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雕刻值多少錢
『壹』 蘇工名家雕刻一個橄欖核值多少錢
一般的二三百
『貳』 秋人的竹雕作品
秋人老師創作了很多的核雕作品,現在也開始創作竹雕作品,竹雕作品在核雕的基礎上更加精湛絕美。
創事
「我是在用核當紙,刻刀當筆,在心底最寧靜的那片天地里,用一生的時間去書寫我的人生感情!」這是鄒麗青給自己的「核雕人生」寫的注腳。
說起與核雕的結緣,是13歲那年的某一天。酷愛美術的鄒麗青在屋前發現了一個桃核,上面的自然紋理很像畫里的羊,他便用鉛筆刀刻了起來,之後把那隻「桃核羊」送給同學做生日禮物,看見同學如獲至寶的樣子,小小的秋人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就是我的事業。」漸漸地,他手裡的鉛筆刀換成了刻刀,這刻刀一握便是20年。
為了學雕刻,高三的時候,鄒麗青打消了考大學的念頭,去了烹飪學校上了廚師班。他上廚師班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學燒菜,而是因為廚師班有食品雕刻這一課,這對他來說非常有用。
果然,在烹飪學校,他學到了雕刻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技藝也長進得很快。因為美術功底好,加上學習刻苦,原本三年的學業,他只用了一個學期就去實習了。但隨即在工作中他發現,食品雕刻的藝術價值不大,不管雕得多好,花多大精力,都保存不了多長時間。他還是想回到核雕的路子上來。
經同學介紹,鄒麗青到油竹專門學石雕。後來因為老師出國了,鄒麗青學石雕的生涯2年就結束了。
回到家的鄒麗青剛好又碰上了徵兵,他便應征入伍。
1998年,鄒麗青背著行囊去了沈陽軍區,開始了軍旅生活。在部隊里,一有時間,鄒麗青便拿起刻刀,對著桃核慢雕細刻。雕刻之餘,鄒麗青還跟當地的一個根雕師父學習根雕藝術。在他看來,無論是什麼雕,藝術都是相通的,他可以從根雕中找到很多靈感,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核雕水平。
2002年,考慮到自身的發展,鄒麗青向部隊提出申請,要求提前退役,被批准了。從部隊回來後,鄒麗青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核雕事業中來。
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了核雕,鄒麗青曾兩度患了抑鬱症。第一次是在1998年的時候,那是他剛剛學完石雕回來,由於石雕原材料貴,雕刻時間很長,而且作品雕好了也不一定賣得出去,這對於家境貧寒的鄒麗青來講,生活的壓力使得他透不過氣來,最後得了抑鬱症。第二次是當兵回來後,當時他的雕刻風格受到很大爭議,褒貶不一,夾在贊揚和批評的中間,再一次地讓他患上了抑鬱症。
「學雕刻的人心一定要很靜,少和外人接觸,如果壓力無處釋放,就很容易得病。」想起當時的情境,此時的鄒麗青已經雲淡風清。
有經歷才能成長。苦過心志,勞過筋骨,餓過體膚,這位年輕的「80後」已然在核雕界擁有了很高的榮譽:2003年,他的核雕鑲嵌藝術獲得中國電視吉尼斯之最;2007年,應中國台北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毫芒微雕藝術展;2010年,獲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獎,市非物質文化遺傳代表性傳承人。他是核雕高鏤空創始人,創新了異形核和白點核雕藝術,同時還獨創了合核雕刻藝術。
問他是否考慮收徒弟時,他說暫時不帶徒弟,因為核雕是一種微雕,靠的是良好的視力,視力一旦下降,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正是自己創作的頂峰時期,如果帶徒弟的話會分散精力。同時,他也表示,四十五歲以後,會考慮收徒,把核雕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