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雕刻子崗牌
㈠ 我有一塊子岡牌正面關公背面雕刻文字,象是老玉;玉質青又帶白,上面的文字不認識最後落款子岡
玉質青又帶白,上面的文字落款子岡,是子岡牌子。
㈡ 歷史上的玉石雕刻大師陸子岡的生平
明代嘉靖、萬曆間琢玉工藝家、雕刻家。一作子剛。蘇州(今屬江蘇)人,居橫山下。他擅玉雕,曾雕玉水仙簪,玲瓏奇巧,花托下基枝,細如發絲而不斷。《蘇州府志》贊:"陸子岡,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如毫發"。還有《徐文長集》中載有"題水仙簪詩五道"。其中一道是"錕鋙鋒盡終難以,愁煞蘇州陸子岡"之句。尚有"梅花紋茶晶花插"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發掘清代皇室墓時得玉杯一件,杯柄上有"子岡"二字款,器身及蓋雕滿花紋,蓋面上 3隻圓雕獅子。造型精美,是他傳世作品。他所制之玉,與同時玉器比,有許多獨到之處,尤其刻款形式,均用圖章式印款。有陽文或陰文,有"子岡"、"子剛"、"子剛制" 3種。不顯目,也不固定,有在背面、器底、把下端、蓋里等處不一。 玩玉者,對明代的「子岡玉」不能不知。
明代時蘇州、北京和揚州為全國三大琢玉中心,蘇州尤為突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據史料記載,明代蘇州的玉雕高手有賀四、王小溪等人,以陸子岡最為著名,雖區區工匠卻「名聞朝野」,其玉雕技藝享稱「吳中絕技」,所制玉器人稱「子岡玉」,在當時就為達官貴人所追求,十分名貴,當時蘇州還將「子岡玉」與同時代唐伯虎的仕女畫相提並論。
陸子岡是明末最為著名的琢玉巨匠,在許多文人筆記中都有記載,《蘇州府志》載:「陸子岡,碾玉錄牧,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發。」徐渭《詠水仙簪》:「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峰盡終南似,愁釘蘇州陸子岡。」直到今天,刻有陸子岡款的玉器仍有許多流傳於世。陸子岡生於16世紀上半葉,時年處在明嘉靖、萬曆年間,他原籍是江蘇太倉縣,後來遷居到琢玉中心蘇州。明代的手工業管理非常嚴格,有著森嚴的等級劃分,即使是在「巨匠制度」已遭廢黜的明末仍有遺風相襲。在這種情況下,從事卑微琢玉的工匠陸子岡,能夠被文人雅士視為上賓,他高超絕倫、巧奪天工的琢玉技藝可見一斑。
陸子岡自幼在蘇州城外的橫塘一家玉器作坊學藝,出落成為琢玉技藝相當全面的一把好手,起凸陽紋、鏤空透雕、陰線刻劃皆盡其妙,尤其擅長平面減地之技法,能時之表現出類似淺浮雕的藝術效果。所制玉雕作品,多形制仿漢,取法於秦,頗具古意,並形成空、飄、細的藝術特點。空,就是虛實相稱,疏密得益,使人不覺繁瑣而有空靈之感;飄,就是造作生動,線條流暢,使人不覺呆滯而有飄逸之感;細,就是琢磨工細,設計精巧,使人不覺粗獷而有巧奪天工之感。如所雕水仙簪,玲成奇巧,花托下莖枝細如毫發而不斷,顫巍巍地顯現出花之嬌態,真教人難以設想這是用玉石雕成的。 陸子岡是用什麼工具把玉器雕刻得如此纖巧,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而且,他琢玉非常講究,有所謂「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說。要知道,玉質越佳,往往硬度越高,雕刻的難度越大。據陸子岡自己說,他手下絕活皆出於獨創之精工刻刀之「錕鋙」。但這「錕鋙刀」,他從來秘不示人,操刀之技也秘不傳人。
陸子岡技壓群工,盛名天下。皇帝明穆宗朱載垕聞知後,特命他在玉扳指上雕百駿圖。他沒有被難住,竟僅用幾天時間完成了,在小小的玉扳指上刻出高出疊巒的氣氛和一個大開的城門,而馬只雕了三匹,一匹馳騁城內,一匹正向城門飛奔,一匹剛從山谷間露出馬頭,僅僅如此卻給人以藏有馬匹無數奔騰欲出之感,他以虛擬的手法表達了百駿之意,妙不可言。自此,他的玉雕便成了皇室的專利品。
㈢ 子岡牌上面放大了有線條紋是怎麼回事,是數碼刻的嗎
目測你這是手工雕刻,比機器雕刻生動,線條流暢,有人工修補的痕跡。
㈣ 材質:XY黃皮料是什麼材料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子岡牌是用XY黃皮料製作的因而實感好奇 因本人也喜好雕刻
象牙拼音 xiàng yá縮寫。還有一種植物巴西象牙果,也可來雕刻,網路"象牙果"。
㈤ 子岡玉牌詩句:秋光……
子剛牌子市面很少見到,除非是祖傳,或民國仿的,真品明代子剛罕見。
㈥ 陸子岡為什麼將名字刻在龍頭上從而導致被殺
陸子岡在所制玉器上刻上名字確有其事,故宮收藏的就有「子岡」款玉器多件,版但是陸權子岡去為皇帝作玉時被皇帝處死,就是賣玉商家講的故事。蘇州《吳縣志》記載,子岡玉作坊的創始人陸子岡不到60歲時,在蘇州城外上方山中的治平寺出家為僧,至死十餘年未下山,也再也沒有回專諸巷的作坊,他的作坊被專諸巷姚、郭、顧幾大姓氏的琢玉世家繼承下來,也就是說陸子岡是老死在寺院內,不是被皇帝處死的。
㈦ 子岡玉牌雕刻詩句大全
右起豎讀:浮生只合 安道故人 晚上子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