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雕刻吸水石視頻
⑴ 可以在吸水石上刻生意興隆嗎
可以在吸水石上刻生意興隆嗎?
當然可以刻呀,邊豆腐和蘿卜這些材料都可以刻字,在吸水石上面刻字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⑵ 橄欖雕刻手串怎麼盤
核雕佩戴保養及盤玩的方法!核雕保養:1、防開裂。 開裂是橄欖核容易出現的現象,開裂的原理在於核內與核外的濕度不統一。橄欖核一般有三瓣構成,三瓣之間相互隔斷,每瓣之間都有核仁。刻成作品後掏掉核仁,這就形成了三個空囊。囊內空氣濕度與核外濕度應保持平衡,如果內高外低,相差懸殊的話,則核內濕潤向外膨脹,核表面乾燥向內收縮,這就會開裂。防止開裂,應注意下述幾點: a、防曬。太陽光或高溫燈光長時間直曬將導致開裂。 b、防水。橄欖核作品掉進水裡或用水刷洗清潔,空囊進水後蒸發很慢,外表蒸發很快,導致由內向外膨脹而開裂。如果著水,可放在食品保鮮袋中打一松結,讓水份慢慢蒸發,切忌速干。c、風吹。風吹是導致開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北方地區,短時間的風吹就容易將橄欖核吹裂。因此風力稍大,就應妥善收藏起來,以防不測。 d、放置在有暖空調的環境中,冬季使用暖氣(或暖空調),室內(車內)很乾燥,橄欖核長時間放置在這種環境中肯定開裂。如果在暖氣環境中使用加濕器加濕,那就不會開裂。e、冬季不能放在內衣口袋。人們在冬季穿的衣服較多,有很多收藏者往往將橄欖核作品放入內衣口袋「珍藏」,這就容易開裂。原因在於人的體溫起了一個「烘烤」作用,內衣口袋非常乾燥。在冬季放在外衣口袋就不易開裂。
2、核雕為什麼一定要上油?上油的方法?解決方案?橄欖核本身有很多油性在內,但隨著時間推移,油性是會消散的,因此必須上油,來加強它的油質,油質少則易裂,就如木頭太幹了會裂,是一個道理。在表面上油,它會吃進內部的,塗抹均勻,整個核都可以吸收油分。 上油的方法是:採用軟刷蘸少許色澤淡的油質(橄欖油、花生油、色拉油、大豆油均可),先在隨便什麼器具上刷幾下子,讓油均勻流淌到刷毛上,然後就可以朝核雕刷上去,周身充盈油光即可。一次塗抹大量的油是忌諱,有些核質不好的核(主要是沒長熟的核),會因為刷油多而產生花斑,花掉。也有少數核,一抹上去就會花,可以採取的辦法是——上油後,在2分鍾內仔細觀察核雕表面,出現深色的斑點立即用紙擦乾,花斑就不會再擴散。 那如果已經花了,怎麼辦?新核出現花,可在把玩一段時間後(要求滿3周,每天3小時以上的把玩時間),再上油塗抹,同樣要適量,這時因為表面已有淺淺的一層包漿,再花的可能性很小。 核雕花了之後,肯定要破壞品相,但玩家請不要擔憂,因為花不會導致裂。而且,核雕在把玩一年半載之後,整體顏色都會深紅,花斑也會隱淡,最後消於無形,所以不用害怕。
3、新核雕如何保存放置?挖掉核仁是好是壞?什麼氣候最適宜?蟲蛀解決方案? 由於核雕興起的年份很短,最近的一次就在2002年左右,因此市面上全為新工作品,老件多在玩家內部才流通。新核雕的存放很有講究,最妥當的方法是:存放在封口袋或逸文視覺配套的錦盒內,再放置於抽屜、大盒子內,如此,冬季的空調,太陽光的直射,都不會對核雕產生傷害,因為有2層以上的環境隔絕了。 需注意的是,存放於封口袋內,用不著把口袋全部系緊,應留一點縫隙,讓空氣內外均衡。曾有玩家因為封緊口袋,在連續數天下雨,天氣突然轉晴之後,因為空氣壓力,而開裂的。也有可能那個朋友的核雕受到了光線照射,而捂裂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強防範噢! 核雕存放的氣候,以5-27攝氏度為宜,這個范圍是我綜合估算的,溫度宜小不宜大,30攝氏度以上比較麻煩,如果空氣被隔絕,被捂裂的可能性比較大! 空氣濕度也對核雕影響巨大。濕度高是沒問題的,空氣中充滿水分,核壁就不會發干。就怕濕度過低,乾燥,核壁因為發干,產生收縮,有危險。那以什麼為標准呢?作個比方,如果你在室內呆著,感覺面部皮膚干,濺在桌面上的水滴很快蒸發掉,對核雕絕對是危險環境!冬季的空調就是典型,還有北方的暖氣片,這類環境下把玩,要慎重的。因此北方的朋友保存核雕,都會在室內放吸水石,每天加入很多水,以此來讓空氣充盈水分,加濕作用。 核仁挖掉是好是壞?核仁是很有爭議的,有專家認為新核雕,應該剔除掉核仁,第一是防蟲蛀,第二是阻止核仁在氣候變化時產生膨脹,危害核雕。核仁是有很強的油性的,完全去掉,在乾燥的環境下就無法再起油化作用;但不去掉,夏天蛀蟲會在核內築巢,夠惡心的! 可以放心的是,核雕遭蟲蛀,並不會破壞核壁,小小的蟲子是根本啃不動堅硬如鐵的核壁的。而要讓蟲蛀徹底斷絕,挖空核的內部即可。 特別推薦:羅漢頭之類只有上下兩個孔的核,可以用鐵絲弄一個小彎鉤,伸入核內反復掏,即可。 筆者斟酌考慮,試行了這樣一種方法:新核把玩2-3個月,再剔除掉核仁。在這兩三月把玩過程中,因為上過許多次油,又有包漿滲透,此時挖掉核仁,較穩妥。尤其是,在夏天把玩新核,最宜!因為夏天出汗最厲害,核雕哪怕被汗水浸
⑶ 上水石怎麼雕刻
搭配:根據上水石自然形狀,大小等情況先將上水石進行簡單的組合,模擬山峰怪石看是否有美感。一般中間的主峰稍微高大一些,兩邊再配一些稍小一些的的上水石,如果有比較薄,比較大的上水石可以做為底座。
底部修理:底部修理可以採取劃線法、水浸法。劃線法:在保證上水石頂端平衡垂直的情況下在底部劃上一條橫線盡量保證橫線的平衡。水浸發(僅限乾燥的上水石):在盆子或者池子放上水,把上水石拿端正垂直,把需要截掉的部分放在水裡浸泡兩分鍾然後取出,便產生出干濕兩道線條。底部的修理要根據線條使用鋼鋸鋸掉,也可用切割機直接切掉。如果找不到鋼鋸或者切割機也可以找一塊比較粗糙的水泥地磨掉多餘的部分。
雕刻:用帶鋸片的角磨機或者鏨子對上水石進行雕刻,利用上水石的自然特點上下修一些凹槽,凹槽要順應上水石的自然紋理,盡量避開上石上的裂紋等問題。再在適當的地方修一到兩個平台(用來放置假亭子、小拱橋、小人等裝飾品)也可在上水石前後比較薄的地方鑿上洞孔。
粘合:把雕刻好的上水石底座平放,在上下兩塊上水石中間填上土,用水泥沿結合部四周抹上水泥。(待水泥干後再裝盤)
點綴:對上水石的水泥結合部位可以鋪上青苔進行遮蓋,也可以找一些松柏之類的種子種在上水石的凹槽里讓其生長發育,等松柏長出來後按照製作盆景的方法對松柏進行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