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薩拉雕刻象徵什麼
A. 霍格沃茨四大學院的簡介
霍格沃茨共分為四個學院,分別是格蘭芬多(Gryffindor)、赫奇帕奇(Hufflepuff)、拉文克勞(Ravenclaw)和斯萊特林(Slytherin)。
1、斯萊特林學院
創始人為四巨頭之一的薩拉查·斯萊特林。學院傳統:有野心,精明,重視榮譽,審時度勢,明哲保身,勝利至上。事實上斯萊特林學院不只招收純血統,學院內超過一半的學生只有父母中的一方是巫師。
2、拉文克勞學院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四大學院之一,象徵四大元素中的風。由羅伊納·拉文克勞創立,以智慧聰敏作擇生條件。拉文克勞擁有輝煌的歷史。大多數偉大的巫師發明家和革新家都是出自該學院。哈利·波特的初戀女友秋·張,以及哈利的好友盧娜·洛夫古德都是此學院的學生。
3、赫奇帕奇學院
赫奇帕奇特別以擅長與食物有關的魔咒而聞名,也許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四大學院里擁有學生最多,最好心的學院了。
雖然相比其他幾個學院很少出現非常傑出的魔法師,但毫無疑問,赫奇帕奇學院的畢業生是魔法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凡的大眾中多是其的曾經學子,而且大多數非純種的巫師也出自此學院,並且赫奇帕奇學院的原則都是可貴的品德,是他們建築起了魔法世界的一磚一瓦。
4、格蘭芬多學院
始建於9世紀。用創辦人戈德里克·格蘭芬多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學院培養出了諸如哈利的父母,鄧布利多校長等優秀的巫師和女巫。據說只有真正的格蘭芬多才能把戈德里克·格蘭芬多劍從分院帽中拔出。哈利二年級時就拔出過此劍。
(1)阿普薩拉雕刻象徵什麼擴展閱讀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來源於J.K.羅琳的《哈利波特》魔幻小說。
霍格沃茨是一所寄宿學校,位於山湖旁的城堡中。但是作者(J.K.羅琳)說明霍格沃茨位於蘇格蘭。霍格沃茨的學生必須乘霍格沃茨特快列車到達學校。
在霍格沃茨中無法幻影顯形或幻影移形,成年巫師利用 不同方法到達學校:他們可以使用飛天掃帚或飛路粉來旅行,也可選擇搭乘騎士公共汽車或幻影移形到學校附近的地點再步行回校。
學生在校有優異表現或貢獻,除了能為自己的學院贏得分數外,也有可能獲得「特殊貢獻獎」。據書中所記,湯姆·里德爾、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曾獲得此獎項。
相反,若觸犯校規,不但會被扣分,還有可能被關禁閉;關禁閉有很多種形式,例如不用魔法進行清潔工作、或協助魯伯·海格到禁林巡邏等。
霍格沃茨校訓是Draco dormiens nunquam titillans,這是拉丁語,意思是「永遠不要逗弄一條睡著的龍」,這校訓是不是學校創辦人的親身經歷而定下的,已經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格蘭芬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赫奇帕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文克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斯萊特林
B. 哈利波特里伏地魔共有幾個魂器分別是什麼
共有七個魂器,分別是:湯姆·里德爾的日記、馬沃羅·岡特的戒指、薩拉查·斯萊特林的掛墜盒、赫爾加·赫奇帕奇的金杯、哈利·波特、羅伊納·拉文克勞的冠冕、大蛇納吉尼。
1、湯姆·里德爾的日記
是小說《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七個魂器 之一,五十年前伏地魔學生時期留下的,這本日記能證明他是斯萊特林的繼承人。食死徒盧修斯·馬爾福把它放進金妮·韋斯萊的坩堝里,致使里德爾利用金妮打開密室,放出蛇怪。最後是哈利波特用斯萊特林蛇怪的毒牙摧毀了這本日記。
2、馬沃羅·岡特的戒指
是小說《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七個魂器 之一,上面鑲嵌著一塊刻著佩弗利爾飾章的黑寶石。被鄧布利多在岡特家族老宅中找到,並被鄧布利多用格蘭芬多寶劍摧毀,同時鄧布利多的的右手被伏地魔在戒指上施的詛咒擊中。
3、薩拉查·斯萊特林的掛墜盒
斯萊特林掛墜盒是伏地魔的七大魂器之一,被伏地魔藏在了離霍格沃茨十分遠的一個孤島的岩洞中,岩洞中伏地魔把掛墜盒放入一個玻璃做的容器底部,然後在容器中用咒語灌入一些讓人喝了之後會有生不如死感覺的魔葯,只有喝完了魔葯才能拿到掛墜盒。此外,伏地魔還在藏匿掛墜盒的容器所在的小島周圍的水裡派了很多陰屍保護魂器
4、赫爾加·赫奇帕奇的金杯
赫奇帕奇的金杯(hufflepuff's goblet),製造者是赫爾加·赫奇帕奇。金杯有兩個精細加工過的純金把手,杯身上雕著象徵性的精美雕刻。它擁有有神奇而特殊的魔法。它曾經是第一個霍格沃茨里協助家養小精靈做魔法食物運輸的器皿。它一直被存在在赫奇帕奇學院里,直到赫爾加去世。
5、哈利·波特
戈德里克山谷,由1981年10月31日伏地魔的殺戮咒回火擊中自己所創(伏地魔和哈利·波特都長期對此不知情)。
銷毀者:伏地魔本人。在1998年5月2日的霍格沃茨之戰中段的一小時停戰期間,哈利得知真相,決定犧牲自己,獨自來到霍格沃茨城堡外的禁林中面對伏地魔。
伏地魔用老魔杖施展阿瓦達索命咒給哈利致命一擊,但因為他之前為復活曾從哈利身上強行抽取血液,加上哈利有自我犧牲的決心,血液中的保護咒威力被激發,同時是老魔杖忠於哈利的,發出的魔咒無法真正殺死哈利,反而銷毀了哈利體內的伏地魔靈魂碎片,毀掉了第六個魂器。
6、羅伊納·拉文克勞的冠冕
拉文克勞的冠冕,又名拉文克勞的冠冕,是拉文克勞學院的創建者——羅伊納·拉文克勞的唯一一件遺物。她給它施了魔法,可以增加佩帶者的智慧。那冠冕是一頂鑲有寶石的,閃閃發光的王冠,王冠的底邊上刻著拉文克勞著名的格言——「過人的智慧是人類最大的財富。」銷毀者:文森特·克拉布(無意間),於1998年5月2日的霍格沃茨之戰時在有求必應屋裡用厲火(Fiendfire)攻擊哈利等人時意外燒毀。
7、大蛇納吉尼
阿爾巴尼亞,由1994年夏天殺死墓地管理員所創。保存處:伏地魔身邊,經常被派出實施暗殺,後來因怕被毀便施咒加以保護層。銷毀者:納威·隆巴頓,於1998年5月2日的霍格沃茨之戰中從燃燒的分院帽內抽出格蘭芬多寶劍將其斬首。
C. 瑞典阿蘭達機場到阿普沙拉怎麼坐車
如果您的目的地是Uppsala, 可以很方便地到機場的火車站搭乘 SJ Intercity、SJ Snabbtag、Upptaget 或任何其他列車,專第一站或第二站就是 Uppsala 中央火屬車站,車程約 65 分鍾。
D. 黃致列唱的一首歌 歌詞有一句最關心的朋友 是什麼歌
庫撒拉來 哪路給昂薩拉自
庫撒拉 哪路給嗯薩拉
庫撒拉 大度她你速錄 內給 哪新家怒掐架 窮薩拉
庫撒啦 起翁素哦農呆
庫撒啦 依舊蘇哦農呆
庫撒啦 奶送噶吐撒拉 苦咯撒拉你倒拿 卡內有
庫撒啦嗎 薩拉拿 啊普卡森嗎 阿姆不都目力怒 擦拉嗎
薩拉誒夠 都撒拉黑搜 普乃蘇把給 哦濃撒拉嘛 內撒拉啊
奶嘎蘇 NO都夠嗯得都 刻求哦 哪路賽我接漏度
庫撒啦 護理濃木里 哪綠脫誤豆阿普給哈奶喲
庫薩拉嗎 薩拉那 啊彭卡素嘛 阿姆狗都謀利路薩拉瑪
怒木呆西 蘇碰呆西 那都里夠還波卡給撒狼球 內撒拉啊
屋裡薩米斗害掃 屋裡獨龍卡姆呆
褲袋哈姆gi喲刻
庫薩拉嗎 薩拉啊 啊彭卡素嘛 阿姆狗都某類錄薩拉瑪
薩拉誒哭 賭薩拉黑搜 剖來蘇把給 昂弄薩拉嘛 內撒拉啊 內撒拉啊 內撒拉啊
E. 仙女舞創作靈感來自哪裡
《仙女舞》是柬埔寨宮廷舞蹈中的經典作品,源自印度教傳說。舞蹈靈感來自飛天雕刻和吳哥的雕塑。1940年後期,尼里麗亞的大女兒帕花·戴維公主表演了這一舞蹈,成為當時非常有名的舞蹈明星,她飾演舞蹈中的中心人物,美麗動人。《仙女舞》的舞姿優美典雅,其中許多舞姿來源於吳哥浮雕中的阿普薩拉女神。在吳哥大約有1700多尊造型優美、舞姿紛繁的阿普薩拉女神浮雕像,每一個浮雕像的舞姿形態都極具魅力。早在吳哥王朝時期,為皇家廟宇慶典、祈禱的舞蹈家都被稱為仙女,享有非常尊貴的地位。《仙女舞》以其優雅的舞姿、舞者端莊的神態著稱,身體幅度小,動作變化緩慢,舞者主要靠眼神和觀眾交流。《仙女舞》的舞者都經過嚴苛的訓練,她們的手臂、手指纖細柔美,在表演過程中主要用手臂和手指的變化來傳達不同的信息。《仙女舞》的舞蹈程式嚴謹,如我們國家的京劇一樣,有特定角色,有明顯的戲劇意味。《仙女舞》由於取材於浮雕,雕塑感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舞者的動作基本是在一個個美麗的造型間變化,儀態萬千、連綿不斷,動作中的流動感是體現柬埔寨舞蹈運動方式和古典精神的典型例子,顯示出了內在含蓄的東方美。
柬埔寨著名的《仙女舞》演員還有金花斯麗寶,她供職於柬埔寨暹粒省文化廳,也是柬埔寨著名的宮廷舞蹈家。她用曼妙的舞姿讓人們領略到吳哥窟的魅力,在幽深的廊道里,穿過算盤珠子一樣的窗欞,用細膩的舞韻講述《仙女舞》的原始魅力,彷彿造型優美、舞姿紛呈的浮雕化身為人,落入凡間。舞技高超的她是暹粒唯一一個入選在吳哥窟表演《仙女舞》的人,她身著柬埔寨傳統服飾演繹古典舞蹈——《仙女舞》,幽靜的吳哥窟中,《仙女舞》的演員靈動優雅、寬舒灑脫,彷彿我們面對的是仙女、神靈,光陰流轉,歲月更迭,人也恍如處在時空隧道中,辨不清過去、現在和未來。
F. 柬埔寨宮廷舞蹈有哪些歷史
柬埔寨的宮廷舞蹈也稱為高棉古典舞,不僅具有象徵作用,而且體現了柬埔寨優雅的傳統價值觀。在柬埔寨古代,柬埔寨的藝術文化與傳入的宗教有密切的關系。柬埔寨的宗教信仰要追溯到國家成立以前,柬埔寨的原始居民信奉拜物教和精靈崇拜,崇拜對象既包括河流、大山,也包括鳥、獸。大約在公元1世紀,古老的印度文化傳入柬埔寨最早的扶南王朝,柬埔寨在原有土著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印度文化,因此當地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影響,尤其是印度傳入的婆羅門教。公元6世紀後的真臘王朝時期,柬埔寨已經成了東南亞佛教的中心,在這個造就了吳哥燦爛文化的時期,婆羅門教與大乘佛教互相交替,都非常興盛。在閣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國王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他興建了大量廟宇,重修了吳哥城,可見當時人們對佛教的崇拜和信仰。在柬埔寨的舞蹈藝術中,自然無法抹去宗教的影子,從宮廷舞蹈中就可以看出角色的演繹和姿態造型方面都是以宗教的各類形象為原型的。這些宗教信仰也奠定了高棉舞蹈文化的雛形,古典宮廷舞蹈逐漸形成。吳哥時期,高棉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舞蹈藝術繁榮,宮廷和寺廟里養了一大批舞蹈家和樂師,而舞蹈家的地位如女神般尊貴,如今在柬埔寨舉世聞名的吳哥窟里仍然能看到非常多阿普薩拉女神舞姿浮雕,這些雕像體態優雅、美麗動人、栩栩如生。
柬埔寨的宮廷舞蹈來源於印度的宮廷舞,在許多印度神話中,傳說有專為神仙跳舞的仙女。阿普薩拉就來源於印度神話,阿普薩拉舞是柬埔寨宮廷舞蹈的核心,是高棉人的傳統舞蹈,音樂歡快,舞姿美麗動人。阿普薩拉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世紀。在吳哥,許多寺廟的牆上都雕刻著佩戴金色頭飾和穿著裙子翩翩起舞的舞者。據估計,12世紀,柬埔寨宮廷里約有3000名阿普薩拉舞蹈演員,她們用無聲的動作和手勢講故事,她們微微一笑,從不開口。柬埔寨的宮廷舞蹈有一整套表演手勢,所有的舞蹈表演者都是從小經過嚴格訓練的,舞者除了需要獨具天資和美貌外,無一例外都需要有一雙靈活優雅的雙手。高棉古典舞蹈的訓練與芭蕾舞訓練一樣,它需要多年的實踐和基礎的訓練。高棉古典舞蹈與觀眾的交流方式是復雜的,手臂和手的位置不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例如,表示笑或飛行的手勢,這些手勢不同方式的運用取決於不同類型的角色。除了手的動作和面部表情外,華麗的服飾也能具體地體現意義。高棉古典舞一直與宮廷密切聯系,在加冕、婚禮、葬禮等傳統的皇家儀式上演出。歷史悠久的宮廷舞蹈不僅是柬埔寨的藝術瑰寶,也是全世界文化藝術中的璀璨明珠。
柬埔寨王室一向重視文化藝術,19世紀,安東王繼位後,復興了當時瀕於消亡的宮廷舞,並對它進行了改革,在原有的神聖、端莊的基礎上,消減了僵硬的部分,突出了柔軟和纖巧,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柬埔寨古典舞更柔美優雅。後來的西哈努克親王家族也對宮廷舞蹈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西哈努克親王從小就生活在宮廷之外的鄉村,他一直都非常熱愛藝術,在他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對音樂、舞蹈、薩克斯和電影的學習,他還是一名出色的作曲家、攝影家。西哈努克的母親尼亞里麗王後和大女兒黛維公主都曾擔任過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團團長,西哈努克的母親西索瓦·哥沙曼·尼亞里麗是柬埔寨宮廷舞蹈發展中一個重要人物,19世紀中葉,她支持高棉藝術和舞蹈的發展,20世紀中期,她不僅促成了高棉傳統舞蹈研究的復甦和發展,而且還幫助宮廷舞蹈推廣和宣傳。西哈努克親王的大女兒帕花·黛維公主對古典舞蹈表演具有極高的造詣,她在劇團中常常扮演仙女、王後和公主等重要的角色,她的舞姿優美動人,在手勢和眼神上的細膩傳情給人以美的享受。戴維公主還是王家芭蕾舞團的舞蹈編導,數十年來也一直為王室管理芭蕾舞團,公主的母親是著名的芭蕾舞演員甘霍,公主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國王西哈莫尼從小聰穎好學,不僅與姐姐學習柬埔寨的宮廷舞蹈,還將宮廷舞蹈與法國芭蕾結合起來。西哈努克親王家族不僅在宮廷舞蹈的修復上作出了努力,還不斷地向世界展示這門有魅力的藝術。柬埔寨歷來與中國保持著友好的關系,在1957年,應中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西哈努克親王帶著柬埔寨皇家芭蕾舞蹈團73人到中國演出,西哈努克特地讓「柬埔寨的明珠」,當時年僅14歲的帕花·戴維公主和她的弟弟卡朋王子表演,這次訪問表演了柬埔寨傳統的《仙女舞》、《扇舞》、《雄雞舞》以及神話傳說《黑猴與白猴的戰斗》等作品,當時中國文藝界還對戴維公主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評價。1960年,西哈努克親王再次帶著皇家芭蕾舞團15名演員到中國訪問,1963年又帶著舞團30人到中國,包括他的女兒戴維公主,舞團表演了《仙女舞》、《神仙歡樂舞》等經典作品,西哈努克親王家族為保護和發展柬埔寨的舞蹈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團多次訪問世界各國,為世界人民表演,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向世界展示了柬埔寨璀璨的藝術瑰寶。
柬埔寨保留至今的傳統宮廷舞劇目有《百花園中的仙女舞》、《祝福舞》、《扇舞》、《蝴蝶舞》、《劍舞》等,而在舞蹈劇中的宮廷舞還有《羅摩衍那》、《黑猴與白猴的戰斗》、《伯雷阿·金納鳳的神話》、《雷木·愛索與莫尼·麥卡拉舞》等。柬埔寨的許多宮廷舞蹈也來源於戲劇史詩,如《摩訶娑羅多》。這是在公元4世紀時形成的古印度大型敘事詩,其中包括克里希納神的故事《哈里萬夏》和印度教的經典故事《巴嘎道吉塔》等,它們都被稱為印度教神話的源頭,這一史詩描述的不是普通的王室內部斗爭,而是顯著對立的兩類統治者間的斗爭,以不斷抗爭惡勢力,譴責惡勢力對人民的傷害,堅持為正義力量戰爭到底為內容,表達人民希望由比較賢明的君主而不是暴君統一天下的憤怒情感,這部作品以各種藝術形式傳播至東南亞,同時也對當地文學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柬埔寨宮廷舞蹈的伴奏樂器以黃銅面鑼、木琴和銀鈴為主,以弦樂和五聲音階的蘆笛為輔,其中弦樂大眾性強,蘆笛樂是宮廷舞蹈的重要樂曲之一。聰穎的柬埔寨人民用不同的樂曲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這些樂曲會在不同的節日中使用,如節奏歡快、活潑的樂曲適合在歡樂的節日中使用,而節奏平緩、悲涼的樂曲適合在痛苦的場景中使用。
G. 哈利波特里的七個魂器都是什麼
1.湯姆·里德爾的日記
湯姆·里德爾的日記是五十年前伏地魔學生時期留下的,這本日記能證明他是斯萊特林的繼承人。
食死徒盧修斯·馬爾福把它放進金妮·韋斯萊的坩堝里,致使里德爾利用金妮打開密室,放出蛇怪。
最後是哈利波特用斯萊特林蛇怪的毒牙摧毀了這本日記。
2.馬沃羅·岡特的戒指
馬沃羅·岡特的戒指一直是岡特家族的傳家寶,被馬沃羅·岡特(伏地魔的外祖父)看的比自己兒女的生命還要重要。
伏地魔用其做成魂器,最後鄧布利多在岡特老宅中找到了它並用格蘭芬多寶劍摧毀,同時也中了伏地魔在戒指上下的魔咒。
3.斯萊特林掛墜盒
斯萊特林掛墜盒被伏地魔藏在了離霍格沃茨十分遠的一個孤島的岩洞中,岩洞中伏地魔把掛墜盒放入一個玻璃做的容器底部,然後在容器中用咒語灌入一些讓人喝了之後會有生不如死感覺的魔葯,只有喝完了魔葯才能拿到掛墜盒。
4.赫奇帕奇的金杯
赫奇帕奇的金杯製造者是赫爾加·赫奇帕奇。金杯有兩個精細加工過的純金把手,杯身上雕著象徵性的精美雕刻。它擁有有神奇而特殊的魔法。
它曾經是第一個霍格沃茨里協助家養小精靈做魔法食物運輸的器皿。它一直被存在在赫奇帕奇學院里,直到赫爾加去世。
5.納吉尼
納吉尼是伏地魔的寵物,雌性,伏地魔在孤兒院時就遇見了她。
6.拉文克勞的金冕
拉文克勞的冠冕,是拉文克勞學院的創建者——羅伊納·拉文克勞的唯一一件遺物。她給它施了魔法,可以增加佩帶者的智慧。那冠冕是一頂鑲有寶石的,閃閃發光的王冠,王冠的底邊上刻著拉文克勞著名的格言——「過人的智慧是人類最大的財富。」
7.哈利·波特
哈利是伏地魔意外自造的魂器,伏地魔一直都不知道,因為他很自大,只嚮往權利。鄧布利多從哈利和伏地魔有聯系這件事就知道哈利是魂器,他告訴哈利:要想真正殺死伏地魔,就要在最後殺死伏地魔本體中的靈魂,這是伏地魔的第七份靈魂,但是他撒謊了。
哈利在發現自己是魂器之後,坦然赴死,但因為莉莉魔咒的保護,哈利和伏地魔建立了肉體和靈魂上雙重的聯系,所以伏地魔的阿瓦達索命咒,無法殺死哈利,只是消滅了哈利體內的靈魂碎片。
伏地魔實際將靈魂分成了八份,七個魂器被消滅,只剩下本體,所以才死於不可抵擋的阿瓦達索命咒。
擴展內容
「魂器」是指藏有一個人的部分靈魂的物體,製作魂器的過程就是你把你的靈魂分裂開,將一部分藏在身體外的某個物體中。
與門鑰匙一樣,一件東西被製成魂器之前可能非常普通(但伏地魔似乎傾向於用貴重的東西來製作魂器),一旦它被注入了一部分靈魂,這個東西就變成了世界上最邪惡的黑魔法物品了。製作魂器的方式秘而不宣,即使在霍格沃茨的禁書區也找不到答案。
並且,要成功製作魂器,還必須以謀殺其他人作為前提,這樣才能使靈魂分裂,裝入魂器中。
資料來源網路-哈利波特
H. (一)華北地區第四紀地層
所謂華北地區包括黃河中、下游以及海河和灤河流域的廣大地區。該區第四紀地層主要分布在上述河流及其支流的河流階地、三角洲、渤海海灘和海成階地所組成的華北平原,以及一些山間斷陷盆地和河谷兩岸,其中包括太行山、呂梁山、燕山和陰山山嶽地區的一些山間斷陷盆地和河谷。在華北平原和一些山間盆地內,第四紀堆積物達到很大的厚度。在第四紀時期內,由於山嶽地區與鄰接的平原和山間盆地地區的差異性升、降運動的發展,在山嶽地區各時期第四紀堆積物的山露情況良好;但在平原和盆地區的早期第四紀堆積物被埋藏於地下,保留得較為完整,具有較好的連續性。華北地區第四紀堆積物的主要成因類型有沖積物、洪積物、湖積物、風積物、冰川及冰水堆積物、海積物等。這些堆積物的岩相特點清晰,並含有大量化石。
上述這些特點非常有利於華北地區第四紀地層的研究。華北地區是我國新生代地質研究(其中包括第四紀地層的研究)進行得最早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區。數十年來,國內外許多地學工作者在這一地區進行了大量的第四紀地層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標准地層剖面。華北地區的研究,為中國第四紀地層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下更新統
(1)泥河灣組
泥河灣組的典型地區位於河北省桑乾河河谷盆地,陽原縣泥河灣村一帶。泥河灣組是以湖相沉積為主的地層,在底部及盆地邊緣有河流相沉積。沉積物的厚度可能超過600m在盆地中心至今未揭露到底。泥河灣組以灰綠色、灰藍色、灰白色粘土、砂質粘土和泥灰岩層為主;有些地方上部具有淺紅、淺黃、灰黑等雜色砂與砂質粘土層;個別地方發育沼澤相泥炭層;在底部及盆地邊緣有砂、礫石層。細粒的粘土層具完整的大型水平層理;砂礫石層有明顯的交錯層理。含有豐富的淡水軟體動物化石、魚化石及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在一些層位中發現了半鹹水有孔蟲化石。上述特徵表明,泥河灣組是以大型淡水湖泊沉積為主,在某些時期可能有海水侵入。這一套沉積集中分布於汾、渭地塹的一些大型斷陷湖盆地中,例如延慶懷來盆地、蔚縣陽原盆地、大同盆地、汾河河谷盆地、渭河河谷盆地、黃河中游三門峽地區等。
泥河灣組地層中發現了早更新世的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於是將它與維拉弗朗階對比,成了我國和世界上第四系下更新統的標准地層。
泥河灣動物群(即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的主要代表如下:
長鼻三趾馬(Proboscidipparion sinensis)翁氏轉角羚羊(Spirocerus wongi)
三門馬(Eguus sanmeniensis)中國羚羊(Gazella sinensis)
板齒犀(Elasmotherium sp.)直隸狼(Canis chihliensis)
納瑪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中國貉(Nyctereutes sinensis)
巨駱駝(Paracamelus gigas) 國獵狗(Hyaena sinensis)
步氏大角鹿(Eucladoceros boulei)泥河灣劍齒虎(Megantereon nihowanensis)
四不象鹿(Elaphurus bifurcatus)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
中國古野牛(Bison palaeosinensis)
此外,泥河灣組還含有大量軟體動物化石,常見的有下列幾種:螗螺(Limnaea)、平卷螺(Pianorbis)、蜆(Corbicula)、麗蚌(Lamprotula)和楔蚌(Cuneopsis)。
泥河組地尚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現據近來一些工作中獲得的資料簡單介紹如下:
① 泥河灣組下部直接覆蓋在含三趾馬的上新統紅土層之上。在陽原—蔚縣盆地南部壺流河西的蔚縣紅崖村,發現的剖面(圖13-6)中,1975年有人提出含三趾馬紅色粘土礫石層底部有1.7m是冰磧,定為「紅崖冰期」。從而對第四系界線提出推到三趾馬紅土層以下的建議。這個建議尚未被採納。
② 目前測得比較系統的泥河灣組剖面是郝家台剖面,實際它只是露出地表百餘米的地層,並不能代表厚達600m以上的泥河灣組全部
圖13-6河北蔚縣紅崖村亂石矻塔溝剖面
1—中生代火山岩;2—下第三系;3—上第三系三趾馬層,4—下更新統F部(泥河灣組)灰綠色泥灰岩及砂質粘土
郝家台剖面位於陽原縣化稍營鄉小渡口東南角(圖13-7),被桑乾河與壺流河切割的湖積台地上,高出桑乾河147m,地層總厚113m。上部為灰黃色砂質粘土與雜色亞砂土互層;下部為含鈣較多的灰綠、灰白色砂質粘土或泥灰岩與灰黃含礫亞砂土互層。
③在泥河灣村的下沙溝剖面是發現化石比較豐富的地點,含泥河灣動物群的大部分哺乳動物化石。下沙溝剖面相當於泥河灣組上部。它在泥河灣期處於湖積平原與山麓交界處,因而形成一套砂、礫和砂質粘土的河湖交替相沉積。該剖面共厚43.6m(圖13-8)。
圖13-7河北陽原郝家台剖面
1—黃土;2—鈣結核;3—砂;4—砂質粘土;5—泥岩;6—泥灰岩;7—砂礫石透鏡體;8—無脊椎動物化石;9—脊椎動物化石
圖13-8河北陽原泥河灣下沙溝剖面
1—黃土;2—交錯砂層;3—砂;4—砂礫;5—粘土;6一鈣結核;7—無脊椎動物化石;8—脊椎動物化石
圖13-9河北蔚縣東窯子頭東南三里蔚縣—宣化公路東側第四紀泥河灣海相層實測剖面(據汪品先等)
④目前與這一層相當的,在懷來盆地的暖泉也發現了半鹹水有孔蟲化石。聯繫到華北平原的海相層,很可能在早更新世時的某一段時間,桑於河的斷陷盆地是和海水相通的。在這時,海水可以沿著某一通道侵入盆地中,帶入一些有孔蟲,在淡化半鹹水的特殊條件下,出現一種變異的有孔蟲並繁殖了一段時間。發現海相化石的剖面位於蔚縣東窯子頭東南三里,蔚縣—宣化公路東側(圖13-9)。所含有孔蟲有山西九字蟲(Nonion shansiensis)僅一屬一種,但數量很多,占微體化石部分的90%。其餘10%有半鹹水介形蟲6屬11種。還有可生活於淡水、微鹹水及半鹹水的瓣鰓類豆蜆(Pisidium)及陸生瓦婁蝸牛。
(2)三門組
這是與泥河灣組可以對比的一套下更新統河湖相沉積。三門峽位於黃河中游的斷陷盆地中,北界中條山,南接秦嶺,西通汾渭河谷,東界三門峽谷。在這個盆地中堆積了總厚度約200—900m的河湖相砂礫石層和泥灰岩層,沿河谷兩岸可以見到許多露頭及部面(圖13-10)。這一地層過去籠統地都稱為「三門系」,1959年根據三門峽第四紀地質現場會議,將原來的「三門系」分為五層,多數人的意見,其中③、④層是下更新統,稱為三門組,①、②應屬於上新統上部,第五層爭論較多,暫列為中更新統。現簡述如下:
⑤砂、砂質粘土層夾礫石層,分布於黃河Ⅱ、Ⅲ級階地之下部。
剝蝕間斷面
④棕紅色砂質粘土層夾粘土、砂及礫石層。粘土質含量較高,含泥化蝸牛化石,沉積以後常遭受侵蝕,分布不廣。厚60m
③礫石,砂礫、砂的互層。向盆地中心相變為夾粘土的細砂、粉砂層。礫石磨圓度高,主要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砂層中有明顯的交錯層理,含有豐富的蚌殼的哺乳動物化石。厚70—100m
上新統上部:
② 砂質粘土層夾礫石層或粘土夾砂層,顏色棕紅色,岩性堅實,礫石分選性差,含李氏三趾馬(Hipparion richthofeni)。厚200—240m
① 底礫岩層,灰白色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石灰岩,片岩及噴出岩組成,礫石分選差,略帶稜角,鈣質膠結堅硬。厚10—90m
不整合
下復地層為下第三系平陸組
圖13-10三門峽一帶的三個剖面(據賈福海)
A—山西平陸黃底河;B—三門峽市東坡溝;C—三門峽夭頭溝剖面及柱狀圖
解放前楊鍾健在東延村下部砂礫層中發現過米諾鼠(Minomys orientalis)這在歐洲是早更新世的化石;卞美年在風陵渡砂層地表上發現過腫骨鹿的下顎骨。解放後發現哺乳動物化石甚多,除一些層位不明者外,在張峪後溝砂層中發現步氏鹿、原田鼠、鹿、犀牛、鬣狗等,裴氏板齒犀可能從這里產出。在山西臨猗採集到平額象、三門馬、秀麗黑鹿(Rusaelegans)布氏鹿,四角鹿(Euctenoceros tetroceros)羚羊等。這表明屬於泥河灣動物群。在三門組中還發現現在生活於南亞的龜類(Clemmys sp)植物孢粉資料證明沉積時是森林草原環境,比現在略濕潤的溫帶氣候,屬於間冰期氣候。
在華北,泥河灣組及三門組地層,大部分遭受了構造變動,地層傾斜並發生了斷裂。由此可證明早更新世以後的新構造運動是很激烈的這一期構造運動在華北稱為「三門運動」
早更新世的「三門運動」及「元謀運動」以後,中部斷陷沉積區的絕大多數斷陷盆地,不再保存湖盆地的古地理面貌。除少數盆地有繼承性的湖泊發育外,多數成為河谷的谷地。發育了不同時期的沖積層或間有其它成因類型的沉積。在中部斷陷區,除了在谷地的沖積層外,由於氣候向乾旱方向變化,在北方地區發育了厚度很大的黃土層。黃土可覆蓋在不同成因類型的沉積物及地形上,其分布區也超出了中部斷陷沉積區的范圍,是以反映氣候分帶為主要特徵的沉積層。
2.中更新統
華北地區中更新統,過去稱為周口店組,自從「藍田猿人」化石發現以來,產藍田人化石的泄湖組也成了一個標准地點,而且由於藍田公王嶺人化石較「北京猿人」老一些,所以泄湖組下部的時代可能也較早一些。
(1)泄湖組標准地點在陝西藍田的塬上和灞河的第Ⅲ、Ⅳ級階地上。沉積物的性質和成因,最主要的有兩大類,即河流沖積的礫石層和紅色土。前者分布於灞河沿岸,特別是灞河右岸,在稠水河、安溝及公王嶺等地礫石層厚達40米左右,向西北逐漸變薄,以至尖滅;後者分布於黃土塬及灞河的Ⅲ、Ⅵ級階地上。根據脊椎動物、埋藏土與剝蝕面,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
泄湖組下部在黃土塬區,為黃褐色黃土狀砂質土,含大塊鈣質結核,埋藏土壤A、B層顏色不明顯,產狀基本上與第四紀前基本一致。此外,在黃土塬區下層,還有一套具水平層理的褐色砂質土和亞粘土沉積,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可能是黃土塬區古老沖溝的產物。分布在灞河階地的有礫石、砂質上和紅色亞粘土層,與下伏的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觸,礫石層近於水平,在受新構造破壞區礫石層發生變位,並有斷裂發生。
泄湖組上部上層是棕紅色或紅褐色黃土狀砂質土,鈣質結核常富集成網狀,有時連成條帶,埋藏土壤A、B層顏色鮮艷,表面起伏,可具有10°左右的傾角;下層亦為黃土狀土,鈣質富集成板狀,埋藏土壤A、B層顏色淡。堆積范圍較小。
在藍田地區,「藍田猿人」化石在兩個地點發現,一是公王嶺,另一地點是陳家窩村。它們分別屬於泄湖組的上部和下部(圖13-11)。
從泄湖組各處剖面對比看,泄湖組有以下特徵:
① 泄湖組下部沉積了河流相沉積物,在塬上為古沖溝沉積;②泄湖組上部主要是土狀沉積;③泄湖組上部埋藏土壤顏色較鮮艷,鈣質結核零星;下部埋藏土壤顏色淡,鈣質結核呈板狀;④黃土塬上泄湖組上、下部產狀不一致,上部傾角10°—15°,下部近於水平,兩者之間有剝蝕面;⑤泄湖組上部化石與「北京猿人」化石地點接近,公王嶺動物群則介於泥河灣動物群與周口店動物群之間,且更接近於後者;⑥公王嶺下部礫石層的時代可能屬中更新世,也可能屬早更新世。對礫石層的成因,也曾引起一些爭論,一種意見認為是水流沉積,另外也有人提出是冰磧層,並且稱作「公王嶺冰期」。看來要把「公王嶺冰期」確立起來,還應作細致的工作。
圖13-11公王嶺「藍田人」化石產地—水子溝口剖面及藍田泄湖組柱狀對比圖(據賈蘭坡等簡化,1964年)
(2)周口店組周口店組曾作為我國華北中更新統標准地點,它是位於北京房山區周口店的洞穴堆積。在周口店地區,裂隙及洞穴堆積甚多,周口店組是指「北京猿人」化石產地周口店第一地點的洞穴堆積而言,其沉積岩性很難與洞穴外對比,然而它含有極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周口店組的哺乳動物群,稱之為中國猿人—腫骨鹿動物群,是我國北方的標准動物群。
周口店第一地點物物化石名單:
北京猿人(Sinanthropus pekinensis)居氏大河狸Trogontheriumcf.cuvieri
後丁氏鼢鼠Myospalax epi-tingi虎Felis cf.tigris
鼢鼠Myospalax sp.豹Felis pars
竹鼠Rhizomys sp.獵豹Cynailurus sp.
豪豬Hystrix subcristata納瑪象Palaeoloxodon cf.namadicus
狼Canis lu pus三門馬Equus sanmeniensis
變種狼Canis lupus var.variabilis梅氏犀Rhinoceros mercki
中國狸Nyctereutes sinensi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
豺Cuon alpinus var.antiqua李氏野豬Sus lydekkeri
洞熊Ursus spelaeus巨駱駝Paracamelus gigas
熊貓Ailhuropoda sp.葛氏斑鹿Pseudaxis grayi
獾Meles cf.leucurus腫骨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
貂Martes sp.德氏水牛Bubalus teilhardi
中國鬣狗Hyaena sinensis野牛Bison sp.
洞穴鬣狗Crocuta ultima翁氏轉角羚羊Sipirocerus cf.wongi
劍齒虎Megantareon inexpectatus羚羊Gazella sp.
這一動物群的特點是:代表第三紀殘留種屬有的已滅絕,如三趾馬,但有極少數的殘留種,如劍齒虎。出現了中更新世代表種屬,如腫骨鹿、中國鬣狗、居氏大河狸等。也有些更現代化的種屬,如狼、狐、猞猁、駱駝等。
周口店第一地點,解放前及解放後五十年代的發掘,揭露地層厚達40m,共劃分了十三層(圖13-12)。從探井底部揭露出紅粘土礫石層,稱為「底礫石層」。1978—1979年,在對周口店進行綜合研究過程中,揭露了探井中厚達10m的地層,繼續按原劃分的十三層再向下劃分出第十四至第十七層。原稱為「底礫石層」者是第十四層。
第一層粗角礫岩層。厚約3m
第二層石灰華層,為膠結堅硬的粉紅色土,位於洞的最高處。含有化石、石器及人類的材料。厚約1m
第三層不規則的巨大角礫岩層,含有極大的石灰岩塊,是洞頂崩塌造成的,下部較軟的堆積物受巨石壓力,有折曲現象。厚約3米
第四層為一極厚的紅、黃、紫、黑色細土層。黑色者為炭灰。紅黃、紫色是受了烘烤的泥土。該層發現的石塊及化石,也都經過火燒烤,改變了顏色和形狀。這一層化石以嚙齒類最多,由於有較多的石器存在,因之稱為「上文化層」。西部厚約6米,至東部尖滅
第五層含化石的黑色硬灰層,一部分為角礫岩層或「上文化層」的底部。西部漸變為厚約一米的石鍾乳層,東部漸薄而消失
第六層含化石的角礫岩層,內有大石塊,石器很少。
第七層深灰色鬆散砂層。化石保存完好,以野豬為最多,鹿次之,肉食類較少,其它如水牛及水獺等都發現在這一層理。此層西部較厚,約一米,東部漸薄
第八及第九層為不規則的角礫岩層,其中夾有薄灰燼層,化石豐富,且較完整。有鹿、豬、馬、犀、狼、狐及鬣狗。這兩層的石器及人類化石也最多,因此稱為「下文化層」。厚約6m
第十層上部為含化石的紅色土層,下部為灰燼層。厚約2m
第十一層為含化石的角礫岩層。厚約2m
第十二層紅色粗砂層,含小礫石和化石碎塊,化石碎塊受磨蝕。厚約2m
第十三層紅色粘土層夾紅色或灰色砂透鏡體,底部有巨大石灰岩塊。厚約2m
第十四層棕紅色粘土質砂及礫石混雜的粘土礫石層。下部礫石減少,星散於粘土之中。該層即過去所稱「底礫石層」。因上部被掘去並已填土,不能正確估計其厚度。可見厚約4m
第十五層棕紅色粗砂礫石層及含礫細砂層。厚約1m
侵蝕面
第十六層灰色薄層狀具平行層理的粉砂層,產狀傾斜,80°(10°)上部有明顯的侵蝕面的痕跡。厚約1.5m
第十七層黃棕色粗砂礫石層,未見底。可見厚度約1m
根據對這十七層的綜合研究,包括年代學沉積環境、古氣候及古生物的研究,將侵蝕面以下的第十六、十七兩層劃為下更新統,第十四、十五層為距今0.7—0.8Ma的中更新統早期,相當於公王嶺藍田猿人產出層位,命名為「龍骨山組」。第十三層以上為「周口店組」。並按氣候演變劃分為五段。
對周口店地區洞穴內外對比研究,建立了這一地區晚新生代以來的地層系統(表13-2),可以作為對比我國北方的第四紀地層的參考。
圖13-12周口店第一地點剖面(據賈蘭坡)
1—角礫岩;2—灰燼;3—石灰華;4—砂;5—紅色土,6—泥砂;7—礫石;8—石灰岩
表13-2周口店地區晚新生代地層簡表
續表
*據孔昭宸、張子斌等
圖13-13山西襄汾丁村第四紀地質剖面及98地點剖面圖(據裴文中、賈蘭坡)
3.上更新統
(1)丁村組丁村剖面位於山西省襄汾縣丁村至柴庄間的汾河沿岸。因剖面中挖掘出大批脊椎動物化石,人類化石及文化遺物而馳名。後來又發現了一個幼年人顱骨。對古人類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丁村組沉積屬河湖相沉積(圖13-13),位於汾河河谷第三級階地上,上覆微紅色黃土(紅色土上部)。
丁村組的砂礫層中所含脊椎動物化石很豐富,主要有方氏鼢鼠、野驢、野馬、納瑪象、梅氏犀、披毛犀、葛氏斑鹿、原始牛、轉角羚羊、羚羊等24種;還有魚類、瓣鰓類化石。從動物群性質看,比周口店第一地點的北京人——腫骨鹿動物群要晚。所發現的丁村人為較直立人進化的「古人」,其創制的石器有第二次加工痕跡。所以它的時代應晚於中更新世周口店期,應歸入上更新世早期。在1959年地層會議上作了這樣的暫定,但是一直有人認為丁村組應屬於中更新世。
(2)薩拉烏蘇組該組最初發現於內蒙古河套南部烏審旗和陝北格林等地,為河湖相沉積,常構成二、三級階地。由於在這一地層中發現了「河套人」化石,脊椎動物化石又很豐富,為我國北方上更新世標准動物群——薩拉烏蘇動物群。
各層均為連續沉積,層中發現了豐富的動物化石,薩拉烏蘇動物群稱赤鹿—最後鬣狗哺乳動物群,動物名單如下:
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lis野驢Equus hemionus
野馬Equus przewalskyi轉角羚羊Spirocerus kiakhtensis
雙峰駱駝Camelus knoblochi普氏羚羊Gazella przewalskyi
赤鹿Cervus canadensis盤羊Ovis ammon
鄂爾多斯大角鹿Megaloceros ordosianus諾氏象Palaeoloxodon namanni
王氏水牛Bubalus wansijocki最晚斑鬣狗Crocuta ultima
原始牛Bos primigenius野豬Sus scrofa
薩拉烏蘇組的剖面,最早是德日進測得。相當於薩拉烏蘇組的地層,目前發現地點很多,整個黃河中游及華北地區幾乎都有分布。
薩拉烏蘇組的岩性為黃、灰黃、灰綠色粉細砂,夾含鈣質結核的黃土狀砂質粘土及粘質砂土。具有水平層理及交錯層理。剖面情況如圖13-14所示。
圖13-14薩拉烏蘇河地層剖面圖(據P·德日進)
1—風成砂丘;2—黃土;3—淡水沉積;4—砂層;5—砂質粘土;6—風化層;7—脊椎動物化石;8—石器;9—軟體動物化石;10—剝蝕階地及沖積階地
薩拉烏蘇組的底部砂層中含河套人(Ordos man)和大量脊椎動物化石,重要種屬有洞穴鬣狗、披毛犀、野驢、蒙古野馬、赤鹿、河套大角鹿、納瑪古象等,還有駝鳥。並發現了尖狀器、刮削器、雕刻器等舊石器。
薩拉烏蘇動物群與丁村動物群相比,有一些代表古老時代的動物,如原齒象、梅氏犀、大型馬等都已絕滅。堆積物中大批「細石器」的出現,標志著向中石器時代過渡的象徵。所以薩拉烏蘇組是晚於丁村組的上更新統地層。在許多地方又發現薩拉烏蘇組上面覆蓋著厚度不等「馬蘭黃土」
(3)遷安組該組標准地點是河北遷安爪村,位於灤河第二級階地上,為河流沼澤相沉積。其中發現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與薩拉烏蘇動物群相當。
遷安組地層剖面(圖13-15)是沖積亞砂土層,中夾有厚1.2—2m的沼澤相黑土,其中含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
遷安組中脊椎動物化石主要有披毛犀、野驢、野豬、赤鹿、轉角羊、原始牛、納瑪象等。所含軟體動物及介形蟲很豐富。孢粉分析結果證明,爪村的上更新統遷安組,大約相當於晚更新世的一次冰期。從孢粉資料可分為三個帶(表13-3)。脊椎動物繁盛時期相當於孢粉劃分的較溫暖的間冰階,其中也還有喜冷的披毛犀化石。哺乳動物種類比較單純,是典型的北方動物群。
圖13-15遷安爪村灤河南岸階地剖面示意圖(示哺乳動物化石產物)(據裴文中等)
1—基岩;2—沖積物(礫石及砂);3—沖積物(砂質上);4—坡積物;5—沼澤堆積(黑土);6—沖積物(亞砂土);7—化石產地底部碎石層;8—沖積物(砂);9—化石產地
表13-3遷安爪村「遷安組」孢粉分析反映的氣候變化
(據地質科學院地礦所新生代孢粉組資料)
(4)華北平原第四紀地層根據華北平原鑽探岩心第四紀堆積物的礦物學、岩石學及其中所含生物殘骸的研究結果,可以分出四個冰期、三個間冰期和一個冰後期的堆積物。華北平原第四紀堆積物主要是源出或流經平原西面和西北面的黃土高原和山區,有黃河、海河和灤河等河流的幹流及其支流搬運沉積下來的。
在第四紀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過程中,形成了冰期堆積物和間冰期堆積物的交替順序。華北平原第四紀堆積物的主要類型是冰川及冰水堆積物、沖積物、洪積物、海積物、湖沼堆積物、殘積物等。由太行山、燕山山區經山麓、山前地帶向平原和海濱方向去,第四紀堆積物的顆粒由粗變細。由於華北平原在第四紀過程中是一個斷陷堆積平原,所以,第四紀堆積物被較完整地保留在埋藏剖面中。華北平原基底各個部分的斷陷運動的強度是不一致的。第四紀堆積物的厚度,隨平原基底各個部分斷陷運動的發展而不同。在斷陷運動劇烈發展的部分,第四紀堆積物的厚度可達1000m以上,大部分地區的一般厚度在5—700m之間。
華北平原第四紀地層的基本順序如下:
第一冰期堆積物山麓和山前平原多為紫色冰川泥礫和粘土;平原中部和海濱地帶多為紫紅色的冰水砂礫、砂和粉砂層,含暗針葉林及草甸沼澤植被孢子花粉。喜冷植物雲杉及雪杉孢粉含量高達51%。計算當時年平均溫度較現時低達10℃左右,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
第一間冰期堆積物第一冰期堆積物頂部被風化形成的鐵、錳鋁土質殘積物(埋藏風化殼);在斷陷運動劇烈發展的地區和一些古河床中,出現沖積物和湖沼堆積物;在海濱地帶出現海積物。含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孢粉,在一些地方山毛櫸含量高達15—22%。計算年平均溫度10—11℃。
第二冰期堆積物山麓和山前平原地帶為紅色冰川泥礫和粘土;平原中部和海濱地帶為埋藏冰水砂礫、砂和粉砂層。暗針葉林及草原帶孢粉。雲杉及冷杉孢粉達47.5%。
第二間冰期堆積物發育於第二冰期堆積物頂部的鐵錳質殘積物(埋藏風化殼);在埋藏古河道、斷陷運動劇烈的部分和海濱地帶出現沖積物、湖沼堆積物和海積物。針闊葉林草原帶。推定年平均溫度為12℃左右。
第三冰期堆積物在山麓和山前平原地帶為褐色冰川泥礫和冰水砂礫、砂和粉砂層。在平原中部和海濱地區為冰水砂礫、砂和粉砂層。粉砂在一定程度上黃土化。暗針葉林草甸沼澤至針葉林草甸沼澤。雲杉及冷杉佔46.46%—14%。
第三間冰期堆積物發育在第三冰期堆積物頂部的鐵、錳、碳酸鹽質殘積物(古風化殼)。埋藏古河道、斷陷運動劇烈發育的部分,出現沖積物、湖沼堆積物,在海濱地帶出現海濱堆積物。針闊葉林草原至針葉林草原。計算年平均溫度8—10℃。
第四冰期堆積物埋藏的冰水砂和砂層,粉砂輕微黃土化。暗針葉林草原帶孢粉。雲彬、苔蘚植物多。計算年平均溫度較現時低11—13℃。
冰後期堆積物主要為河漫灘堆積物,主要為粉砂和細砂,在一些地方出現湖沼堆積物;在海濱地帶分布著海濱堆積物。在一些河間地帶,出現埋藏的碳酸鹽質風化殼和古土壤。
根據海相堆積物以及其中有孔蟲和介形蟲的研究,可以確定華北平原存在著六次海進和一次推定的海進。分別命名為渤海海進、海興海進、黃驊海進、青縣海進、滄西海進、獻縣海進和泡東海進。這些海進皆發生於間冰期或間冰階和冰後期內。其中滄西海進的14C年齡為22900±1100a,獻縣海侵的年代為距今8500—5500a,滄東海侵距今5000—3500a。
華北平原第四紀堆積物中夾有玄武岩和凝灰岩,火山堆積物古地磁年代學測定結果如下:更新世初,相當於古地磁年表中的Mammth事件,距今3.05—3.15Ma;第二冰期、第二間冰期交界線,相當於Olvai事件,距今1.67—1.90Ma;第三冰期—第三間冰期交界,大致相當於Brunhes-Matuyama磁世之間,距今0.7—0.9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