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刻字怎麼刻
⑴ 石雕的雕刻方法一般可歸納為哪些
石雕,指用各種可雕、可刻的石頭,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常用的石材有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質量堅硬耐風化,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石刻岩畫,在條件適宜的邊區,仍是原始行藝術家創作的主要形式,而且經久不衰。例如陰山岩畫中就有不少新石器時代作品。陰山岩畫的表現風格,其影響是十分深遠巨大的。事實上,我國北方和西北的古代游牧民創作的岩畫,多屬鑿刻石璧而成,其源頭則應溯至陰山岩畫。另外,狩獵與動物的描寫始終都是永恆的主題。商周金文中的圖畫字,戰國銅器的寫實紋樣,秦畫像磚的人物狩獵圖,都是這樣技法的延伸,只不過後者日趨精確化、形式化和韻律化而已。由此可見,黑影技法的抽象概括和誇張的特點,最能體現中國古典藝術不重形似,追求氣韻生動傳神的審美理想。此外,中國古石雕技法的另一源頭——線雕,也是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發現於江蘇連雲港將軍崖的石刻雕像,據認為就是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原始先民鑿刻的。這種線刻石雕形式,在歷代的石雕創作中,被運用得最為廣泛。新石器時代的石雕雖然出土不多,但其風格並不單純,也是完全不同於石雕岩畫的另一番天地。出自遼寧東溝後窪的幾件滑石雕刻,皆為圓雕小人頭像,刀法顯得粗獷奇拙,形象古樸、生動,表明它們是象徵性的作品。
⑵ 石雕需要什麼工具
石雕加工工具需要鑿、錘、釺等工具。
1、手工雕刻品。即用鑿、錘、釺等手工工具雕鑿的製品。
2、半機械化加工雕刻品。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機械化加工的石雕。
3、全自動數控機械加工雕刻品。
4、噴砂雕刻品。使用噴砂雕刻機進行雕刻。噴砂雕刻機是使用空氣機(氣壓5-6kg/平方米)和金剛砂噴射在製品雕刻處進行雕刻。
5、化學腐蝕雕刻品。即利用化學腐蝕液與石材之間進行的化學反應,達到雕刻石材。有凸雕(浮雕)和凹雕兩種。
(2)石雕刻字怎麼刻擴展閱讀
中西區別
社會公眾對他們就有本質上的區別
在西方石雕從業人員被稱為石雕家,他們跟畫家,美術家被看著是同在一個群體,而在中國石雕從業人員被稱為工匠,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只被稱為一般的普通從業人員,甚至是粗工。
伴隨著西方石雕的流入,這些石雕從業人員才被認同,石雕被列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石雕家的地位才被提升,才增加了社會公眾對石雕家的認同。這是西方石雕與中國石雕有何區別的其中一個原因。
從實踐層面來講
在近代,盡管中國石雕工匠與西方石雕家在創作形式上極為相似,但是兩者肩負的社會責任大相徑庭。在中國,石雕人員仍然是傳統分工中的一員,其主要職責是為寺廟建築塑像、為建築雕刻石頭。一方面,他們沒有獨立創作的自由空間。
從表現對象、作品所處空間等方面來講
他們的作品缺少介入社會現實的能力。而在西方,在「工作室」自由創作的石雕能藉助作品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察,作品力量絲毫不弱於同時代的畫家。接受各方定件、從中獲利的西方石雕,其作品則可以進入各種現代社會的公共空間,比如廣場、街頭、公園,其作品自然會引起公眾關注。
這也是西方石雕與中國石雕有何區別的另一個原因。
⑶ 石雕雕刻工藝以及製作流程
石雕是人類歷史的寶貴遺產,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工藝作品中,石雕擁有獨特的地位。其材質堅久、種類豐富、應用之廣泛、流傳之久遠非一般工藝品所企及。
一、雕刻概念
雕是將所需形象以外的材料去掉,刻是在雕好的形象上刻制細小結構,例如眼睛、須發、花紋、文字等等。
以石頭為材料的雕刻叫做石雕。
二、石雕種類
石雕的種類有很多,從功用上劃分,可以分為觀賞型和實用型兩類。其中,觀賞型石雕主要用於室內裝飾和一些小型的人物、動物、山水擺件。實用型石雕包括建築石雕和宗教用品。這類石雕主要用於皇宮、府邸、民宅、橋梁、佛教造像以及生活用品及文具製作。
建築石雕主要指在各類建築的各個部件、構件上的裝飾性雕刻,是天澤春石雕的主要門類。最常見的有石牌坊、石欄桿、石柱、石獅子等。
石牌坊
作為一種標志性的開敞式建築,牌坊具有記載地名、表彰功德等功能,同時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石牌坊的雕刻工藝主要體現在額枋、立柱、加築石部位,有的石牌坊通體布滿精緻的石雕圖案。
石獅子
石獅子是迄今為止人們見得最多的石雕之一,無論宮殿、府邸,還是民居、橋梁,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獅子或端坐或站立或橫卧,無論何種姿態,其威嚴肅穆總能讓人們感到心靈的震撼。
此外,華表、石碑、拴馬樁等等都是裝飾性極強又特色分明的建築石雕,在建築物中發揮著各自的功能。
除了功用上的分類外,石雕也可以從創作技法上來劃分,主要有圓雕、浮雕、線雕和影雕等幾大類。
圓雕
也就是立體雕刻,一般沒有背景,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圓雕形象千差萬別,雕刻手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根據所雕刻形象各部位的比例畫出大體的輪廓,將輪廓線以外的多餘部分鑿去。然後把外形打造出來,將細部線條全部勾畫出來,並將細部雕鑿清楚,再將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干凈。 圓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天澤春石雕技法。
浮雕
浮雕是介於繪畫與圓雕之間的一種雕刻,也可以說是一種壓縮了的圓雕。一般都以背景為依託,是主題與背景溶為一體的雕刻。雕刻前一般先要將圖案畫出來,然後再在石料上雕刻。
線雕
用鐵筆在石板上畫的工筆畫。線雕是繪畫與雕刻的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一般情況下,線雕需要先將圖案畫出來而後再雕刻,但技藝高超的雕刻大師往往不需要畫圖,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雕刻起來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影雕
是用鐵筆在石板上點擊的油畫。影雕是利用鐵筆點擊的密度來確定圖像的明暗。密度越大的地方,光線就越亮,圖像的這一部位也就越突出;密度越小就越和背景顏色接近,所反映的部位也就越平滑。這樣明暗的巧妙結合,從而形成了圖像栩栩如生的立體感。
三、雕刻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好壞可以說是直接影響雕刻的關鍵問題之一。石雕常見和常用的工具有錘子、鋼釺、刀子、毛筆、墨斗、角尺、砂輪、切割機以及電磨等工具。這些是雕刻師們須臾不可離手的必備工具,是他們創作作品的準星。
四、雕刻題材
當代雕作品姿態萬千,但究其題材不外乎兩大類:
一類是表現吉祥和驅邪納福的圖案、文字和動植物,如天官賜福、龍鳳呈祥、麒麟獻瑞、獅子綉球,單純的獅子,麒麟、鳳凰、象、鹿、仙鶴、十二生肖、石敢當等祥禽瑞獸更為多見。
第二類是表現神話傳說、戲曲故事情節及人物、人們日常生活場景等。人們將自己的理念、企盼、嚮往盡刻其中。
五、雕刻方法
石雕的方法一般可歸納為三種:
第一種是依靠畫稿或不等一模型,完全憑眼力在石頭上雕刻。這種辦法速度快,但不易掌握,能提高雕刻師傅們的技藝水平;
第二種是利用1 比1 模型,用點線器雕刻。這種辦法比較准確,但成本高,速度慢,因有點線器作輔助,雕刻師傅們的眼力得不到鍛煉,進步較慢。
第三種是完全憑頭腦中的「模型」進行雕刻。可分兩類:一類是雕刻對象過於簡單;一類是有高超的造型能力,用不著參照物。
六、雕刻程序
在世代石雕藝人的不斷積累和磨礪中,一套完整創作工具、創作程序和雕刻技法經過完善走向成熟,並被傳承下來。由於石雕用途各異,材料不同,規模不等,因此製作工藝也各不一樣。第二和第三種雕刻辦法很簡單,用不著詳細介紹,單說第一種雕刻辦法。雕刻題材我們選取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石獅子為例,向大家展示一下石雕的精湛工藝。其雕刻工序主要包括選料、勾勒輪廓、減荒、整理造型、精雕細刻和打磨等。
選料
根據石雕的作用、所處的位置和題材,選擇用料是石雕創作的第一步。石雕的材料有很多,主要包括漢白玉、青白石、花崗岩、砂岩、軟玉等。
漢白玉
漢白玉潔白晶瑩,石質柔軟,紋路細致,易於雕刻,多用於宮殿建築的裝飾雕刻。比如北京故宮中大量的影壁、石獅子、石欄桿等就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這些雕刻既莊重典雅,又氣宇軒昂,很有皇家氣派。
青白石
青白石顏色和花紋相差很大,種類豐富,質地細膩,不易被風化,多用於宮殿建築和帶有雕刻的石活。
花崗岩
花崗岩具有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的特點,但由於紋路粗糙,不易雕刻,只適合用來做台基、階條石、地面等。
選料分主動選料和被動選料兩種。主動選料是石材決定題材,就是根據石料的大小、形狀、硬軟、色彩和顆粒的粗細等,因形就勢,決定雕刻什麼題材;被動選料是題材決定石材,就是根據題材的需要選擇石材。
主動選料比較容易,對石料的浪費較小;被動選料很難,因為無論長、寬、厚,多了需要去掉,既浪費石料又浪費功夫,少一點就不能用。
另外有了裂縫不能用,雜色太多不能用,質地太松不能用……為選一塊合意的石料,特別是大塊石料,往往需要幾天、幾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現在我們採取主動選料的方法,選擇一塊漢白玉石料,使用以圓雕為主的雕刻技法來雕刻獅子。接下來就要勾勒輪廓了。
勾勒輪廓
勾勒輪廓就是在選好的石料上將獅子的大概輪廓畫出來,以便合理利用石料和掌握獅子的形狀。這一步可以說是雕刻獅子的設計藍圖,是雕刻的依據,它關繫到獅子整體造型的成敗。
勾勒輪廓不僅需要雕刻者本人對獅子的形態作出准確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
勾勒輪廓前要先對石料進行找方,找方的作用一是把這塊石料可用的部位框出來,並且可用石料的四個角都必須是直角;另一方面可以根據這塊石料的大小確定獅子的比例,盡量減少石料的浪費。
找方時用墨斗拉出直線,根據獅子各部位的比例,用毛筆蘸上墨汁畫出粗略的輪廓。一般情況下,石雕的獅子比例為底座占石料的三分之一,獅子占石料的三分之二,獅子頭部又占獅身的三分之一,將頭部的准確位置勾畫出來,接著再勾畫出前腿和後腿的位置。這時就可以減荒了。
減荒
獅子的輪廓畫出來後,要將輪廓線以外的多餘部分鑿去,叫做減荒。減荒時採用人工減荒和機械減荒並用的方法,會大大提高雕刻效率。
所謂人工減荒就是完全用錘子和釺子將大塊多餘的部位鑿去,注意,在操作時要使釺子的方向朝外,這樣鑿下來的石塊就不會傷到自己了。另外,操作者的對面也不要站人,否則石塊飛落也會傷及他人。人工減荒也稱粗減荒或一次減荒。
機械減荒是利用切割機來減荒,因為人工減荒不能一次減到位,比如離輪廓線距離較近而面積又較小的荒料,若用釺子來減荒的話,它的受力面是一個點,如果用力過大,一釺子下去,很可能會減多了,而切割機的受力面可以為直線,所以藉助切割機減荒,減去的部位會相對准確一些。切割時,既不能不敢切,也不能把不該切掉的部分切過頭了。要切割的部位面積稍大,或者較深時,可以將准備切割的部位先分切成幾個小塊,然後再各個擊破,這樣反復操作幾次,就達到所要的程度了。用這種方法切割起來會又快又准確。總之,一定要把握好切割的准確深度。直到獅子的整個輪廓線以外的荒料全部減完,減荒才算結束。
整理造型
減荒後,還要對獅子進行造型的整理,也稱打糙,就是將獅子的一些具體細小部位做到准確定位,並將它們粗略地雕刻出來,如獅子的毛發、眼睛、鼻子、嘴、鈴鐺、腿部、爪子、底座等部位的外形輪廓在這一階段就要打出來了。另外將需要挖空的地方勾畫並掏挖出來。這一步在整個獅子的雕刻過程中非常關鍵,稍有不慎就會有將獅子的鼻子、眼睛等雕歪的可能,這就要求雕刻師傅具有高超的開臉技藝。
整理造型時,可使用小型號的切割機來進行。石雕師傅可以運用他們獨特的目測本領和藝術手法來迅速准確造型。至於打糙部位的順序,一般情況下,可以先從獅子的毛發開始造型,然後從上到下,直至腳尖、底座,也可根據每個雕刻師傅的習慣來確定,並不是約定俗成的事情。
精雕細刻
造型整理好後,就要精雕細刻了,這道工序也叫打細,即在打糙的基礎上將細部線條全部勾畫出來,並將細部雕鑿清楚,再用磨頭、刀子等將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干凈。比如獅子毛發的發絲,要一根根清晰可辨,並且發絲與發絲之間的間距越密、越均勻,就越能體現毛發的質感和雕刻師傅精湛的技藝。還有獅子的眼睛是否炯炯有神,光芒四射;獅子的鼻子、嘴巴是否威力無比;獅子的爪子是否尖銳鋒利,獅子的腿部肌肉是否雄健有力,都需要在這道工序中仔細刻畫出來。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處就是獅子嘴裡含著的「寶珠」,這個「寶珠」是獅子的靈魂,「寶珠」雕刻的成敗往往是衡量獅子身價的關鍵法碼,也是考驗一位雕刻師傅技藝水平的重要一關。
方法是可以先用空心電鑽將獅子的嘴打通,獅子嘴裡還需含有「寶珠」,要求「寶珠」在獅子的嘴裡既要雕透,使之能來回活動,但又不能掉下來,難度大家可想而知,這就需要注意,既要藝高人膽大,又要步步為營,時刻留有餘地,一旦把「寶珠」雕碎,將會損失慘重。操作時,一定要時時小心,處處謹慎,一邊鑽一邊觀察,憑著雕刻師傅的經驗隨時調整鑽的力度和方向,這樣,即便有一點點鑽偏和鑽過的誤差,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及時糾正過來,不會影響到雕刻結果。
進行到這里,大家不要以為整個雕刻過程就大功告成了,接著還需對獅子的全身進行打磨。
打磨
打磨也是一道非常耗時的工序,需要操作者有足夠的耐心和認真的態度,以及具備熟練的打磨方法。打磨分兩步,第一步是用砂石打磨,先用粗砂石將獅子較為粗糙的表面打磨一遍,然後再用細砂石打磨一遍;第二步是用砂布打磨,砂布較之於砂輪來講,要細膩得多,在砂輪打好的基礎上,先用粗砂布通體打一遍,然後用細砂布再打一遍。按照這種方法反復打磨,使獅子從頭到腳,每一個細小部位都要打磨到。
打磨時,注意在有稜角的部位不要把稜角打圓了,要巧妙地用力,應有的稜角打掉就會失去立體感。根據需要,一直打磨到亞光或反光為止。
到此,一件完整的漢白玉獅子就雕刻完成了。獅子一般雌雄成對,雄的腳踩綉球,雌的足撫幼獅,您瞧,它們看起來是多麼的庄嚴雄強,威風凜凜!
其實任何一件天澤春石雕作品如同雕刻獅子,它都是融會貫通的。工藝流程雖然不盡相同,但要想雕刻出好的作品,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石雕藝人不僅要具備相當的藝術修養,還要懂得一些基本的美學、數學、力學、光學,文學等,並且還要有耐心細致、一絲不苟的勞動態度和持之以恆、刻苦鑽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精美絕倫的撼世力作。
⑷ 惠安石雕立體字怎麼雕刻的
石雕立體字的基本製作流程:
一、選荒料:從採石場挑選一塊具有一定規格尺寸的石料專,將它屬運到石雕雕刻的工作台上
二、剝荒:就是將第一步所選荒料進行剝荒,讓它呈現出石雕立體字的基本形狀風格
三、定型:就是上一步的剝荒後期對石雕立體字形狀處理,讓其呈現出石雕立體字的基本輪廓的過程。
四、做細:就是完成石雕立體字的細節處理部份
五、打磨:就是對石雕立體字進行磨光、上色等處理過程
六:包裝:就是對已完成的石雕立體字進行包裝打木架准備運輸的最後階段。
以上就是一塊荒料石料變成石雕立體字的基本製作工藝流程。
⑸ 大型石雕佛像是怎麼進行雕刻的
大型石雕像,要搭相應的腳手架,從上至下,逐層雕刻。
⑹ 古代人是怎樣雕刻石雕呢
根據考古發現,我國的石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最早的是「線雕」創作的石刻岩畫,版後來出現「磨刻權」的小人頭像(遼寧東溝後窪出土),直到青銅時代刀法雕刻的石雕作品。可見,遠古時期,古代先人主要是以石頭磨石頭的「磨刻」技術來製作石雕藝術品。
⑺ 如何自己雕刻石頭
雕刻刀(鑿子)。因為你的石料最多才手掌大,錘子就不用了,在沒有虎鉗的情況下用錘子回的敲打的話會答邊敲邊移位,你是新手沒有基本工,刻刀都拿不穩。想做的話,先看石料特點:1單色石料還是彩石,2看石料的基本形體。3根據石料的色彩和基本形體找到合適做的題材。4把選定的題材結合石料特點在石料上勾畫基本圖形。5熟悉基本圖形要清楚什麼東西要壓縮下去。6用手裡的刻刀雕刻圖形,凹凸有致,要清楚什麼東西要壓縮下去。具體太復雜不一一詳述,希望能幫到你
⑻ 如何自學石頭雕刻
尋找所在城市有做雕刻的,可先觀察,後有針對性學習白描,有了白描做基礎,還要多買些南方壽山石雕刻及十二生肖,觀音羅漢等雕刻書籍,還要看動物和人體肌肉骨骼的書籍。
可先買些生肖樣品用泥捏個大型,試著用泥巴練,一般泥巴是多用加法,雕刻用減法,捏得差不多了再刻,也省料,最好能找個老師,本人學過雕刻,建議你要吃苦耐勞,堅持不懈。
(8)石雕刻字怎麼刻擴展閱讀:
石材雕刻必需的七樣基本工具有:
1、雕塑刀。為泥塑工具,用於刮、削、貼、挑、壓、抹泥塑和造型。
雕塑刀分為3種:
第一種為金屬工具,由鋼(發藍防銹)、不銹鋼、黃銅等製成,刀頭分斜三角形、柳葉形、卯葉形和箭鏃形,有的邊緣為鋸齒狀。
第二種為非金屬工具,由竹、木、骨、象牙、牛角、塑料等材料製成。大型的刀具形狀有鞋底形、墨魚骨形、拇指形、斜三角形等;小型刀具形狀有菱角形、小腳形、球形、條形等。
第三種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紋,有各種圓弧形和方形雙面刮刀等。
2、石雕鑿。為鋼質桿形石雕工具,下端為楔形或錐形,端末有刃口,用錘敲擊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狀分尖鑿、平鑿、半圓鑿和齒鑿,是石雕基本工具。
3、石雕錘。為敲擊工具,用以敲擊石雕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號。花錘亦是石雕錘,直接以錘面敲擊石塊,造成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剁斧用於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細線,能加強雕塑體面的方向感、韻律感。
4、木雕刀。一般由刀頭、刀把和鐵箍構成,依刃口形狀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圓口刀4種,按頸狀分有曲頸、直頸兩種,每一類又各有大、中、小3號。
5、弓把。為雕塑用卡鉗。可測量距離,有兩個可開合的象牙形卡腳,也可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
6、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7、點型儀。為三坐標定位儀,用於復制石雕。在石膏像上找出3個基準點,用點型儀上的定位鋼針對准並固定,利用點型儀上可滑動的部件和萬向關節及指針,可對准雕像上任何一個空間位置,把可移動的部件鎖定。
⑼ 石雕雕刻有哪幾種手法
從壓縮形式來看,石雕的雕刻手法可分為圓雕、浮雕、透雕;而從造型表現手法又可分為寫實、抽象、卡通、裝飾等四種。此外,石雕是人類精神文明是物質載體,而且佇立於各個城市的各種石雕,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而建立,它的存在還體現了這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與城市的文化建設。
⑽ 怎麼學習雕刻
雕刻技法淺析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慰,而且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產生的特殊韻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最有意義的探索是運用各種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我們的創作意圖。
刀法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它能起到加強、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作用。優美的筆觸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了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的心靈與技巧相結合的產物,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用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總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術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藝術內容的手段。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都是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自然以充分體現木雕的材質美,體現豐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藝術真意的人,在用刀時不是以刀代筆,而是描畫做作,再加膽子小怕刻壞,結果刀法死板匠氣,刻不出木雕的趣味來。因此要多刻多練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