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凹版雕刻的機器是什麼
A. 印刷技術,雕刻凹版和腐蝕凹版有什麼區別
目前來說,這兩種雕刻製版技術主要是工序上的差異。
雕刻凹版,現在基本上使用內的是電子雕刻容,其雕刻頭採用的是鑽石,按工作頻率和指定的參數在銅基上雕刻不同深度,不同大小的網點。就直接形成了印刷版輥。
腐蝕凹版,這是需要在銅板上先塗一層光刻膠,再用激光去燒這一層膠。有圖文的地方的膠被燒走,沒有圖文的地方光膠會保留。然後將這只版輥進入腐蝕朝中進行腐蝕,這地方會形成網穴,有膠的地方不會被腐蝕,形成空白區。
歸根結底,製版的工作原理不一樣。
B. 以下哪一項技術不能用於製作凹版的電子雕刻機a,電子機械雕刻b,激光雕刻c,電子
激光雕刻機可以用來雕刻橡膠板用於印刷行業。
C. 凹版電子雕刻曲線工藝中常說的50LPC~65 LPC里的LPC是什麼意思
通俗的說,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線數,就是在單位面積內的線數的多少。線數越少,雕出的圖越模糊,但越深,轉印越好。線數越大,雕出的圖或字,越清,但轉印不好。(相同針角下,角度下)
D. 報紙是用什麼印刷機印刷的
CTP
1、CTP(Computer-to-plate)即離線直接製版。CTP就是計算機直接到印版,是一種數字化印版成像過程。CTP直接製版機與照排機結構原
理相仿。起製版設備均是用計算機直接控制,用激光掃描成像,再通過顯影、定影生成直接可上機印刷的印版。計算機直接製版是採用數字化工作流程,直接將文
字、圖象轉變為數字,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膠片這一材料、人工拼版的過程、半自動或全自動曬版工序。CTP(Computer-to-plate)技術出
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個時期是直接製版技術研究的初期階段。
2、CTP(Computer-to-plate)系統的分類
CTP(Computer-to-plate)系統的分類,從曝光系統方面可分成:內鼓式、外鼓式、平板式、曲線式四大類。在這四種類型中,使用的最多的是內鼓式和外鼓式;平板式主要用於報紙等的大幅面版材上;曲線式用的最少。
從版材品種方面,可分為:銀鹽版、熱敏版(燒蝕式熱敏版、非燒蝕式熱敏版)、感光樹脂版和聚脂版(非金屬版基)等;從技術方面可分為:熱敏技術(普通激光成像)、紫激光技術、UV光源技術;從自動化程度方面可分為:手動單機、半自動型、全自動型和混合型(CTF-computer to film和CTP-computer to plate)。從印版在鼓上的固定方式方面,可分為:全吸附式和中間吸附,首尾用卡夾固定兩種。全吸附式對版材的尺寸沒有限制,而卡夾式使用的版材幅面必有固定尺寸。
從應用方面可分為:商用CTP系統和報用CTP系統。
E. 什麼是雕刻凹版印刷
印刷雕刻凹版的印刷製作與柯式印刷等有很大的分別,首先把來稿放大約版十倍,把外圍線權用手工刻劃在一塊鋅片之上,再用一部縮細機械把外線縮回原大刻在一塊約八份一寸的銅片上。而這件銅片上是塗有一些防腐蝕薄膜的,因為銅片只是勾上字的外圍線,所以要用手工將粗身地上的薄膜颳去,然後用葯水將印紋蝕深,最後仍要用放大鏡及雕刻刀,耐心地將線邊、尖角等位置修好,再鍍上一層鉻,這印版便大功告成。 在印刷方面,這當然要用一部特別的凹版印刷機。它的方法是印版經過油墨槽,再經一片平直的鋼片颳去版面多餘的油墨,後再經過一抹油紙,將多餘的油墨抹清。這時凹下的印紋便藏滿油墨,放上紙張,經壓力油墨便轉移到紙上,因油墨較厚,所以乾涸後便有凸出的感覺。若是做擊凸效果,增加壓力,不加油墨,可造成精細的凸印效果。
F. 凹版印刷的數字製版
根據國內現有實際情況,凹印的數字製版有三種方式:電子雕刻機方式、激光刻膜及後腐蝕處理方式、電鍍合金的激光直接燒蝕製版方式。 電子雕刻機是應用集成自動化控制等現代化技術,具有高度質量穩定性的精密機械。電雕所有生產數據都以數字化形式採集,可在後續活件中使用,可靠性強。原稿從被掃描開始就變成數字信號送經軟體分色再傳輸至電雕機或彩色打樣機,這樣對生產工藝的標准化和規范化非常有利,從而對印刷品的質量更有保證。而且電雕工作站使用TIFF圖文數據進行傳遞,經過HelioLight組版工作站進行方便的整合並設定工作參數配置,由雕刻軟體產生電雕曲線,記錄電雕參數和顯示雕刻狀態,直至刻錄光碟保存檔案(方便多次使用和改版)。
電雕工藝相對成熟,控制簡單,層次還原逼真。缺點是實地的上墨量有限,墨層對有些粗糙的承印物遮蓋力不足;由於機械雕刻的網穴與網穴之間有網牆分割,由網穴組成的線條邊緣不可避免鋸齒邊的出現,印刷時細小文字不清晰且易斷線或糊版。不過德國海爾最近新推出了Xtreme雕刻技術,它可以在高達400線/厘米的網線數下非常精細地再現最細微的部分,精細文字可不依賴於雕刻網線數而獨立選定記錄解析度,通過優化油墨流使輪廓平滑並產生輪廓線。既可以實現常規網點,也能實現調頻加網復制。 激光刻膜及後腐蝕工藝是繼電雕之後又一種先進的數字製版方式,它和電雕一樣通過介面接受分色處理過的圖像文件,將加網後的圖文信號送至激光調制器,激光作用於滾筒表面預塗的保護層而使銅或鐵底露出,再經過不同時間的腐蝕在滾筒上形成大小不同的網點凹坑。
激光刻膜工藝克服了電雕版文字及細線條發毛、發虛的弱點,突出了含墨量高、顏色厚實、字跡清晰、經久耐用的特點,同傳統的照相凹版製版相比又具有加網精度高,任意編輯網形,無接縫等優點。適用於煙版、防偽印刷等文字特別細小但要求清晰度高的印版,被廣泛用於貨幣、證券、票務等高精度防偽印刷以及高檔煙酒包裝,在精細壓紋輥和塗膠輥製作工藝中更具優勢。
另外還有一種感光劑激光方式,利用紫激光對圖文部分的感光層曝光再沖洗。其它工藝同激光刻膜方式基本相同。 激光燒蝕技術在凹版的廣泛應用會隨著激光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普及,它不需機械調整、細線和文字較清晰、比腐蝕更容易控制層次。目前市場最新推出的激光雕刻機,它應用高解析度的激光直接在銅的滾筒表面進行精細的雕刻。可以任意改變所雕刻信息的輪廓、網點分布及深度,從而實現以前只有激光照排機才能達到的輸出效果。
G. 凹版印刷是什麼
凹版印刷簡稱「凹印」。是圖像從表面上雕刻凹下的製版技術。最早出現於15世紀的歐洲,以手工在金屬板上雕出凹陷的圖文,印刷時敷上油墨,把版面所著油墨去凈,只讓留在凹下部分的油墨轉印到紙張上,後又發展了照相腐蝕凹版(舊稱影寫版)及機械雕刻凹版(包括用電子雕刻機雕刻的)、激光雕刻凹版、電子束雕刻凹版等。要印刷凹印版,表面覆上油墨,然後用塔勒坦布或報紙從表面擦去油墨,只留下凹下的部分。將濕的紙張覆在印版上部,印版和紙張通過印刷機加壓,將油墨從印版凹下的部分傳送到紙張上。
凹版印刷簡稱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種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是一種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將凹版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壓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畫面的濃淡層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淺決定的,如果凹坑較深,則含的油墨較多,壓印後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層就較厚;相反如果凹坑較淺,則含的油墨量就較少,壓印後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層就較薄。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個個與原稿圖文相對應的凹坑與印版的表面所組成的。印刷時,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內,印版表面的油墨用刮墨刀刮掉,印版與承印物支一定的壓力接觸,將凹坑內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凹版印刷也存在局限性,其主要缺點有:印前製版技術復雜、周期長,製版成本高;由於採用揮發型溶劑,車間內有害氣體含量較高,對工人健康損害較大;凹版印刷從業人員要求的待遇相對較高。
H. 凹版印刷機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凹版印刷機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凹版印刷機所用的印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照相凹版,即影寫版;另一種是雕刻版。雕刻版的雕刻有手工雕刻、機械雕刻和電子雕刻等方法。
凹版印刷機www.wzguoda.com的印刷製品具有墨層厚實、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印刷質量好等優點,主要用於印刷精緻的彩色圖片、商標、裝潢品、有價證券和彩色報紙等。
由於凹版印刷機的製版工藝復雜、周期長及含苯油墨對環境的污染,在中國尚未被大量使用。因此,提高製版工藝、縮短製版時間、使用無污染油墨、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等措施,正在研究改進中。
凹版印刷機的主要特點是印版上的圖文部分凹下,空白部分凸起,與凸版印刷機的版面結構恰好相反。機器在印單色時,先把印版浸在油墨槽中滾動,整個印版表面遂塗滿油墨層。
然後,將印版表面屬於空白部分的油墨層刮掉,凸起部分形成空白,而凹進部分則填滿油墨,凹進越深的地方油墨層也越厚。機器通過壓力作用把凹進部分的油墨轉移到印刷物上,從而獲得印刷品。
印多色時採用套印法或間接的局部塗墨法,使各種顏色的油墨根據需要,分布在印版表面的有關部分,印多色的基本印刷原理與印單色相同。
凹版印刷機所用的印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照相凹版,即影寫版;另一種是雕刻版。雕刻版的雕刻有手工雕刻、機械雕刻和電子雕刻等方法。
I. 雕刻凹版印刷是什麼意思!
印出來黑底白字
J. 什麼叫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簡稱「凹印」。印版著墨部分下凹的印刷方式。最早出現於15世紀的歐洲,以手工在金屬板上雕出凹陷的圖文,印刷時敷上油墨,把版面所著油墨去凈,只讓留在凹下部分的油墨轉印到紙張上,後又發展了照相腐蝕凹版(舊稱影寫版)及機械雕刻凹版(包括用電子雕刻機雕刻的)、激光雕刻凹版、電子束雕刻凹版等。凹版形狀也由平板型發展為弧型。現代凹印多為輪轉印刷。版材向以金屬(輔以鍍鉻、鎳等)為主,今發展用塑料套筒辦法。多用於彩色圖像、廣告和包裝裝潢印刷,以及專業紙鈔印刷。成品具有細膩厚實的特色。
1. 1460年,義大利人菲尼格拉(M.Finiguerra)發明雕刻金屬凹版印刷法。 現用的凹版印刷 Intaglio 一字,原系義大利文"雕刻"之意。按菲尼格拉氏為義大利金飾雕刻技師, 常為顧客凹刻金屬版,然後在凹紋處塗以色澤,用為裝氏。一日,因秉燭加班夜刻,蠟燭油誤滴落於所刻之金屬版上,次晨 見版上蠟膜,揭起,則凹紋處所塗色料竟移附蠟膜上,成凸起之花紋,鮮艷異常。菲氏有所悟,遂改塗彩色油墨於雕刻版上 ,擦去平面無凹紋部份油墨,以紙覆版面重壓之,竟得精美印刷品,於是發明雕刻凹版印刷(Intaglio Printing Pro-cess)。
2. 1513年,德人格雷夫(W.Graf) 發明腐蝕式凹版。
3. 1826年,法人尼布斯 (J.N.Niepce)發明照相凹版法(Photogravure)。
4. 1837 年, 美人柏金斯 (J. Penkings) 發明鋼版過版法 (Trans-ferring) 以復制鋼凹版。
5. 1838 年,俄人雅科必 (Jacobi) 與英人士本塞 (T.Spencer) 同時發表由雕刻凹版用電鍍法 (ElectroPlating) 復制凹銅版。
6. 1879 年,捷克人克利齊(Clich)發明撒粉法製作凹版。
7. 光緒十四年,(1888) 國人王肇宏赴日習雕刻凹版返國,著「銅刻小記」一書。
8. 1891 年, 英國 Autotype 社發表照相凹版用的炭素膠紙(CarbonTissue)。
9. 1895 年,英人凱林齊(Klimch) 發明輪轉凹印法。
10. 光緒卅一年(1905),「商務印書館」聘日技師授雕刻凹版術。
11. 光緒卅四年(1908), 北平之「財政部印鑄局」聘美技師海區 (L. J. Hatch) 指導,用萬能雕刻機,凹印大電機等印製有價證券。
12. 宣統三年(1911),國人沈君逢吉赴日研習凹版, 盡得其老師日本專家細貝為太郎之真傳。
13. 民國六年(1917), 「英美煙草公司」在上海採用照相凹版法印刷歐戰畫報。
14. 民國十二年(1923), 「商務印書館」聘德技師海尼卡(E.Heinicker) 傳習照相凹版法,並於次年購入煙草公司之凹版設備。
15.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中華書局」自德購輪轉凹印機, 從事鈔券印製。
16. 民國廿九年(1940), 中信局成立印製處並四川省財政廳印刷局為重慶印製廠,專印政府有價證券。越四年,成立中央印製廠。
17. 民國五十三年(1964), 台北「大全彩藝工業公司」開始以凹版印製各種包裝材料。
18. 民國六十年(1971), 中央印製廠萬華廠研究改用干印法成功,次年,添購世界最新凹印設備,增建安康新廠,躍為世界一流水準。
19. 民國七十二年,台北紙廠購入新式設備,自製鈔券成功,並加水印及暗線,具高度防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