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門梁雕刻叫什麼名字
① 在中國古代建築當中.房屋的梁與牆接觸的地方.有一個木雕刻的獅子.那個叫什麼名稱
實際位於是梁和柱的節點處的構建,叫牛腿。多作雕飾,比如你說的獅子。
② 中國清朝至民國著名微雕刻家有哪些
如下:林元水(1876~1937年),閩縣後嶼鄉人。幼隨堂兄林元珠學習壽山石雕。擅長人物、古獸,尤擅雕刻飛鰲印鈕。刻人物須發、海浪波濤,喜用尖刀開絲,接連不斷,精巧絕妙,頗稱「絕技」。
林清卿(1876~1948年),福州西門外鳳尾鄉人。早年師從陳可應,後停刀學習國畫,致力古代石刻、畫磚銘文等研究。他以刀代筆,融畫理於雕技,獨辟蹊徑,自成一家,開創當代薄意藝術之先河。作品題材廣泛、立意新穎、布局雅緻、景物生動;其薄意墨拓,舒展大氣,渾如一體,妙似韻味無窮的國畫,令人贊嘆不已。林清卿的「薄意」風格對當代壽山石雕刻工藝很有影響。被譽為「西門清」。福州的高官富商請他到家中雕刻印章者甚多。龔綸在《壽山石譜》中贊他:「精巧絕倫,真能用刀如筆,在楊(璇)、周(尚鈞)二家,別開生面者」。
林文寶(1883~1944年),小名牛姆,侯官縣西門半街人,師從西門派創始人潘玉進,專攻獸鈕雕刻,造型古樸、風格超逸,名重一時,被譽為「鈕工一巨擘」。他的作品對後代影響較大。林文寶雕鈕,題材廣泛,精於古獸、博古,凡魚蟲走獸皆可入鈕。陳子奮《頤諼樓印話》評他:「獅、虎、魚、龍,絕肖古刻,博古彷彿於鍾鼎彝器之紋。尤以印頂尖、圓、斜、扁之不同,依勢肖形,俱能契古。」他身懷絕技,晚年卻貧病交加,慘死於街頭。
林友清(1894~1970年),原名友琛、友深,號渭承,鼓山鎮後嶼村人。幼隨父林元珠學藝,得其真傳。擅長鈕雕及人物圓雕,亦喜作薄意、浮雕。其作品古意濃郁,雅淡靈巧,與林清卿齊名,被號為「東門清」。1955年,參加後嶼壽山石刻生產小組,翌年,獲福州市名藝人稱號。作品多次被選送出國展覽。他有較深的古典文學修養,作品《和平之友》、《西山跨虎》、《牛郎織女》等有很深的文化內涵。他的雕刻要訣是:「相度石勢,以工配石,以石取形」、「以能變為上」。在實踐與理論上均有建樹。
林友竹(1904~1952年),乳名「竹竹」,福州鼓山鎮後嶼村人。幼隨父林元水學習壽山石雕,後拜鄭仁蛟為師,專攻圓雕,作品以仙、佛、仕女為佳。代表作有《紅樓夢》、《走單騎》、《太白醉酒》。能依石造型,用刀簡練,巧用俏色,以善於「量材取巧」聞名於世。他性情豪爽,多交藝友,廣收門徒。除傳藝於長子林炳生外,還收有郭功森、郭懋介、林發述等高徒。
這些是民國時期的雕刻家!
③ 清代床門前裝飾的類似屏風的設施叫什麼名字上有很講究的雕刻
明清時期的床講究一點,就有「床屏」。
這個床屏,大致是由床前遮擋用的屏風專發展來的。固定式屬的,前面的不完全遮住,後面及左右都可以有,所以那床就像個開口盒子一樣。
這一圈兒床的屏風都可叫床屏,現在的床只有個單邊的,我們平時叫「床頭」,有的地方也還叫床屏。
④ 中國古代建築的門上都有這樣的裝飾紋樣,請問這種圖案叫什麼名字
如果在古代,這種門是皇帝用的,按照規制和等級的要求,只有皇帝才能用金色(專黃色)來裝飾,屬這樣的裝飾紋好像是「壽」字紋,並飾有二龍戲珠狀,如果普通人家使用這樣的裝飾,小則挨板子,大則被告為謀反,和珅就是使用了金絲楠木的材料,超規格、超等級,所以在罪名上20條死罪中第13條就是這個,還有什麼問題,請撥打我的電話,我知道的會全部告訴你,同時也向你學習
⑤ 清朝木樑上畫的東西 叫什麼 比如畫龍畫鳳之類的
龍鳳只有皇家、皇親家建築可畫,其他民居可畫山水花鳥,民間故事等等。
⑥ 古代雕刻木大師叫什麼名字
古代雕刻木大師:邱處機、陸子岡、劉諗、王小溪、李文甫、賀四、朱永泰、姚宗仁、朱時雲、芝亭、謝士枋、謝士枋邱處機
(1148~1227年),又名邱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山東省棲霞)人,世稱"長春真人"。邱處機被稱作玉雕鼻祖。他是個道士,道號"長春" ,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中也有其名。他是山東人,小時家貧,當了道士後到處雲游,見多識廣,學到了琢玉技藝。他曾遠到新疆和闐采玉,有傳說他用小毛驢運白玉回北京。他專從遭災受難的流浪兒中挑選聰明靈巧者,傳授他們琢玉,從此北京開始有了玉器行。長春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封為"白衣大士" ;琢玉的人稱他為"邱祖" ,他死後被葬在北京白雲觀。因他對玉器行有貢獻,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這一天,北京玉雕藝人們要到白雲觀去祭拜這位祖師爺。琉璃廠沙土園還設有長春會館,裡面安放著邱祖的塑像,會館成了紀念邱祖和玉器行聚會的場所。
陸子岡
明代嘉靖、萬曆間琢玉工藝家、雕刻家。一作子剛。蘇州(今屬江蘇)人,居橫山下。陸子岡擅玉雕,曾雕玉水仙簪,玲瓏奇巧,花托下基枝,細如發絲而不斷。《蘇州府志》贊:"陸子岡,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如毫發"。還有《徐文長集》中載有"題水仙簪詩五道"。其中一道是"昆吾鋒盡終難以,愁煞蘇州陸子岡"之句。尚有"梅花紋茶晶花插"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發掘清代皇室墓時得玉杯一件,杯柄上有"子岡"二字款,器身及蓋雕滿花紋,蓋面上 3隻圓雕獅子。造型精美,是他傳世作品。他所制之玉,與同時玉器比,有許多獨到之處,尤其刻款形式,均用圖章式印款。有陽文或陰文,有"子岡"、"子剛"、"子剛制" 3種。不顯目,也不固定,有在背面、器底、把下端、蓋里等處不一。
陸子岡是玉雕界所熟知的名字,關於他有許多傳說。明朝晚期由於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如陸子岡這樣名家高手的出現,帶有工匠名款的雕件成了世人追求的目標,此風從世俗流入皇宮大內,皇室貴族也受到影響。因此玉雕工匠們的身價也隨之提高,有的玉工高手"與士大夫抗禮"與有錢的紳士們平起平坐,成了社會的名流。本人還聽說有玉工見皇帝駕到不下跪的傳聞,我想:這一定是指皇帝來參觀,看玉工如何聚精會神的切磋琢磨,玉工因衣冠不整、泥水污漬在身,所以聖喻就"免禮"了。
劉諗
字子分,明末蘇州玉雕大師。擅琢水晶、瑪瑙、玉器,人物花鳥,巧麗絕倫,仿古惟妙惟肖可以亂真。劉諗的玉琢在最後一道工序即碾磨細工上,存在著「求形不求工」的現象。
王小溪
明代蘇州人玉雕專家。王小溪玉琢技藝,法粗獷有力,出現「三層透雕法」,鏤雕十分精細,擅琢瑪瑙,雕玉。
李文甫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李文甫出生於蘇州,李文甫鏤雕十分葵花圖華物亂,布精細,非常具有時代風,尤以物中不過格!
賀四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賀四是蘇州人士,三層透雕法是他的拿手!
朱永泰
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蘇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簡朴渾厚的藝術特色,深受乾隆喜歡。乾隆五十三年初,造辦處玉匠朱永泰用一年時間,將御制詩和注釋、圖章款式琢磨於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終,前後共用了八年時間。玉山工程復雜,工藝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極為罕見,為稀世珍品。 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稱雲龍玉瓮。隨玉料形狀所制,近似扁方形,周身琢雲龍紋,腹內光素,底鐫弘歷題詩,為所鐫。此玉現存樂壽堂明間西側與玉壽山相對。原玉石重2500千克,連座高134.5厘米,寬135厘米,長60厘米,腹深34.5厘米,也是由兩淮鹽政玉作從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十月,歷時四年零四個月完成。
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玉山卓立如峰,表現出大禹指揮眾人在崇山峻嶺、懸崖絕壁上劈山鑿石、疏通水害的情景。玉重一萬零七百多市斤,高 244厘米,寬96厘米,嵌金絲燒古銅座,堪稱「玉器之王」。養心殿造辦處如意館奉旨按宋人畫「大禹治水圖」設計玉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初十日畫得正背左右四面紙樣,由院畫家賈全照圖式在大玉上臨畫。後幾經周折於當年閏五月七日將玉料、蠟樣同時發到兩淮鹽政,碾琢完工後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六日運京。玉山背面鐫數百字御制詩文和璽文,由蘇州刻字名工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現仍在樂壽堂後間。
姚宗仁
姚宗仁,清代蘇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親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韓士良同時被選進北京,在宮廷造辦處琢玉。他擅長設計畫樣,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一,太監張明把一塊青玉交給姚宗仁畫樣,十六日姚宗仁畫成鳧尊紙樣,經皇帝批准發往蘇州製作。姚宗仁不但能畫樣,而且善於鑒定,乾隆對他十分器重。
姚宗仁能識料畫樣,又能幫皇帝鑒別真偽古玉。乾隆帝很賞識他,在《御制玉杯記》中記述了他識別真偽的經過,說"夫圬者梓人雖賤役""不妨為立傳"。 如此高級玉雕人才不但沒職務名稱,反被稱為與泥水打交道的鄉巴佬"賤役",可知在只有皇權沒有人權的社會里是沒有人格尊嚴的。但因姚宗仁對皇帝辮玉有貢獻,乾隆帝也想到為他立傳,道也將其地位擺平了。至於一般玉工因設計不出畫樣或因製作工期長而被責罰、打板子的事也是有的。就如姚宗仁這樣全能的玉工因延誤工期也被罰了"錢糧"。這說明在天子腳下的玉工整天受到監視,提心吊膽的進行勞作。還不如在民間的藝人那樣自由,可與官人紳士之流往來。
朱時雲
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玉雕高手。擅長在玉石上刻字。朱時雲被蘇州織造衙門選送北京,在宮廷造辦處供職一年有餘。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朱時雲托詞生病潛逃出宮,造辦處為此行文到蘇,要求蘇州進行查辦。 (乾隆玉洗)上的這首詩句的刻手,據《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簡稱《清文件》)記載,此時蘇州刻字名匠朱時雲在宮中受命,那麼,這首詩很可能是由朱時雲所刻。
芝亭
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顯端倪.
謝士枋
清代乾隆年間吳縣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圓通庵。謝士枋少年喪父,家境貧寒,鄰翁招他為徒,帶至揚州,習學玉雕。他靈敏好學,三年學成。所雕玉器精妙絕倫,揚州鹽商大賈競相高價爭購,名聲鵲起。乾隆年間被召入皇宮內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綠如翡翠,內瓤紅似珠霞,好似剛剛剖開,甘露欲滴,見者無不稱奇。乾隆帝對之愛不釋手,藏於圓明園。l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所得,後賣到上海。看到這件玉器的人都驚詫不已,以為至寶。
⑦ 古代的門的名稱
這種門的名稱是」山門「。
山門意為寺院正面的樓門,寺院的一般稱呼。過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
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林之間,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
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這三座門常蓋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間的一座蓋成殿堂,叫「山門殿」或「三門殿」。
山門按規定是需有三個門洞,但具體造型可稍有改變。如下圖是門洞高大。
(7)清朝的門梁雕刻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山門的具體含義:
山門的外形象徵三解脫門。三解脫門略稱三脫門或三門。謂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即空、無相、無願,此三者又稱為三三昧。茲分釋如下︰
(1)空門︰謂觀我所見,我見皆空,一切諸行不真實、不常、恆空。
(2)無相門︰又作無想。謂觀因空故,不起著於相。
(3)無願門︰又作無作或無欲。謂觀無相故,於未來死生相續 ,無所愛染願求。
將三解脫門作為實踐原理,是大小乘佛典所共通的。空、無相、無願三者,雖然又可稱為三三昧,但是三三昧是有漏、無漏共通的,而三解脫門則唯通無漏。
又解:三種進入解脫境界的智門。一、空解脫門,是了達諸法本空,而不著於空;二、無願解脫門,是了知諸法幻有,而無所願求;三、無相解脫門,是了知諸法無相,而無不相,入於中道。
⑧ 請問故宮太和殿門口的石獅子上的雕刻圖案叫什麼名字它的年代和出處
[1] 太和殿俗來稱金鑾殿,為中源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2] 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台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復製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
⑨ 清朝房梁雕刻靈芝,兩頭都有
在民間,靈芝被稱為「長壽福祿、吉祥如意」之神。靈芝雕刻含有長壽如意之意
⑩ 中國清朝至民國年間有哪些著名微雕刻家
林元水(1876~1937年),閩縣後嶼鄉人。幼隨堂兄林元珠學習壽山石雕。擅長人物、古獸,尤擅雕刻飛鰲印鈕。刻人物須發、海浪波濤,喜用尖刀開絲,接連不斷,精巧絕妙,頗稱「絕技」。
林清卿(1876~1948年),福州西門外鳳尾鄉人。早年師從陳可應,後停刀學習國畫,致力古代石刻、畫磚銘文等研究。他以刀代筆,融畫理於雕技,獨辟蹊徑,自成一家,開創當代薄意藝術之先河。作品題材廣泛、立意新穎、布局雅緻、景物生動;其薄意墨拓,舒展大氣,渾如一體,妙似韻味無窮的國畫,令人贊嘆不已。林清卿的「薄意」風格對當代壽山石雕刻工藝很有影響。被譽為「西門清」。福州的高官富商請他到家中雕刻印章者甚多。龔綸在《壽山石譜》中贊他:「精巧絕倫,真能用刀如筆,在楊(璇)、周(尚鈞)二家,別開生面者」。
林文寶(1883~1944年),小名牛姆,侯官縣西門半街人,師從西門派創始人潘玉進,專攻獸鈕雕刻,造型古樸、風格超逸,名重一時,被譽為「鈕工一巨擘」。他的作品對後代影響較大。林文寶雕鈕,題材廣泛,精於古獸、博古,凡魚蟲走獸皆可入鈕。陳子奮《頤諼樓印話》評他:「獅、虎、魚、龍,絕肖古刻,博古彷彿於鍾鼎彝器之紋。尤以印頂尖、圓、斜、扁之不同,依勢肖形,俱能契古。」他身懷絕技,晚年卻貧病交加,慘死於街頭。
林友清(1894~1970年),原名友琛、友深,號渭承,鼓山鎮後嶼村人。幼隨父林元珠學藝,得其真傳。擅長鈕雕及人物圓雕,亦喜作薄意、浮雕。其作品古意濃郁,雅淡靈巧,與林清卿齊名,被號為「東門清」。1955年,參加後嶼壽山石刻生產小組,翌年,獲福州市名藝人稱號。作品多次被選送出國展覽。他有較深的古典文學修養,作品《和平之友》、《西山跨虎》、《牛郎織女》等有很深的文化內涵。他的雕刻要訣是:「相度石勢,以工配石,以石取形」、「以能變為上」。在實踐與理論上均有建樹。
林友竹(1904~1952年),乳名「竹竹」,福州鼓山鎮後嶼村人。幼隨父林元水學習壽山石雕,後拜鄭仁蛟為師,專攻圓雕,作品以仙、佛、仕女為佳。代表作有《紅樓夢》、《走單騎》、《太白醉酒》。能依石造型,用刀簡練,巧用俏色,以善於「量材取巧」聞名於世。他性情豪爽,多交藝友,廣收門徒。除傳藝於長子林炳生外,還收有郭功森、郭懋介、林發述等高徒。
這些是民國時期的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