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學雕刻學什麼
① 食品雕刻初學者學什麼
對於初學來食品雕刻者來說源,復雜的原料是不必要的。
初學者應採用一些青蘿卜、胡蘿卜、水蘿卜、萵筍、南瓜、冬瓜。 初學者應從花卉開始,像月季,牡丹這兩種花是花的基礎,所以一定要學好,因為月季和牡丹應用的手法比較適用於大量的食品雕刻,然後慢慢開始學習一些其他的品種,單品種一定要簡單,由簡到難嘛。
理論上個人建議你去看(食品雕刻技法詳解),那本有很全面的講解,但實際當中,還是多觀察,多向師傅學習,然後自己回去練習,所謂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
② 想自學雕刻,不知道有什麼入門的書或別的途徑
初期抄玩雕刻的話可以買一些陶泥啊襲或者油性的軟陶泥
至於人物雕刻的話,買幾本藝用解剖,注意是藝用,不要買醫學用書
推薦《伯里曼人體》很不錯的書
還有就是建議素描跟雕塑同時進行,不知道你有沒有美術功底,雕塑是很吃美術功底的
③ 玉雕學徒剛開始做什麼,比如是先學畫畫或者先教拿刀雕刻泥雕
玉雕的學徒最開始先學的是畫畫,然後才會將用刀雕刻泥雕。
一年沖胚,練基本版功,兩年加強權空間透視能力,五年以上悟性好,心靈手巧的人可以雕刻出意境和情緒,算是出師,人物,花鳥,山水,各種材料和技法都是時間和錢堆起來的,出師前也就能混口飯吃,出師後看個人能力和際遇,大師級,起碼跟隨業內大師加深學習,在某些方面能在行業內突出,雕刻作品對社會,時代,情感等有自己的詮釋,是個內外兼修的過程,其路遙遙遠兮……
④ 我想自己學雕塑,不知道初學者用什麼泥
有粘性的紅泥,要加水搓成粘狀,學校美院一般都有的,之後就要那塊板子立架子。陶泥,質輕,細膩,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現在用雕塑泥,灰色的。
或者用油泥或精雕油泥練手,做30cm以下的,細節要很有耐心去做;如果想學大型雕塑,用泥巴練手,做小的東西,70cm左右的最好,既能一眼看到大形,也能塑造細節,骨架很重要,用粗鐵絲和細鐵絲配合搭起來。
(4)新手學雕刻學什麼擴展閱讀:
油泥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工業粘土(滑石粉)60%,柔性粘結劑(油脂即黃油)30%,固性粘結劑(石蠟或凡士林)10%。第二種是蠟9%~10%,硫磺50%~55%,灰9%~10%,油脂(黃油)20%~25%,樹脂、顏料少許。第三種是建築用油泥,成分為粘土和桐油等。
不同的油泥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第一種油泥在製作時固性粘結劑與柔性粘結劑的比例隨地域的變化難以控制。
第二種油泥的成分復雜,且油泥的膨脹系數隨溫度變化大,不適合長期保存。第三種油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粘性好,可塑性好,容易成型。
而且乾燥後可固結便於存放和測量;只是該種油泥有輕微的毒性,置干過程較長,且必須放置於通風清涼處,以免產生裂紋和高溫產生「流樣」,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
⑤ 如何學習雕刻
想學橄欖核雕者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其次要有立體想像力。畫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你的內作品,除非你有超容強的立體想像能力,可以不用繪畫打稿。
工具准備:鉛筆或油性水筆、牙刷、平口刀、斜口刀、圓口刀、v口刀(尖刀)、夾具以及粗細砂紙。
刀可以自己製作,買圓鋼自己磨一下,裝個刀柄就成,至於大小要看你要雕刻的作品了,我用1~3mm感覺都可以了。夾具只要能固定橄欖核的都行,我用印床加兩個中間挖圓孔的尼龍來固定橄欖核。
初學時用夾具可以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有固定膽子可以大一點,經過一段時間找到感覺後可以不用夾具,不管用不用夾具,在雕刻時拿刀的手中指一定要用力頂住橄欖核,可以控制出刀的距離,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吃刀不要太大,也就是不要太大塊的刻下橄欖核碎屑,因為橄欖核比較脆這樣會損傷不該刻掉的地方(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到的),一般一刀能刻掉的地方分成三刀,就可以了。
雕刻時先把輪廓刻出來,一邊一邊輪流著刻,一步一步刻到細,不要一直盯著一個地方刻。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是平口刀,圓口刀刻圓底用,刻直線用v口刀(尖刀),三種刀都沒辦法用的地方用斜口刀。
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細致就可以了。
⑥ 學雕刻首先要學什麼
去專業學校里學啊,這個有老師教上手肯定快,你如果自己在那裡探索半天,內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你看我國造的容導彈,還不是俄國人民提供的樣本呢?學雕刻,我想起了我上次去成都新東方送貨,看見那些學員們就在那裡搞那個,雕的鳳凰什麼的,十分漂亮哦,我覺得你可以去那裡實地看一看。
⑦ 自己學雕刻怎麼學
需要先買工具哈。
雕塑的基本工具有:①雕塑刀。為泥塑工具,用於刮、削、貼、挑、壓、抹泥塑和造型。又分為3種:第一種為金屬工具,由鋼(發藍防銹)、不銹鋼、黃銅等製成,刀頭分斜三角形、柳葉形、卯葉形和箭鏃形,有的邊緣為鋸齒狀。第二種為非金屬工具,由竹、木、骨、象牙、牛角、塑料等材料製成。大型的刀具形狀有鞋底形、墨魚骨形、拇指形、斜三角形等;小型刀具形狀有菱角形、小腳形、球形、條形等。第三種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紋,有各種圓弧形和方形雙面刮刀等。②石雕鑿。為鋼質桿形石雕工具,下端為楔形或錐形,端末有刃口,用錘敲擊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狀分尖鑿、平鑿、半圓鑿和齒鑿,是石雕基本工具。③石雕錘。為敲擊工具,用以敲擊石雕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號。花錘亦是石雕錘,直接以錘面敲擊石塊,造成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剁斧用於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細線,能加強雕塑體面的方向感、韻律感。④木雕刀。一般由刀頭、刀把和鐵箍構成,依刃口形狀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圓口刀4種,按頸狀分有曲頸、直頸兩種,每一類又各有大、中、小3號。⑤弓把。為雕塑用卡鉗。可測量距離,有兩個可開合的象牙形卡腳,也可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⑥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⑦點型儀。為三坐標定位儀,用於復制石雕與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3個基準點,用點型儀上的定位鋼針對准並固定,利用點型儀上可滑動的部件和萬向關節及指針,可對准雕像上任何一個空間位置,把可移動的部件鎖定。把點型儀挪到石塊或木料上,鋼針對准相應的基準點,指針能把石膏像上的點標於石頭或木塊上,就能准確地復製成石雕和木雕。
⑧ 初學者學雕刻用什麼木頭好
用梨木好,一是結構細致均勻,軟硬適中,切削容易,切面光滑,二是材料易得,待技術熟練後再用黃楊木之類的上好材料。
⑨ 怎麼學習雕刻
雕刻技法淺析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慰,而且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產生的特殊韻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最有意義的探索是運用各種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我們的創作意圖。
刀法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它能起到加強、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作用。優美的筆觸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了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的心靈與技巧相結合的產物,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用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總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術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藝術內容的手段。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都是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自然以充分體現木雕的材質美,體現豐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藝術真意的人,在用刀時不是以刀代筆,而是描畫做作,再加膽子小怕刻壞,結果刀法死板匠氣,刻不出木雕的趣味來。因此要多刻多練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⑩ 請問.想學雕刻,怎樣入門呀,有什麼注意事項呀
1、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回,然後按照葫蘆答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一定要多練習。
2、當大家能很容易的用蘿卜雕刻出自己想要的把玩件或擺件時,下面就要先想好想要在雕刻件上要雕刻的圖文畫出來,或是直接在網上搜,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喜歡的圖案。在蘿卜上多練習!
3、可以選購一套適合自己的雕刻刀了,一般不難買到,花鳥市場等都有賣。如果RMB充足的話,可以選購一套電磨,雕刻起來要比雕刻刀快多了!(小提醒:使用時一定要帶厚點的手套,不然一不小心招呼到手上,就樂極生悲了!)記得要用木工鑽頭!
4、先小木塊、桃木或練習桃核等,雕刻出需要的外形,然後用透明的紙畫上需要的圖案,用過藍紙畫在雕刻件上。如果美術功底好的話,可以直接畫上去。然後按照紋路慢慢雕刻。(一般網上下的圖,都能很容易分辨凸凹紋路。)
5、打磨,先用粗砂紙打磨,等雕刻件圓滑後,再用細砂紙拋光。(如果是桃木,或桃核,橄欖核的話,最好再上點油。橄欖油最好,如果沒有其它色拉油等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