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雕刻橄欖
『壹』 橄欖核雕刻如何盤玩
橄欖核雕刻盤玩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天氣:
首先橄欖核是一種很嬌氣的文玩種類,相對於木質類,菩提子類等這些佛珠嬌氣很多,因為橄欖核內部是空的,收氣壓,溫度變化,濕度變化的影響會導致橄欖核開裂等令人厭煩與傷心的現象;
由於我國北方與南方天氣的不同,南北兩地的溫濕度自然也不相同,南方比較濕潤,一年四季都比較適合盤玩,北方天氣乾燥多風,不太適宜在秋冬季盤玩橄欖核,只有春夏季相對適合盤玩。拿北京4月份的天氣來說大家可以感覺到溫度飄忽不定,晝夜溫差大,這時候就要注意了,早晚佩戴橄欖核與盤玩橄欖核的危險性比較大。一般過了4月份,到5月份就會好很多。
二.盤玩:
1,.這里要說的是手串盤玩手法,手串大家都了解是幾顆橄欖核串在一起,繩子的材質有的帶彈力有的不帶,這個不影響整個盤玩的效果;
2.大家往往盤玩兒的時候是順序一顆顆的用大拇指往身體的方向扣盤,有的朋友手法非常迅速一圈又一圈草草了事,這樣盤玩會導致盤玩不到的地方的色差,一般深凹處和橄欖核打孔部位很難被盤到,嚴重的時候會導致保養不力未包漿而開裂,解決辦法是用刷子把沒有盤到的地方刷一刷。像九龍、園林、猴頭這種比較虐心的題材是捏盤,用拇指與食指兩指掐捏盤玩,這類題材需要多刷。
三.保養:
1.剛剛買到手的核雕相對來說質地脆弱(不要輕信神馬老油核),不經風、曬、水。秋季北方風天較多,涼意襲人,稍不留神就會導致橄欖核開裂,那麼剛入手的核雕每天不需要把玩太長時間,拿出玩10至15分鍾即可。在此期間可以適當用一些臉油滋潤橄欖核。在秋季一直到10月份的北方相對空氣比較濕潤,在保證不刻意或大意的吹風應該不會開裂。注意裝好密封袋!還要堅持一個月出屋,別急於出去顯擺;
2.接下來說一下已經在秋季之前擁有橄欖核並已上手盤玩過的盤玩方法。換季時的人們由於天氣的變化往往新陳代謝比較迅速,身體的油脂是橄欖核的最愛,秋季比夏季更容易讓橄欖核上色,夏季人們分泌汗液居多,分泌出鹽份較大,這是是給橄欖核雕刻工的洗禮,秋季是給橄欖核本身的洗禮。雕工不是很深的作品在秋季不用總刷,每天盤一盤即可。大家可以注意到橄欖核上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點,這種情況說明您的核雕快盤玩出關了,來年的春天肯定與眾不同!
四.汗沁:
大家可以試著在鍛煉身體的時候佩戴橄欖核,讓汗水侵入到橄欖核當中使其更加通透,在這里特意強調可做室內運動,室外由於天氣回給橄欖核造成傷害,比如出了汗再一招風非常容易造成橄欖核開裂。另外大家在用運動汗侵的時候注意避免磕碰。
五.上油:
1.不建議大家在夏天給橄欖核上油,夏天人體的臉油頭油足以養橄欖核了。關於冬季橄欖核上油的頻率。
2.新入手的橄欖核往往都比較脆弱,因為表面沒有包漿,所以大家都在家裡盤玩,冬天在家裡由於有暖氣,非常乾燥,建議大家在必要的時候上一些橄欖油或嬰兒潤膚油這些相對細膩的油制產品呵護您的寶貝,一般每周給橄欖核上一到兩次薄油即可。
拓展資料:
橄欖核雕又稱欖雕,是廣東地區傳統雕刻藝術之一,2008年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緻,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
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其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為主。花色品種也越來越多,新品種有多層花舫、通雕蟹籠、撒網漁船、吊鏈宮燈、花塔、古鼎、國際象棋等。按形式分,廣州欖雕則有座件、掛件、珠串、核舟等。現在欖雕產品的花色品種從三幾種增加到50多種,如多層花舫、通雕蟹籠、撒網漁船、吊鏈宮燈、花塔、古鼎、國際象棋等。不少新產品在參加國內外展覽時受到好評。
網路-橄欖核雕
『貳』 橄欖核如何雕刻
網上應該有雕刻的視頻。
『叄』 橄欖核雕刻的時候走幾種雕刻的技法
通常的橄欖核雕刻有三種技法。
浮雕,浮雕是在橄欖核上面雕刻,使版所有表現的對象凸起的雕權刻技法。浮雕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有一個底板表現對象的半立體感,後方為或貼在橄欖核上,或者根據橄欖核層情況簡單雕刻。下面的圖是網上找的浮雕的圖片
這是一條圓雕和鏤雕結合的橄欖核雕。可以看出鏤雕的意思。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肆』 新雕刻橄欖手鏈怎樣把玩
新雕刻橄欖核一般由多瓣構成,每瓣之間相互隔斷內有核仁,刻成作品後掏掉核仁,這就形成了多個空囊,囊內空氣濕度與核外濕度應保持平衡,如果內外相差懸殊的話核表面乾燥向內收縮,這就會開裂,開裂會損壞橄欖核的品相,因此防止開裂也是橄欖核盤玩中重要的一點。
盤玩方法:
1、盤玩橄欖核一定要有耐心。拿到新核後,不要著急盤玩,應先密封放置兩到三天使其適應環境。
2、適應環境後,將橄欖核從密封袋中取出,用棉布擦去橄欖核表面的粉塵,然後滴一滴橄欖油(不要用食用橄欖油,最好用化妝用橄欖油)於手心抹勻,用手搓橄欖核使橄欖油均勻塗抹到橄欖核上,再次密封。
3、一天後即可取出橄欖核上手盤玩(未包漿前不要帶出門)。
盤玩橄欖核的一些基本手法:
a、推:將核子置於手臂上,慢慢的向前推動,至手臂發紅、發熱,可暫停一會兒,有加速血液循環之功效。
b、捋:主要針對的是念珠和手串,手持念珠或手串的一個核子,沿著手臂上下捋動。
c、掐:將核子置於手掌之中,然後用拇指和另外一個指頭用力捏壓。
d、捻:主要針對的是念珠和手串。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其中的一枚核子,然後依次搓捻串線上的每一枚核子。
e、挼:將核子置於手掌中,然後做短促的揉搓。
f、搓:將核子放在手掌之中,然後緩緩地上下滾動。
g、搖:將核子握在手中,然後上下搖晃。
用以上方法盤玩一個月左右,橄欖核表面會出現包漿,此時就可以佩戴出門。
把玩小竅門:
1、橄欖核四防:防水、防風、防曬、防空調。每天取下橄欖核後應密封並放置於陰涼處(例如抽屜)。
2、「寧花勿裂」。在核雕作品的把玩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花」與「裂」的現象。「花」一般是油上得多引起的,「裂」一般是干濕不均引起的。核雕作品「花」了後,在把玩的過程中會慢慢變淡甚至消失,對其品相的影響很小。核雕作品「裂」後,經過處理與保養後,雖然不會再裂,但也不會變小或消失,對其品相影響很大。
3、如橄欖核上有臟污,可以找一把柔軟的刷子,蘸一點點橄欖油輕輕擦拭。
4、夏季是盤玩橄欖核的最好季節;冬春季盤玩時,要做好相應的包養工作。尤其是在北方,由於氣候較乾燥,核子一旦保養不善,易出現開裂現象。
『伍』 如何學習橄欖核雕刻
想學橄欖核雕者要抄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其次要有立體想像力。畫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你的作品,除非你有超強的立體想像能力,可以不用繪畫打稿。
工具准備:鉛筆或油性水筆、牙刷、平口刀、斜口刀、圓口刀、v口刀(尖刀)、夾具以及粗細砂紙。
刀可以自己製作,買圓鋼自己磨一下,裝個刀柄就成,至於大小要看你要雕刻的作品了,我用1~3mm感覺都可以了。夾具只要能固定橄欖核的都行,我用印床加兩個中間挖圓孔的尼龍來固定橄欖核。
初學時用夾具可以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有固定膽子可以大一點,經過一段時間找到感覺後可以不用夾具,不管用不用夾具,在雕刻時拿刀的手中指一定要用力頂住橄欖核,可以控制出刀的距離,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吃刀不要太大,也就是不要太大塊的刻下橄欖核碎屑,因為橄欖核比較脆這樣會損傷不該刻掉的地方(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到的),一般一刀能刻掉的地方分成三刀,就可以了。
雕刻時先把輪廓刻出來,一邊一邊輪流著刻,一步一步刻到細,不要一直盯著一個地方刻。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是平口刀,圓口刀刻圓底用,刻直線用v口刀(尖刀),三種刀都沒辦法用的地方用斜口刀。
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細致就可以了。
『陸』 自學橄欖核雕要怎麼學起
1、主要還是要在視頻網站上觀看視頻學習或者購買相關書籍。
2、新手流程:
1)買一斤便宜版核權練手,也不算小。直徑約1.7即可。
2)買了一套刀具,不要太多。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使用刀,所以有1-2到1-2平圓刀刀足夠。
3)從彌勒佛頭(笑)開始練習。在線教程,也有大師的圖片。可以參考一下。
4)再次刻出來,可能是害怕自己。可能會氣餒,但不要放棄,找一個不同的角度,再繼續修修訂。
『柒』 什麼樣的橄欖的核能雕刻對橄欖樹有什麼要求
一般用來雕刻的橄欖核都是烏橄欖,所以是烏橄欖樹結的橄欖核。
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均較為適宜栽培烏橄欖樹,其中以廣東、廣西居多。
橄欖核並非食用的橄欖果核,而是一種專門用於雕刻的烏橄欖樹果核。既然是果核就有很多差異,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橄欖核好壞?
➊按外觀區分
可以分為:大核(單核)、中等核、小核、圓核、細長核、怪核。
大核:又稱傳統大核、單核,寬度超過22 mm,長度超過35mm的大核。尺寸越大的越貴(進口核不算)。這種核材因表面積大適合單獨雕刻復雜題材。
中等核:常見寬度為17mm—19 mm,長度在23mm—30mm。這種核材較多,相對大、小核便宜,也較為適合雕刻各種題材,是主力品種。
小核:外形較小的橄欖核,一般的直徑在8mm至11mm,10mm算是標准小核。越小的核越稀少,其價格也越貴。這種核材常見羅漢頭雕刻。
圓核:接近球形外觀的核材,一般直徑20mm以下的核材常見。直徑超過20mm的核材就稀少價貴。越接近正圓的越好,一般常見打磨成正圓光珠或傳統題材。
細長核:外觀較為細長的核材,長度一般在40mm或以上,寬度大約在17-20mm左右。直觀感受較為細長,《核舟記》中的雕刻原料便是這種這種核材。
怪核:這種核材大小都有,外觀較為奇特、形狀怪異,實為成長中變異的品種。通過雕刻者巧妙的設計與雕刻,就能使其有別出心裁的效果。較為稀少而價高。
➋按表麵筋紋區分
可以分為:二花、三花、四花、五花、多花。(花也稱作壁或面或筋,指的是橄欖核腔室的多少,一般來說腔室分布不均勻,會有大小區別)
二花:表面有兩條筋絡,此類核材外型通常較扁,切開後含有兩個腔室,此類核材的產量非常稀少。
三花:表面分布三根筋絡,切開後含有三個腔室。呈現出囧臉樣子。三花是非常常見的核材。
四花:表面分布四根筋絡,切開後含有四個腔室。四花核材產量稀少。
五花:表面分布五根筋絡,切開後含有五個腔室。五花核材產量極其稀少,很難見到。
多花:表面多根筋絡,切開後多個腔室,通常腔室分布極不均勻,多花是橄欖核變異品種,也屬於怪核。
➌按核材種類區分
可以大致分為:油核、鐵核、黃胖核、進口核等。(其他種類名稱多為商家自定或特定區域小產量核材)
油核:此種核材是橄欖核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核材飽滿,油性大,核尖微長,易雕刻。缺點是核壁相對薄,常見瘢痕、爛筋、夾生等問題。挑選時剔除以上問題,油核不失為一種適合大多數雕刻題材的好核料。22mm以上的大油核少見。
鐵核:也叫鐵頭核,產量不高,外觀特點是「鷹嘴鯊魚背」,核尖稍彎而鈍,表面平滑而核筋拱浮,核體近圓,核壁較厚,色紅較深,質地均勻且「堅硬似鐵」,撞擊聲音清脆。易雕刻而不易裂,盤玩後容易上色而且紅潤透亮。諸多好處讓鐵核成為橄欖核中的上品,價格相對較高。常見尺寸20mm左右。通常適合雕刻羅漢等傳統題材,也是出正圓光珠的好材料。不少商家拿類似的油核冒充鐵核,玩家注意分辨。
黃胖核: 單看名稱就知道這種核材兩大特點——顏色黃、肥胖飽滿。嗯沒錯了,黃胖核核壁厚,上色較慢,油性稍弱,質地中等。雕刻題材廣泛,也可出正圓光珠。
外國核:國產橄欖核22mm以上的大尺寸一般不常見,價格高。但進口的外國核,大的直徑能在35mm以上。有說這種叫「芒果核」。國產核多以紅色為主,進口的外國核材基本是咖啡色,盤玩後多走棕黑色。與國產核比較,質地差,密度低,易裂。因外型大所以適合雕刻單獨雕刻當把件,且多為浮雕。
➍按存放時間區分
可分為兩種:新核與老核。
新核:從樹上採摘去果肉後存放1-2年內的核材稱為新核。新核基本顏色顯黃且核材水分沒有完全蒸發,雕刻成品質感差易裂。不宜把玩。
老核:從樹上採摘去果肉後存放3年以上的核材稱為老核。老核材質堅硬穩定,切開色紅。存放時間越長色澤越紅,即使不去把玩顏色也會因氧化而逐漸加深。因為水分蒸發而內外濕度一樣,整體基本干透,非常適合雕刻,老核材雕刻出來色正質感好,盤完後期紅潤,且不易開裂。有些要求高的作者只雕老核材。
以上分類都是基於核材本身無裂、傷、花斑、白筋、糠黃的成熟品質橄欖核來做區分。
『捌』 橄欖怎麼雕刻
使用牙機(電子機)雕刻,淘寶上就有出售。
『玖』 想學橄欖核雕雕刻,怎樣開始學習
1、想學橄欖核雕者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其次要有立體想像力。畫繪的好壞直內接影響到你的作品,容除非你有超強的立體想像能力,可以不用繪畫打稿。
2、工具准備:鉛筆或油性水筆、牙刷、平口刀、斜口刀、圓口刀、v口刀(尖刀)、夾具以及粗細砂紙。
3、刀可以自己製作,買圓鋼自己磨一下,裝個刀柄就成,至於大小要看你要雕刻的作品了,用1~3mm感覺都可以了。夾具只要能固定橄欖核的都行,用印床加兩個中間挖圓孔的尼龍來固定橄欖核。
4、初學時用夾具可以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有固定膽子可以大一點,經過一段時間找到感覺後可以不用夾具,不管用不用夾具,在雕刻時拿刀的手中指一定要用力頂住橄欖核,可以控制出刀的距離,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吃刀不要太大,也就是不要太大塊的刻下橄欖核碎屑,因為橄欖核比較脆這樣會損傷不該刻掉的地方(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到的),一般一刀能刻掉的地方分成三刀,就可以了。
5、雕刻時先把輪廓刻出來,一邊一邊輪流著刻,一步一步刻到細,不要一直盯著一個地方刻。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是平口刀,圓口刀刻圓底用,刻直線用v口刀(尖刀),三種刀都沒辦法用的地方用斜口刀。
6、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細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