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古琴冠角可以雕刻什麼

古琴冠角可以雕刻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28 08:48:15

❶ 古琴冠角顏色不一樣是怎麼回事

古琴關角顏色不一樣,
可能是因為使用的時間太長了,
日曬夜露的自然就顏色有一點差異了。

❷ 一般古琴是什麼做的

06年在揚州響泉古琴坊買了一款斷紋仲尼式古琴,以下是我這款古琴版的材質,希望可以權給你帶來幫助。材料:面板為明清老杉木,底板為梓木,生漆鹿角霜灰胎,採用揚州傳統大漆擦漆工藝製作。
附件:岳山、冠角、琴軫及雁足皆為烏木或者黑檀
特點:音色較清亮,通透,餘音悠長

❸ 古琴的焦尾(護軫,或名冠角)1.製作材料及2其功能是什麼,謝謝高人告知

焦尾(護軫,或名冠角)1.製作材料主要是硬木(紅木、花梨木等硬木)或是玉石。功能主要是固定琴弦的作用。

❹ 挑選古琴注意哪些問題

古琴選購的說明分析:如何辨別古琴的音色、材質、油漆工藝及附件。

音色
要辨別音色首先要看張琴有沒有抗指、打板、沙音.
抗指 左手按弦時感到有點吃力就是抗指。 琴弦離面不可過高,琴弦過高叫做抗指,會影響彈琴方法甚而累壞手指。以七徽的位置說,琴弦離琴面應在0.5公分左右。
打板右手彈空弦時,空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同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果發現弦拍打琴面就是打板。
沙音 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同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果發現有沙沙(雜音)聲音就是沙音。(有時琴弦不直有也會有沙音則與琴本身質量無關,需要更換琴弦即可)
音色 右手彈空弦,聽音量和音色是否統一。左手按弦於每個徽上,右手彈弦,聽各處音量和音色是否統一、相近。把按音和空弦音反覆連續彈奏,聽音色和音量是否統一。左手按弦著與琴面,右手彈弦,在聲音未停時,按弦左手左右移動,如餘音延長則是優點。左手輕點弦於相應徽位處,右手同時彈弦出聲,聽每一個泛音是否明亮清澈。
古琴音色聽起來要有下沉感,聲音松透不散而韻味悠長者為良。建議初學者在買琴前多聽聽看看一些做工音色較好的老琴或名家製做的古琴以增強對古琴工藝與音色的了解。

斫琴師
相信對古琴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所有的好琴都是斫琴師親自使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的。手工親斫一方面慢工出細活,可以避免因量產粗製濫造而帶來的等等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像李一凡、倪詩韻這樣既能彈琴又能斫琴的實在難能可貴,他們在斫琴的時候會將自己的彈琴心得融入到所制古琴中,從而使琴有其獨特的韻味。

材質
古琴的底板材料是看不到,只能從古琴後面的龍池鳳沼來仔細查看其面板的材質。有很多人將納音處用火熏黃熏黑,這就添加了識別的難度,用手擦拭有黑色木碳的印跡。
桐木
泡桐: 材色淺白,三五年即可成材,木質疏鬆,指甲輕輕一掐就能陷下去,但有經驗的斫琴師會選擇樹齡較長的桐木,選好密度合適樹段,也是制琴良材。
白桐:多部古代文獻記載的制琴良材。
椅桐:早在《詩經》就有記載:「椅桐梓漆,爰伐琴桑」;為傳統制琴良材。
青桐 材色淺,木質細密堅實韌性較好,樹齡較長、自然風化時間百年以上者為較好制琴材料,百年以內的新青桐不宜制琴,音色透出不來。
杉木
新衫木—老衫木(老房梁)
新衫木木材發白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木材顏色越來越黃,以發金黃色的木材最老,其有很濃重的清香味。
漢木 指出土的漢代棺槨木材,其逾千年木色黝黑、松透乃斫琴良材。
有部分廠家用一些小尺寸的木料拼接成古琴面板進行斫制,這些古琴從外觀上是很難看出來的,但只要古琴的做工、音色好琴板是否拼接也是無關緊要的。
古琴底板多用梓木、楸木、椿木、花梨等質地較硬的木材,亦有用與面板同樣的木材這種琴稱為「純陽材」,具體要根據琴材的震動來合理搭配!
總之,製作一張好琴最重要的還是斫琴師的經驗和技術水平,起決定因素的是槽腹結構和漆胎的處理,否則用再好的木料也做不出音色好的琴。

油漆工藝
化學漆 光亮度大,漆脆,光滑,微微有籽粒。(此種漆面手感生澀、易開裂,使用壽命最短,多為劣質練習琴使用)
合成大漆(腰鼓漆) 漆質光滑,豐潤,流平性佳!仔細看有擦漆後留下的一絲絲痕跡。
傳統大漆(中國大漆,也叫生漆) 漆質堅韌光滑,有質感!仔細看有擦漆後留下的一絲絲痕跡。(使用壽命最長)
灰胎
鹿角霜、八寶灰、瓦灰為主
灰胎以鹿角霜和八寶灰為最好,其次為瓦灰。
為了做舊美觀,也是為了能讓初學者看清,有時會把古琴的漆胎磨掉一些,露出點灰胎,鹿角霜顏色發金黃,八寶灰就不用細說了,如果灰胎全部是瓦灰就不會這樣做了。

附件
岳山、承露、軫池條、冠角(焦尾)、齦托、龍齦這些都是斫琴時就粘上的,多數採用紫檀木、老紅木、花梨木等材料,但也有很多人將普通材料上色或搽上鞋油來冒充老紅木或紫檀。這就要多了解木材知識,或在焦尾下貼處用砂紙擦一下,看完後用油或傳統大漆擦擦,不會影響外觀的。
琴軫、雁足的材料有木化石、象牙、玉石、紫檀木、老紅木、花梨木等。多數採用紫檀木、老紅木、花梨木,但同樣也有很多人通過上色或將木材浸泡在顏色水裡來冒充,辨別方法同上即可。

琴桌
從前彈琴用的琴桌,有單人琴桌和雙人琴桌兩種。桌面有石制的,也有木質的。
一般說,琴桌要用干透的松質木料製成,桌面不可太厚,以幫助古琴發音,增加音量。琴桌必須做的穩固勿使搖動,以免影響彈奏效果。琴桌要低,專用的琴桌,高約73厘米(較普通用桌略低),座位要高,以兩膝能放進桌下為宜,適用於現代普通椅子高度的琴桌是65至66厘米高,如此兩臂易在琴面上放平,肩部放鬆,便於演奏技巧的發揮。一般合適的書桌也可以代替琴桌。

保養知識
明屠隆論琴曰:「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也就是說琴是一種不可閑置的樂器,很多琴友都有這樣的體會,琴越彈越好。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當厚厚的漆麵包裹著整個琴身的時候,體內的能力需要釋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動,琴體會慢慢松透,漆面也會慢慢乾燥出現裂紋,它的身體得到了呼吸,琴的聲音去掉了火氣,琴也更加蒼松、脆亮了。(這也就是斷紋的由來)
古琴對於室內的溫度,濕度要求甚高,它的面板是一整塊木頭雕出來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濕度和氣候,保養的不當古琴就會變形或者有裂痕,北方乾燥城市切不可離暖氣太近。
總之古琴的護理應注意:防止曝曬、受潮、碰撞。出門或不彈時,如沒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因古琴的內腔較大,並且木料裸露,特別是面板料松軟。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在陰雨天或黃霉季節不彈時,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後影響發音。
彈奏前要將手擦乾凈,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臟或生銹而縮短使用期。彈奏後也需用干布擦拭琴身後懸掛於牆壁之上。

❺ 古琴琴面鑲嵌的十三個螺鈿的圓點叫什麼

叫做徽,徽位被標記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

徽位一般是用以標記古琴的音位的,徽的點位實為弦的泛音振動節點,自然而成,其音律為純律。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通過撥動不同琴弦,左手在該琴弦的不同徽位上,滑動則出不同的按音,在琴譜上每個音的徽位是有所體現的。

(5)古琴冠角可以雕刻什麼擴展閱讀:

古琴外形結構相關介紹:

1、琴面,為能充分振動,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質木料製成。向內外側呈瓦弧形,與底板膠合而成琴。琴面內腹斫成膛腔,在龍池、鳳沼處留有微微隆起的納音。

2、琴弦,琴面從外向內由粗及細縛弦七根,古時琴弦用絲質製成,今多用鋼弦。如果弦繞至雁足時圈數不多,就需要使用其它牢固的線接續增加弦的穩定。

3、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

4、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

5、琴底,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質木料製成,起反射音響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面形(也有與面板膠合的一面斫成向上微凹狀)。

❻ 古琴琴身上有浮雕是哪個年代的為什麼有浮雕

沒聽過古琴琴身上有浮雕,上個圖來看看。冠角、琴額上鑲嵌物倒是可能有浮雕。

❼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最大的是什麼

古琴和古箏最大來的區別是外觀自上的區別,具體區別如下:

一、用途上的區別:

古箏: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古琴: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普通民眾也會彈奏,使用較廣。

二、外觀根弦上的區別:

古箏: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三、發展起源上的區別:

古箏起源時間:戰國時期。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古箏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當時又名秦箏。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古琴起源時間:西周至春秋。

❽ 古琴七弦分別叫什麼

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❾ 古琴介紹

2003年11月7日,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稱號,這是繼崑曲被授予這一稱號後,中國第二個入選的項目,古琴藝術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認。
琴棋書畫,曾是中國古代文人引以為傲的四項技能,也是四種藝術。其中,琴樂是中國歷史上淵源最為久遠而又持續不斷的一種器樂形式,其可考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
《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琴的演奏形式以獨奏為主,而此時的樂隊則多以打擊樂器和管樂器為主奏,彈撥樂器的發展仍是初級階段,在樂隊中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漢魏六朝是漢族古琴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有大量的器樂曲問世。著名的古琴曲《廣陵散》則是本時期的代表作品。唐代是漢族古琴藝術的鼎盛時期,由於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古琴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且對後世古琴音樂的繼承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宋、元時期的漢族古琴音樂發展顯著,琴壇上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最大特點是由宮廷向漢族民間蔓延,並大量吸收漢族民間音樂的精華,使之有機地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明、清時期,是古琴流派產生的重要時期。由於地理環境、文化習俗、師承淵源以及所據傳譜地差異,以地方色彩為主要特徵的流派相繼產生,並均有一定數量的代表作品,為以後各流派的發展起到了傳承的作用。

❿ 古琴琴面外側有十三個圓孔叫什麼

十三個圓孔叫「徽(琴徽)」。

相關介紹:

一弦外側的面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標志,版稱為徽。權徽多用螺鈿製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銀、玉、石等質地的材料精製而成。徽的點位實為弦的泛音振動節點,自然而成,其音律為純律。

標志音律的十三個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

(10)古琴冠角可以雕刻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結構:

1.琴尾: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

2.琴底:

常見多用梓木、塞木等硬質木料製成,起反射音響的作用。

3.雁足:

在龍池與鳳沼之間近風沼(約琴面的九徽)處,有兩只支撐琴體和系縛琴弦的腳,稱為雁足象徵七星。因須承重力,雁足都用堅實木料製成。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