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雕刻後怎麼處理表面
① 怎麼給雕刻好的木頭上油漆
上面幾樓說的都是一個油漆施工的一個大概,在木頭雕刻工藝品上油漆施工沒這么簡單。首版先,沒上底油前必權須把雕刻成型的白胚哪些不平整的缺陷用填補劑填補用100目砂紙打磨光滑,才能上底漆,底漆在保證不流的情況下盡量厚。底漆干後用240目的砂紙打磨光滑。再上第二遍底漆,用320目的砂紙打磨光滑。檢查還不夠光滑可心再上一遍底漆再用400目的砂紙打磨。如你的雕刻產品顏色的,可以沒上底漆前用色劑上底色。注意每打磨一次前都要用填補灰或別的填補劑填補缺陷平整的地方。
② 木雕如何上色
著色用的顏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它們的特點是覆蓋性小,有較強的滲透性。油畫和丙烯顏料不宜使用。傳統的大漆中有一種叫「果漆」的漆料,因其呈透明狀,可以和其它顏料稍加調和,使用之前要把木雕表面修光磨平,較之傳統的制漆工藝簡便、快速得多。
木雕著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料的本質和花紋在顏料的覆蓋下還依然可見,有些木紋通過染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調配顏色時不宜過厚,顏料與水的比例約是三十比一,要適當的稀薄,呈透明狀。這樣即使多上幾遍,木質也不會被覆蓋住。如果顏色調配得當,上色三遍就可以了,但要干一遍上一遍,上色的刷筆含水量不宜過多,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有些深凹處積淀顏色易產生不均勻的效果。
關於調配顏料要視個人作品而定。但不論哪種,基本都可掌握在三至四種之顏色的調和,顏色過多會造成臟的色感。顏色過少會顯得單薄,缺少厚重感。初學者可以邊調顏料邊在木頭上作試驗,直至調至滿意的顏色為止。可以找一些貴重木料的樣板或邊角料,放在旁邊作參考。
木雕上色以後不能馬上打臘上光。一定要等干後再用舊的細砂紙,俗稱「泛砂紙」,即用過的細砂紙,上面已無多少砂粒,用它輕輕的將木雕表面因木頭著色上水後木質起毛並留下顏色的粉末擦磨干凈,直至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視情況擦漏一些,使木頭的底色稍有顯露,形成豐富的色彩感覺,同時也加強了作品的層次感。
木雕的表面處理還包括修補結疤、裂縫與蟲眼的工作,一般小面積的可採用乳膠調和木頭鋸末或石膏粉末填補,幹了以後要用丙烯顏料補色。如有小面積的可視情況用「植皮補」的方法,即在木雕的其它部位用平刀鏟起一片木片,沾上膠移植在有暇疵的部位,待膠干後再用細砂紙輕輕磨平,這是黃楊木雕常用的方法。大面積的裂縫則可採用「鑲嵌」的補法,即用相同材料的木條或木片,削成內窄外寬的形狀,然後沾上乳膠嵌進縫里,待膠干後再用刀與表面一起修理平整。
木雕經過著色、修補等表面處理後,要打蠟上光,目的是防水、防塵、防手上的油膩等。打蠟的方法是,先將若干蜂蠟或石蠟切成片,放在鐵皮罐內,加上一點松節油,然後放在小電爐上慢慢加熱,注意溫度過高松節油會起火。待蠟完全熔化後,稍涼些時用薄布沾上塗抹於木雕表面,再用另一塊干凈的布使勁擦拭直至產生均勻的光澤。這種方法比較適合貴重木材,相對也麻煩些。初學者用一般的木頭雕刻,可以採用鞋油,地板蠟等簡便的方法上光,亦可增加木頭的光澤,亮而不俗。
③ 雕刻用的桃木需要處理的工序有哪些才能不開裂
首先在雕刻前木材要乾燥好,木材的含水率均勻、內應力小才不易開裂。再就是在雕刻後表面要做處理,使含水率保持穩定,不隨外界的濕度變化而變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油漆。
④ 雕刻木頭花瓣有毛刺怎麼噴漆才能蓋住
雕刻木頭花瓣有毛刺怎麼噴漆才能蓋住,很難。除非油漆厚度超過毛刺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