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如何用木頭雕刻鋼鐵

如何用木頭雕刻鋼鐵

發布時間: 2021-02-07 08:31:07

① 木頭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

1、首先找一根木材,颳去外層的表皮,根據實際需求盡量取直,如圖所示。內

② 什麼材料適合用來木雕

如何識別和選擇木材,是初學者首先遇到的問題。一般地說,在木頭當中除去朽木,差不多都可以用來做雕刻。區別只在於有的木頭輕軟好雕,有的木頭粗硬難刻,有的質感強些,有的質感弱些。本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合臘性強、切面光滑的稱為硬木,如南方的紅木、黃楊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具有雕刻材料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最適合造型的結構復雜、玲攏剔透、精雕細刻、有枝條感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劈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是雕起來很吃力、費工夫。北方的硬木如:核桃木、柏木、杜梨木。這三種木料雖然種類、色澤各有差異,但質地較硬,不易變形且韌性高,含臘性強,可以雕刻各種類型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和收藏價值,優於北方的其它木種,歷代藝人都把它們視為雕刻之佳料。
木質比較輕松,適合初學者用的有:松木、銀杏木、柳安木、楸木、楠木、樟木等軟雜木均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作著色處理以加強其質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的材料如:水曲柳、松木、色木、榆木、香椿木等,就可以用來巧設計妙安排。一般說來,造型的起伏面越大,木紋的變化就越豐富,也就越有趣味;造型的形體動態越是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致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料的造型設計應該是最簡潔概括,最充分利用木紋的因素,過於復雜和過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木紋固然美麗,但因木質成份中有含脂性與不含脂性,兩者相間界線分明的,雕刻起來就軟硬不勻,有一定的難度,故需較鋒利的刀具才能鏟平修光(上圖:《紋身》水曲柳木 王小蕙作)。

北方果園或農村庭院常有淘汰的老果樹,如:桃木、梨木、棗木,蘋果木等,也是較好易得的雕刻木材,但因其樹身短,分枝點低,疤節蟲眼多,選用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總之,木材是最容易雕刻的材料,其表面有變化多端的紋路,又有千姿百態的自然形狀,從事木雕藝術創作要懂得因材施藝,要有「相木」的本領。不少成功的木雕作品就是在揣摸木料的形、質、紋等方面,以稍加雕鑿的整體美、裝飾美與材料自身的質地紋理相統一,既協調了木材的整體性,又保持了它們生長的運動性,從而達到了比較理想的藝術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經乾燥處理的生濕木料不易馬上用來雕刻,否則沒等雕完木頭就出現彎曲、炸裂等變形現象,影響作品的順利進行以至破壞整體的效果。應當選擇經過乾燥處理後(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是自然風干一年以上的木料為好。有結疤或蟲蛀、發霉的木頭也要盡量避免使用,或力求放在作品的背面及次要部位,以免影響作品的質量或收藏價值。在這個方面,我國傳統的工藝木雕就很有講究,。如:樹有陰面、陽面、上風、下風之分,陽面年輪較疏,陰面年輪較密;上風紋細,下風紋粗。雕刻人物臉部及鏤空作品應選陽面、上風木料,既美觀又堅韌。

雖然材料的選擇天地很大,但是選擇的好或不好,卻直接關繫到一件作品的「命運」。初學木雕者可以先從自己的周圍尋覓扔舊的桌椅板、搓衣板、木頭鍋蓋、桌椅腿等,先用軟雜木練習。首先要掌握材料的性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創作。木材是一種極為樸素也是極易征服的材料,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以有機會注入我們的感情,發揮我們的才能,創造我們的理想。

一、各種木雕用材及性能介紹

紫檀:名貴木材,產於亞洲熱帶,棕紫色。堅實細膩,通稱「紅木」,雕刻後經高度拋光上臘呈黑玉色,極其美觀。適合精雕細刻,多用於高檔工藝品和實用工藝品。

烏木:名貴木材。產於我國海南,質地堅實,色黑而有紋,通稱烏紋木。有真假之分,置水則沉是真、置水不沉是假。適合精雕細刻多用於高檔工藝品。

紅木:名貴進口木材,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紋理交錯美觀,材質堅實略粗糙,初 時色淡黃赤色,久時變為紫紅色,經高度拋光上臘極其美觀,適合做各類精緻的小件工藝雕刻品和紅木傢具雕刻。

檀香木:名貴進口木材,產於東南亞一帶,色灰黃,質地較堅韌、紋理細密,有極好的香味,適合雕刻各類高檔工藝品。

花梨木:名貴木材。是我國海南島特產,邊材色淡,質略疏鬆,心林色紅褐,堅硬,紋理精緻美麗,適於雕刻各類高檔工藝品和傳統傢具雕刻。

柚木:名貴木材。產於東南亞及我國南部地區,木質堅硬耐久,結構略粗,灰色有波浪與平直二種紋理,不易變形,極其美觀,但雕刻時需要很高技巧。由於柚木徑紉較大,可製作大型木雕。

楠木:名貴木材,產於南方,材質細密,松軟,色灰褐兼綠,有波浪形木紋呈金絲光澤,通稱「金絲楠」。適合雕刻簡潔概括及仿古作品,有古樸之美。

香樟木:產於我國南方地區,尤以江、浙、湘、川兩廣為最。味香、色黃至灰褐色、紅褐色。材質粗獷,耐久性能強。紋理交錯明顯,光澤美麗。自古以來作為木雕行業的上等材料,多用於仿古木雕和傢具木雕,不易蟲蛀。

柏木: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色淡黃至久變深黃褐。材質細密堅實,紋理直但略顯粗脆,適合雕刻比較大型粗獷的作品。

椴木:產於我國北部地區,與銀杏木相似,色微黃呈白(又稱白木),材質輕軟細密,紋理通直均勻,有絹絲光澤,極易雕刻。有不變形不開裂之特點,但不耐磨磕。適合精雕細刻,多用於各類浮雕壁飾和普通工藝品。

黃楊木:名貴木材,產於我國南方,屬黃色硬木,有象牙效果。材質堅韌細密,紋理細致均勻,雕刻後經高度拋光上臘極其美觀,最適合做精雕細刻的小型圓雕人物。

樺木:產於我國北方地區,黃白略褐,紋理純細均勻,有優美之斑點。材質堅硬細密光亮,略重易開裂,適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實用工藝品。

色木:材性與樺木相似,產於我國東北地區。木紋較明顯有奇異的立體感,經過染色可以代替紅木,適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實用工藝品。

楸木:產於我國東北地區,色灰白,有淡褐呈灰綠褐或淡紅褐,木材重量及硬度適中,結構略粗,較疏鬆。紋理呈波紋形,經過染色可代替楠木效果,不易變形翹裂,特別適合做大型浮雕,或簡潔概括的圓雕作品。

黃波羅:材質特點稍遜於楸木,產於我國南方地區,木紋美觀細膩光亮,初時色鮮黃。

山白楊:產於我國江南地區,生長量少,紋理細密。木質中軟、百年成材。多用於製作屏風屏掛等工藝雕刻品。

水曲柳:與花曲柳相似,產於我國東北地區,材質堅硬,紋理通直、木紋美觀。徑切面呈美麗的平行條狀花紋,半弦向切面呈明顯多變的帶狀花環。因木材易翹裂變形,僅適合雕刻簡潔概括或較大抽象性圓雕作 品,以特殊的木紋趣味見長(圖右:水曲柳)。

柳安木:產於東南亞地區。分白柳安和紅柳安。白柳安結構粗、紋理鈄、易於乾燥和加工;紅柳安結構紋理同上,徑切面花紋美麗,但乾燥與加工較難,二種均適合雕刻簡潔抽象的作品。

松木:產於我國東北,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灣地區。松木分落葉松、紅松、馬尾松。紅松為黃褐色微顯肉紅;馬尾松深黃褐色略微紅;落葉松色黃白略微褐。松木因年輪分界明顯,樹脂道多,而顯得木紋粗放美麗,有強烈的裝飾趣味,但不易加工,只適合雕刻簡潔概括,抽象性作品。著色方面可以發揮樹脂條紋作特別處理,如對比色,以加強其木紋的裝飾性(圖左:松木)。

銀杏木:又稱白果木,也是製作木雕的上乘材料,產於我國大江南北。木材呈淺黃色,質地紋理輕軟細密,有黃楊木外觀,不易變形,久時色愈深,適合做浮雕與概括性圓雕。但因其有葯用價值,屬國家保護植物,當前用於雕刻材料極少。

二、木材乾燥法介紹

人工乾燥法: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乾燥。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受到損壞,容易發脆失去韌性而不利於雕刻。一般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簡易人工乾燥法:一是用火烤乾木頭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頭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稱作水浸風干法。這二種方法乾燥時間可以縮短,方法簡便且樹木的變異性也縮小,但只適合於小塊木頭(放在柏油桶內),而且浸水後的本材易變色也有損木質。

自然乾燥法:通常採用風干法。將鋸好的木材分類(板材、方材或圓材),擱置成垛,垛底離地500-700毫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數月,才能使木材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下圖左:自然乾燥法)。

三、處理浮雕板料變形的方法

干壓法:將翹曲變形的板料放在平整的桌上或地面上,用重量較大的物體(如石塊、鐵塊),壓在翹曲的部位,利用物體的壓力將翹曲部位壓平。如果板料彎弓翹曲,須將板料的凹面朝下平放,將重物體壓放在板料的凸面上,直至彎弓翹曲部位壓平再取出進行雕刻(下圖中:干壓法)。

水壓法:與干壓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利用上述於壓法的同時,將所需要壓平的翹曲部位灑水或整塊浸水。板料壓平後要注意平放要平、豎放要陡、要直,通風透氣要均勻,否則還會恢復原狀(下圖右:水壓法)。
在一般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通常都是以西方學院派的造型方法為泥塑訓練的基礎。前幾年我教研室對裝飾雕塑專業在素描、泥塑上都作了許多的改進,然而作為浮雕課題的基礎教程還待進一步的探討。

四年制裝飾雕塑專業培養學生的目的有兩大方面:第一要掌握全面、扎實的泥塑基礎本領;第二是樹立正確的裝飾雕塑設計思想和掌握設計方法這把鑰匙,把學到的基礎知識用於設計實踐。近昀矗?以詬〉窕?〗萄?希?胖卮癰?陸萄?諶藎?慕?萄Х椒ㄉ希??κ寡??庸?サゴ康奈餮蟠?塵呦笮詞抵校??傻絞視?ㄖ?笆翁氐愕氖導?稀T誑翁獍才派希?貿鮃話氳氖奔洌?糜謚傅佳??願〉竦牟牧稀⒐剮浴⒓庸すひ罩譜魃系鬧厥櫻?閻疃嘁蛩贗騁輝諞桓鼉哂諧橄蠊δ艿男翁?小U飧魴翁?直匭朧僑說畝韻蠡???炊勻說納?懟⑿睦硪?蟮姆從場U飧鮁盜反癰〉襠杓頻謀局食齜ⅲ??⒀??拇叢炷芰Γ?磁卓?誦問瓶蚩虻氖?浚?侄土讀搜??浣旁諑嘸?評淼睦硇曰?≈?稀K?仁欽?飛杓撲枷氳囊?脊?蹋灰彩嵌圓牧稀⒐乖斕娜鮮豆?獺?

整個教程中強調和培養學生的構思的多樣性、系列性,並在過程中不斷綜合、篩選、歸納。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課題必須跟工藝實踐課結合起來,學生可運用不同的材料(玻璃鋼、銅皮、木頭、大理石、花崗石),根據其材料、構性及構造的形式、節點、工藝達到一個抽象功能——量感的需要。

「裝飾浮雕」的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屬性,同時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勞動中具有直接的實際用途,或者專門用來裝飾住宅、建築物、廣場、公園等等。在裝飾浮雕作品中,功能的結構的特點(經濟、堅固)和審美屬性(美、藝術形象等等)是融和在一起的。「裝飾浮雕」,也就是裝飾性浮雕。裝飾性,肯定要超脫自然形象,要改變形體與體量和空間深度。這個「變」字,像戲曲里的化妝、服裝,舞蹈中的舞姿一樣,是強調人物個性特徵而進行的誇張,還為了適應工藝製作而單純化了。這個「變」,必須服從意境、情調,要擺脫自然的約束。

「裝飾性」,要從三個基本方面來考慮,一是形象的概括,(不單單是一張臉)要誇張美的部分。二是構圖,強調形式美。三是具體凹凸體量的細節變化。每一個簡單的形體,都存在這個細節的變化,每個細節的變化,都決定著整個作品的成功與失敗。

「裝飾性」,就是要強調某些東西和舍棄某些東西。任何藝術,要成為自己的某種獨特風格,總要排除一些它無法表現的,或雖能表現,但不能超過其他藝術所特有的東西。繪畫沒有樂音,音樂沒有看得見的形體,雕塑沒有色彩關系和靈活的舞步,圖案不需要透視和量感。只有舍棄某一方,集中到另一方,才突出了個性和裝飾性。

「裝飾性」,在藝術處理上,往往採取以圓化方,依曲強直,舍縱學求平整,取形態去質感,把自然形態改變為工藝形態,突出了裝飾效果。這就是裝飾性的強化與削弱和誇張與簡化的重要方法。

「裝飾浮雕」除了藝術上的構思以外,還要考慮到功能性和製作施工上的問題。特別是安放在建築上的作品,應注重放大加工的准確性,不至於在施工中產生誤差,誤差太大,不僅不能保證藝術質量,也會影響到作品最後的使用效果和功能性。

在輔導學生的創作中,怎樣塑一個體、摳一個洞、取一個勢,表達一種感受、一種認識、一種因客觀變化而變化著的觀念,它總是有思維與心境的交流;直覺與理性的相伴;設想與任意的互生,只到你覺得構圖夠味了,也許這時合情而不合理。

我常常啟發學生,從某個形來說,哪怕一塊石頭或木頭、一根鋼筋,他一旦出自你的手,它所得的氣血、靈魂乃是你身上所分,一定帶著你的氣質。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孩子。

裝飾浮雕和其他雕塑作品一樣,是極有個性的,個體的;心血來潮因人而異的。即使同一種技巧,也絕對產生不同的結果,有時甚至會象羊吃草和用鍋煮草的區別,一個變成奶,一個還是草。作品既然因人而異,也就是說:作品就是你。你的凈與濁、厚與薄、幼稚與成熟,就一定是作品的氣勢和格調。難怪有人說:會看雕塑的人,能通過你的作品,看到你的性情和修養。

聆聽一部大型交響樂曲的過程與創作一件雕塑作品,有著驚人的相似!不同的樂音象變化莫測的形體,指揮家就象一位技藝高超的雕刻家,他調整與控制著「形體」的微妙變化。一件雕塑作品,形象中客觀的成份占幾分?主觀的成份占幾分?只是風格和觀念的問題,然而一件活靈活現的肖像與一個抽象的「體」,在造型價值上似乎是相等的。是選擇具象的人物還是抽象的「體」在構成作品,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現的內涵是否明了和選擇、處理形象的形式和手段。

在課堂上,面對擺好的model,讓學生充分觀察、分析每個model的男性的陽剛、或女性的陰柔;這一個帶有幾分苦澀和凄艷之感;那一個帶有純凈和崇高之感。這一個豐腴、圓滑而富有旋律感;另一個清瘦、勁挺而產生節奏感。但不管多麼的入木三分的深刻,只有把所看到的、心中體會到的真實,都用裝飾浮雕的獨特的語言表現出來,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裝飾浮雕作品。

石膏像是雕塑作品的「半成品」,雕塑作品必須用實際的用硬質材料來加工製作,即使在展覽會中展出石膏作品,大多也做出仿銅、仿石材效果來。因為,它本身也存在著「材料美」尤其是裝飾浮雕作品,用什麼材質加工製作,在構思設計時就要考慮到,設想出某種材質的完成後的效果,預計到在加工製作過程中所遇到的意想不到的材質變化和困難。我系成立的教學實踐研究所,正是為了改進教學方式和用於教學實踐而成立的。為了讓學生在學校內就能夠參與、嘗試硬質材料與石膏稿子在肌理上不同以及產生的視覺沖擊力。實踐課前,系裡准備了玻璃鋼材料、銅皮和白色大理石。學者鍛打銅皮的同學,在設計構圖時,就考慮到大小尺寸,用料的多少;學貼玻璃鋼的同學,可以把尺寸做的略大一些,因為玻璃鋼材料相對來說,稍便宜一些,並且操作也容易一些。

面對現有的幾種硬質材料,哪位同學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夢幻式的理念和處理手法的多樣化,明確本作品放置的地點:是室內的案頭上,還是室內的牆壁上;是公園的影壁牆上,還是某個建築物的外牆上。誰能夠注重和利用這些材質本身的美,加上造型簡潔、結構合理、製作精巧,其作品肯定會取得突出成績。

一般情況下,玻璃鋼材料的作品,可以在外層噴塗銅粉和「真石漆」,還可以塗各種色彩的進口「自噴漆」。這種材料適合表現輕松、歡悅的題材。鍛銅材料的作品,通過紫銅皮的鍛打、拋光,然後在噴上一層硝磯漆,最後把它鑲嵌在義大利進口的「大花白」理石板上,(它適合放置在室內來裝飾牆面)。表現題材上,一般用於塑造人體美的構圖上。大理石材料的作品,一般利用「剁斧」塑痕與磨光體面的對比,表現人物和冷峻的動物。(其他材料,如「不銹鋼、鑄銅、鑄鐵、鋼鐵焊接」等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述了)。

總的來說,各種材料的加工製作,都有自己特殊的技巧和奧妙。做為一個雕刻家來說,它本身與工匠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一個雕刻家既是個有榮譽的工藝師,又是個有著高超技藝的石匠才對。我們在校培養學生,就是培養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後,能夠獨立設計、製作豐富多彩的裝飾雕塑作品。

③ 雕刻木頭用什麼刀什麼木頭可以用來雕刻

雕刻刀、五金店有賣、木頭最常見是紅木

④ 用木頭雕刻人物的技巧

具體方法如下:一般來講,搞的人,除執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上;做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來抵住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效果,作為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效果。
1.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2.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3.使用方法如下: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用粗細不同的木工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後用細。要順著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
,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

⑤ 東北能夠用於雕刻用的木材

核桃楸胡桃科胡桃屬落葉喬木。又名胡桃楸、楸子或山核桃。胡桃屬約20種,分布於北溫帶,中國有5種1變種。核桃楸木材之優良被人們譽為東北三大名貴木材(水曲柳、核桃楸、黃檗一。本木材有光澤,刨面光滑,紋理美觀,並有堅韌不裂、耐腐蝕等優點,被廣泛用於軍工、建築具、車輛、艦船和樂器等。核桃楸木材資源遭到大量採伐。如此形勢迫使我們不得不把該樹種定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波羅屬芸香科黃柏屬落葉喬木,全身是寶,綜合利用價值較高,是珍貴樹種中的精品。黃波羅木紋美觀、堅硬,有光澤和自然色,耐腐,不反翹伸縮,是市場看好的極品,也是其他樹種不可替代的傢具和工藝品原料,其樹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深縱裂,木栓層發達,柔軟,內皮鮮黃色,味苦,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等功效,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經濟價值較高,人工栽培
前景廣闊。

黃菠蘿,又名黃柏,是我國三大珍貴闊葉樹種之一,主要生活在山區。其樹皮可入葯,有清熱解毒、利膽燥濕的功效,經濟價值很高。黃菠蘿木
木材有光澤,年輪明顯、均勻,材質軟,易乾燥、加工,材色、花紋均很美麗,油漆和膠結性能好,不易開裂,耐腐性好,是高級傢具的用材。解放後黃菠蘿為我國禁伐木材,主要用於軍用製造槍托。

水曲柳,漸危種,水曲柳是古老的殘遺植物,分布區雖然較廣,但多為零星散生,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因砍伐過度,數量日趨減少,目前大樹已不多見。水曲柳材質堅韌,紋理美觀,是落葉喬木,可高達30米,是東北、華北地區的珍貴用材樹種,可制各種傢具、樂器、體育器具、車船、機械及特種建築材料。同時,對於研究第三紀植
物區系及第四紀冰川期氣候具有科學意義。

鐵樺木材主要物理,力學性質
紋理直;結構細,均勻;甚重,極硬;干縮及強度甚大。
公定容重0.747克/立方厘米;氣干容重0.904克/立方厘米;全乾容重0.875克/立方厘米。
干縮系數:徑向0.23%,弦向28%。
弦向極限強度(抗彎強度)2333公斤/平方厘米(233.32MPA)
弦向抗彎彈性模量178千公斤/平方厘米(17.87GPA)
順紋壓力極限強度898公斤/平方厘米(89.88MPA)
弦向沖擊韌性(彎曲比能量)153.71千焦耳/立方毫米
硬度:徑面8042.22N,弦面7794.17N,端面8778.85N,(弦面)7794.17N
就大家好奇的比鋼鐵硬兩倍的問題做出回答:抗彎強度這個的確很高,2333公斤/平方厘米,國內的木材強度比較高的,比如海南子京和蜆木和青岡類,大概就在1700-1900之間,國外進口的東非黑黃檀,大概在2250左右,所以鐵樺木的極限強度是很高的,抗彎彈性178公斤/平
方厘米,這個海南子京和蜆木和青岡類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弦向沖擊韌性153.71千焦耳/立方毫米這個海南子京和蜆木和青岡類都可以遠遠超過,象蜆木就達到206公斤/平方厘米。硬度:徑面8042.22N,弦面7794.17N,端面8778.85N,(弦面)7794.17N,這個是比較高,換算成老的木材學數據,大概是1605公斤/平方厘米,就比荔枝的1450高一點,比鋼鐵硬兩倍,子彈打不進,純粹瞎掰,拿測鋼鐵硬度的那個硬度計去壓木材上,木材其實相當於一種復合材料,有彈性的,這樣測測某些塑料不更硬?密度擺在那裡呢,子彈肯定能打進去,不要指望這個做防彈衣,哈哈,不要盲目相信網路,但鐵樺是整個東北地區最硬的木材這是毫無疑問的。

至於杵榆,有「南紫檀,北杵榆」的美譽



種中文名:杵榆 (學名堅樺)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高2至5米;樹皮黑灰色,縱裂或不開裂;枝
條灰褐色或灰色,**;小枝密被長柔毛。葉厚紙質,卵形、寬卵形、較少橢圓形或矩圓形,長1.5-6厘米,寬1-5厘米,頂端銳尖或鈍圓,基部圓形,有時為寬楔形,
邊緣具不規則的齒牙狀鋸齒,上面深綠色,幼時密被長柔毛,後漸**,下面綠白色,沿脈被長柔毛,脈腋間疏生髯毛,無或沿脈偶有腺點;側脈8-9(-10)對;葉柄長2-10毫米,密被長柔毛,有時多少具樹脂腺體。果序單生,直立或下垂,通常近球形,較少矩圓形,長1-2厘米,直徑6-15毫米;序梗幾不明顯,長約1-2毫米;果苞長5-9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基部楔形,上部具 3裂片,裂片通常反折,或僅中裂片頂端微反折,中裂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頂端尖,側裂片卵形至披針形,斜展,通常長僅及中裂片的1/3-1/2,較少與中裂片近等長。小堅果寬倒卵形,長2-3毫米,寬1.5-2.5毫米,疏被短柔毛,具極狹的翅。
杵榆
自古即為名貴木材。堅樺木有旋轉花紋,極重且硬,杵榆為華北木材之冠,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稱。其木材沉重,入水即沉,明清時期常用作北方建築裝飾木雕,供製車軸,車輪和杵槌等用。及傢具和小件雕刻品及細工木材。尤其是做木工工具的最好材料。樹皮煎汁可作染料。而且樹皮含單寧,可提制栲膠。為北方優良樹種,是一種珍貴稀有樹種,只能生長於高山山頂上,數量已不多,應注意保護。
現在對於我國名木「杵榆」真正了解的人太少了,以下這些資料是網上介紹有關杵榆的文章,我只是轉載,希望木友對杵榆有些真正的了解,這是資料貼,不做任何解答,有問題請找寫杵榆文章的作者探討,畢竟人家是專業人士。對於杵榆的評論:一個人說是炒作,二個人說不務實,三個人說缺少說服力和理論根據,從古到今大家都這么說,那就是真實的。按王世襄老先生的書說,這玩意的價在清朝與紫檀齊.
老木器行有句關於木材的話說:"南檀北杵"其中檀指紫檀,
杵指杵榆木,此木只生於中國的北方,木質極硬,密度極大.北方人蓋房時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要用杵榆木製做一木契.上大梁時契在最頂勁的地方.曰:'避邪"。
杵榆自古即為名貴木材,故有"南檀北杵"之稱.可惜現代人多有不識,很多都被視為"柴木"賤賣出去了.
杵榆,也非榆木,此二者截然不同.榆木南北方遍地都是,而杵榆木則
是中國北方出產極少的一種硬木,其價值等同於紫檀,只是沒有紫檀的名聲大.這種樹木現在北方也基本上絕跡了。
杵榆在世界所有木材之中是最稀少最珍貴的。它的數量是紫檀和黃花梨的千分之一,自古有「南紫檀,北杵榆」之稱。
鐵樺樹,屬闊葉材樹種,主要生長在
我國東北東部與朝鮮接壤地區,與該地區相鄰的朝鮮南部和俄 羅斯南部海濱一帶亦有分布,成年立木高約20米,樹干直徑約70厘米。壽命約300.350年。鐵樺樹, 中文名稱遼東樺,拉丁學名Betula schmidtii Regel,?木質厚重、堅硬,傳統上用來 製作車軸、木錘、擀麵杖、算盤珠等,前蘇聯曾經用鐵樺樹木材製造在快艇上使用的滾球、軸耐心。鐵樺樹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硬重闊葉材樹種,由於儲量相對較少,在原木(板材)銷售中歸類為硬雜木。使用硬重木材製作的製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古往今來,使用和持有硬重木材製品和飾品不僅是財力的體現,更是權利的象徵,在明清 時期,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貴重堅硬類紅木便是皇室專用木材。當代社會,收藏貴重硬木製品更 成為一種時尚。我國北方地區代表性的硬重木材樹種較少,而鐵樺則是東北木材中當之無愧的鐵漢子(東北最硬木材)!

⑥ 雕刻刀怎麼用刻木頭嗯…

我手抄頭沒有刻刀,用只筆代替。如圖1,2將刀桿置於虎口處,由拇指與食指和中指夾持,刀刃平貼木料,用力前推,且運刀方向應順著木料紋理,如木質較硬,可將刀桿頂於肩部借力。如圖3,由掌心握刀,刀刃垂直於木料,呈切割式。如木料過硬,或吃刀較深,可用錘,斧等工具敲擊刀柄。

⑦ 雕刻木頭用什麼刀頭才好

當然是硬度高的實木雕刻刀啊,工具店有賣的。

⑧ 木雕的雕刻方法..注意事項..要速成的..

木雕的創作方法有三種:一種是面對一塊比較普通,沒有什麼特殊形狀的圓木、方木或是有規格的板材時(即經過人為的去綹去臟,將木料加工成有規則的料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我們可以比較自由的去選擇雕刻的內容與主題,然後再用大量的切削雕鑿去實現最終的藝術效果。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約束,由於木材的結構是由纖維組成,它的易斷易裂要求我們在創作構圖上強調整體性、牢固性。一般來講,藝術木雕不講究拼接,否則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徵。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張牙舞爪的動勢,就要舍棄支離破碎的細節。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現美麗的木紋,造型體積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塊大面狀,追求渾然一體的效果(圖1)。

第二種方法是隨形就像,既「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憑感覺和想像賦予這塊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鑿後便使其形象釋放出來。所謂七分天成,三分雕刻。這種方法也叫「巧雕」,其 構思過程比實際雕刻的時間應更多,而其中的樂趣亦無窮。「巧雕」是一種適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適應某種條件,這種條件是一種限制或是約束,似乎也給作者造成麻煩,然而往往受局限的東西反倒會成為形成其藝術特點的決定因素,這種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寶貴,就是體現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的方法,創造了絕妙佳品(圖2)。

自然給我們以許多啟示,有的材料擁有一個不尋常的特徵明顯的外形,對你的想像或靈感有直接啟發;有的則不太明顯,需要深思熟慮,苦思冥想;而變化多端的木紋又常常是影響作品藝術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殘片碎塊」不規則形狀也能引發我們聯想起某種形象的存在。因而許多雕刻家經常把一些「奇形怪狀」的木頭搜集起來長久地擺放在周圍,時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慮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罷不能。當然作品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於一念之差,「真所謂,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順付東流。」

這與作音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密切相關。

木雕創作的第三種方法是完全擺脫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用人工或機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塊木片按設計意圖拼製成大致的形狀與厚度,然後再進行雕鑿(圖3)。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它能隨意增加木頭的體積,大大減少切削木料的功夫,節省大塊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顏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來,呈木頭形狀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經過雕制,會顯現出清晰美妙的裝飾性木紋,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有些雕刻家還經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們用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擴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狀。還有一些雕刻家在運用木材創作時更加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們把種在花園里的樹木原地不動的雕刻成作品,有的還為它們加枝添葉,因勢度形,創造出與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藝術品。

木頭原本是有生命的物體,它給人類帶來數不盡的好處,而人類所能給予的回報應是將它們那種特別的溫和與美麗,以及純朴的品質盡量地體現保存下來,並賦予新的生命。

⑨ 做木雕刻用些什麼工具

工具:刀(雕刻刀)、鑿子、圓鑿、錐子(圓錐)、扁斧和敲錘

相關介紹:

1.刀(雕刻刀):

基本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稱「砍大荒」、「毛坯刀」,一類是「鑽條形」的修光刀,主要用於掘細坯和修光。

2.鑿子:

雕刻師用鑿子雕鑿石頭、木頭、金屬或其他材料,而版畫家用鑿子製作木刻印版。

3.圓鑿:

是指一種做成曲形的有鋒利刀刃的鑿子,用於木材雕刻。

4.錐子:

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一個圓錐,是最常用的,二是一個類似圓錐但磨出了四條棱的,主要用來鑽孔,也可以在金屬上畫線用。

5.斧子:

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

6.敲錘:

木雕敲錘的形狀以扁、平、寬、方為好。敲錘分木製與鐵制二種,木製敲錘一般採用木質比重大的硬木,如紅木、黃楊、檀木、櫸木及果樹木料等。

(9)如何用木頭雕刻鋼鐵擴展閱讀

傳統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運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進行藝術創作。現代雕刻根據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化學蝕刻、電蝕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標記雕刻、機械雕刻、輥模雕刻等。

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在木雕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

在木雕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煉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⑩ 木頭人怎麼雕刻

木頭人怎麼雕刻
一、木雕的選材:木雕在木質的選用上比較的講究,太硬的木材不容易雕刻,太軟的木材不易保存,直絲的木材容易缺損。在選料上必須軟硬兼顧,選擇質地細密而又暢通,堅韌牢實的木材。
核桃木、紫檀木、紫柚木、香檀木、青皮木、椿木是運用較多的木材。由於香樟樹。和椿樹具有天然的抗病蟲能力,而且質地細膩柔韌,材源豐富,所以使用較普遍。核桃木青皮木、水冬瓜木、豆花木、楸木、野櫻桃木、杜鵑木等使用也較多。紫檀木由於生產量小,比較昂貴,使用較小。此外,還有許多地方產的雜木、松木。各地工匠習慣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出產的或容易獲得的合適木材。
二、木雕的製作過程:
(一)除濕
帶有過多水分的木頭是不能進行雕刻的,濕木時間一長便會變形,所以必須對其進行乾燥處理,由於受陽光曝曬會導致木頭變形、開裂。因此通常的除濕方法,是將木頭放於陰涼乾燥處或地下室,讓其自然陰干。
(二)描形
將選好的木塊進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後,在其上用筆描繪出所要雕繪的圖案或形狀大樣。不同位置、不同層次的圖案,圖形可用不同色線代表。也有不描形只打一點部位記號或簡單輪廓便進行雕刻的。但多數雕刻特別是精細木雕,描形被視為是一種必經得過程和必具的功夫。
(三)雕刻
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鏤空雕、凹雕、三種。
浮雕又稱陽刻,即將非圖案的空白部分雕凹,使圖案凸出,令其產生高低起伏的立體感。這是一種常用的雕法,鏤空雕,有稱鏤雕、透雕、即將非圖案部分雕空使其空處透露能見對面。鏤空雕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雕刻方法,在建築木雕和傢具木雕中較為常見,它能使雕刻作品產生惟妙惟肖的立體感。故常用於木雕飾物主要部位。建築中的鏤空木雕。如格扇門,一般為二層或多層重疊交錯而成,底層皆為網狀木地,其餘層為圖案,層數越多造型就越豐富。越能顯示出工藝的高超。
凹雕又叫陰刻,是反圖形刻成的低於畫表面的技法.使用亦較多.浮雕、鏤空雕常飾於門二分之一以上處,而浮雕飾於門二分之一以下處,凹雕在文字裝飾板和圖形飾板上使用較多。在雕刻工具的運用上,除常用的雕刀、鑿、才錘、推刨、斧、鋸、錐、銼等外,根據不同情況還須專門製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鑽子、線鋸、各形鑿子,銼子等。木雕藝人同時也是鐵匠(或熟悉打鐵),常依具體需要打制各種工具,以保證各類復雜圖形能夠雕好。
(四)打磨
雕好的木頭有許多稜角、刀觸,外形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銼,細質砂石、動物生皮、樹木纖維、毛樹葉、草灰砂等硬的或韌性好的自然物做成,現在多用砂紙進行打磨。
(五)光面與上料
過去在打磨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塗漆)。有許多木雕是不上漆的。如大量民宅閣扇窗和日用傢具,為了防止其開裂、滲水和腐壞,或刷一層紫土、桐油,或刷數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許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傢具則用核桃仁在上面擦抹,讓油質自然的滲入木質。有些木雕用礦物質顏料進行上色,有些還貼金並加鑲嵌。上料的木雕要用生漆,茶幾、春凳、八仙桌等用的比較多。為透出木質和木紋,用清光漆刷的也不少,現在多用工藝油漆兔刷,少量還是諸如油畫顏料,油漆,宣傳色等加以彩繪。有些上油漆的乍看雖比傳統不上料或只上桐油、火酒之類的木雕鮮艷亮麗,但在觀賞品味和朴雅的感覺上卻遠比傳統木雕耐看。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