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和雕刻有什麼區別
⑴ 雕塑和雕刻的區別和聯系
雕塑,又稱為雕刻,是一種立體的藝術形式,由石、木、金屬、石膏或甚至在內現代藝術中容用紙、布等材料來建立、刻畫或組裝一個立體的藝術品。雕塑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在石器時代時就已經有石雕藝術品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雕塑的形式也越來越多。雕塑品可以分浮雕、圓雕、立雕、等等。在嚴寒地區還有冰雕跟雪雕。
至於雕和刻的區別,只不過是不同的工作手法罷了。
雕本身就有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刻也是。和在一起,亦是。
在我看來,如此刻意求解,雕即是一個整體概念,刻則是一種工藝,比如花紋、圖案。
不過更多用來比喻意。如文心雕龍。
雕塑 sculpture 以雕、刻、塑以及堆、焊、敲擊、編織等手段製作三維空間形象的美術形式 。傳統的材料月石 、木 、金屬、石膏、樹脂及粘土等。以圓雕、浮雕和透雕為基本形式。
⑵ 雕塑藝術家和大師有什麼區別
雕塑藝術家通常是指以雕塑為職業的人士,並不一定就是了不起的水平,普專通的藝術家往屬往為了吃飯養家,不得不按照客戶或領導指定的路線去走著並不是自己願意走的路,有了一定地位或經濟實力的藝術家才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獨特的創造,當然,不能排除很多的藝術家以嘩眾取寵的方式去尋找提高知名度的機會,其實這部分人很可能沒有實際的本領,當藝術家的水平或名望達到很高的時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師了;大師就是指水平很高的人,當然大師的作品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因為大師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作品中這些特色無處不在,很多人看不習慣或看不懂。
大師也是藝術家,是藝術家的精華。
⑶ 羅馬式藝術中雕刻和繪畫的作用是什麼
雖然在羅馬式藝術中,雕刻和繪畫都是從屬於建築的,但是,在公元11世紀~回12世紀間,教堂的答宗教雕刻也顯示出巨大的進步。它的主要任務雖然不能不是把人們心目中的神化為具體的可視形象,但同時也藉助於大門上、柱楣上大大小小的雕刻,向沒有文化知識的信徒們傳授了農業節氣、天文、氣象、商業和紡織等方面的知識,恰如是一本給窮人看的插圖本網路全書。這種樸素的自然科學的普及教育,簡直像是在漆黑的禁錮世界中飛來一線造化的光明。
以上各種題材的雕刻,一般均由民間匠師來完成,因而具有強烈的民間藝術的傳統特色,如豐富的想像,稚拙的造型、裝飾性的扁平結構和巧妙的構圖等等。
教堂的門券、額板便是羅馬式雕刻藝術的主要作品。例如,差不多所有羅馬式教堂的大門上都要有的半圓形額板浮雕(tympanum)、柱頭和柱礎雕刻、圓雕柱身及聖壇或座椅上的裝飾雕刻等。
⑷ 中西方在建築藝術繪畫藝術與雕刻藝術上有什麼區別
中方抄建築和繪畫、雕刻比較注重寫意的東西。
西方比較注重寫實。
這個兩種文化有比較大的關系。
多看看作品就會發現,中國人中現實,所以希望得道,習慣養生的東西。
西方中來世,所以盡量真實再現生活,試圖進入天堂後延續現在的生活
⑸ 城市公共藝術和雕塑有什麼區別啊
雕塑是城市公共藝術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⑹ 為什麼說雕刻和雕塑不一樣
雕塑和雕刻,其結果都是一座立體的雕像。但是,藝術家在創作雕塑時,用的主要是「加法」,而創作雕刻只能用「減法」。
雕刻使用的材料種類非常多,像石塊、木頭、象牙、玉石、大理石等等。藝術家就像一個石匠那樣,在雕刻的原料上鑿、挫、磨、敲、刻,把不需要的地方去掉,直到自己想要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有的藝術家用非常輕松的口氣說:「你想雕的東西其實就全在材料里,只要你像剝桔子皮那樣,仔細、認真地把這層皮剝出來,你創作的形象就被剝出來了。」不過這只是說說,如果真正想創作出一件好的雕刻作品,可就不這么簡單了。你先要認真觀察材料的形狀,看從什麼地方開始,使用什麼方法,用多大的力量。稍不小心,你「減」多了,這塊材料就報廢了,你要創造的形象也就「剝」不出來了。
雕塑同雕刻比起來,就要容易一些。雕塑一般是用膠泥先做原型,用泥堆出要做的形象的大致樣子,然後根據需要,像做「加法」那樣,往上加泥,然後用手和工具去雕塑出細致的形象。如果錯了,多了可以減,少了可以加。等到整個雕像塑好了,用不怕高溫的材料,緊貼著雕像外面做一個模子,再把泥原型去掉。然後用這個模子,往裡澆銅水、鐵水或石膏水。冷卻以後,剝開模子,原來泥做的模型就變成銅的、鐵的或石膏的雕塑了。說雕塑容易一些,是同雕刻相比較而言的,真正做起來也是挺麻煩的。比如做泥土原型,並不是只用泥就行了,泥中間還得加油,防止泥乾裂,加多了加少了都不行。做泥原型之前還得用鐵條或木條先做一個支架,支架做成什麼樣子,必須同要做的形象相適合。另外做模子、澆鐵水、銅水、石膏水,也需要很高的技巧。
⑺ 泥塑與雕塑有什麼區別
泥塑俗稱「彩塑」。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雕塑工藝品。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回古老常答見的民間藝術。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禿上底粉,再施彩繪。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⑻ 裝置藝術和雕塑有哪些區別
裝置藝術可以是現有物品的一個堆砌,而雕塑就像字面意思有「雕」或有「塑」
⑼ 版畫與雕塑有什麼區別
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專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屬漏 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中國版畫的起源,有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至隋朝說。
雕塑,指為美化環境或用於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徵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
⑽ 泥塑和雕刻的區別是
一、泥塑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泥塑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泥塑是一種立體造型藝術,雕塑藝術的一種方法,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也可以作為其它雕塑形式的輔助方法,例如:製作銅雕,玻璃鋼雕塑的模具通常要先製作一比一的泥塑。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或者現代的人工合成雕塑泥,混合入相應的纖維材料防止干後開裂,中大型作品還要在內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強度。由於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因此泥塑經常作為學習雕塑藝術的入門練習。泥塑也是世界各國民間美術常用的形式,其中包括泥塑、陶塑、彩塑等。中國著名的民間泥塑大師有天津的泥人張,無錫惠山阿福等。
二、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三、區別
泥塑重在手工的捏制,雕刻重在雕、刻、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