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雕刻芍葯花
⑴ 芍葯花怎麼保存
做成標本。。。
⑵ 芍葯花如何進行加工
芍葯 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等。屬於毛茛科芍葯亞科芍葯屬。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具紡錘形的塊根,並於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於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大且美,有芳香,單生枝頂;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一5月。古人評花:牡丹第一,芍葯第二,謂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因為它開花較遲,故又稱為「殿春」。
芍葯屬植物約35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根據其生長習性和花盤形狀分為兩組。一是牡丹組,系落葉灌木或亞灌木,花盤杯狀或盤狀,革質或肉質,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國產三種(不包括變種),即牡丹、黃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葯組,系多年生草本,花盤不發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顯。芍葯組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另有二種產美洲,有的把它們另列為一組,稱美洲芍葯組。
國外產的芍葯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種:蕨葉芍葯,花血紅色,原產保加利亞和高加索;淡黃芍葯,花淡黃色,或帶淺綠色至白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黃芍葯,黃色,原產黑海和裏海之間地區;紅心芍葯,花白至深紅,原產歐洲南部。
我國產的芍葯組植物有八種和六個變種,其中通常直稱為芍葯的,是近代芍葯品種群的主要原種。八種芍葯分別是:草芍葯、美麗芍葯、芍葯、多花芍葯、白花芍葯、川赤葯、新疆芍葯和窄葉芍葯。
草芍葯別名山芍葯、野芍葯,花白色、紅色、紫紅色,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東部、貴州、湖南西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陝西南部、山西、河北、東北。在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葉草芍葯。
美麗芍葯花紅色,主要分布於雲南東北部、貴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肅南部和陝西南部。
芍葯花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在朝鮮、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其變種有毛果芍葯。
多花芍葯花白色,主要產於我國西藏南部,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白花芍葯花白色,產於西藏南部。
川赤葯的花多為紫紅色或粉紅色,主要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陝西西南部。其變種有毛赤葯、光果赤葯、單花赤芍。
新疆芍葯的花紅色,產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區。
窄葉芍葯花紫紅,產於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及天山山區。有變種塊根芍葯。
芍葯不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葯用。根據分析,芍葯根含有芍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中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葯的根,它是鎮痙、鎮痛、通經葯。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葯栽培種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後的成品質量好。野生的芍葯因其根瘦小,僅作赤芍出售。中葯的赤勺為草芍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瀉肝火之效,主治月經不調、痰滯腹痛、關節腫痛、胸痛、肋痛等症。
芍葯的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摻合油漆作塗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可提制拷膠,也可用作土農葯,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芍葯花大艷麗,品種豐富,在園林中常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是近代公園中或花壇上的主要花卉。或沿著小徑、路旁作帶形栽植,或在林地邊緣栽培,並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時單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賞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葯構成專類花園稱芍葯園。
芍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籃。如在花蕾待放時切下,放置冷窖內,可儲存數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為重瓣品種;單瓣的插瓶,幾天就辨落花謝。
芍葯栽培的歷史悠久,據考證漢時長安地區就有栽培。盛產芍葯的地區常隨朝代的變更而變遷,隋唐後是揚州,極盛於宋。劉頒《勺葯譜·序》說:「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即揚州)芍葯,為相牟埒」。《本草》載:「芍葯……處處有之,揚州為上」。周文華《汝南圃史》稱述「揚州之芍葯冠天下」。陳淏子《花鏡》中也認為「芍葯推廣陵者為天下最」。
宋朝以來有關勺約的著作中都十分推祟揚州芍葯,但是就在宋代,種植芍葯之盛也不限於揚州。劉頒《芍葯譜·序》里寫道:「自廣陵南至姑蘇,北入射陽,東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數百里間人人厭觀矣。」
到了明朝,芍葯牡丹栽培中心轉移到了安徽毫州,清朝又轉到山東曹州(今山東菏澤),後又轉至北京豐台一帶。《析津日記》記載:「芍葯之盛,舊數揚州,……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台,連畦接畛……」,可見當時種植之盛。
芍葯性耐寒,在我國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最適宜,以濕潤土壤生長最好,但排水必須良好。積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葯肉質根腐爛,所以低窪地、鹽鹼地均不宜栽培。芍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並施入充分的腐熟廄肥,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最好。
芍葯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後將分株根叢栽植在准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後採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芽率越低。芍葯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象,播種後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後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構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約一寸半探,要求遮蔭並經常澆水,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後既能發根,並形成休眠芽。
然而,芍葯被稱為女科之花,並不是因為它的花美,而是因為它的根好。芍葯的根仍稱為「芍葯」,是著名的中葯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醫葯著作《本經》里,已有芍葯的名稱記載。南北朝傑出的醫學家陶弘景開始把它分為白芍、赤芍兩種。它們不同之處在於:赤芍為野生品,入葯以原葯生用,其功用長於涼血逐瘀;白芍為栽培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干而成,功效長於補血養陰。其中尤以浙江出產的芍葯,品質最佳,稱為「杭白芍」。
古方以白芍為主要葯物的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葯和肌表之榮衛;「黃芩湯」用芍葯和腹中之榮氣;「炙甘草湯」用芍葯補血脈之陰液。在婦產科臨床上,芍葯更是得到廣泛應用。例如:
白芍配熟地——肝腎並補。於血氣虧虛之症,可少女發育偏遲,月經推遲,經量少而淡者,用「四物湯」,取芍、地為主葯。常用熟地30克(脾胃功能不佳者改用炭熟地),炒白芍12克,大補陰血,益腎生精。
白芍配當歸——補血和營,兼以安胎。臨床對於血氣不足,氣血失調,經常二葯等量相配,養血補血,和血斂肝,使營血充盈。對氣血不足所引起的胎動不安,我們也常取當歸10克,配白芍10克而用之、每能取得滿意效果。
芍葯配川芎——守中有動,血暢氣化。川芎號為補肝之氣。氣盛者,必須用酸的東西來使它收斂,白芍味酸,號為斂肝之液,白芍與川芎各用9克(二葯均微炒),對氣機不調,月經先後不均,來潮不暢者,能鼓舞氣化,調整月事。如經期量多,則用炒的白芍12克、炒川芎4.5克。
芍葯配柴胡——最得力於「逍遙散」這一古方。古人認為婦女以血為本,常不足於血而有餘之氣,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肝失柔和,則肝氣橫逆,脅痛寒熱等症最為多見。
「逍遙散」以白芍養血以涵其肝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勝。臨床上,我們還常以此二葯配香附、八月扎、鬱金、烏拉草、桔葉等用於經前乳脹、乳房小葉增生及肝鬱乳汁不行等,都甚應手。
此外,臨床婦科還用赤芍配製大黃及清熱破行之品,治療急慢性盆腔炎;用白芍配白術治療肝、脾二臟失職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用白芍配杞子,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芍葯以其養血斂陰,補而不膩,柔肝緩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在中醫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可以說,婦女一生的用葯常見芍葯,芍葯真不愧為女科之花,婦女之良友。
⑶ 如何加工芍葯花
南北朝傑出的醫學家陶弘景開始把它分為白芍、赤芍兩種。它們不同之處在於:赤芍為野生品,入葯以原葯生用,其功用長於涼血逐瘀;白芍為栽培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干而成,功效長於補血養陰。
⑷ 如何拍攝芍葯花才能更好看
1.湊近了拍
2.噴點水再拍
3.大光圈(可選)
4.挑晴天拍
5.挑選鮮艷的花朵,利用撞色
⑸ 想喝芍葯花茶,把芍葯花瓣怎樣曬制
選料。
選用新鮮、鱗莖肥厚、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品質優良的百合作原版料。
剝片。
將選好的權芍葯鱗莖用剪刀剪去須根,從外向內剝下鱗片,注意輕剝輕放,防止破損。
清洗。
將剝下的鱗片分外、中、內三層及黃、白、斑點三色分別倒入清水中,並輕輕攪動,洗凈後撈出瀝干水分,分別堆放備用。
煮制。
煮前先洗凈鐵鍋,倒入約占鍋容量2/3的清水,加熱煮沸,然後倒入5~10千克百合鱗片,用鍋勺攪拌1~2圈,加鍋蓋煮制。外層鱗片用猛火煮6~7分鍾,內層鱗片煮2~3分鍾。煮時經常揭開鍋蓋觀看鱗片顏色的變化,鱗片由白色變成米黃色,再由米黃色變為白色,立即撈起出鍋。
熏硫(這一關家庭少量加工可省略)。
出鍋後的芍葯,要立即置於清水中,讓其迅速冷卻。對需要保存較長時間的芍葯,還要進行熏硫的處理。其方法是:出鍋曬至半干後,以100千克干芍葯用硫磺800克,在熏硫室放置炭火,關閉門窗熏10小時即可。 曬干。將煮制熏硫後的芍葯,薄薄的攤於曬席上置於烈日下暴曬3~4天,用手一折即斷時即為成品。若煮制熏硫後遇陰雨天,應推放在室內通風處。但切忌堆積。天晴時及時曬制。如連日多天陰雨,應採用烘烤法烘乾,以防霉變。
⑹ 想喝芍葯花茶,把芍葯花瓣怎樣曬制
選料。
選用新鮮、鱗莖肥厚、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品質優良的百合作原料。
剝片。
將選回好的芍答葯鱗莖用剪刀剪去須根,從外向內剝下鱗片,注意輕剝輕放,防止破損。
清洗。
將剝下的鱗片分外、中、內三層及黃、白、斑點三色分別倒入清水中,並輕輕攪動,洗凈後撈出瀝干水分,分別堆放備用。
煮制。
煮前先洗凈鐵鍋,倒入約占鍋容量2/3的清水,加熱煮沸,然後倒入5~10千克百合鱗片,用鍋勺攪拌1~2圈,加鍋蓋煮制。外層鱗片用猛火煮6~7分鍾,內層鱗片煮2~3分鍾。煮時經常揭開鍋蓋觀看鱗片顏色的變化,鱗片由白色變成米黃色,再由米黃色變為白色,立即撈起出鍋。
熏硫(這一關家庭少量加工可省略)。
出鍋後的芍葯,要立即置於清水中,讓其迅速冷卻。對需要保存較長時間的芍葯,還要進行熏硫的處理。其方法是:出鍋曬至半干後,以100千克干芍葯用硫磺800克,在熏硫室放置炭火,關閉門窗熏10小時即可。 曬干。將煮制熏硫後的芍葯,薄薄的攤於曬席上置於烈日下暴曬3~4天,用手一折即斷時即為成品。若煮制熏硫後遇陰雨天,應推放在室內通風處。但切忌堆積。天晴時及時曬制。如連日多天陰雨,應採用烘烤法烘乾,以防霉變。
⑺ 怎麼用花盆種芍葯
芍葯喜光喜肥惡積水,所以花盆最好選用透氣透水性好的泥盆,如果因為美回觀可以在泥答盆外套盆,塑料或瓷質盆均可。芍葯為肉質根,積水易導致根系腐爛。所以盆土底層要鋪一層直徑3-5cm碎磚或瓦片,上層土壤選用透水性好的腐殖沙壤土,拌入腐熟的基肥,滿足芍葯喜肥的特性。
種植時要注意根系舒展不要折斷,如折斷必須用硫磺粉塗抹防腐。種好後現在半陰處休養一周,以後逐步見光至全日照。
高溫多濕,通風差的環境,芍葯花後易生霜霉病,花後剪去花蒂每月噴灑一次多菌靈,就能生長良好。盆栽芍葯易徒長,生長期注意控水和修剪過密枝條。
拓展資料
芍葯
芍葯(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別名別離草、花中丞相,屬毛茛目,毛茛科芍葯屬多年生草本。
⑻ 芍葯花如何食用
芍葯是一種中葯材,它的根和花蕊都有葯用的效果哦。芍葯花怎麼吃比較好呢,比如說可以泡茶啊或者是煮粥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呢,你知道芍葯花怎麼吃比較好呢,來看看它的食療方法吧。
痛經或是肝臟不好的人可以吃芍葯花粥:
准備材料:6g芍葯花,50g的粳米。之後用水熬粥,粥快要熟的時候,把洗干凈的芍葯花放進去,煮熟之後就可以吃了,主要的功效是行血養陰。這樣的粥品可以有緩解痛經的作用,對於緩解肝腎不好的症狀有好處。
女人美容喝芍葯花茶:
准備材料:芍葯花3~5g,用開水沖泡,之後還可以加入冰糖和綠茶一起喝,這樣可以幫助身體清熱解毒,還可以祛斑美容呢,喝完之後會感覺肌膚更有光澤了。
養肝護肝喝芍葯花生地茶:
准備材料:2g芍葯花、3g生地、3g綠茶。三種材料用開水沖泡,可以有養肝明目的效果哦。
緩解腎虛或是關節痛用芍葯酒幫忙:
准備材料:180g赤芍,100g生地,50g狗骨。三種葯物放在一起弄隨後,放在瓶子里,用酒1千克浸泡7天,就可以喝掉了,每次需要空腹的喝15ml,每天喝三次。芍葯可以泡酒飲用,可以有緩解腎虛啊還有關節疼的作用哦。
關於芍葯花怎麼吃,上面介紹了些食用方法,經常吃這樣的食物不僅可以不從豐富的營養素,比如說鈣質,氨基酸,維生素等等,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提高體質美容養顏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大家不妨試試,營養很均衡。
⑼ 芍葯花如何種植謝謝
1、播種時間。抄如果是當年採收的種子,需要及時播種,通常在8月下旬或9月年下旬播種,最晚不能超過9月,否則很難生根。若播種的較晚,次年春天的發芽率會大大降低,及時出苗,因為幼苗根系並不發達,很難抵抗春旱,容易死亡。
2、播種方法。(1)種子的處理:播種之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事先將種子泡在水裡,將一些不充實的種子篩選掉。芍葯的種皮雖然較薄,很容易吸水,所以在播種前在5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然後播種。經過處理後的種子,發芽率會大大提高,在80%以上。(2)播種:在容器中填滿土,將種子播下,種子之間間隔3厘米。不要種的太密,以免影響發芽率。播種後蓋上濕土,厚度在2厘米左右。剩下就是慢慢等待的過程,做到保濕,等待其發芽。
僅供參考,歡迎關注好評,謝謝
⑽ 芍葯花怎麼管理
芍葯喜歡肥沃疏鬆, 而又略帶酸性的砂質土壤, 不宜在鹼性土壤中生長。如果土壤鹼性過大, 會引起葉片黃化, 甚至萎縮枯死。芍葯最適於露地栽培, 但是, 宜選向陽、旱能灌、澇能排的地方。栽培芍葯有三忌: 一忌排水不良; 二忌土壤板結( 鹼化) ; 三忌陽光照射不足。露地栽培, 應施廄肥深翻, 整細後理成高廂。一般廂高為10~15 厘米, 廂寬為70 厘米, 長度不限。栽培的株距為80 厘米。栽培時根據根系長短、大小挖坑, 注意根部要舒展, 不宜過深, 覆土以蓋上頂芽4~5 厘米為度,栽完後澆一次透水, 壅土越冬。
芍葯在生長期, 如因欣賞或其他特殊需要, 非盆栽不可時, 只能在花蕾即將開放前, 於傍晚帶土團挖起, 移栽於花盆內。挖時土團要大,盡量少傷根系, 上盆澆透水後, 置於蔭蔽通風處, 緩苗3~4 天, 每天向葉片花蕾噴霧狀水3~4 次, 4 天以後略見陽光, 這樣芍葯才能繼續放蕾開花。但是, 這次上盆後, 第二年, 甚至以後幾年都開不了花。
1. 花期管理
芍葯於2 月下旬發芽, 到3 月下旬植株長至35~40 厘米時, 開始現蕾, 到4 月上旬花蕾長到櫻桃大小時, 必須進行疏蕾工作。生長旺盛的芍葯, 在頂蕾以下還有數十個側蕾, 為了集中養分, 讓頂蕾花朵大, 色澤鮮, 每根莖干只留頂上1 朵花, 其餘花苞要及時剪除。疏蕾時要小心柱支撐, 避免倒伏。有條件的還可拉簾幕避免強陽光直射, 這樣可以延長開花時間。花後要及時剪去殘花, 以免結果消耗養分。
2. 施肥
芍葯喜肥, 除每年都應開溝增施基肥外, 還應在生長季節追施3~4 次腐熟的液體肥料, 但是, 要注意每次使用的肥料, 氮肥不宜過多, 要注重磷鉀肥料的比例。施肥追肥的時間, 宜在萌芽後施第一次, 這時施肥, 莖干粗壯, 促進植株旺盛生長; 開花前施第二次追肥, 這時施肥, 能促進花芽分化, 花蕾早現, 花苞豐滿; 花謝後施第三次追肥, 這時施肥,能及時補充植株所耗養分, 加強營養生長, 為來年開花打好基礎; 最後一次施肥, 是在莖乾和葉片都枯萎後進行。施後除草用堆肥壅土蓋住地下塊根, 這樣對芍葯越冬非常有利, 翌年發芽早, 莖干粗壯, 開花鮮艷。
3. 澆水
芍葯能耐旱, 怕水澇, 露地栽培一般不經常澆水。但是, 芍葯發芽生長直到開花, 一般這段時間, 雨量少, 氣候乾燥, 所以春芽萌發時, 要澆1~2 次水, 待到3~4 月花蕾形成後, 要結合施肥灌透水分, 以促進植株生長, 花蕾豐滿, 花朵大而鮮艷。每次澆水後要進行中耕保墒, 雨季以前, 要疏通溝渠, 注意排出積水。每年的11 月要澆一次透水, 保證冬季植株休眠時, 土壤要有一定的水分, 這樣對芍葯越冬有利。
4. 病蟲害防治
芍葯易患立枯病和根腐病, 如發現立枯病後, 立即挖出全株燒毀,並用1. 0%的甲醛水溶液噴灑土壤消毒。如果發生根腐病時, 可將芍葯全株挖起, 再把腐爛發黑部分切除, 用60 度的白酒搽洗根部, 然後另地栽培。
芍葯易受蠐螬(俗稱土狗子)、紅蜘蛛和芽蟲危害, 防止蠐螬蟲, 用800~1000 倍敵敵畏乳油液, 潑澆根際, 可消滅此蟲。對紅蜘蛛和蚜蟲, 可用2. 0%的樂果水溶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