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刻什麼最簡單
Ⅰ 初學雕刻雕什麼圖案最簡單
拓展資料:
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Ⅱ 雕刻有哪些分類啊
雕刻有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麵塑、竹刻、骨刻、刻硯等。
1、牙雕,是內指在象牙上容進行的一系列的雕刻,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家珍愛。
2、玉雕,品種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2008年玉雕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泥雕,所採用的材料是硬油泥,一般是採用人工雕刻的方法進行。雕刻師根據產品的設計概念或參照設計圖片利用油泥堆砌和雕刻最後得到產品外觀的油泥模型。
4、竹刻,傳統民間雕刻藝術,用竹根雕成人物及動植物形象,或在竹材、竹器上雕刻文字、圖畫等。通常也指用竹根、竹材、竹器雕刻成的雕塑工藝品。
5、麵塑,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
Ⅲ 求簡單容易的水果雕刻圖片和方法
一、蕃茄花
資料拓展:
1、水果雕刻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北宋時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汴京人將瓜雕成各種花樣,叫花瓜。南宋宮廷還製作各式雕刻果品以供御用。
2、現在的水果雕刻技藝是在傳統果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雕刻早已走入民間。水果拼盤利用水果本身的色彩和品質特點,通過構思和合理搭配將各種時令水果拼擺出不同的藝術造型,眼福和口福一起享受。
Ⅳ 請問在粉筆上刻什麼既好看又簡單的
粉筆雕刻
教學目標:
1
、學會用雕刻刀在粉筆上進行立體雕刻;
2
、模仿和創作簡單的作品,增強審美能力;
3
、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
教學重、難點:
1
、粉筆脆、容易斷,雕刻刀力度的把握。
2
、抓住特徵進行雕刻
教具、學具准備:
多媒體、雕刻刀、粉筆、舊報紙一張、顏料、膠水
教學過程:
一、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請大家看一段
VCR
(粉筆雕刻)導入課題。今天老
師就要帶領大家走進粉筆雕刻的世界。
課件展示粉筆雕刻的圖片,
讓學生感受到雕刻是一門表現形式眾多,
應用范
圍廣泛,操作技藝繁雜的傳統工藝。粉筆雕刻可以表現人物、用品、建築。
二、授課
1
、粉筆雕刻到底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課件出示,提問學生。
雕刻刀、粉筆、舊報紙一張、顏料、膠水等
2
、粉筆雕刻的製作流程。學生分小組討論流程,教師提問歸納。
設計
---
雕刻
---
修整
---
上色
---
上膠
三、看老師示範操作:《塔》
1
、先出示雕刻好的粉筆工藝品《塔》;
2
、
把粉筆兩頭分別放在食指和大拇指上,
好象夾子一樣把它夾住,
接著把
粉筆的一個面削成平面,然後以這個面為基準,削另外三個面,這樣《塔》的基
本形狀做好。但放在桌子上削,不要用力過重,過重粉筆容易斷。
3
、把削好的粉筆,按比例劃分成若干份。
4
、接著削頂層,然後一層一層從上往下削。
5
、在每一層、每一個面的中間挖一個塔門。
注意事項:
1
、塔的形狀比較長,刻時切忌用力過猛;
2
、塔的每一層不要削得過細,每一個面削得要均勻;
3
、削粉筆時,桌面上鋪一張舊報紙,防止粉塵掉在地上。更應注意防止割
破手指。
三、學生操作實踐,教師巡迴指導。
設計並創新作品
四、學生成果展評。
•
標准:
•
1
、雕刻的工藝性
•
2
、雕刻的技術性
•
3
、雕刻的創新性
五、課後拓展
1
、利用網路、圖書資料,查找有關雕刻技法的相關知識,微雕還能表現在
哪些材料上呢?
2
、記錄自己的雕刻體會,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我們的勞動感受
Ⅳ 想要試著學一下雕刻,需要什麼基礎可以推薦一下較為簡單的雕刻方法
興趣 愛好很重要
Ⅵ 木雕的雕刻方法..注意事項..要速成的..
木雕的創作方法有三種:一種是面對一塊比較普通,沒有什麼特殊形狀的圓木、方木或是有規格的板材時(即經過人為的去綹去臟,將木料加工成有規則的料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我們可以比較自由的去選擇雕刻的內容與主題,然後再用大量的切削雕鑿去實現最終的藝術效果。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約束,由於木材的結構是由纖維組成,它的易斷易裂要求我們在創作構圖上強調整體性、牢固性。一般來講,藝術木雕不講究拼接,否則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徵。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張牙舞爪的動勢,就要舍棄支離破碎的細節。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現美麗的木紋,造型體積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塊大面狀,追求渾然一體的效果(圖1)。
第二種方法是隨形就像,既「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憑感覺和想像賦予這塊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鑿後便使其形象釋放出來。所謂七分天成,三分雕刻。這種方法也叫「巧雕」,其 構思過程比實際雕刻的時間應更多,而其中的樂趣亦無窮。「巧雕」是一種適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適應某種條件,這種條件是一種限制或是約束,似乎也給作者造成麻煩,然而往往受局限的東西反倒會成為形成其藝術特點的決定因素,這種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寶貴,就是體現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的方法,創造了絕妙佳品(圖2)。
自然給我們以許多啟示,有的材料擁有一個不尋常的特徵明顯的外形,對你的想像或靈感有直接啟發;有的則不太明顯,需要深思熟慮,苦思冥想;而變化多端的木紋又常常是影響作品藝術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殘片碎塊」不規則形狀也能引發我們聯想起某種形象的存在。因而許多雕刻家經常把一些「奇形怪狀」的木頭搜集起來長久地擺放在周圍,時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慮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罷不能。當然作品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於一念之差,「真所謂,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順付東流。」
這與作音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密切相關。
木雕創作的第三種方法是完全擺脫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用人工或機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塊木片按設計意圖拼製成大致的形狀與厚度,然後再進行雕鑿(圖3)。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它能隨意增加木頭的體積,大大減少切削木料的功夫,節省大塊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顏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來,呈木頭形狀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經過雕制,會顯現出清晰美妙的裝飾性木紋,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有些雕刻家還經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們用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擴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狀。還有一些雕刻家在運用木材創作時更加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們把種在花園里的樹木原地不動的雕刻成作品,有的還為它們加枝添葉,因勢度形,創造出與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藝術品。
木頭原本是有生命的物體,它給人類帶來數不盡的好處,而人類所能給予的回報應是將它們那種特別的溫和與美麗,以及純朴的品質盡量地體現保存下來,並賦予新的生命。
Ⅶ 食品雕刻是不是雕刻里最簡單的
個人覺得 不是,像金屬 石頭 木頭 石膏 硬度還比較大 ,像食物 硬度小 ,要求對力的控制更加嚴格,多用了一分力 就可能毀了
Ⅷ 用肥皂可以雕刻什麼(簡單的 )
小動物 人物 建築
Ⅸ 本人想自學手工雕刻,該如何入門
建議從簡入難,具體如下:
1、首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然後按照葫蘆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多練習。
(9)雕刻刻什麼最簡單擴展閱讀:
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服務於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在最常見的雕刻方法中,一隻手拿著鑿子,另一隻手拿木槌,然後用木槌將鑿子敲入木頭或石頭中。
盡管一些金屬加工技術例如焊接和裝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逐漸變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兩種主要的雕塑技法。一個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稱為雕刻,但雕塑一詞通常被用來指具有嚴肅藝術意涵或美學意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