼
紙箱人阿楞
『伍』 一個木偶的站在木頭上是什麼成語
得意忘形
此成語後人引申的意思,指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為通用詞意。
以上供參考
『陸』 杖頭木偶的風格特徵
杖頭木偶抄在中國許多地區都襲有流傳,各有不同的風格特徵,稱謂也有所不同,在中國西北部的「耍桿子」、西南部四川的「木腦殼戲」、南部廣東的「托戲」都屬杖頭木偶。各地木偶頭的造型、臉譜、裝飾和雕刻工藝及演出風格也結合了漢族戲曲劇種以及唱腔,各有特色。
『柒』 杖頭木偶怎麼操作
傳統的杖頭木偶偶體本身沒有腳,需要有腳的動作時,另配腿,稱「打腳」外操縱杖頭內木偶保留容了傳統的打腳,並給以發展,可以打單腳也可以打雙腳,為了形象的完整,有的將木偶雙腿與胸腔下端連接固定,另做一條與腿部顏色質地相同的布筒用於遮蔽表演者的手臂。這種腿部的處理方法成為「掛腳」或者「三條腿」。
『捌』 木偶是一定是要用木頭做的嗎
不一定吧!!大家叫你木頭可能是在跟你開玩笑也有可能是你在做事的時候不懂得轉彎或者是不理想才這個叫你的吧!我想第一種可能性比較大吧
『玖』 木偶的製做過程
木偶的製作
木偶的製作包括木偶頭和服飾兩大步驟,本文介紹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戲)的製作過程,提線木偶與之大致相同。
木偶頭的製作
首先是打坯。目前泉州的私人作坊中還不能獨立完成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廠由專門的打坯機操作,木偶頭所用材料均是樟木。
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雖說木偶造型的繁簡不同,師傅的手藝也有差別,但通常情況下,一個熟練的師傅一天能刻三四個木偶頭。
第三是打土。就是用一種特殊的白土加水和成黏土後,均勻地塗在木偶頭的白坯上,目的是掩蓋樟木上的疤結或孔眼,使木偶頭表面光滑平整。
接下來是噴色。為木偶人物的臉部著色,像關公的臉是紅色、包公是黑色、壽星是肉色等。
再往下是彩繪。彩繪將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各種面部表情,使其喜怒哀樂躍然眼前。然後要上光油,為的是使偶頭的色彩歷久彌新。
最後要根據具體人物配上胡須、頭發等,如果是新娘子還要盤頭發。至此,一個木偶頭就完成了。
服飾的製作
木偶服裝上最主要的裝飾就是五彩繽紛、艷麗奪目的手工綉。綉品圖案首先由設計人員根據特定的人物,畫好設計圖紙,然後比照圖紙,用針稿機在衣料上打孔,再用染料塗印,勾勒出圖樣。綉線的顏色選擇由師傅自定,像鳳尾通常有五種顏色,在不同的師傅手下會有不同的效果。接下來是掃漿糊、加內襯,使綉片挺括、有型。最後是整件組合,也就是將幾個綉片縫在一起,做成一件完整的衣服。
由於「千人一面」的機綉的出現,現在服飾手工綉的要求並不十分嚴格。只是在綉人物臉部時(業內稱為「開臉」),技術要求才高。
目前,泉州製作的不少木偶都銷售到台灣,因為那裡的「布袋戲」已普及到中小學校。一般說來,教學用的木偶是批量購買的,為降低成本,布料就採用了人造絲中的春光緞,機綉也代替了手綉;而表演用的或是個人收藏所需的木偶,則要求全部是手工製作的,使用的是蘇州產的真絲軟緞和真絲綉線。以「戰將」木偶為例,其頭盔、頭部、服飾、(支撐的)內體、兵器等的用料不同,價錢也就從二三百元到近千元不等。
一個木偶頭往往並不是由一個師傅從頭到尾一手完成的。當然,如果是名家大師,會一氣呵成的,其名字會刻在偶頭的後面。普通師傅完成一個木偶大概需要五天的時間。
『拾』 木偶戲的木偶是木頭做的嗎
不全是,現在的木偶種類繁多,製作材料也有很大變化,有塑料,橡膠,報紙(我們使用的杖頭木偶的頭部就是用報紙做的),鐵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