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蠟石雕刻件為什麼玩一玩會花
1. 你好,能幫我看看這個是什麼石頭嗎是否能做雕刻件呢謝謝🙏
您這東西是混合礦物,黃色的主要部分是黃蠟石,另外還可以看到泥質,硅版化岩,石英,權方解等礦物,這東西不能做雕的,原因是現在看上去很完整,但是一旦時間長了,離開其原來的環境,會分裂的,本身這東西也是考硅化部分和泥質結合的,另外,純凈的黃蠟石又稱黃龍玉,可以做雕刻擺件,原石價格500一噸
2. 河裡撿的是不是黃蠟石,懂石頭的有經驗的告訴一下謝了。
1丶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用強光手電筒最好是平頭圓形的手電筒,當然珠寶鑒定手電筒最好不過了。
註:
品質良好的黃蠟石有著田黃般的顏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鮮艷豐富。
黃蠟石玩賞歷史悠久,人們總結出了兩個方向、六種玩法。兩個方向:一是料石方向,二是觀賞石方向。六種玩法是:料石方向的寶石玩法、玉石玩法、印石玩法3種,觀賞石方向的象形石玩法、畫面石玩法、天然手玩石玩法3種。
每一種玩法都有精品和極品出現,華夏兒女以黃蠟石為載體,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中華文明。
(2)黃蠟石雕刻件為什麼玩一玩會花擴展閱讀:
關於黃蠟石的形成原因,近年來各地多有研究。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鑒定中心,對省內黃蠟石資源進行野外實地調查,並對其寶石學、礦物學特徵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產出黃蠟石的最古老的地層是震旦繫上部皮園村組化學成因的硅質岩,經成岩、變質及風化磨蝕而形成。中生代火山岩中產出的
大量硅質岩脈也提供了豐富的成礦「原料」。
黃蠟石的原岩均為硅質岩,各種原岩受到構造變動、火山活動、熱液作用等影響,產生復雜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包括重結晶、熱變質等,導致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的變化,後受構造變動的影響,岩石露出地表,與地表酸性土壤環境長期接觸,或在溪流中長期磨蝕,經歷染色、磨圓,形成河谷中的籽料。
3. 黃蠟石是怎樣雕刻的
機器方面可以用玉雕橫機,玉雕電子機及羅機這些機器進行雕刻。工具方面主要用的是金剛砂鑄的鍘鉈,鉤鉈,三角棒,「棗核」「橄欖」直棒等很多的工具連接在機器上使用。在雕刻的過程中記得還要使用水來給工具降溫。
(一) 選料
黃蠟石作為雕刻料, 與玉一樣還是有較高的要求, 主要是強調質地, 要細密、潤澤、通透, 倒不在乎有破殘(雕刻中可彌補), 其次是色彩, 豐富, 乃至有疵點、斑紋、孔洞等, 通過巧雕也許正好能巧雕刻成奇品。選料一定要仔細, 不能只看錶象, 石面雖美, 從強光中觀察, 也許內芯粗陋不堪。我在這方面的失誤很多, 曾交了不少「學費」, 才有所長進。
(二) 觀察
所以一方石料上手, 要仔細觀察, 可以雕一個什麼東西呢? 有些石形能一目瞭然, 有的是顧客指定等, 這都好辦。有的則難以捉摸,這就需要多看多分析, 根據石頭形姿確定題材,也是石雕成功的關鍵。
(三) 構圖
題材確定以後, 應該先在紙上畫個草圖,或直接在石面勾畫出一些線條。這一步, 也許對一些石雕高手來說, 是不需要的, 他們只要在心裡構一下圖, 刀就能隨心意而走, 但是對初學石雕的人還是在石面上畫一下為好。
(四) 巧雕
巧雕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 將頑石變奇品的硬功。要有扎實的基礎, 美學知識的積累。所以任何顧客拿來的石頭、我都細細品味找尋創作靈感、確定適合題材然後精雕細琢。才能不斷進步, 雕出讓人滿意的作品。我想主要辦法是多看書, 多向前輩和同行學習, 有機會外出到蘇州、揚州、青田、南陽時, 我就尋找雕石師傅, 呆看一陣, 受益匪淺。這不經意間的點撥, 有時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細刻
總合來說, 雕石要精細, 大氣也好, 神韻也好, 像模像樣也好, 總是要一絲不苟的細細刻畫, 首先要做到「眼是眼, 鼻是鼻, 胡須是胡須」, 這是基本功, 然後才追求人物之靈氣, 花鳥之美麗, 山水之奇妙。為了做到「細刻」 ,我還自己創制一些切割、磨光的小機器。因為有些購置的機器是「大路貨」, 根據實踐操作的體會,改進一些工具, 熟能生巧更能得心應手。
4. 為什麼雕刻出來的黃蠟石長時間不戴變成白色還裂開
那是黃蠟石山料且質量不好的料
5. 大家好:黃蠟石掛件雕刻多少公分厚度的好
四到五mm厚剛剛好
6. 黃蠟石要用什麼保養,
黃蠟石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終於形成黃蠟石,其中一部分黃蠟石靜眠山中,一部分則由河流搬運到江河中。黃蠟石成因可以又解釋為:黃蠟石是花崗岩的低溫熱液成因的石英脈。
什麼叫黃蠟石?黃蠟石又名蠟石,因石表層及內部有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黃蠟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摩氏硬度為6.5~7.5。另外有一種說法,是說黃蠟石最早發現於古代柬埔寨,當時柬埔寨叫「真蠟國」,該國向明朝皇帝上貢過一塊極品黃蠟石,所以,黃蠟石就以真蠟國的國名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為有蠟質,有人就說了,那應該叫蠟石啊,怎麼會叫黃蠟石呢?這與中國人的一個傳統觀念有關:黃色歷來為國人所愛,天地玄黃,黃色為正統色,另外,據現代研究表明,黃色與人類最協調的顏色之一,同時,黃蠟石中以黃色和白色佔大多數,那當然要稱其為黃蠟石,方顯美石本色。黃蠟石在我國分布很廣,兩廣嶺南一帶、遼寧鴨綠江畔、雲南地熱集中地都有分布,據說江浙一帶也有少量分布。黃蠟石的形成過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礦物因為受地質變動影響,與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熱或火山等自然條件,長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熱火山溫度的雙重催化,終於形成黃蠟石,其中一部分黃蠟石靜眠山中,一部分則由河流搬運到江河中。黃蠟石成因可以又解釋為:黃蠟石是花崗岩的低溫熱液成因的石英脈。
黃蠟石如何分類?先按質地分,可以分為膠蠟、凍蠟、晶蠟、粗蠟這四種,簡單的說,就是玉化度最好的就是膠蠟、凍蠟,晶體粗的就是晶蠟,最差的、基本和石頭沒有多大差別的就是粗蠟。按顏色分的話,可以分為紅色、黃色、白色、黑色四大色系。白色系是沒有經過其他礦物質滲入的,紅色系主要是氧化鐵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黃色系主要是含錳成分的礦物質滲入,黑色系主要是含鐵成分礦物質滲入。當然,對質地和顏色的劃分,各地有不同的標准和叫法,在質地上,除了我說的那四種,還有的地方分油蠟、細蠟、蜜蠟、老蠟、新蠟、幼蠟等,在顏色上就分的更多了,什麼褐色、鐵銹色、綠色、土黃、雞油黃、蛋黃、橘黃、雞血紅、彩色、灰白色、凈白色、灰黑色、春色、紫羅蘭色等等。
黃蠟石為什麼是石中精品?中國的傳統賞石觀是:皺、瘦、漏、丑、秀、奇。對石之美的評價標準是:濕、潤、密、透、凝、膩。不用說,黃蠟石多少都具有了這些特點。所以,有的地方把黃蠟石稱為「石中之後」欲使之與田黃平起平坐,有的地方又把它稱為「佛光靈玉」,真是怎麼好怎麼說。而且,幾乎每個地方的人都說自己地方的黃蠟石是黃蠟石中的精品,遠非別處可比,連我也不能倖免。還有更多的溢美之辭,因為更像推銷,我就不說了。當然,怎麼贊美和如何稱呼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黃蠟石的確具備了讓玩石人喜愛的特質。
雲南黃蠟玉的基本情況?龍陵縣,地處滇西南一帶,是雲南省保山市下轄的一個縣,與德宏相鄰,黃蠟玉在龍陵縣境內呈零星分布,儲量相對集中在龍陵小黑山的大爛壩一帶,周邊山地、水域也有分布。目前,該地區已經被當地政府採取措施封堵礦源,准備採取與公司合作的方式開發。所以現在在龍陵縣當地,買賣黃蠟玉都是違法行為,要沒收帶罰款的。龍陵縣政府還組織工作隊大抓偷采黃蠟玉料的人員,好一派熱鬧景象啊。但是前幾年裡挖采出來的黃蠟玉料石和目前當地人偷挖出的料石,依然在德宏的潞西和瑞麗兩大黃蠟玉市場流通。黃蠟玉因為其形成的原因特殊,所以,大凡料石都不能光看錶面,這就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賭黃蠟玉料。很多做黃蠟玉生意的老闆,都是買進黃蠟玉毛料,對其進行切解,看玉料內部玉化度是否高、顏色是否好、透度好不好、有沒有雜質等,並選擇性的將其中好的作成手鐲、掛件、手珠、雕件等工藝品。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翡翠賭石啊?黃蠟玉料,在龍陵當地人眼中的分類很有地方特色,主要分為水沖料、山料、瓦溝料、板料、老蠟料、新蠟料等,水沖料又叫水沖石,因為水流長期沖刷,表面油光滑溜,適合做賞石擺件。山料出自山中,可經過打磨拋光做擺件、工藝品。瓦溝料和板料都是做手鐲、掛件等高檔工藝品,老蠟料一般指玉化度高,質地堅密、礦物成分滲入較好的,新蠟料指質地不夠細膩,礦物質滲入差的。對顏色的分類,當地人叫法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顏色有雞油黃、雞血紅、死黃、春色、透白、糯白、福祿壽、四彩、青白、飄血絲、蜂蜜黃等等。
雲南黃蠟玉的名稱來歷?雲南黃蠟玉原被當地人稱為黃蠟石。在上個世紀,雲南龍陵及其周圍縣市的人就知道龍陵有一種叫黃蠟石的石頭,硬度很高,大部分為黃色和白色。最初是和其他硬度教高的石頭一起做為農村宅基地的下腳料和村裡道路的鋪路石。現在想想,真是奢侈啊。首先要感謝改革開放,使全國各地的人員流動性增大,兩廣一帶到雲南經商的人逐漸聽說了龍陵的黃蠟石。這人啊,生活富裕後,當然是想追求一些精神層次的東西,加上兩廣一帶歷來就產黃蠟石,也有很多喜愛黃蠟石的人,所以呢,龍陵黃蠟石當然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被兩廣一帶的商人們看中,開始收購。然後贊美一下我們的勞動人民,歷史無數次的證明了他們是最聰明的----外地人來大量收購,當然引起了當地勞動人民的注意---解說一點,雲南山區多,壩區少,一般住在山區的大多是農民同志,他們生活是非常不富裕的,外地人的大量收購,無疑是為他們增加了除種田之外的收入,那是好事。在不久後,龍陵當地也開始有很多人做黃蠟石的生意了,這一階段,黃蠟玉還叫黃蠟石。2005年,一部分玩黃蠟石的人開始對黃蠟石進行雕刻和內部構造的研究,有的玉石老闆更是買來大批的黃蠟石原料切開做手鐲、掛件等工藝品。這一切就了不得了,人們居然發現龍陵的黃蠟石內部的玉化度相當的高,完全可以媲美其它玉種,原來這東西切開來做手鐲和掛件也很是好看啊。既然玉化度高,那就參照樹化石改稱樹化玉的慣例吧,這樣,黃蠟玉的名稱就出來了。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這一名稱的,覺得比較客觀,符合實際,因為其玉化度高,稱為玉不為過。但是半年之後,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就出來了:有些人覺得黃蠟玉的名頭還不夠響亮,就給黃蠟玉重新命名為「龍陵玉」和「龍陵黃玉」,這就是我所不贊同的了。最簡單的原因:黃玉是托帕石的另一名稱,托帕石是不同於黃蠟玉的寶石。改黃蠟玉為「龍陵黃玉」或「龍陵玉」,一是容易把兩者混淆,二是屏棄了黃蠟玉是黃蠟石的本質,不倫不類,三是地方概念太重,顯然用心不良。
黃蠟玉如何賞析?並非所有的黃蠟玉料都可以做成黃蠟玉工藝品,我在前面曾說過「賭石」,也就是說,切解黃蠟玉料也有風險和賭性,而且很重。有的黃蠟玉料,表面細密透膩,切開後內部卻是爛糟糟,有的料石表面看死氣沉沉,切開後卻是金玉滿腹。所以,黃蠟玉工藝品也就註定了從一開始就會走高價路線:因為商人的成本也高嘛。賞析黃蠟玉工藝品的好壞和貴賤,首先要從其名稱上入手。石之美者為玉,既然從黃蠟石改稱為黃蠟玉,那最基本的當然是要玉化度好的才能算好。
7. 木化石黃蠟石如何保養
怎樣養護木化石
木化石的價值在於它的天然性,這也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和屬性之一,自然形成的紋理、色彩、造型,使得每一件木化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木化石的養護方法,常見的養石方法有以下幾種。
水養這種方法最常見、最簡單易行,對於大部分奇石都很適用,特別是木化石在採集、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對樹皮、石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這種情況下,可以先將木化石置於露天的水泥石架上,定期澆水,並讓其經受日曬雨淋,使之在質感、色感等方面達到調和。
木化石可以一兩天澆一次水,使其表面保持潤澤;也可以用半濕的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手養這種方法適用於小件木化石。經常用手把玩、撫摩,石頭吸收人體毛孔排出的油脂,天長日久,石體會發出成熟的光澤,經常把玩的石頭就會變成熟石,這種光潤可人的石表現象,行話為包漿,包漿越凝重越好,既體現了收藏者對木化石的愛護,也為木化石的自身增色、增值。
蠟養上蠟既能使紋理圖案清晰,又能使石頭更加溫潤,強化木化石的天然之美。蠟養的木化石要求硬度較高,硬度較低的木化石表面粗糙,吸蠟後顏色易變得黯沉。
上蠟適宜在夏季高溫的情況下進行,先將木化石表面清洗干凈,然後用一塊固體石蠟往石表上塗蠟,此時石頭的溫度要能使石蠟熔化,溫度宜高不宜低。隨著石頭的冷卻,熔化的石蠟也凝固在石表之上。上蠟的量要以蠟液能全部被石表吸收為准。
新採集到的木化石,受自然環境的作用,一般表面會有許多附著物如污垢、伴生物等。為了更好的體現木化石在形、質、色、紋、意等外觀上的特點,需要進行簡單的人工處理,將原石表面的附著物除掉。由於附著物一般有一定的硬度,故有石友使用鋼刷對附著物進行清除。使用鋼刷時一定要有耐心,邊刷邊看,適可而止,注意不要破壞石相,影響木化石的觀賞效果。只要使用得當,一般不會損害原始的表面,不露人工痕跡的。有些原石的附著物硬度較大,且分布面廣,而且與原石在物質成分上根本不同,可以考慮用化學反應來清除附著物,如用鹽酸浸泡清洗。使用化學反應清除附著物時,因受條件限制不能准確的判斷原石和附著物的成分,可以採用先同類原石試用、再由調節鹽酸濃度稀到濃、浸泡時間由短到長的方法摸索進行,以免造成原石的破壞性損傷。
木化石以自然為美,石表光滑、包漿好肯定是上品;但有些原石石表比較乾燥,在空氣中存放時間長了表皮會乾裂無光澤,為了提高木化石的觀賞性,以前石友們往往在木化石表面塗抹蠟等,使表面達到光潤的效果。近些年,石友通過摸索,認為使用嬰兒油(俗稱BB油)塗擦石表比塗蠟、樹脂膜的效果要好,故現在基本都使用嬰兒油來保養奇石。塗抹嬰兒油這種方法,既保持了木化石的天然特性,又增強了木化石的觀賞性。
黃蠟石的收藏和保養
收藏黃蠟石,是精神和物質的雙豐收,從精神上說,物我一體,天人合一,可增添情趣,陶冶情操,將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同時育人育己,讓自己從黃蠟石的文化內涵中獲得精神的豐富,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其美的藝術氛圍中得到啟迪和教育。從物質上看,通過黃蠟石的收藏,提高賞石藏石質量,收藏投資增加收入,因為黃蠟石不僅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選擇黃蠟石收藏這個感興趣的品種作為投資目標,就得下工夫鑽研,由窄而寬,由小而大,穩扎穩打,不要急於求成。這個選擇如果是出於積累財富的考慮,而不是單純出於喜歡,也要掌握黃蠟石收藏投資的技巧和黃蠟石市場的宏觀走勢。
一、黃蠟石的收藏理念黃蠟石收藏是一個發現與欣賞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門藝術。所以,收藏黃蠟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較高的審美眼光,要從形狀、色澤、紋理、質地來判斷,力求其有「皺、瘦、漏、透、丑」等特點,還得不怕勞苦艱辛細細尋訪,甚至要到野外「探險」。
藏石、玩石,有消閑的一面,但真正的奇石收藏,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既融合了多學科如地質、礦物、考古、美學等於一身,還融合了文學、繪畫、音樂、史學等,並且又具有收藏者的自我特色。
作為家庭收藏,黃蠟石收藏要選擇小型的便於擺放及方便欣賞的天然象形石、圖紋石為好,不要追求石種特殊漂亮的奇石,這樣的奇石實在是太多了。但要追求賞石文化內涵豐富、且欣賞起來其樂無窮的黃蠟石。
收藏黃蠟石多含有個人的好惡和觀念,收藏黃蠟石雖無定法,但也有規律可循,從造型看,有方圓、大小、抽象者、具象者;從石質看,有細膩、光滑者,質地純凈者,粗獷松軟者;從色彩看,有單色、混合色、五彩色;從圖案看,有形象藏露,有虛實相兼,有形神兼備;石之內容與主題,全露者會一覽無余,全藏者使人莫測。
收藏黃蠟石,應全方位、多側面研究它,對每塊黃蠟石的收藏,都應做到形有盡而意無窮,切不可拾到籃子里都是菜。
黃蠟石藏石既有獨立個體,也可排列組合。把多枚黃蠟石組合成一件作品,是藏石及賞石領域和思維的一種拓寬,這多見於文字石,既可成文,也可成句,令人賞之,別有情趣。
二、收藏黃蠟石可培養感情古有梅妻鶴子,收藏黃蠟石如痴如醉,往往會愛石如子,而這愛石的過程中,在收藏黃蠟石的過程中,可以培養感情——當然是優美的感情,是情感的升華。
一位藏家講述了他在搬家的時候丟失了一塊石頭,從他的講述中,可以看到收藏石頭是如何獲得情感升華的。
搬家的第二天,所有的東西基本就位,才發現沒有那塊石頭。他趕回老家,家已不是原先的樣子,卻沒有它的蹤影。它消失的如此神秘,正與它的出現相似。十年前,它躺在西邊一條不知名稱的河灘上,「那天,我和幾個同伴三三兩兩地向目的地進發,它和一堆雜七雜八的同類擠在一起東倒西歪。水漫過半邊,陽光正猛,半干半濕下的紋路看起來像個猴臉。我低頭,它歪笑,有緣就不怕路途遙遠。」
石頭弄丟後,這位藏家遺憾地說:「我不知道它為何離開。是長期的寂寞不符合猴子的天性,從而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還是不滿我的喜怒無常,讓我也嘗嘗什麼叫失去的才可貴?我知道它終究是要離開的。不是現在,就是將來,不是它放棄,就是我離去。人是活不過一塊石頭的」。
藏家描述:現在家裡有很多石頭,色彩豐富,形狀各異,油養水養,精心配座。「我已想不起它的長相,但還記著它的經歷,初次遇見時的好奇,十年相伴中的隨意,突然失去後的茫然,點點滴滴。我知道它依然在某個地方,或許砌了牆,或許鋪了路,或許被懂它的人精心珍藏,放置在更大的房間里。」
「我丟失了一塊石頭,一塊把它當作石頭時伴我十年,把它當作寶貝時離去,長得像猴臉的石頭。我知道,得到了又失去,不能繼續擁有的遺憾叫做懷念,是我改變了它的命運,又用懷念來尋找理由。其實,當人開始懷念的時候,他正在忘卻。」
從藏家平靜的描述中,我們不難讀懂他對這塊藏石刻骨銘心的感情。而這種感情的積累和培養,對於石頭收藏家來說,似乎比石頭更為可貴。
三、黃蠟石的保健功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造萬化,鑄就了一件件的天然藝術精品,黃蠟石是大自然散落在人世間的美,是大自然饋贈給人世間的珍寶。
四、黃蠟石底座的創制
當代的奇石鑒賞主要從「形、質、色、紋」四個方面著手已成為一種共識,而對奇石底座的創制和鑒賞,卻似乎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底座作為黃蠟石和奇石作品的有機部分,同樣也可以和應該用「形、質、色、紋」這四個要素去要求、鑒賞它,此外,他還在這四個要素中加了一個「工」字,成為五要素。
底座的「形」,它主要指底座的高低大小和座坑形狀兩方面。
挖好座坑是關鍵。挖座坑,也叫鏤底。相對講,圖紋石底座對此的要求比較寬松,它主要是能使石頭擺放穩固,能使主要觀賞面擺正,地緣線要有一定弧度,與石頭接連部位吻合要嚴密,大小與石頭的外形要相稱等等就行。而對造型石來說,還需掌握兩個要點:一個是挖座坑不能因為怕使石頭變小而不願挖深。因為座坑的作用,除了要使石頭放得穩,還要盡量表現出奇石的最佳形象。用座坑前後左右不同部位的深淺來調節奇石不同部位的角度,再用地緣線的凹凸起伏去連接石頭的底部,才有可能達到最佳效果。
底座與石頭底部接觸部分的地緣線一定要吻合緊密,如果粗製濫造,這里一條粗縫,那裡一個小洞,那麼即使你的設計創意再好再妙,也會降低它的觀賞性和應有的品位。有的石友將石頭與底座的配合說成是「鑲嵌的藝術」,要求做到「嚴絲合縫、紋絲不動」,這是很有道理的。
挖好一個座坑,往往要將奇石放上拿下十幾次甚至幾十次才行,這就需要耐心和細心。
底座大小要與奇石相稱,也即比例要協調。要根據奇石輪廓線切割出底座的大致外形。外形的橫向尺寸,則要根據奇石的需要而定。底座與石頭接觸部分只要每邊比石頭大出2~3厘米,能使耐心和細心。
底座大小要與奇石相稱,也即比例要協調。要根據奇石輪廓線切割出底座的大致外形。外形的橫向尺寸,則要根據奇石的需要而定。底座與石頭接觸部分只要每邊比石頭大出2~3厘米,能使雕刻刀具操作成形就行。如果採用雲彩紋、水波紋或者採用鏤空雕的底座,四邊則應寬大一些為宜,因為雲、水本身有動感,而且從自然現象看,任何物象都不可能大於雲或水;而一些動勢的奇石底座則應略小,大了容易減弱奇石的動感。
底座的高低,比如說對卧形石,有些石友的體會是底座高度為石頭高度的/4到l/3;但有的如表現一隻鳥棲在樹上的,那樹形底座肯定要高一些,甚至是奇石高度的一倍以上都可以。
總之,底座之形要能充分表現出奇石的最佳形態,還要掌握底座大不能有笨拙感,小也要穩重大氣,不能讓人覺得「頭重腳輕」、生怕石頭倒下來這樣一個度就可以了。底座之「形」既關繫到奇石形象的表現、藝術性的強弱,又關繫到奇石擺放的穩固,所以,它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底座的質地一般要求木質細膩、硬度適中,乾燥而不腐等。底座的顏色大多比所託奇石的顏色要深一點,那些很鮮艷的顏色似乎並不適合,就是這個道理。
底座之質地,往往能影響整件作品的經濟價值。好馬要配好鞍,一件十分精緻的奇石珍品,配一個用珍貴的紫檀、酸枝等紅木為材料,再精心設計、精心製作而成的底座,是十分值得和劃算的。但對一件較普通的奇石而言,用高檔紅木製底似乎並無多大意義。
底座的「紋」並非專指木料本身的紋理,而主要是指雕刻的花紋。底座的紋樣(花樣)要盡量符合奇石形象的需要,不能胡搭亂配,底座的紋樣應該能符合或襯托奇石主題形象的表現。比如說一些抽象石底座,採用傳統的「蘇式」座就較般配。因為蘇式座所能表現的,也是一種抽象的味道:幾個鼓釘、幾朵如意,會讓整件作品顯得更加藝術化。而一些畫面石、景觀石等,配個簡潔的「線條」座,「碗」形座或「平板」座,只要用料講究、做工講究、與奇石配合起來協調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
對一些具象石,要求就可能高一些。比如說魚、龜之類的水生動物形石及船形石,就須配以水波紋的座;一些神佛之類的,可以配以雲紋座或蓮花座,鳥類石可以配個樹樁形座或山崖形座等等,而且如雲朵、水浪紋最好能有層次感,雲紋還要顯得柔和,水浪的指向也應與動物的動向相符……。這些,都能增強奇石作品的韻味,提高奇石作品的藝術性,使底座最大限度地起到「綠葉」的作用。
有些作品中,底座已不再是綠葉、配角,而是與奇石平分秋色,或者甚至變成作品的主角了,這是不足取的。
底座之「工」指做工或雕工,無論紋樣簡潔還是繁復,要求一定要精——精緻、精美。一件底座如果粗製濫造,木料再好、設計再巧也達不到它應有的作用。底座之精品,不論簡潔如線形座,還是繁復如雲紋、水紋、花木紋座,除了設計精、用料精,還有一個是製作要精。精緻的雕工能起到強化奇石作品藝術性的作用。
奇石底座創制和鑒賞的五要素,以「形、紋、工」三者為最,「形」可以使奇石展現最佳的形象,「紋」可以使底座最大限度地起到「綠葉」的作用,而「工」可以提升底座的藝術性;「形、紋」以與奇石般配為原則,「工」以精緻、精美求提升。
五、黃蠟石的保養
一件完整的作品不外乎發現、拋光、配座、命名這四個步驟。當我們面對一枚黃蠟石時,首先需要我們去審視、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思維寬廣,想像豐富,不能局限一面,通過反復審視,最後敲定主題。
蠟石就像人的皮膚一樣,需要經常保養。一般的礦物油都可以做黃蠟石的保護膜,植物油最好少用,因其容易使黃蠟石變質。
黃蠟石保養的方法多採用上油和上蠟的方法,其法有多種,既可上蠟,又可上無色鞋油,一般蠟石用凡士林護養,好蠟石用嬰兒油、護膚油來養,皆據石質而定。
養護時不要塗抹過多,爾後用絲綢物均勻擦亮即可。蠟石善養則油潤,常把玩則溫膩,越養越好。
質優的黃蠟石不需要特別的保養,平時常抹抹石蠟油或者是嬰兒的潤膚露都可以了。
為了使黃蠟石更美觀,最好要為其配一個座子,好的座子可以令黃蠟石的觀賞性更上一層樓。
8. 黃蠟石雕刻手把件
哪裡的呢
9. 黃蠟石是什麼東東
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一說此石原產真臘國,故稱臘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
黃蠟石由於其地質形成過程中滲雜的礦物不同而主要有黃蠟、白蠟、紅蠟、綠蠟、黑蠟、彩蠟等數十個品種。
鐵石心腸(晶蠟)
又由於其二氧化硅的純度、石英體顆粒的大小、表層熔融的情況不同,等而下之可分為凍蠟、晶蠟、油蠟、膠蠟、細蠟、粗蠟等,凍蠟可透光至石心。黃蠟石以黃色為多見,其中以純凈的明黃為貴,另外,有蠟黃、土黃、雞油黃、蛋黃、象牙黃、橘黃等色。主要產於兩廣地區,又以產於廣東東江沿岸(河源)及潮州的質地最好,石色純正。產地另有廣東、揭西、佛岡、韶關、清遠、台山、開平、電白,廣西柳州、賀州、鍾山、金秀、浙江衢州等地。質地以潤滑而細膩為貴。
黃蠟石是嶺南石玩界廣為流行的石玩,是傳統賞石中質地最為堅硬緻密的種類一種,大者側身於四大園林名石之列,但是質地稍嫌粗澀:小者堪與印石之王田黃相頡頏,潤滑細膩,質勝於玉,久經
黃蠟石
把玩,包漿滋潤,極富靈氣。是握游佳石。
湖南黃蠟石,主要產於桂陽縣太和鎮、城郊鄉境內官溪河段,泗洲、華泉、蓮塘、橋市等鄉鎮也有分布。浙江黃蠟石,則主要產於衢州市范圍內。此石種堅而細膩,硬度為摩氏7度左右,色澤金黃,石表滑潤,塊體以15~50cm大小居多,質地多以細蠟、晶蠟為主,偶有凍蠟。 永安蠟石據史料《南越筆記》記載,永安(現為紫金)是蠟石古產地,清代初期用永安蠟石製造的鼻煙壺曾作為貢禮向朝廷進貢。河源蠟石以紫金的蠟石最出名,紫金(永安)的黃蠟石品種多,顏色豐富,形狀好,自然天成,無需打磨。蠟石有黃蠟、黑蠟、凍蠟、晶蠟、彩蠟、綠蠟、花蠟、膠蠟、細蠟、白蠟等一些大的種類。[1]
2歷史文化編輯
據說,古時的這種黃蠟石生產極少,《金玉琑碎》說:「臘石者,真臘國所出之石也,質堅似玉,非砂石不能磨與琢也。昔人曰碔砆亂玉,碔砆即臘石也。」黃蠟石同其他奇石不同,
黃蠟石
它不以「透、瘦、漏、皺」著稱,而以石表滋潤細膩,色彩純黃,耀人眼目,同樣具有任人想像的空間而受人鍾愛。
據史料詳細記載:黃蠟石出產真臘國(今柬埔寨)及廣東潮汕、台山等地,屬硅化安岩或砂岩,含鐵石英。其油蠟之
黃蠟石質感源於石英,而其顏色則來自氧化的鐵質。目前我國的玩石家主要認為質最優的「黃蠟石」產於廣東潮州饒平等地,廣東台山產的黃蠟石也不亞於潮汕蠟石而且色彩更加鮮艷、豐富。蠟石按色可分黃蠟、紅蠟、白蠟、黑蠟等四大品類,既有黃中透紅、黃中透白、黃中透黑,也有一石多色的多彩蠟石,但黃蠟石以黃色為基本色,故稱黃蠟石。從質的品位上,黃蠟石分凍蠟、晶蠟和粗蠟等若乾等級,黃蠟石的最高品位是質凍色黃。黃中透紅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形態差異確定它千差萬別的價值和品位差別。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外,其主「色相」為黃也是其重要因素。
中華民族對色的概念是:宇宙的黃、紅、藍三顏色「黃」為首,天玄地黃,黃乃土地之色,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故黃為中央正色,黃為帝皇,黃河之象徵。黃色是中華民族炎黃子 孫的共同符號。黃色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顏色。黃蠟極品凍蠟是繼田黃石後的新貴,好的凍蠟可與田黃競美。古代稱田黃石為「石帝」,而今品品位高的黃蠟石(凍蠟)應封以石皇後
《金元寶》 樹化玉傳奇的博客
黃蠟石
3觀賞價值編輯
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以上特點外,還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黃蠟石有以下特點。一是石質相當好,特別是凍蠟,透剔晶瑩。
黃蠟石
在烏蘭浩特市歸流河發現的珍稀黃蠟石無論是從視覺,手感都給人一種愉悅感。"石不能言最可人"也許這就是最好的註解,有一種清雅之氣,讓人憐,讓人惜。是大自然的傑作,無半點人工斧鑿的痕跡,可遇而不可求,堪稱石中絕品。二是形狀奇特多樣,象動物、象人、象網路、象花簇,真是鬼斧神工,唯妙唯綃,令人嘆為觀止。配上合適的架座,再擺設於廳堂或幾案之上,滿室生輝,真是人見人愛。三是稀有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黃蠟石是稀有資源,難免就成了貴中之貴了,在黃蠟石市場,一塊拳頭大小的極品黃蠟石售價三千多元。
4精品黃蠟石奇石編輯
精品玉化黃蠟石(6張)
5地方種類編輯
鷹潭——信江黃蠟石
鷹潭黃蠟石又名「金丹玉」,因色黃似金而得名。鷹潭黃蠟石是由玉髓組成的、具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可含有粘土礦物、褐鐵礦、赤鐵礦、鐵質、炭質、氧化錳和絹雲母等。鷹潭黃蠟石結構細膩,主要是超顯微顯晶質結構和顯微顯晶質變晶結構。硬度6.5~7.5。鷹潭黃蠟石由於其地質形成過程中滲雜的礦物不同而有玉石級的金蠟、紅蠟、紫蠟、白蠟、黃蠟、綠蠟、黑蠟等和寶石級冰種的黃冰、紅冰、白冰、紫冰等。
鷹潭黃蠟石里屬玉石級的金蠟和寶石級的黃冰最珍貴和稀有。
鷹潭黃蠟石故事;(金丹玉的由來)
民間傳說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張天師居江西鷹潭市龍虎山期間煉金丹時多餘煉丹葯水被道童倒於龍虎山腳下,久而久之流入附近河道中周圍的河水都變成了金黃色。儲藏在河床底下的蠟石因長期受金丹葯水的浸泡大多變成了黃色,後來大家就把蠟石取名黃蠟石也有很多人稱其為「金丹玉」。
「黃冰」簡介;
「黃冰」是黃蠟石里的「寶石光」,其色澤、光澤和硬度都接近了寶石。同時在燈光下還伴有熒光的出現。非常的稀少。黃冰可謂是黃蠟石里的一個神奇,富貴的象徵。黃冰雕刻作品的寶氣不亞於翡翠等珠寶,她煥發出一種新的珠光寶氣,亮而不過、透而不炫具有內斂的風格,這種新的面貌正符合當下人的一種審美,就好比「富而不炫」「美而不妖」這種高修養的氣質。黃冰的魅力相信可以征服所有有思想有品位人士的眼睛,她帶給我們不光單單是美的享受還有思想上的一種提高。
廣東台山石
主要產於廣東省台山市北陡鎮那琴地區,是由於億年前白堊紀的恐龍時代南中國海的地熱運動頻繁,導致岩漿和熔岩噴發,流向岩的裂隙,在流動中與岩物和表土交融,經過礦化反應混合,吸收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光輝,形成了今天的又一中華珍貴石種—台山玉石。台山玉石的組成主要是石英,並有少量的褐鐵礦,赤鐵礦,有的還有少量的白雲母,綠泥石,經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珠寶玉石鑒定中心分析檢驗,摩氏硬度6-7。
台山玉投資價值
從1996年開始計算,至今台山玉籽料的總產量在150-200噸,深埋料約在100-150噸,半山水料約在200-250噸,山料約在300噸左右,海灣料約在50噸上下。各種品種玉料加起來的開采總量約在800-950噸之間,但真正能用到雕刻的玉料占不到一半,其中上等的玉料只在100-200噸左右。
尚未開採的玉料基本以山料和海灣料為主,開采山料必須開洞深挖,但台山玉與壽山石開洞深挖的程度大不相同。由於台山玉的岩脈較細小,最寬的規格只在350cm,小的只在3-5cm,潛埋度一半在十幾米即愈變細小,在往下挖基本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根據產狀表明,尚未開采出的玉料大概估計在1000噸左右,均集中在散石灣、三夾水、紫羅山一帶。產量和壽山石相比,不到壽山石的1%;與和田玉相比,台山玉的產量更顯得稀奇珍貴。
從總量來比較,台山玉石的儲量大概是壽山石的百分之一,是和田玉的千分之一,是岫岩玉的千萬分之一。這數據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根據《中國寶玉石資源大全》顯示的數字記載:從唐朝至近代,和田玉的總開采量接近萬噸,在清代乾隆年間,最多一年向北京紫禁城運送的玉料就達到15噸之多,在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一帶約1300多公里的范圍內,已經發現和開採的礦床有20多處,尚未開採的和田玉儲量達到32萬噸,若把青海省的白玉產量加起來,儲量多得驚人。成礦可作雕刻的石料最大達到幾頓之巨。被評選為國石之一的岫岩玉,產量更是大的驚人,儲量以億噸計算。其中一塊大的岫岩玉長達210米,厚28米,
勘探深度達到214米,屬層控超變質熱液交代礦床,在保護性開發的情況下每年產量也高達幾萬噸。
要說玉種的稀缺性,應一分為二;和田玉山料產量豐富,但天然「紅黃皮殼」的羊脂級籽料卻很少。又像壽山石中的「田黃」、「艾葉綠」、「水晶凍」等品種也很少。翡翠產量等同於和田玉,但屬於「色種」俱全的鑲嵌用件,「高綠」兼「晶瑩剔透」的品種卻很難得,這是彰顯它們的價值所在。
在儲量上比較,台山玉和其它幾個著名玉種比起來是顯得非常稀有。台山玉中優質的籽玉與「田黃」產量相當,若要與和田玉的產量相比,台山籽玉要少的多,是珍稀難得的東西,這是不爭的事實。
湖南石
主要產於湖南省桂陽縣太和鎮、城郊鄉境內官溪河段,泗洲、華泉、蓮塘、橋市等鄉鎮有部分分布。該石堅而細膩,硬度為摩氏7度左右,色澤為金黃,石表滑潤,塊體以15~50cm大小居多,質地以細蠟、晶蠟為主,偶有凍蠟。
雲南石
這個產地的黃蠟石是玉石級的奇石之一,眾稱「黃龍玉」,主要成份是硅化安山岩或砂岩,內含鐵、石英,因其質地似玉石般的溫潤,石表顏色亦帶有黃色光澤而得名,主要產於我國雲南等, 享
黃蠟石
有嶺南奇石之稱。
在雲南等地,黃蠟石一度被市場上炒得沸沸揚揚,有不少投資者和有關專家還紛紛南下,購售雲南黃蠟石,作為投資而不惜重金一擲,唯恐錯過了這一機會。2007年,在中國(昆明)東盟石文化博覽會上,雲南黃蠟石更成為了石博會最亮點,入選展品數量達到200多件。據主辦方隨機調查,光一個展攤上日交易額就在20萬元至30萬元左右。由於人氣旺盛,成交空前活躍,主辦方還提前確定了7月份第二屆東盟石文化博覽會的日期,而在所有已訂出的標准展位中,有60%到70%的商家瞄準了雲南黃蠟石,不少商家組成了以保山市龍陵縣黃蠟石產地為主的展銷群體,可見雲南黃蠟石在當今奇石收藏中的特殊地位。[2]
鴨綠江石
遼寧省丹東市位於黃海之東,與朝鮮隔江相望,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位於丹東市以北的寬甸縣有一個火山群,十幾處火山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礦、銅礦、鉬礦、鉛礦、鐵礦、鋅礦、硼礦和鎂礦等。寶石礦物有:藍寶石、紫水晶、鋯石、鎂鋁榴石、橄欖石、綠柱石、透輝石、各種長石、黃鐵礦、磁鐵礦、閃鋅礦、方鉛礦、方解石、螢石等。
黃蠟石
在寬甸縣又發現大量優質黃蠟石,這些黃蠟石形態各異、大小不一,大者數噸,小者如卵。顏色有黃色、紅色、黑色和灰色。多以凍蠟和晶蠟產出。小塊蠟石包漿較厚,內部淡黃色,半透明,是雕刻的絕好原料。大塊黃蠟石由於質量好,顏色飽滿,可作為上等的觀賞石和園林石。
一、鮮艷天然的美色。丹東蠟石色彩十分豐富,色調厚重,蠟石是硅質岩,結構穩定,其外表長期裸露於自然之中,所以其色彩十分穩定,且系本色,天生自然,並非人工所染。又加呈現油脂光澤,所以色彩雖然亮麗明艷,但並不刺眼眩目,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柔和可親的、高貴雍容的、毫無俗態的色美。
二、溫潤幼潔的質感。丹東蠟石是顯晶質石英岩,硬度是摩氏7度,與硬玉(翡翠)相同,質地透明或半透明,有玻璃和油脂光澤,具有不溶解性,這些都和硬玉大致相同。有人曾拿真正的羊脂玉和和丹東黃蠟石對比, 競相差無幾, 玉的「 精光內蘊」、「厚重不遷」的品格,均能在丹東黃蠟石中體現出來,丹東蠟石大有亂玉之氣。丹東蠟石中的上品,溫潤脂滑,冰凝色鮮,沉聚肌理,寶光醇厚,頗有逸趣,視之令人心盪,把玩得愈久,溫潤之感愈強,光彩和色澤也愈迷人。
三、敦厚流暢的形態。丹東蠟石的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怕酸鹼浸蝕,石體堅硬如玉,雖經千磨萬劫,仍很難產生婀娜多姿的外觀。產於河床中的蠟石,形態流暢光滑,輪廓柔和,而產於河漫灘深處,或古河道之地下的蠟石,雖不如水沖蠟石那麼光滑,卻也少有硬稜角、崢嶸突兀之相,有別於那種皺瘦漏透或刀山劍樹為主的奇石外觀,給人一種和氣福厚,方圓處世的良好感覺。
丹東蠟石不旦具有觀賞、感悟、寄情的觀賞的價值,也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3]
浙江衢州石
衢州黃蠟石正以一種低調姿態出入於石界,品種新奇、質地優良、美觀是其的優點,被廣大的愛好者收藏。到目前為止,已成功舉辦過多屆全國黃蠟石觀賞會,當地也漸漸地出現了一些石雕、石刻以及黃蠟石展廳等。
衢州黃蠟石又分龍游石,開化石等,各有千秋,無不被各地石商奉為上品。
贛州石
贛南是世界鎢都也是稀土王國,礦物質元素非常豐富的地方,有著五顏六色,儲藏量大及有優質高品味的黃蠟石,種類:晶蠟. 磨砂. 細蠟.凍蠟. 膠蠟等。
自2008年發現以來,現已知礦源有五大區域:1. 興國縣城郊;2. 贛縣五雲和水西;3. 尋烏縣三標;4. 崇義縣古亭;5. 三南桃江等匯集贛江,從蠟石區域最上端經水沖沙洗,沖至吉安與樟樹市流域,全長近千里,沿途河床出, 上等黃蠟石隱晶質籽玉,深受周邊省.市區域蠟石愛好者所追捧;2011年12月18日,民間五位發起人,在贛州市章貢區五洲大道,發起黃蠟石每周日早市一條街至今,已趨於穩定和成熟,雕刻群體也開始雲集進駐,投資玉雕產業開發。
6真假辨別編輯
黃蠟石冒黃翡大可亂真,所以我們整理了這篇關於黃蠟石真假辨別方法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蠟石又名龍王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一說此石原產真臘國,故稱臘石)。屬硅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
黃蠟石的色彩、質地和硬度特徵與天然翡翠中的黃色翡翠(黃翡)有著驚人的相似,以至當黃蠟石剛剛進入市場時,很多消費者和珠寶商將其誤當作黃翡,一些粗心的檢測部門甚至也出現將黃蠟石鑒定為黃翡的錯誤。關於二者的無損鑒別方法,主要可以根據它們在礦物顆粒度、密度、折光率、拋光面紋理和高倍放大鏡下褐鐵礦分布特徵等方面的明顯差異來區分。
眼看顆粒度和拋光面紋理:優質黃蠟石的成分為蛋白石或者玉髓,礦物顆粒度一般小於0.01毫米,肉眼一般看不到顆粒;而黃翡的成分為鈉鋁輝石,礦物顆粒度一般大於0.01毫米,肉眼一般可以看到結晶顆粒以及顆粒解理面所顯示的光性(翠性,或稱翡性)。就是說,高品質的黃龍玉因為顆粒非常細,肉眼看不見組成顆粒,所以拋光面上的光性特徵沒有翠性(或稱翡性),沒有微波紋,而黃翡則有翠性(或稱翡性),有微波紋;
手掂重量:黃蠟石和黃翡的密度有差異,前者的密度為2.60,後者的密度則為3.33,這就導致手掂同樣大小的物件,黃蠟石明顯輕於黃翡;
測折光率:黃蠟石的折光率為1.54,而黃翡的折光率為1.66。這點差異讓黃蠟石的折光率、光澤等光性特徵明顯弱於黃翡;
高倍放大鏡下觀察褐鐵礦分布特徵:黃蠟石的黃褐色膠體狀褐鐵礦均勻分散在非晶質的蛋白石或者隱晶質的玉髓內,不顯示網狀分布的特點;黃翡的黃褐色膠體狀褐鐵礦充填在細粒的鈉鋁輝石的晶體間隙內,顯示網狀分布的特點。
10. 怎樣學黃蠟石雕刻
如果自己自學,要買玉石雕刻打磨機!和雕刻針!大石頭用專業切磋機!或手磨砂輪機和切片,加水磨切,一般五金店有賣!看著雕玉的資料!我也自己有時間自己玩玩!謝謝,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