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秦俑屬於什麼雕刻

秦俑屬於什麼雕刻

發布時間: 2021-01-28 14:03:05

⑴ 秦始皇兵馬俑屬於圓雕還是浮雕

它是陶器,不是什麼雕。如果屬於什麼雕,就顯不出它的偉大了。

⑵ 秦始皇兵馬俑屬於古代雕塑的哪一種

陶制雕塑

⑶ 秦始皇兵馬俑屬於什麼雕刻種類(快!!!!!!)

彩繪陶塑

⑷ 秦兵馬俑在藝術形上屬於什麼類

雕塑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秦兵馬俑,秦回俑的答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動力、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

⑸ 兵馬俑是石雕,還是陶瓷燒造後雕刻

兵馬俑大部分是採用陶冶燒制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回行加工刻畫加彩,有答的先燒後接,有的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嚴格的工作系統。
當初的兵馬俑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鍾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

⑹ 兵馬俑是什麼雕塑。

是大型群雕
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群,出土於 1974-1976年。雖然在整個雕塑史專中,秦代只佔據著屬短短的十五年,但只一個兵馬俑的出現,就足以改變中國雕塑史。

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百萬大軍的縮影。兵俑體態與真人等大,數量眾多,神態各異;姿勢有立、有跪,有馭手、射手;有軍官、士兵之分。馬俑形象寫實,身材矯健,可見當時雕塑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致、對塑造技術之精通。兵馬俑都是用陶土燒制而成,不論是造型、塑造、燒制等各個環節,都是一件龐大的工程。在製作工藝上,一般採用模製加手工塑型的方法,分段成型,整體焙燒。燒成後外表用顏料彩飾。

秦始皇兵馬俑群注重面部形象刻畫,據說萬千兵馬俑沒有重樣、雷同的,每件單件作品都有很強的動作個性。有的手持利劍,有的佇立凝視,有的堅定剛毅。但整體上又不是完全照搬現實,有強烈的體塊對比、疏密變化、動靜之別。人物結構比例合適,動態自然。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秦代兵馬俑的出土,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它顯示出我國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有了很高的雕塑藝術水平,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前進了一大步。

⑺ 聞名世界的兵馬俑是我國什麼代的雕塑作品

秦。
兵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內於今陝西省容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3] 。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⑻ 雕塑分為什麼和什麼兩大類,秦始皇陵兵馬俑屬於哪一類

雕塑分為圓來雕和浮雕兩大類,自秦陵兵馬俑屬於圓雕,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

圓雕作品又稱立體雕,是指非壓縮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雕刻者在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

(8)秦俑屬於什麼雕刻擴展閱讀:

雕塑的其他分類

從發展上看,雕塑可分為傳統雕塑和現代雕塑。傳統雕塑是用傳統材料塑造的可視、可觸、靜態的三維藝術形式;現代雕塑則用新型材料,利用聲、光、電等製作的反傳統的四維、五維雕塑、聲光雕塑,軟雕塑、動態雕塑等。

按傳統的材質,按環境和功能又可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室內雕塑、室外雕塑、案頭雕塑、架上雕塑等。

雕塑按其功能,大致還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種。

雕塑按照材料分類可分為泥雕,石雕,根雕,玻璃鋼雕塑或者陶瓷雕塑等多種類型。

⑼ 兵馬俑是真人還是雕塑

是雕塑,代替活人殉葬.中國歷史上有活人埋葬(主要是原始奴隸社會時期)的先例,但到秦朝已經不再時興.但秦始皇為了表明自己的功勞和不凡,故造兵馬俑陪葬.另一說法,造兵馬俑是為了守衛自己的陵墓,讓自己死後得到安息.同時,也是滿足他死後亦統率萬軍的慾望.

關於雕塑藝術,愛好美術的朋友可參考以下文字,比較權威:
1.陶俑、陶馬的造型特徵

陶俑、陶馬的造型特徵,概括說,即形體高大、數量眾多、形象逼真。

形體高大,是指秦俑與秦以前和秦以後的陶俑相比,體型要高大得多。秦以前的陶俑,一般高10~30厘米;秦以後的陶俑多數高30~50厘米。而秦俑高度一般約1.8米,最高者達2米。古代稱身高八尺(秦代一尺合今23厘米,八尺為1.84米)者為彪形大漢。如項羽身高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吳中子弟對其多憚懼。秦俑的身材,完全可以說是古代大力士的形象。同時,也說明作為軍人,是要經過選拔的,對身體條件是有一定要求的。

數量眾多,是指作為從葬秦始皇陵的陶俑、陶馬、戰車、兵器等數量之巨。據初步統計,三個俑坑內有各類武士俑7000多個,陶馬600多匹,戰車140餘乘,各類青銅兵器數萬件。1、2、3號兵馬俑坑組成一個龐大的軍陣編列體系。

形象逼真,是指兵馬俑的塑造追求畢肖的寫實作風,嚴格地模擬實體,力求與實體相似。不管是兵馬俑的形體、裝束,還是軍陣編列、車的形制、結構等等,都一絲不苟地忠實於現實生活。古代人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鬼神在冥間的生活和在人間一樣,要把地上的王國搬入地下。所以,追求畢肖便成為塑造俑像的指導思想,也是造型藝術表現上十分普遍的規律。

(1)陶俑的面型、體型

秦俑的面型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是千姿百態。概括起來,民間畫工所歸納的國字形、用字形、風字形、田字形、目字形、由字形、甲字形、申字形等八種基本面型,一一具備。

「國」字型臉的主要特徵是,面龐呈長方形,闊額寬腮,高顴骨,下巴渾厚,上唇一般都有兩片八字形大胡,五官粗曠,性格顯得純朴憨厚。這是關中秦人的典型臉型,至今在陝西農村中還比較常見。那寬寬的額頭,高顴骨,下巴渾厚,面部的肌肉豐滿,濃眉大眼,鼻樑短而鼻頭大,闊口厚唇,黑紅色的面龐,顯示一種健康、結實、純朴的氣質。

「用」字型的臉型和「國」字型的臉型近似。面龐亦為長方形,但面頰及下巴較國字形臉寬扁。此類面型的俑中有的為扁長的面龐,寬綽的額頭,扁薄的下巴,細眉長目,大口薄唇。面龐和五官統一於扁長之中,顯得非常和諧。有的為長方面龐,寬扁的下巴向上翹起,張口,蹙眉,一雙特大的眼睛睜得圓圓的,全神注視著前方,目光中含著警惕、機敏。有的為長方面龐,雙頰的肌肉豐滿,細眉小眼,小口薄唇。細小的五官與那胖鼓鼓的臉有點不夠和諧,但卻惹人喜愛。

「田」字型臉是近似方形的圓形臉。此類俑中,有的面龐方圓,面頰豐腴,五官端莊,容顏渾厚凝重,氣質純朴、有的面龐方圓寬大,額頭、鼻準、下額和顴骨等五嶽部位隆凸;而鼻根、眼睛和嘴巴等處凹陷,使得面部的骨胳、肌肉高低起伏的變化比較顯著。和此種臉型相配的軀體,一般都個頭不高,但粗壯結實,力能扛鼎。昂首挺胸,執兵站立,有一人當關百人難犯之勢。

「目」字形臉的數量僅次於上述三種面型的俑,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其主要特徵是臉形窄長,五官較小。例如,有的俑靈巧修長的體型,狹長的面龐,細眉修目,薄薄的嘴唇,兩撇小八字鬍,下頗上一點小須。頭上高大的發髻峨立於頭頂的右側。昂首挺胸站立,儀態自然。和大頭闊面、身材魁梧的力士俑相比,沒有那種渾厚凝重的韻味,顯現的不是剛勁之美,而是俏麗清秀之美。有的俑面龐窄狹,但肌肉豐滿,細眉大眼,嘴唇鼓突,帶著滿臉的稚氣,好像是個入伍不久的年輕小戰士。有的面形狹長,顴骨隆起,面頰清瘦,透皮見骨,額頭皺紋起伏,嘴唇上有兩道上翹的八字鬍,下巴上有三點乳狀的須,一看便知是個飽經風霜的年老戰士。

「甲」字形臉的數量較多,其造型特徵是上寬下窄,面形輪廓像是「甲」字形。在現實生活中群眾一般稱為瓜子臉,是人們比較喜愛的一種俊美的臉形。在中國古代的繪畫中,俏男俊女大都是這種臉形,是美的象徵。

「申」字形臉的數量較少,其造型特徵是,顴骨部分比較寬,臉的上下兩部比較窄狹。潤的額頭,豐碩的面頰,高高的顴骨,尖長的下巴,上翹的八字鬍,大眼彎眉,面帶笑容,給人以真切的感受。

「由」字形臉的俑所佔的比例很小。造型特徵是面龐較長,窄額,寬腮,下巴肥碩。由於面頰和下巴肌肉豐腴,五官顯得略小。細眉,半眯的小眼,鼻和嘴都凹陷在豐滿的肌肉之中,形象真切。充分反映了作者觀察生活深入細致的能力。

秦俑的面容之所以找不出兩個完全雷同的面貌,因為它不是模製,而是以模作出人頭的大型,然後再一個二個地進行細部雕刻。在雕刻俑的五官、發型、胡須等時,作者有意識地追求各個俑長相上的差異。這樣即使是同模做出的俑頭,也只能是相似而不是相同。

秦俑的五官,尤其是發型和胡須,變化多端。秦俑的五官,除耳朵是模製後粘貼到面頰兩側外,其餘都是經過精心雕刻的,尤其是眼睛刻畫較精。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同的眼神表露出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有的俑雙眼圓睜,一股怒氣沖沖的樣子;有的眯縫著眼,微微含笑;有的眉清目秀,顯得十分機敏;有的目光下視,性格顯得文靜靦腆。秦俑眼睛的眼球都是僅雕出一個微微凸面,然後再以彩色點染,繪出白睛黑珠。可惜大部分俑的眼球上的色彩已經脫落,僅存殘跡;只有極個別的俑頭顏色仍鮮艷如新,使我們得睹原來眼神的風采。眼神往往表現一個人的氣質力,氣質勇猛者,一般是睛若懸鈴;機警伶俐者,一般是細眉秀眼;大頭闊面性格憨厚者,一般是粗眉大眼,五官粗曠。另外,表示目光前視者,眼球鼓起的凸面位於眼瞼的中央;目光凝聚者,雙眼鼓出的凸面內斗;下視者,把眼球的上部與上眼皮交接處刻鏤較深;仰視者,則眼球的凸面上懸。秦俑作者十分懂得,靠這些細微的變化,可以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態。秦俑的眼睛絕大多數都是較厚的單眼皮,雙眼皮者為數極少,與關中秦人的實際情況基本吻合。

秦俑的發譬和發辮的形式多種多樣。發舍有圓髻和扁髻,圓髻立於頭頂的右側,扁髻貼於腦後。發辮有的為三根,有的為兩根;發辮的盤結方法也各不相同。多種多樣的發髻、發辮,反映了作者在統一中力求變化,使俑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姿。

秦俑的胡須的作法,有的採用減地淺浮雕的技法,有的粘貼泥片再經刻畫,有的堆貼泥塊作成絡腮大胡或作成三滴水式的乳狀須。胡須的種類,有八字鬍,有絡腮大胡,有的一把長須,有的是三滴水式的須。八字鬍又有多種多樣不同的形狀,有的為平八字形,有的像兩片矢葉狀,有的為雙角下垂,有的為雙角上翹,等等。不同的胡須,也代表著不同人物的性格。絡腮大胡者,一般性格慓悍;一把長須者,顯得足智多謀;雙角自然下垂的八字鬍,顯得性格文雅:牛犄角似的八字鬍者,顯得性格粗曠而爽朗。以不同的胡須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是秦俑藝術造型中的一個巧妙的表現方法。胡須是古代男子美的一種標志,秦人對胡須非常重視。秦俑坑出土的武士俑全部都有胡須,只有一件俑例外。是由於作者的疏漏,還是有意塑造的形象,不得而知。

秦俑從體型方面觀察,總的模式是整個軀干都包裹在衣服之內,像圓柱形,以中央垂直,力點左右均衡對稱作為造型的基本形態,以表現形象的質感、量感和體積、空間等。這是靜態的寫實」,一個個武士俑像是守護宮闕的衛士,顯現一種靜止的、強大的內聚力量。這圖九陶俑圓髻和發辮示意圖是秦俑體魄造型的共性。秦俑坑內的數千個武士俑,除跪射俑外,其餘均是筆直 佇立,從頭至腳全都是正面向前,昂首挺胸,顯得體魄強健,剛毅勇猛。穩固、安定、渾厚、凝聚力強,強調的是具有一定體量的力量之美,有別於西方雕塑所重視的肉體的力之美。絕大多數陶俑的造型比例適當、合度。如粗壯的軀干與粗壯的四肢和大頭闊面相配;高大的身材與長腿、猿臂和方面孔相配;靈巧修長的身材與窄長的面孔和清秀的五官相配;瘦小的身材與窄狹的面龐相配等等,說明秦俑的作者已比較熟練地掌握了人體的比例和形體結構的一般規律。

另外,秦俑造型,把外部形體與內在的氣質融為一體。例如,那立如鐵塔似的武士俑,往往表現性格粗曠,氣度勇猛;清秀型身材的俑,則顯得文雅、聰明、伶俐;身材魁梧的軍吏俑,表情肅穆、威嚴、剛毅、自信,好像勝券在握。這些都顯示了神藏於形,「形具而神生」的藝術規律。秦俑群塑大面積地展示了秦人的形象,使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雕塑藝術所顯示的人體的形象美。

(2)陶馬的造型

1、2、3號兵馬俑坑內計有陶質戰馬600餘匹,其作用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拉車戰馬,另一種是乘騎戰馬。陶馬的造型藝術較之陶俑更勝一籌。秦俑坑出土陶馬的造型,個頭不大,但四肢粗壯,頭部較重,鼻骨隆突,頸部稍短,胛低,脊部寬大,胸部較廣,與我國西北地區的河曲馬種類似。

陶馬身長2米,通首高1.72米,和真馬大小相似。陶馬的造型准確,各部分的比例合宜,技法熟練。特別是那四蹄仁立,剪鬃縛尾,舉頸昂首,張口嘶鳴,膘肥臀圓的形體塑造風格,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境界。如果說陶俑軀乾的塑造還有許多幼稚,水平參差不一,那麼陶馬的塑造則顯得比較成熟,表明秦代的動物造型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2.兵馬俑雕塑的藝術風格

(1)寫實手法

寫實是兵馬俑群塑的基本格調,兵馬俑的形象大小與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馬相似。陶俑裝束如鎧甲、戰袍等是當時軍隊服飾的模擬,為兵馬俑所配備的戰車、兵器則是真正的實物。從陶俑的造型來看,不但再現了各個兵種的實際陣容,而且成功地塑造了秦軍將卒不同年齡和性格的人物形象。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秦軍將卒不同生命體的再現。從身份上分,那頭戴鶡冠、身著雙層戰袍、外披彩色魚鱗甲,拄劍佇立,昂首挺胸,體魄魁偉,氣 宇非凡者,顯然是大智大勇、指揮若定的將軍;那些頭戴長冠,著戰袍,披長甲,面情嚴肅者,又極可能是善於謀略、輔佐將軍的指揮官吏;那些頭綰發髻,身著戰袍,足穿靴履,手持弓弩,背負箭鏃者,為秦軍輕裝銳士無疑;那些免盔束發,身著戰袍,外披甲衣,手持遠射或長兵者,顯為秦軍的重裝武士。從年齡上分,年老者,長須可,額頭上皺紋數道,顯得沉著老練,穩健多謀;壯年者,面闊耳大,天庭飽滿,眉字飛揚,顯得血氣方剛,威猛善斷;年輕者,頭微低垂,舒眉秀眼,顯得性格文靜、純朴。從職能上分,頭戴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轡者,是御者形象:頭戴皮弁,外披短小鎧甲,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蹬短靴,立於馬前,抬頭挺胸,目視前方,一手牽韁,一手提弓,是機敏精悍的秦軍騎兵形象;頭綰發髻,身著戰袍,外披鎧甲,右膝著地,左腿彎曲,體斜轉於左側,雙目凝視左前方,是機警、勇捷的秦軍中跪姿射箭手形象;頭上束發 綰髻,腰系革帶,脛著護腿,左腿微拱,右腿後綳,右臂曲 肘於胸前,左臂向左側直伸,頭向左側,昂首注視左前方,是秦軍中立姿持弩欲射的彎兵形象。從民族上分,除絕大多數為關中漢人外,還有深目高鼻,兩腮須的「胡人」形象。從面部表情上分,有面帶微笑,心滿意足者;有呆板木然,毫無表情者;有五官端正,面寬體胖者;有穩健風雅,表情隨和者;也有神不守舍、憂疑不定者。這些復雜多樣的面部表情和各類兵馬俑造型,真實地反映了秦軍的實際狀況,因而更具寫實主義的藝術特點。這是雕塑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運用寫實手法所獲得的成功典範。

秦兵馬俑雕塑寫實手法不僅表現在整體的把握上,而且在細部方面也體現了一絲不苟、形象逼真的特點。如秦俑的發型,有螺旋紋式、波浪式等。發辮有三股、六股,盤曲扭結,走向清楚,絲絲頭發,清晰可見,陶俑的發舍有單環髻、雙環髻、三環髻、四環髻等等,表現了現實生活中束發絡髻的各種式樣。發髻的帶頭,有呈扇面形,有為折波形,有的則表現飄擺翻卷。陶俑的服飾衣紋隨體曲折,刻畫得維妙維肖。甲俑鎧甲的甲釘疏密有致,也刻劃得絲毫不差。陶俑腰間所系革帶和帶鉤,腿部扎的行縢,以及靴、履等細部,與實際對比具有極高的相似性。連跪射俑右腳鞋底兩端密中間稀的排列,也是基於人腳著地後部位摩擦輕重不同的考慮。像手指上的骨節和指甲等也刻畫得十分逼真。就連陶馬口中的牙齒這一不為人注意的細節,也是頗具匠心,塑出六顆牙齒,以表示馬正處於青壯年時期,把寫實主義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其藝術上的地位和意義,不但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佔有光輝的一頁。

(2)視覺效果

注重視覺效果是秦兵馬俑雕塑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兵馬俑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雖然基本格調是寫實的,但又已突破了「寫實」的局限。即寫實手法中並不排除雕塑家可以馳騁自己的想像力,可以運用傳神、誇張、概括、寓意、象徵等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對於人體的某些局部特徵,並非一味地追求細微 末節的真實,而力求抓住關鍵部位進行適當的誇張。這種誇張並不讓人感到虛假,反而給人一種明晰、洗練之感,使得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突出。例如,人的眉毛和眉骨本來是沒有什麼厚度的,但秦俑「眉毛加上了厚度,把眉骨塑得有角有棱。」從視覺上,遠看形象明快、清晰,近看並不覺得失實。又如人的拇指本來比較粗短,但秦俑「半握拳的手則有的把拇指塑得很長,高高翹起」。因為這種手形拇指不與其餘四指並列,所以在視覺上也不會讓人感到不合比例,反而給人一種力感。還有秦俑個個挺胸鼓腹,難道秦軍戰士個個真的都是大腹便便?但這樣塑出來,從視覺上人們也不會覺得不合實際,反而會認為秦軍本來就應該是這種精神飽滿、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颯爽英姿。陶馬的塑造也是如此,馬頭方正,稜角顯露,兩耳短促,雙目大而有神,鼻廣口闊,馬身渾圓,腿部筋腱突出,造型生動逼真,顯得異常神駿。面對無言的兵馬俑,人們可以通過視覺感受產生聯想而領悟秦俑雕塑藝術風格的底蘊。

總之,精湛的秦兵馬俑雕塑藝術,是在繼承了我國古代寫實藝術的傳統,又在藝術風格和藝術技巧方面開創新的境界,注重視覺效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標志著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已趨於成熟,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秦兵馬俑傳給人們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反映出它超群的藝術效果。它開創了大型軍事體裁雕塑群像的先河,宏觀地把握大場面總體效果的雄渾博大與兵馬俑個體細部的精雕細刻之間的關系,不愧為古代雕塑藝術寫實主義的典範。它巧妙地處理了靜與動的關系,從而使大場面排列和個體形象的塑造更趨和諧,取得了完整統一的藝術效果。秦始皇陵兵馬俑是時代精神的產物,是古代寫實藝術的奇峰。

⑽ 秦兵馬俑是誰雕刻的

製作者
兵馬俑的製作工匠是處於秦帝國社會下層的一批陶工。這些陶工有的來自宮廷的制陶作坊,有的來自地方的制陶作坊。從陶俑身上發現的陶工名有80個,都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陶工。
在陶俑、陶馬身上列印或刻劃陶工名,源於戰國中期秦國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國政府管理官府手工業、保證產品質量、控制和監督工匠生產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運用於秦陵兵馬俑的製作上,一方面加強了對工匠的控制與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作品質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馬身上的一些隱蔽處,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些刻劃或戳印文字。字數很少,一般只有2個字,最多的一件有11個字;陶文除了編號外,都是陶工名。這些陶工名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在人名前帶「官」字的,簡稱作宮字類;二是在人名前帶「右」字或「大」字的,省稱作右字和大字類;三是人名前帶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數僅有—二個字,個別的為三個字。在上述四類陶工中,第一、二類是來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類是來自地方制陶手工業作坊的陶工;第四類因文字過於簡略,而對其來源尚難作出判斷。
咸陽秸官署作坊工匠
宮字類陶工的名字均發現於陶俑身上,陶馬身上尚未發現,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擺底部的隱蔽處,少數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發現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這些陶文的字體均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較規整,為陽文,大多數四周有邊欄,字與字之間沒有界格,字的排列絕大多數是由左向右橫排;刻劃的文字較草率,文字排列順序不一,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橫排,或上下豎排。
民間作坊的工匠
在陶俑身上,還發現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發現的地名有咸陽、櫟陽、臨晉、安邑等。其中以帶有「成陽」的陶文最多,其餘三地各一件。帶有地名的陶文均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隱蔽處,字跡比較草率。經過統計可以看出,來自咸陽的陶工有衣、危、野、賜、午、笥、高、秸、慶、處、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說明當時的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陽,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調了大批優秀的陶工,成為秦陵修建大軍的主力。
來自宮廷的陶工和來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製作上,存在著陶俑體型塑造、頭型、面型、五官刻劃方式等技藝技法上的差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其所處社會環境的差異所造成的藝術創作上的差別。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