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是怎麼雕刻的
『壹』 碑文大全,碑文格式,碑文的書寫,如何刻碑文
碑文,是指抄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並序、銘並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 ,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干、馬日碑說:"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於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韓愈撰《柳子厚墓誌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一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於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採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總之,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貳』 古代如何刻碑
主要有兩種方法。
碑文由書家直接用朱墨寫在石上,再由石工刻鑿而成。
摹勒。即內用雙鉤法將書法真跡鉤容摹於石上,再刀刻而成。書法名家的作品多用這種方法。因此以前的鐫碑者往往與書法名家多有交往,許多碑石上落款不僅有書者,也有刻碑者姓名,可惜現在這個傳統行當可能將要或已經消失了。
『叄』 古代碑文是如何製作的
將一塊磨平的復石板上刻以正方形小格制(淺刻),後將書好的碑文粘貼於石碑之上,對著刻好的小方格,以雙勾方式刻出碑文字形,然後將碑文面上的粘貼物撕開,然後將碑文字體刻出,以此工藝制出全碑,而後打磨石碑,將方格磨平磨淺,全碑製作成功
『肆』 碑文是如何雕刻上石壁而又能保持原書法的風韻
古時的書法作品若是上石成碑文,首先書法作品寫好後需要經過在碑坯上進內行粗處容理,也就是打平,當然摩崖無需磨平。再就是將動物皮熬制的膠質上石,然後將書法作品正貼於石坯上,,最後石匠著手刻制。
保持原樣是相對的,或多或少都有變形。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碑文拓片能說明這一點。唐僧懷仁將書聖王羲之歷年精妙本單字收集,刻成的聖教序可是一字一字集成的,風韻仍存。
『伍』 如何將字刻成碑文
古代刻的碑文,是用小刻刀以雙勾填白方式刻碑文的,將名人寫就的碑文直接(或臨下來)粘貼在石碑上,用以小刻刀刻出文字輪廓後,再用大鑿將文字刻出,這樣,書法面貌被完整保留
『陸』 那些書法碑文是怎麼刻上去並保持原來的美感拜託了各位 謝謝
在唐代以前,書法家先用朱筆把字寫在石頭上,謂之「書丹」,然後請石匠來內刻,可以看到很多碑容刻之上都有界格,即縱橫的界限。
如果是雕刻名手,往往會在碑刻後留下名字,如《集王聖教序》里的諸葛神力、《多寶塔感應碑》中的史華、《玄秘塔碑》中的邵建和與邵建初兄弟倆,雕工精湛,字跡如生,都是一時名手,海內馳名。
到後來,愛惜原跡,先在紙上書寫,把模子確定,再由工匠在石頭上刻字。 所以後來的趙孟頫書寫的《三門記》、《膽巴碑》、《仇鍔墓誌銘》都有紙本原跡存世。
在田蘊章教授的書法講座中曾有提到過,他用心書寫的碑刻,被現在工藝拙劣的工匠刻得面目全非。可見,如何在石碑之上還原紙本書法的牽絲引帶,進而彰顯風神面貌的確是一門學問啊。
純手打,非摘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柒』 墓碑怎麼刻
1.
墓碑的面積,不論大小,在刻上碑文時,基本上都遵守著相同的原則,既要簡單明內白地交代死者與...
2.
風水容的交待 華人相信風水,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墳墓,為要子孫萬代昌盛,更加註重風水的設計。 ...
3.
墓中人的身份 墓碑的中央部份,俗稱為「中榜」,刻著的是墓碑文字的主文,用最簡短的規格以...
4.
字數的講究 「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刻碑以為其字數涉及吉凶,馬虎不得...
5.
立碑人的排名 墓碑的右邊俗稱為「虎邊」,在墓碑這一邊的右下角地方,是用來記錄立碑人的名單...
『捌』 怎麼雕刻墓碑
蘸上腐蝕墓碑的葯劑在碑上寫字,自然就有了,不然就得鑿刻
『玖』 父母的碑文如何刻
左邊:生卒年月日,功績簡介。中間(大字):故顯考(妣)xxx之墓。右邊:孝名。最後是立碑日期。
『拾』 古時候那些書法家留下的碑文是怎麼刻上去的
先經由復寫復,再將復寫制後的稿,復於石碑上,藉由拓印來刻形的,如此不但保留真跡原稿,亦可刻留石碑。
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
碑首早期有圓首形和尖首形兩種。這大約與周代琬圭和琰圭兩種禮玉有關。自魏晉以後碑首逐漸發展成盤蝻紋裝飾浮雕。
碑身是碑的主體部分。一般是豎長方形的巨石。碑的正面叫「碑陽」。以刻文字為主。古代刻碑的通例是碑額為標題。採用隸書體。稱為「題額」;採用篆書體的。稱為「篆額」。碑的背面叫「碑陰」。
碑座是安放碑身的石座,稱為「趺」。早期的趺座為簡單的長方形,四面各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
(10)碑文是怎麼雕刻的擴展閱讀
碑身是石碑最主要的部分,前後兩面都可供書刻文字,所以有許多碑身不做裝飾,如果有裝飾也都集中在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正面的周邊。裝飾所用紋樣多為龍紋與植物枝葉紋,或者是它們二者結合的草龍紋。在唐代的許多石碑的側面可以見到卷草紋的雕飾。
卷草是一種植物的枝葉,它的特徵是形象豐滿,線條瀟灑,被稱為「唐草」,成為中國裝飾花紋發展高峰的標志。在不少清代石碑上,石碑兩側及文字四周的邊飾多喜歡用龍紋,而且又是高浮雕,突起的龍紋反而使石碑顯得縟重,有損於石碑在造型上的完整與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