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藝術有什麼價值
『壹』 漢代雕塑風格及藝術價值
畫像石是遺存豐富,很有特色的秦漢美術史資料。藝術家們以刀代筆,在堅硬的石面上創作了眾多精美的圖像,用以作為建築構件,構築和裝飾墓室、石闕等。全國發現的漢畫像石數以千。據載,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昭、宣時期,新莽時有所發展,到東漢時進一步擴大,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四川及其周圍地區。
畫像磚,顧名思義就是刻畫或模印著畫像紋飾的磚,一般認為始於戰國晚期,盛於漢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繼續流行,是一種建築裝飾構件源於戰國末期出現的「雕牆」壁畫藝術。秦漢至西漢初期,多用於裝飾宮殿衙舍的階基;西漢中期以後,主要用於裝飾墓室壁面;東漢則是畫像磚藝術的鼎盛時期。
風格特徵
西漢晚期畫像石以山東沂水鮑宅山鳳凰刻石、山東汶上「路公食堂畫像」為代表;新莽時期則以河南唐河馮君孺人畫像石墓為代表,墓內刻30餘幅畫像,描繪現實生活及神怪異獸等。東漢前期畫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東長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陽石闕畫像石。東漢後期的畫像石以山東嘉祥武氏祠最為著名。漢代盛行的畫像石是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筆,或陽刻,或陰刻,或兩者結合,還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與刻劃相結合,可謂雕中有畫,畫中有雕。畫像石通常是作為建築裝飾,鑲嵌在祠堂、陵闕、更多是墓室內的門側的磚室上。畫像石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有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有反映庄園、車行、聚會、宴飲、戰爭、樂舞、雜戲、作坊、狩獵、手工勞作等現實生活場面,還有描繪禽、獸、魚、蟲、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種建築的圖形與裝飾圖案。風格質樸厚重,勁健秀美。漢代畫像石對於研究漢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具有很大價值,作為雕刻藝術形式,上承先秦青銅藝術,下開兩晉南北朝雕刻藝術的先河。
畫像石發展了我國傳統的雕刻技法,成為一種類型的雕刻作品,這樣的刻和劃製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繪制的壁畫保持得更長久,給人以立體感。畫像石是研究漢代建築、生活、習俗、觀念等有很高價值的藝術品。
畫像磚主要用木模壓印然後經火燒製成,也有的是在磚上刻出紋飾。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類。畫面的表現形式有淺浮雕、陰刻線條和凸刻線條。有的上面還有紅、綠、白等顏色的彩繪,但出土時多已剝落。多數畫像磚為一磚一個畫面,也有一磚為上下兩個畫面的。畫面內容非常豐富,有表現勞動生產的,如播種、收割、舂米、釀造、鹽井、桑園放牧等,有描繪社會風俗的如宴樂、雜技、舞蹈等,有神話故事如西王母、月宮等,還有表現統治階級車馬出行的。雕刻者的高妙之處就在於製作者准確地抓住對象在各種活動中最具特徵、最生動、最優美的瞬間,刪繁就簡,遺貌取神,在一種粗輪廓的整體形象中採用陰線刻、陽線刻、減地平面陽刻、淺浮雕等多種造型手法對動盪流逝的瞬間狀態進行精彩的集中表現,飛揚流動的畫面充滿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和雄渾沖涌的力量和速度,罕有呆滯或雷同現象,充分體現了雕塑者對現實生活的全面愛戀和對永恆幸福的祈求。個別小型條磚在製作的精美程度上雖不及大型正面方磚,但卻給人一種深沉雄大的氣魄,讓人回味無窮,遐想聯翩,後人往往在贊嘆欣賞之餘,也難以真正超越。
畫像石、畫像磚盡管粗重笨拙,卻反映出的秦漢代藝術心胸開闊、氣派雄沉,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種整體性的力量和氣勢,是後代藝術難以企及的。
『貳』 秦漢雕塑有什麼價值
秦漢雕來塑藝術空前興盛。秦源始皇陵的兵馬俑雕塑群,共有7000餘件,與真人、馬等大,秦兵馬俑的格局為西漢以後所承襲,漢代重視馴養良馬,墓葬隨葬的馬匹雕塑造型多取揚蹄嘶鳴的動勢。
西漢大型雕刻的代表作是霍去病墓的16件動物石刻。作為將軍生前為國立功的戰場祁連山的象徵,墓上散置各種現實生活中的野獸和神怪的幻想動物形象,與大自然環境結為一體,充溢著生命力。漢代的俑像雕塑和磚瓦雕塑,也都技藝精湛,精美絕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兵馬俑
『叄』 圓雕的欣賞價值有哪些
圓雕的特徵是完全立體的,觀眾可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它。如雕塑《劉胡蘭》,從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咬緊牙關、怒視敵人、威武不屈的形象。在側面,觀眾只能看到緊握拳頭的右手和左手,通過手勢表現出劉胡蘭內心憤怒的情緒,以及恨不得砸爛舊世界,把敵人一掃而光的氣概。背面較簡單,只能看到因風吹飄動而交織著的頭發和衣紋。就這樣,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看到雕塑的各個側面,從而形成藝術形象的整體感。
如果是群像,觀眾繞雕塑一圈,則可以看到前後左右各個人物的不同動態和思想感情,從而引起豐富的聯想。如羅丹創作的《加萊義民》群雕共六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懷抱犧牲的決心,但那種與親人訣別、獻身祭壇的姿勢是各不相同的。在群像的正面,只能看到老者(即歐斯塔施)堅毅而沉重的步伐,以及壯年兩手下垂、拿著鎖鑰、為城市將受到屈辱而深感痛苦的內心情緒;到側面,才能見到那兩兄弟,他們都受歐斯塔施的鼓舞而緊跟著;其他人,有的舉起右臂,有的手在空中張開,表情猶豫、疑惑,想像將要遇到的結局而感到痛苦;有的人物,觀眾要走到雕塑的後面才能看到。總之,要繞雕塑一圈,才能看到群像的全貌和每個人物的精神狀態。
就圓雕來說,它不適合表現自然場景,卻可以通過對人物的細致刻畫劃來暗示出人物所處的環境。如通過衣服的飄動表現風,通過動態表現寒冷,通過表情和姿勢表現出是處在煉鋼爐前或在稻田之中。
渲染大規模的群眾場面不是它特長,可是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個性的典型性格卻是它的拿手好戲。眾多的羅馬頭像,龍門石窟,東山的浮雕羅漢像,羅丹的一系列肖像,《收租院》的一些農民形象都是範例。
圓雕不適合表現太多的道具、煩瑣的場景,要求只用精練的物品或其局部來說明必要的情節,以烘託人物。如用坦克殘骸的局部來烘托志願軍戰士,用山崖的局部來烘托登山隊員勇攀高峰的精神。
由於圓雕表現手段是極精練的,所以它要求高度概括、簡潔,要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感染觀眾,正因為如此,硬要它去表現過於復雜、過於曲折、過於戲劇化的情節,將無法體現圓雕的特點。它常常以寓意和象徵的手法,用強烈、鮮明、簡練的形象表現深刻的主題,給人以難忘的回味。比如,矗立在美國紐約市港口的《自由女神》和原置於巴黎國際博覽會蘇聯館頂端,後又移至莫斯科全蘇農業展覽會的《工人和集體農庄女庄員》。
由於圓雕是空間的立體形象,可以從四面八方去觀看,這就要求從各個角度去推敲它的構圖,要特別注意它形體結構的空間變化(當然,要有一個主要的觀看面)。
圓雕雖是靜止的,但它可以表現運動過程,可以用某種暗示的手法使觀者聯想到已成過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見將要發生的部分。
形體起伏是圓雕的主要表現手段,如同文字之於文學,色彩之於繪畫。雕塑家可以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對形體起伏大膽誇張、舍取、組合,不受常態的限制。形體起伏就是雕塑家藉以縱橫馳騁的廣闊舞台。
『肆』 工藝品雕刻有前途嗎!
未來創業前景,就有 工藝雕刻 之類。建議你要好好的學下去,隨著社會人的消專費能力,人們越屬來越注重藝術之類的產品。 工藝雕刻絕對是個不錯的行業之一。1 美觀具有觀賞價值 2 在工藝行業 價值方面來說,沒有一個確切的范圍,是個高利潤的行業。 3 目前 多被商務型老闆認識看重,建議多做些,或學習些適合中端,或低端消費人士的藝術品。
『伍』 木雕工藝的經濟價值是什麼包括在什麼方面呢
怎麼木料的,木料不同價錢就差很多,還有工藝怎麼樣200可以做10萬也可以
『陸』 什麼是雕塑意義
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環境里用一組圓雕或浮雕共同表達一個主題內容的叫組雕。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於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古代許多事物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已盪然無存,歷代的雕塑遺產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人類形象的歷史。傳統的觀念認為雕塑是靜態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物體,通過雕塑訴諸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實,因而被認為是最典型的造型藝術、靜態藝術和空間藝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這是由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出現,沖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態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探索。
簡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製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它與建築、繪畫、工藝美術並稱為造型藝術。雕塑一般分圓雕和浮雕兩種。按其尺寸、形制又分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兩大類;按其不同功能則可分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紀念碑雕塑、裝飾性雕塑、園林雕塑、噴泉雕塑、民間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製作材料有泥、木、石、磚、銅、陶、牙、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屬、化工材料雕塑等。雕塑不論採用哪種材料製作,都有它的造型規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採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
『柒』 藝術價值包括哪些方面
1、歷史價值
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是指某種藝術品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的作用,往往由時代特徵和留存到現今的數量來決定,例如青銅器反映了中國的商周文化;青瓷反映了宋代的藝術和工藝,歷史價值貴重。
2、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是指市場價值,它以價格來表示,由藝術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
(7)雕刻藝術有什麼價值擴展閱讀
文化藝術價值是藝術藏品的核心價值
近年來的全民收藏熱使得藝術品收藏市場持續升溫,收藏從一種個人愛好,生活興趣,演變成了市場化的投資渠道。如今的收藏品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金石書畫、文玩瓷器,有許多現代當代收藏品,也登上舞台,活躍於市場。
面對如潮般的收藏市場我們怎麼判斷收藏品的內在價值呢?近日,北京市工商聯收藏品行業商會副會長關毅在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節目中談到,藝術收藏品所濃縮的文化藝術價值遠遠高於物質本身。
關毅說許多年代久遠的藝術品歷經時代變遷而流失,留下的寶貴古代文化遺產非常稀少,非常珍貴,他表達了對「收藏文化」提法的肯定。
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欄目記者采訪時,關毅闡述了他對藝術藏品價值的理解,「藝術價值是無限的,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藝術演繹著高度濃縮的生活。
很多藏品其實是當時的民風文化的一種寫照,是文化的符號,是能夠代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工藝和人類智慧的載體。它的價值遠遠高於物質本身。」關毅說。
『捌』 大衛雕像有哪些藝術價值
在大衛雕像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抓住投石帶,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玖』 怎麼雕刻才能體現價值
一般來說,雕塑價值主要從以下幾個因素判斷。
1. 代表性。收藏首先應考慮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各個地區、各種風格、流派、藝術事件、各個藝術時期的有影響的作品。同時藝術家有突出的個人風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創意、知名度、在行業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這些因素直接關繫到雕塑作品的價值及未來的升值潛力。
2. 唯美性和創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直覺判斷在買,他們把生活中的審美標准與藝術鑒賞的審美標准等同起來。羅丹、馬約爾、布爾德爾等寫實大師,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寫實、唯美,更講究形體、空間處理,強調體量感和空間感,以及人物個性和內心世界的表達,同時強調創新性,體現很強的個人風格。古典主義時期,雕塑的語言就是人體的語言。人體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題。
3. 裝飾性。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是因為它的裝飾性體現出它的審美性和藝術性。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不管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的雲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
4. 繪畫性。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於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後,仍然「塑形繪質」,在雕塑上加彩(專業術語稱作「妝鑾」)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有許多就是妝鑾過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藝術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間雕塑仍保持妝鑾傳統。
『拾』 如何評價雕塑的價值
一般來說,雕塑價值主要從以下幾個因素判斷。
1. 代表性。收藏首先應考慮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各個地區、各種風格、流派、藝術事件、各個藝術時期的有影響的作品。同時藝術家有突出的個人風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創意、知名度、在行業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這些因素直接關繫到雕塑作品的價值及未來的升值潛力。
2. 唯美性和創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直覺判斷在買,他們把生活中的審美標准與藝術鑒賞的審美標准等同起來。羅丹、馬約爾、布爾德爾等寫實大師,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寫實、唯美,更講究形體、空間處理,強調體量感和空間感,以及人物個性和內心世界的表達,同時強調創新性,體現很強的個人風格。古典主義時期,雕塑的語言就是人體的語言。人體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題。但羅丹卻把注意力從表現人體骨骼肌肉的生動變化和人物情感的矛盾沖突轉移到人體自然運動中形成的團塊和形式感上來,形成自己獨特的人體雕塑風格。
3. 裝飾性。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是因為它的裝飾性體現出它的審美性和藝術性。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不管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的雲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
4. 繪畫性。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於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後,仍然「塑形繪質」,在雕塑上加彩(專業術語稱作「妝鑾」)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有許多就是妝鑾過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藝術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間雕塑仍保持妝鑾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