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雕刻著色該學什麼
『壹』 植鞣革皮具怎麼雕刻
植鞣,是一種處理原皮的工藝名稱。從動物身上取下未經加工處理的皮稱為生皮或原皮,就是皮,未經處理的生皮會腐爛。經過工藝處理後的原皮稱為革。用植物中萃取出的植物鞣劑(丹寧酸液、植物多酚等多元酚化合物)鞣製出來的頭層皮稱為植鞣牛皮,一般為牛皮。植物鞣劑(丹寧酸液)鞣製的皮革因吸水力強、可塑性高、易於整型,非常適於雕刻及皮塑。
植鞣皮,是以植物鞣劑加工皮革而形成的皮具原料。就軟硬度而分,有鉻鞣皮、半植鞣皮和全植鞣皮。全植鞣皮是最硬最厚的。一般植鞣皮是做原色皮具、皮雕的最佳選擇。
『貳』 皮雕的雕刻步驟
皮雕首重雕工之美,其基本步驟如下:
1、選用適當大小的皮革材料,在雕刻前用水適度濕潤皮革,使其膨脹變軟,增加皮革的可塑性。當濕潤的皮革幾乎恢復原來的顏色時,便可開始圖案轉繪。
必須注意的是皮革若過於乾燥,就不易切割;若是過於濕潤,則不易留下切割的痕跡。
2、設計雕刻的圖案紋樣,並將圖案描繪在透明紙上。
3、將圖案紋樣運用圓頭鐵筆依圖案紋樣線條,轉繪到濕潤的皮革上。先描出其輪廓,再描繪其他細部圖樣,運筆要堅定、有力,如此便能將圖案紋樣完美的描繪在皮革上,必須隨時檢查線條有無遺漏。
4、順著皮革上轉繪圖案紋樣的痕跡,使用旋轉刻刀劃出彎曲的圖案輪廓線條。使用旋轉刻刀時,刀刃面向執刀者,刀身向外傾斜約45~60度,切入大約皮革1/2~1/3的深度,向執刀者面前刻畫線條,一次刻畫完成較佳。有時左手要拉住皮革的一端,配合曲度旋轉,才能刻出理想之曲線。
(2)皮革雕刻著色該學什麼擴展閱讀:
皮雕藝術的起源概況:皮雕藝術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歐洲中世紀時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來做浮雕式圖案的器具。
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藝細致,在歐洲中世紀之後一度是皇宮貴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徵。
這種皮雕工藝長期的私下傳授,並沒有公開和流行。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同時皮雕由西班牙傳入美洲。一直到20世紀以後,皮雕才成為美洲人的喜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佔領軍傳入日本,後由日本傳入中國台灣,近幾年才傳入中國內陸,在國內開始蓬勃發展。
『叄』 皮革上色都用什麼原料
你好!
皮革染色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是染料分子對革纖維的滲透和結合過程,是物理和化學作用的總效應。在整個染色過程中,吸附、擴散、滲透和固著是相互影響、相互交替的。皮革染色工藝涉及面廣,影響因素亦很多,除了構成染液的各種組分相互影響外,染色前的坯革狀況,染色過程中的pH值、溫度、濃度的控制,添加的助劑以及前後工藝的配合等因素都很重要。
那麼具體工藝如下:
要使皮革染透,則必須使染料充分滲透進入革的深層,使深層纖維著色,這就要求染色條件應有利於染料的滲透,而染色前坯革的狀態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中和」程度的控制又是決定坯革狀態的主要因素。「中和」可使鉻鞣革表面正電荷降低,有利於陰離子型染料的滲透。中和深透,使革深層pH值與表面一致,可以使染料充分滲透,緩慢結合,達到透染要求。因此,我們加強了中和,使革切口中和全透,控制中和pH值不超過5.5。
絨面革纖維分散一致對染色均勻影響較大。臀背部位原纖維較為緊密,邊肷部位纖維則較為疏鬆,通常會產生纖維緊密處染料表面結合多,顏色深;疏鬆部位染料滲透多,顏色淺淡的現象。採用單純性的填充劑如scc丙烯酸填充樹脂進行填充,不能消除部位差,反而使革臀部位在磨絨時產生「麻點」,影響產品質量。我們改用助鞣型的丙烯酸樹脂復鞣劑ART-Ⅰ,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ART-Ⅰ丙烯酸樹脂復鞣劑具有明顯的選擇填充性,能大大降低革的部位差,使革的邊肷部位纖維緊密,整張革的纖維分散一致,染色均勻一致。而且ART-Ⅰ為陰離子型材料,可減緩染料的結合,有利染料的滲透。
一些皮革染色的原材料是:用染料染制合成皮革的氨基甲酸乙酯樹脂溶液。合成革以高級衣料為重點,正以20%的速率增長,而以前,作為染色基體的氨基甲酸乙酯樹脂(即聚氨酯樹脂)只能用顏料著色,不能染出顏色鮮艷的合成革。這次開發的染色用溶液是以二甲基甲醯胺(dmf)用作溶劑,從而使聚氨酯。還有公樹脂等。
『肆』 皮革是怎樣染色具體工藝和原材料
你好!
皮革染色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是染料分子對革纖維的滲透和結合過程,是物理和化學作用的總效應。在整個染色過程中,吸附、擴散、滲透和固著是相互影響、相互交替的。皮革染色工藝涉及面廣,影響因素亦很多,除了構成染液的各種組分相互影響外,染色前的坯革狀況,染色過程中的pH值、溫度、濃度的控制,添加的助劑以及前後工藝的配合等因素都很重要。
那麼具體工藝如下:
要使皮革染透,則必須使染料充分滲透進入革的深層,使深層纖維著色,這就要求染色條件應有利於染料的滲透,而染色前坯革的狀態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中和」程度的控制又是決定坯革狀態的主要因素。「中和」可使鉻鞣革表面正電荷降低,有利於陰離子型染料的滲透。中和深透,使革深層pH值與表面一致,可以使染料充分滲透,緩慢結合,達到透染要求。因此,我們加強了中和,使革切口中和全透,控制中和pH值不超過5.5。
絨面革纖維分散一致對染色均勻影響較大。臀背部位原纖維較為緊密,邊肷部位纖維則較為疏鬆,通常會產生纖維緊密處染料表面結合多,顏色深;疏鬆部位染料滲透多,顏色淺淡的現象。採用單純性的填充劑如SCC丙烯酸填充樹脂進行填充,不能消除部位差,反而使革臀部位在磨絨時產生「麻點」,影響產品質量。我們改用助鞣型的丙烯酸樹脂復鞣劑ART-Ⅰ,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ART-Ⅰ丙烯酸樹脂復鞣劑具有明顯的選擇填充性,能大大降低革的部位差,使革的邊肷部位纖維緊密,整張革的纖維分散一致,染色均勻一致。而且ART-Ⅰ為陰離子型材料,可減緩染料的結合,有利染料的滲透。
一些皮革染色的原材料是:用染料染制合成皮革的氨基甲酸乙酯樹脂溶液。合成革以高級衣料為重點,正以20%的速率增長,而以前,作為染色基體的氨基甲酸乙酯樹脂(即聚氨酯樹脂)只能用顏料著色,不能染出顏色鮮艷的合成革。這次開發的染色用溶液是以二甲基甲醯胺(DMF)用作溶劑,從而使聚氨酯。還有公樹脂等。
我是義烏博蕾特皮革的程敏珍,我只知道這些,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被你採納!謝謝!
『伍』 本人想自學手工雕刻,該如何入門
建議從簡入難,具體如下:
1、首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然後按照葫蘆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多練習。
(5)皮革雕刻著色該學什麼擴展閱讀:
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服務於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在最常見的雕刻方法中,一隻手拿著鑿子,另一隻手拿木槌,然後用木槌將鑿子敲入木頭或石頭中。
盡管一些金屬加工技術例如焊接和裝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逐漸變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兩種主要的雕塑技法。一個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稱為雕刻,但雕塑一詞通常被用來指具有嚴肅藝術意涵或美學意涵的作品。
『陸』 手工雕刻學習起來難嗎
萬事開頭難
雕刻技法淺析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慰,而且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產生的特殊韻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最有意義的探索是運用各種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我們的創作意圖。
刀法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它能起到加強、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作用。優美的筆觸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了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的心靈與技巧相結合的產物,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用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總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術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藝術內容的手段。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都是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自然以充分體現木雕的材質美,體現豐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藝術真意的人,在用刀時不是以刀代筆,而是描畫做作,再加膽子小怕刻壞,結果刀法死板匠氣,刻不出木雕的趣味來。因此要多刻多練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事在人為,加油~~~
『柒』 激光雕刻黑色牛皮後雕刻出來的字體也是牛皮的基色黑色的,請問如何給字體上色或讓雕刻出來的字體與皮革本
洗潔精不會變白色!皮革用的染料都是直接黑和酸性黑,只有在強還原劑的情況下才會破壞專顏色。
皮革在屬塗飾以前水廠的時候有個染色的工藝,為的是和最終皮革顏色接近一致,優點是遮蓋力好省化料和用久了以後磨損部位露出白茬。現在的皮革都是採用重染輕塗的工藝。皮胚染色一般都是要求透染尤其是深色革!如果你的需求量大的話你可以去皮革廠家定做一些輕染的皮革,也就是表面染色的那種。這樣激光完了以後才會露出白色的本色。
我是權威,一個從業二十年的皮革人,你不必再找其他的答案了。
『捌』 雕刻怎麼學
雕刻
雕刻技法淺析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慰,而且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產生的特殊韻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最有意義的探索是運用各種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我們的創作意圖。
刀法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它能起到加強、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作用。優美的筆觸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了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的心靈與技巧相結合的產物,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用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總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術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藝術內容的手段。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都是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自然以充分體現木雕的材質美,體現豐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藝術真意的人,在用刀時不是以刀代筆,而是描畫做作,再加膽子小怕刻壞,結果刀法死板匠氣,刻不出木雕的趣味來。因此要多刻多練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玉器雕琢的構思和設計:
玉雕要追求藝術美,就要了解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的正確含義。這里講的山川之精英,是指雕琢玉器玉料的顏色要美麗,質地要溫潤,雕琢玉器是採用的軟玉還是硬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玉樹,要選好的玉料,還要設計適合各種玉料的雕琢題材;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觀和雕琢要精湛,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渚因素。由於歷代玉村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艷。現代玉雕也要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這是玉雕人員必須注意的。多少年來許多中國玉雕作品超凡脫俗給人們帶來意境之美讓人無限遇想和感嘆不已。中國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產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宗教觀念、美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粗雕是玉雕製作的實質性階段,即通過測、塹、底扣、劃、沖、軋、鑽等技術手段使玉料逐步變成一座或一件立體雕琢品、但還不能稱為完整的玉器;粗雕是玉雕製作的實質性階段,即通過測、塹、底扣、劃、沖、軋、鑽等技術手段使玉料逐步變成一座或一件立體雕琢品、但還不能稱為完整的玉器。
細雕在玉雕工藝中就是對粗雕的玉器進行精細修飾是使玉雕作品進一步完美和增添神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玉器的許多細部進行雕琢,例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睛、服飾花紋;獸鳥的眼睛、毛發、爪尖、嘴時;花草的莖、葉等最能顯現神韻的部位進行逼真的刻劃。
玉器雕琢追求逼真傳神和適度誇張,然而要使玉雕作品傳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可以說每一塊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只有天才的藝術家才能發現其中奧妙,寸能根據自己長期的藝術實踐,將自己內在的意與境和玉石本身的意與境相結合,從而用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技巧在脫琢的玉器中表現出來,使之成為具體的可以供人們欣賞的藝術珍品。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壞,主要看其是否有意境,雕琢是否精湛,顏色是否用得悄,題
材是否恰當造型是否完美;要從玉雕作品的玉質、色彩、題材、造型等方面來判斷其藝術價值。
總之,一件玉雕就是一件藝術品,它的美,或在於形態,或在於色彩,或在於意境,也可能兩者兼而有之,而意境是對玉器整體評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雕琢玉器設計和構思在先,要以噗玉為基準,「量科取村」、」因材施藝」是玉雕的基本要求。玉雕審玉是關鍵。器創作要有意境,玉器形態要逼真寫實才能出玉器精品。
『玖』 lv植鞣革上色流程是怎樣
上色的過程介紹:
1. 酒精性染料
2. 油性染料
3. 防染的過程.完全防染,請使用防染液.一般性防染,日本乳液可以達到.中點防染以筆塗為主.
4. 定色的處理.一般以日本乳液擦拭2—3遍,使用中注意蓋緊瓶蓋(如果乳液擦下去有白色的痕跡說明產品過濃,在使用時需要按用量加水稀釋.)增強效果:選用台灣製造的亮油或者是國產自動噴漆中的光油.可以達到大面積定色效果,並使作品表面有光澤.
5. 皮革保養.比較傳統的保養方式是上保養油.牛腳油的使用效果會使皮革變深,達到時間洗滌過的紅潤感.貂油為無色的天然保養產品.值得推薦.好的皮革保養都以天然的為佳,不主張選擇碧麗珠等產品,化學產品會使皮革毛孔堵塞.加速皮革老化,開裂.
6. 裁皮工具的推薦:主要以美工刀為最經濟的推薦.選擇比較好的美工刀片.
7. 皮革特殊處理產品的介紹:
(1) 皮革柔軟劑:一些皮革的組織比較緊密,在使用中會發現難於彎折,可以用皮革肉軟劑加水1:1調和,擦在皮革背面
(2) 皮革硬化劑:主要應用在皮塑產品上.台灣硬化劑的使用方法:將產品用毛刷沾塗於皮革背面2—3遍,注意乾燥過程中,皮革的形狀要始終保持希望的效果.
義大利皮革硬化劑的使用方法:1:1加水調和,用筆刷塗於皮革背面,1-2遍,乾燥後就可以達到希望的效果.主要特點,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可加水調和為兩倍用量,提高使用率.
(3) 皮革浸透劑:一些皮革由於油份過大,不容易上色.選擇200CC的水,加入一兩滴皮革浸透劑,用排筆在皮革表面刷過,一到兩遍,干後再進行上色,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上色效果.
(4) 皮革銅綠劑:使用方法和油質染料一樣,效果可以達到青銅器的效果.
.皮革細致處理:邊緣背面的皮面處理.可以選擇材料:床面處理劑,CMC,效果相同.床面可以填補皮革邊緣的細微凹下的位置,適合經常使用,用量不大的情況.CMC為海藻的提取物,也可以用在食品添加劑等等方面.適合於經常使用,而且每次用量都比較大的情況.無論是其中哪個產品,都不合適用於經常摩擦的位置.時間久了都會變毛燥.
.印花工具的選擇:建議只購買必須的基礎工具,選擇一兩只大背景工具就可以完成比較基礎的雕刻了.高級雕刻要看自己選擇的雕刻方向,才能決定使用什麼相對的印花工具,比如風景類的會比較多的需要F累的產品.唐草的雕刻則需要大量的基本的印花工具,包括各種B,P,U,V,S等等型號的印花工具.
.旋轉刀的保養:常時間不用,建議點機油保養.一般雕刻時感覺不順的時候建議用磨刀膏研磨.但是不建議經常性使用.高級的旋轉刀為陶磁刀頭.可以比較鋒利的剖開皮革.
.上色時候建議使用白色的瓷盤.比較好清理.染色中選擇的工具包括很多,主要是根據表達效果不同選擇不同的工具和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