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里有塊雕刻的玉石叫什麼
『壹』 故宮裡面刻有龍的牆叫九龍壁那麼太和殿前面的台基上刻有龍的石頭叫什麼
雲龍石雕(大石雕)
太和殿後的三層台基丹陛的中間都有石雕.其中最下版方的一塊石雕是紫禁城中最大的"雲龍石權雕"因此被稱為"大石雕".這塊石雕用整塊艾葉青石雕刻而成,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達250噸.石雕上雕刻著被山崖.海水和飛雲簇擁的九條蛟龍,象徵著真龍天子統一天下。
『貳』 故宮裡面就有一塊老頭和北斗七星的石頭
此石位於御花園「天一門」前西側。按照旅遊書上的說法稱「諸葛拜斗石」。
『叄』 紫禁城最大的一塊石雕叫什麼重大多少噸
雲龍階石,它長16.57米,寬3.07米,厚1.70米,重量超過200噸,是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塊石料。在這塊巨大的御路石上,雕刻著9條凌空飛舞的巨龍。
它們或升或降,高高地突起在巨石的表面,造型十分生動。巨龍身下是萬朵雲霞。石雕的下部有5座寶山,寶山之川是流暢的水紋。整塊石雕運用了各種不同的雕刻手法,變化有致,主次分明,是一件極有價值的藝術品。
(3)故宮里有塊雕刻的玉石叫什麼擴展閱讀
紫禁城的營建過程中,涌現了很多優秀的人物,如木工出身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楊青、石工出身的陸祥等,他們對紫禁城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地方誌《重修毗陵志》卷二十四記載,江蘇常州武進人蔡信從小學習木工技藝,在明永樂年間參與了紫禁城的營建,負責管理各個施工工種。蔡信還巧妙地運用運籌學原理,將挖護城河和西太液池的泥運到了紫禁城的北面,堆成了一座52米的土山,稱為「鎮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
此外,網上有傳言蒯祥為紫禁城設計者的說法,這是不正確的。蒯祥為吳縣香山(今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人,出生於明洪武三十年,自幼跟隨父親蒯福學習木工技術。
據明代史料《皇明紀略》記載,蒯祥於明永樂年間被召入北京,參與營建紫禁城,具有很強的繪圖能力,所繪制的宮殿、樓閣、游廊等建築都能夠受到施工組織者的贊賞。從記載的時間點來看,蒯祥參與營建紫禁城年齡只有20歲出頭,在建築規劃、施工技術、施工管理等方面經驗尚欠缺,因而擔任總負責人或者總規劃師的可能性很小。
另據清初史學家褚人獲所著《堅瓠集》記載:永樂年間紫禁城營建之初,蒯祥隨父親蒯福進京參與營建紫禁城,蒯福為木工頭;後因蒯福年事已高,改由蒯祥接任。由此可知,蒯祥在當時的職位只是木工首領而已。
『肆』 北京故宮博物院里都有什麼文物
故宮的文物被分了25個大類、200多個類別。比如繪畫,《千里江山圖》《五牛圖》還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都是重要的繪畫,一共53,000件。
書法,像《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這樣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還有2,800 件碑帖。
這三項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紙式文物最集中的一個收藏。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特別珍貴的有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琅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歷史,通過故宮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聯起來,串聯一個完整的歷史鏈條。
(4)故宮里有塊雕刻的玉石叫什麼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館創造新價值
故宮博物館不再只是中國第一熱門旅遊景點,其公共博物館屬性愈發鮮明,豐富的展覽成為人們與故宮親密接觸的最直接方式;每年到訪故宮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次,他們逐漸從「遊客」轉變為「觀眾」,在此感受文化、體悟傳統,享受一場場文化盛宴。
1萬余種文化創意產品的相繼面世,更是讓人們印象中的故宮從「正襟危坐」變成「萌萌噠」,故宮變得越來越親民。
在整個國家的文化體系中,故宮有著獨特的地標意義和文化象徵。「故宮跑」「故宮精神」「故宮製造」「故宮大修」等都能成為一段時間內文化領域的熱點、焦點。眾多走進故宮的外國政要、國際友人,在此舉辦的國際論壇、展覽,則讓故宮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符號」。
故宮的價值早已不限於朱紅高牆內的宮闕亭台,有形的故宮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場所和見證者;無形的故宮延續著中華歷史文脈,承載著國家記憶,彰顯著中華文化實力。
『伍』 故宮里養心殿前的玉壁的介紹
希望對你有幫助養心門前還有一塊圓形玉壁,鑲嵌在一個框架之內,框架正專反兩面有8條小龍裝飾。屬這里擺放玉壁說法不一:一說是起到裝飾的作用,是作為重要宮殿之前的照壁;還有一說是圓形玉壁象徵國家完整;另外玉壁有風水中辟邪的作用。有人稱那塊玉壁在明朝的時候沒有,清雍正時期才安置的。除了我提到的意義,還發現了另外的很多說法:
1.大型紀錄片《故宮》第八集《故宮藏玉》解釋說,皇帝坐在養心殿內處理政務的時候,時時可以看到對面不遠處的玉璧,比德如玉,面壁靜心,提醒著皇帝要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
2.圓形玉壁象徵國家完整。
3.用圓壁和方框代表古人最高的崇拜「天」和「地」,這樣既解決了皇上「面壁思過」的尷尬,又表現了皇上對天地之崇敬,還滿足了所有皇上共同的心願天地盡在掌握。
4.還有人說曾看到一種說法:綠璧中的圓孔,暗喻孔中見物小,見人少,提醒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多看,多聽。廣納天下。
5.也有稱其為九龍玉壁的,另外一個龍指養心殿內的皇帝。這個說法不敢苟同。
6.另一個說法則是:內部的圓形表示賜死珍妃的圓井,慈禧太後怕珍妃鬼魂尋仇,便以象徵天地四方的正方形予以鎮壓。這個更是牽強附會了。
『陸』 北京故宮的雲龍大石雕是干什麼用的在故宮的哪裡有有什麼內容急啊!
作用:北京故宮的雲龍大石雕的雕刻是皇權的象徵,代表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無可撼動。
內容:在圖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雲之中,雕刻著9條凌空飛舞的巨龍,分為三組騰飛於流雲之中。它們或升或降,高高地突起在巨石的表面,造型生動。巨龍身下是萬朵雲霞。石雕的下部有5座寶山,寶山之川是流暢的水紋。整塊石雕運用了各種不同的雕刻手法,變化有致,主次分明。
位置:雲龍大石雕位於故宮三大殿之一保和殿後面三層須彌座高台正中的御路(專為皇帝用的路),由一塊巨大的漢白玉雕成。
太和殿前的三層台階中,也有三塊與保和殿後大小一樣的石雕。太和殿前的大石雕雖與保和殿後石雕尺寸大小相同。但不是一塊完整的石料,而是由三塊不等的石料拼接而成。
保和殿後的雲龍大石雕,是故宮最大的一塊石雕,艾葉青石雕刻而成,據推斷應與紫禁城同時而建,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80餘年的歷史了。
(6)故宮里有塊雕刻的玉石叫什麼擴展閱讀:
製成石雕的石料采自於房山大石窩鎮,這么大的一塊石料運到紫禁城也是非常的困難。在運輸的途中,每隔一里挖一口井,冬季汲水潑成冰道,在冰道上拖運石頭。此舉徵用民夫2萬人,調集上千匹騾子,耗銀11萬兩,數十天才走完這一百多里的「冰道」,將龐然大物運到京城。
雲龍大石雕是故宮里最大的一塊石雕,原是明代石雕,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鑿去舊有的花紋重新雕造。石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二百多噸。石料采自房山,當時石料的采運非常困難,運輸沿途每隔一里挖井一口,汲水潑成冰道,用旱船托運。
一石采運即需萬人之多。石雕四周刻有纏枝蓮花紋,下部為海水江牙,中間雕刻著流雲襯托著九條蟠龍和州龍,雲龍形像生動,雕刻精細,一絲不苟,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
『柒』 故宮宮殿前漢白玉的階梯東西叫什麼(如圖)
是階陛之間的雲龍石雕
階陛jiē bì
宮殿的台階。 《史記·刺客列傳》:「 王僚 使兵陳自宮至 光 之家,門戶階陛左右,皆 王僚 之親戚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泗水》:「城內有 漢高祖 廟,廟前有三碑, 後漢 立廟基,以青石為之,階陛尚存。」 宋 葉適 《<羅袁州文集>序》:「錢谷之塵污幾硯,刑獄之腥蔑階陛,官業雖登而文義耗矣。」
『捌』 故宮地上的龍紋石雕叫什麼有特殊名稱的嗎
那是浮雕。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雕刻者在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
『玖』 故宮漢白玉雕刻大師
酸雨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被雨、雪吸收而造成酸度增加,形成酸雨,酸雨能侵蝕建築物.
故答案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