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紹一個雕刻作品很好
❶ 如何贊美雕刻作品
給你一段描述木雕作品的文字:
那些刨花鋸末,飄盪著杉木的新香。嬉內笑的孩童,拿著容捲曲的刨花玩耍;東家吸著水煙筒,看著躬身雕鏤的師傅,鑿子刻刀齊飛,刀法嫻熟,技藝高超。一棵棵杉木,躺在寬埕上,在木匠手中,變成各種木料,我彷彿看見年老的師傅,在杉木身上刺青紋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一種種植物瓜果,活色生香。當被裝上屋宇之後,生命開始了新的旅程。
❷ 怎麼形容一塊翡翠雕功精細,就是怎麼去介紹去的雕刻內容!好在哪,妙在哪!
俗話說「三分料,七分工」,這個「工」就是指雕工,可見雕工的重要性,一般來說雕工的講究是:「巧、俏、精」。翡翠雕工 - 翡翠雕工的三種基本技法 玉石雕刻工藝技法通常有三種:圓雕、浮雕、透雕。
圓雕又稱立體雕,具有三維空間,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由於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後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品的各個部件能符合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後再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和諧與融合,這樣圓雕作品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透視」。
浮雕顧名思義,形象從平面上「浮」起,其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刻工藝技法。面上「浮」起的形象高,稱為高浮雕;面上「浮」起的形象低,稱為淺浮雕。它們的觀賞面一般只有正面。玉器的圓雕和浮雕不能截然區別,有時圓雕中有浮雕的形式,浮雕中也有近似圓雕的表現。玉器琢磨往往把圓雕、浮雕、線刻融和在一起,成為獨特的工藝形式。
透雕也稱鏤雕,透雕工藝是穿插於圓雕工藝和浮雕工藝中的一種特殊工藝手段,即雕空、鏤空、挖空,刻意去掉形象以外的虛體部分,使器物形成通透、靈動的空間感。透雕工藝使形象清晰,具有玲瓏剔透的效果。
❸ 最近很受歡迎的翡翠雕刻作品 有什麼介紹的
比較受歡迎的翡翠雕刻作品吧還是陳德水的,很有自己的雕刻風格和藝術表現,雕刻的自在觀音雍容典雅,儀態萬方,彌補了玉雕界中自在觀音的空白,真心贊
❹ 如何評估一件雕塑作品的好壞
評估看雕塑好壞:
1、神態,看一個雕塑是否可以讓人感覺到其自版身的神情,比如悲憤 英勇等權。
2、結構,人體是有結構比例的,主要看雕塑的結構把握是否准確,做的是否到位。
3、構圖,如果是群雕塑或者浮雕題材,涉及構圖方面,雕塑構圖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太緊也不能讓人感覺鬆散。
雕塑: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薛宣林定性)。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❺ 找一下雕刻作品。要富有簡介的
眾所周知,愛神維納斯的雕塑是斷臂的。但對於是當初就沒有雕塑雙臂,還是後來斷掉的,卻鮮為人知。不久前,有人發現上世紀法國艦長杜蒙·居維爾的回憶錄,才解開了這個100多年來的謎。維納斯是希臘米洛農民伊奧爾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時掘獲的。出土時的維納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過頭,握著一隻蘋果。當時法國駐米洛領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後,趕往伊奧爾科斯住處,表示要以高價收買此塑像,並獲得了伊奧爾科斯的應允。但由於手頭沒有足夠的現金,只好派居維爾連夜趕往君士坦丁堡報告法國大使。大使聽完匯報後立即命令秘書帶了一筆巨款隨居維爾連夜前往米洛洽購女神像,卻不知農 民伊奧爾科斯此時已將神像賣給了一位希臘商人,而且已經裝船外運。居維爾當即決定以武力截奪。英國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也派艦艇趕來爭奪,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混戰中雕塑的雙臂不幸被砸斷,從此,維納斯就成了一個斷臂女神。
(《揚子晚報》11月11日)
怎樣欣賞斷臂維納斯
斷臂維納斯雙目無瞳、芳臂殘斷,然而,卻成為世界女性藝術美的典範。斷臂維納斯是美的,這一點,人人都承認,但她為何是美的,許多人未必說得出。
(一)S形線條的恰當選擇
斷臂維納斯的造型線條與我國古代蘭葉描屬同一風格,是s形波狀線,也稱為蛇形曲線。英國著召畫家和美學家威廉·荷迦斯在《美的分析》中指出:蛇形線比任何線條「都更能創造美」,可以稱之為「美的線條」,蛇形線「靈活生動,同時朝著不同的方向旋繞,能便眼睛得到滿足,引導眼睛追逐其無限的多樣性」,可以稱之為「富於吸引力的線條」。從視覺上看,倘若是一個不 規則的多邊形,就讓人看著不太舒服,因為它的一次次折角,會給人造成視覺上的挫折和創傷,而蛇形線條非常平滑,既迴避了單調,又避免了挫折。用蛇形曲線的豐富、柔順、平滑去表現美麗、無比、溫柔善良的維納斯是再恰當不過了。
(二)斷臂的遺憾與創造空間
斷臂維納斯原作是有手臂的,只是因為成了碎片,無法修復,其手臂的姿勢無從知道,人們也只有帶著遺憾進行猜測。但芳臂殘斷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創造的空間,平添了無窮的魅力。
第一,芳臂的理想續接。欣賞斷臂維納斯,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理解、想像,理想地續接其臂膀,任何不符合自己理想的接臂萬案,欣賞者均難以接受。事實上也是這樣,自從斷臂維納斯出世,為其接續臂膀的方案數以萬計,但沒有一種萬案被人們廣泛認可。 保留殘缺,讓欣賞者想像、創造,使殘缺的藝術品走向欣賞者想像中的完美;留下空白,反而使古老的維納斯具有現代藝術的意義--其藝術形象由作者與欣賞者共同創造完成,殘缺也迫使欣賞者進行二度創造,這也是古典的維納斯呈現出的現代風采和永恆魁力。
第二,迴避難點,推向極致。維納斯的斷臂為處理手臂留下了空白,也迴避了雕塑藝術中的難點。在生活和藝術中,手是最難處理的。藝術家為了讓手與整個身體保持和諧,往往費盡心思,如讓人物手裡拿一個東西,或干點 什麼事情。比如繪畫《毛主席去安源》,就讓徒步行走的毛主席手中拿一把雨傘,如果毛主席是徒步行走去安源發動工人,肯定背的是行李,不可能只拿一把傘,但這樣處理是為了避免手的多餘感。雕塑大師羅丹是最擅長塑造手的,但他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把自己作品中的手臂砍去。如大家熟悉的雕塑作品《巴爾扎克》,羅丹開始雕塑的時候,是有手的,而且美麗逼真,但與整體不和諧,只好砍掉。這都是為了維護藝術的和諧而不得不放棄生活的合理性的做法。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下:倘若維納斯被完整地發現,她的手臂能經得起人們的挑剔嗎?《巴爾扎克》的成功是羅丹砍去手臂後得到的,維納斯的完美,卻可能是因為殘缺實現的。 處理手臂這個藝術難題,在人們欣賞斷臂維納斯時,卻用想像給予了最理想的處理,便維納斯獲得了最高的評價。
第三,永葆造謎的魅力。斷臂維納斯永遠處在亮出謎底之前的時刻,她的手臂是什麼姿勢?她的手裡拿的是什麼?許多人陷入了猜謎的狂熱。一件藝術作品不但成為欣賞的對象,而且成為議論、考證、猜測的對象,作為對象的廣泛適用性,斷臂維納斯是無與倫比的。 空白,促使我們永遠不停地探索;殘缺,促使我們永遠不停地去彌補。從這個意義上說,維納斯無論形體本身還是象徵的意義,都獲得了永恆。
❻ 怎麼誇一個人雕刻畫畫很好用什麼詞形容比較好
多才多藝 才藝兼備 技藝不凡 博學多才 才藝卓絕
爐火純青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栩栩如生 繪聲繪色 鬼斧神工
❼ 找一些描寫雕刻手法好的句子
1、走進虞卿閣的根雕展館,看到那些琳琅滿目,檀香陣陣的根雕作品,一下子好像邁入了古香古色的藝術殿宇,心中湧起的喜悅隨著主人遞過來的清茶而微微盪漾。
漫步其間,有栩栩如生,奇絕妙趣的中國古代人物根雕,有古樸雅緻,自然嫻靜的茶具桌椅根雕,有筆走龍蛇,精雕細琢的文房四寶根雕,等等。中國根雕能夠結合寮國原產的優質木材,真是一段金玉良緣,令人欣喜和驕傲。
2、真正天人合一、奇巧結合、自然美與藝術美相映生輝的根藝作品,其身價將永遠值得關注。
3、木雕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4、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5、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
5、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
❽ 世界十大雕塑的作品介紹
(作者:米隆)
高約152 厘米,原作為青銅,米隆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已佚,現為大理石復製品。
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恆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
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作者:米開朗基羅)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雕塑,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作者:亞力山德羅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亞力山德羅斯創作於約公元前150年左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這尊雕像還是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另外兩個為希臘化時期作者不詳的《勝利女神像》和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參見《勝利女神像》《蒙娜麗莎》詞條)。 (作者:菲狄亞斯)
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銀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鑲嵌著象牙與黃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被毀壞。
這里介紹的是大理石小型摹製品。在這件女神鵰像中,她頭戴戰盔,身著希臘式連衣長裙,護胸和甲胄上裝飾有蛇形飾邊和人頭像;她裸露雙臂,透過薄衣裙可隱見豐艷健美而有力量的身體;衣裙褶紋和飾物造成橫豎線條的疏密變化美;她的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托物,整個形象富有女性的溫柔和充滿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絕少神性,這表明希臘化時期藝術已走向世俗化。
神話傳說:
雅典娜(古希臘語:Ἀθήνη/Ἀθηνᾶ,英語:Athena),傳說是宙斯與智慧女神墨提斯(「Μῆτις」意為智慧思想)所生。
因該亞(譯名來自《神話詞典》,請勿改動)和烏拉諾斯有預言說墨提斯所生的兒子會推翻宙斯,宙斯懼怕預言成真,遂將墨提斯整個吞入腹中,此後宙斯得了嚴重的頭痛症。神人之父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淮斯托斯打開他的頭顱(一說為普羅米修斯),火神那樣做了。
令奧林波斯山諸神驚訝的是:一位體態婀娜、披堅執銳的美麗的女神從裂開的頭顱中跳了出來,光彩照人,儀態萬方。據說她有宙斯一般的力量,她是最聰明的女神,是智慧和力量的完美結合。
在這一神話中是從父系制的觀點來描寫雅典娜出世的。雅典娜彷彿是宙斯的延續,是宙斯意志的執行者。她是行動中的宙斯思想。墨提斯的母親身分逐漸模糊,似乎雅典娜是由宙斯一人所生。宙斯從雅典娜身上得到智慧,也像過去從墨提斯身上得到一樣。雅典娜不僅是奧林波斯神話中最主要的神,她的重要性不亞於宙斯。貓頭鷹和蛇是雅典娜的象徵。 閃綠色粘板岩雕刻,高約142 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600年,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這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的一尊雙人立像,也是當時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劃的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第五個法老門考拉和他的王妃 。 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約公元600-1680年。
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上一個孤立的小島,因考古學家是在1722年的復活節發現它的,故而得名。
這些雕像都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約20噸,最高的達9.8米,重達90 噸。 青銅,高85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500年,現收藏於義大利羅馬市政博物館。
雕像取材於羅馬建城的傳說: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結束後,特洛伊王子逃到義大利半島,建立了阿爾巴城,世代相傳。
後來,一個名叫努米托耳的國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兒子被殺,但他的女兒為戰神所愛,生下一對雙胞胎羅穆路和瑞穆斯,卻被阿木留斯放入籃子中丟人台伯河。
這對兄弟後來被一隻母狼發現並收留撫養,不久,被牧人發現收養;他們長大以後,殺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創建了新的城市。
後來羅穆路殺死了瑞穆斯,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
這尊雕像所刻劃的就是曾經哺育了羅馬創始人的母狼的形象。這尊雕像是埃特魯斯坎人的藝術傑作,對羅馬人來說,它還具有紀念碑意義,人們把它作為民族發源的始祖而給以頂禮膜拜。
雕像《母狼》已成為了羅馬市的象徵。 石雕,也稱為《斯芬克司像》。 高約20米,長57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500年,現位於埃及吉薩。
在古代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徵,法老把自己的形象與它的形象混合起來,是為了誇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為萬民崇拜的偶像。
埃及古王國時期最主要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巨大、宏偉的皇陵建築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座雕像,它是由整塊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達20多米,面部約有5 米長,僅頭上的一隻耳朵也有2 米左右。
雕像的頭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頭像,身子則是呈坐姿的獅子形象。法老頭戴菱形王冠,前額上雕刻著神秘的聖蛇,腦後雕刻著象徵神權的鷹。
他的下頜原來還有一部庄嚴的胡須,但後來由於炮擊而跌落,現收藏於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石雕,約公元前1792年-1750年,高約71厘米,石碑全長213厘米,現收藏於巴黎盧浮宮。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條文,是人們研究古代巴比倫經濟制度與社會法治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文物;同時,它還是古代巴比倫藝術的代表,尤其因為古巴比倫王國流傳下來的藝術品十分罕見,所以這個石碑就更加顯得格外珍貴。
石碑的雕刻比較精細,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滿了楔形文字,全文280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制度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法典的上部是巴比倫人的太陽神沙瑪什向漢謨拉比國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陽神形體高大,胡須編成整齊的須辮,頭戴螺旋型寶冠,右肩袒露,身披長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漢謨拉比象徵權利的魔標和魔環;漢謨拉比頭戴傳統的王冠,神情肅穆,舉手宣誓。
太陽神的寶座很象古巴比倫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 (作者:羅丹)
原為《地獄之門》組塑的一部分,後翻鑄成銅像。《地獄之門》取材於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羅丹用以象徵但丁的形象。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彎腰屈膝的坐著,右手托腮,嘴咬著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視著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難深重的人們。他愛人類,難以對那些罪人作出最後判決,他深懷同情,陷入極大痛苦和永恆的沉思之中。
❾ 請簡要回答欣賞一件雕塑作品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應從體積意識、環境意識、象徵意識三個方面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