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意雕刻是如何加工的
① 如何用雕刻機製作浮雕,方法有哪些
浮雕是雕刻的一種,雕刻者在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
浮雕的製作方法,在這里僅介紹低淺浮雕與裝飾性的鏤空雕。
低淺浮雕的視覺范圍一般是在室內能近距離觀看的,通常運用於室內建築裝飾和小型壁飾,其主要方 法是利用光影以立位、起伏、刻線等處理手法進行較大幅度的比例壓縮,並把所有層次關系都保持在同一高點的平面上,充分體現空間層次感。
所謂層次就是物體相 互間的前後關系。關系在前的用立面表示,關系在後的用斜面表示,立面在上,斜面在下,從而產生納光納陰的立體效果,這是一般的浮雕處理手法。
裝飾性的鏤空 浮雕則是在此基礎上運用剪紙剪影效果,使造型的輪廓線條更加明確,同時還要考慮構圖的虛實關系、構圖與材料的結構關系。在製作之前,要畫白描線稿,浮雕的效果可在泥稿上多加推敲,或用素描、色彩畫出浮雕的效果圖。
製作步驟一:鑿坯。
如果是鏤空或異形浮雕,可用鋼絲鋸(搜弓)將輪廓與鏤空處鋸 出。然後用大三角刀在畫好的白描線上全部刻一遍,以切斷木材表面絲縷,再用大反口圓鑿和大平鑿交替使用鑿坯出大形。
一般先用作大體分層分面、後做局部細節 處理。首先依據自上而下不同層次,由淺入深地打出與畫面景物相應深度的輪廓線,接著刻出「空地」,也就是畫面空隙的地方,如天空、地面。讓所雕部分浮現出來。
在浮出部分,根據景物的前後、遠近交錯參差的關系,打出相應高低、厚薄、深淺的大層次。最後進入「分大面」的階段。分大面時,先打出物體的基本大形, 再准確分出圖像大體的比例結構。最後分層,分細節,對人物的五官衣紋、花卉的葉瓣、鳥類的羽毛、山石的安排,逐項處理好起伏、轉折、質感、肌理等變化,再 刻畫出物象的特徵和基本精神(如人物的表情)。
製作步驟二:修光。先用鋒利的平刀切好修好浮雕的邊框或外輪廓線,再用反口圓刀或彎桿刀剔好 「底地」,然後分別情況,從上層到底層或從底層到上層有順序的修光。
由於浮雕面積較大,層次多且內容豐富,假如東一刀西一刀,很不容易見效果,必須採取集 中精力,各個擊破的方法,修一處,清一處,直至最後完成。
有些浮雕經修光後再用三角刀刻線,加工人物的發鬢,胡須,服裝的衣紋,動物、鳥類的羽毛,山石的 線紋,流水的波紋,花草的莖葉等。
地腳光潔,線腳平整,刀腳流暢,圖案潔凈,無絲縷掛牽,無邊角脫落,是對修光的最起碼要求。
② 茶藝根雕是如何加工的
--根雕藝術的特點--
巧藉天然要貫穿於創作的始終。當選到一塊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時,有的可以一目瞭然,確定創作主題,但這種情況極少。大多數是第一印象覺得其形態美,可以利用來創作點什麼,但究竟創作什麼並不清楚。對於一個七枝八杈、形態復雜的根體。經過作者推敲確定主題後,下一步就是製作階段。在製作時要貫徹「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製作原則,圍繞著主題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計,合理而慎重地取捨。除對局部作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重點應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如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盡量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因材施藝,進行取捨、雕琢、磨製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結合起來,實現原定的創作設想。
由於根雕要巧藉天然,雖經施藝但不留明顯痕跡,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
--根雕藝術的品類--
實用觀賞類的根雕作品,集實用和觀賞於一體,以實用價值為主,兼有觀賞價值。常見的有根椅、根床、根桌、根凳以及根制條幾、沙發、茶幾、屏風、花架等常用傢具;有用根製成的筆架、鎮尺、硯座等書案用品。陳設觀賞類的根雕作品,主要用於陳設觀賞,是根雕作品的主體部分,占絕大多數。按其造型特點,又可分為人物型、動物型、鳥禽型、魚蟲型、花木型、器物型、審美型及其他自然形態。
審美型,是指自然形態很美,極富有欣賞價值,但很難確定名稱的一些無名根藝作品,根藝家統稱之為審美型作品,或叫無名作品。
其他形態的根藝品,要經過根藝家加工而成,一般具有非具象的特徵,給人以天然之美的感受。根雕製作的材料及工具根雕,顧名思義,是根的藝術。它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根。 --相根 --
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根,為根藝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材料。一塊自然根不經加工就是一件根藝作品的情況,幾乎是沒有的。但具有自然美的根材卻是極其豐富的,到處都有。能否發現它的美,這取決於人們是否留心及審美能力如何。不從事根藝創作的人來說,一般是視而不見其美,引不起注意的。但是根藝愛好者卻能替眼識材,進而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
根雕創作的根材,主要是兩個來源:一是揀。從山坡上、道路旁、梯田邊揀;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
尋找根材的過程,是運用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程。但尋覓根材也不能沒有重點。根藝家的共同經驗是: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最艱苦的條件下。相反在平原上、沃土裡生長的根,則很少有奇特形態。因此,要根據各自的生活環境,確定尋根的重點方向。
--根材的種類--
自然界可供選擇的根材是很多的,有喬木、灌木、藤蘿、竹子等。古人進行根雕創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質地堅硬、光滑、細膩,紋理清晰,適宜進行藝術加工。現代根藝家拓寬了用材的品類。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不同,可供選擇的根也不同。在東北有柞、櫟、楊、榆、椴、樺、映山紅等硬雜木的根。華北地區有山棗(也叫酸棗)、荊條、松樹、刺槐、椿樹、山葡萄等。在南方有黃楊、鐵杉、金錢松、龍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選用。這些樹木之根因生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態怪形,可供根藝愛好者藉以造型,實「奇」與「巧」的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工具及輔助材料--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根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准備所需的顏料。
--根雕的創作手法--
根雕創作的基本手法,就是運用誇張、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創作方法。具體他說,就是對所選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細致的觀察,進行巧妙構思。借其形態、紋理、節疤、凹凸、曲線、窟窿等天然殊姿異態,進行虛實結合的大膽設想。以多種題材和內容來尋找材料本身的可用價值,並善於從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確定創作的整體形象。明確創作思想,大膽地想像,對根藝創作是至關重要的。
--根雕製作技法--
根雕製作應強調「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麼根材,創作什麼題材,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在雕琢方法上應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態的磨製方法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為輔,使雕磨過的部分和根的形態盡量融為一體,不露雕琢的痕跡。
--具體的製作方法主要是:
根雕作品是供人們欣賞或使用的藝術品,一旦開裂或被蟲蛀,便會影響它的欣賞價值和使用價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蟲的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防裂處理;自然乾燥法、蒸煮法、烘乾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時加上適當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將裡面的蟲菌殺死。用經過防裂、防蟲、防霉變處理的材料製作的作品,一般不會出現乾裂、變形、蟲蛀、腐爛、變色的現象。干剝: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使表皮變軟,然後再用以上工具剝,比較省時、省力。許多根藝家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損壞或少損壞木質,製作者不必拘泥於以上方法。有時根據創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納垢的朽爛部分剔掉,目的在於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隱藏的蟲菌,增加材質的潔凈和美感。
③ 雕刻機如何加工板材的邊緣弧面和斜面
你好,方法有很多, 在數控機床中,電主軸通常採用變頻調速方法。主要有普通變頻驅動和控制、矢量控制驅動器的驅動和控制以及直接轉矩控制三種控制方式。
普通變頻為標量驅動和控制,其驅動控制特性為恆轉矩驅動,輸出功率和轉速成正比。普通變頻控制的動態性能不夠理想,在低速時控制性能不佳,輸出功率不夠穩定,也不具備C軸功能。但價格便宜、結構簡單,一般用於磨床和普通的高速銑床等。
高端木工雕刻機
圖冊 24張
矢量控制技術模仿直流電動機的控制,以轉子磁場定向,用矢量變換的方法來實現驅動和控制,具有良好的動態性能。矢量控制驅動器在剛啟動時具有很大的轉矩值,加之電主軸本身結構簡單,慣性很小,故啟動加速度大,可以實現啟動後瞬時達到允許極限速度。這種驅動器又有開環和閉環兩種,後者可以實現位置和速度的反饋,不僅具有更好的動態性能,還可以實現C軸功能;而前者動態性能稍差,也不具備C軸功能,但價格較為便宜。
直接轉矩控制是繼矢量控制技術之後發展起來的又一種新型的高性能交流調速技術,其控制思想新穎,系統結構簡潔明了,更適合於高速電主軸的驅動,更能滿足高速電主軸高轉速、寬調速范圍、高速瞬間准停的動態特性和靜態特性的要求,已成為交流傳動領域的一個熱點技術。
適用范圍:
花崗岩、大理石、青石、砂岩等石材雕刻
花崗岩等硬質石材可以分層次雕刻至5mm
大理石、青石等可以一次雕刻至5mm
希望能幫到你。
④ 誰能簡述下翡翠雕刻加工流程大概是怎樣的
翡翠雕刻加工的流程如下:
一、 翡翠選料
萬事開頭難,翡翠選料是翡翠工藝品加工程序中的第一道,如何從眾多石頭中精選一件原材料,需要經驗豐富的師傅指導。
二、 翡翠開料
翡翠開料是翡翠原石加工工藝中的關鍵環節。有些賭石者開料心急,一刀下去,可能把翡翠的翠色部分切掉,使得開出來的翡翠做不了完整的雕刻藝術品,降低翡翠原本應該有價值。
三、 翡翠的用途定位和設計,主要有三點
根據不同的原料,顏色分布狀態,設計最適合的題材,突出美感,遮掩瑕疵。
四、 翡翠的加工
主要有切割、鍘、鏨、沖、磨、雕六大加工流程。
五、 翡翠的雕刻方法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玉石文化傳統,創造了許多先進的雕刻翡翠工具和雕刻方法。比如:透雕、線雕、浮雕、陰雕、鏤雕和圓雕等。
六、 翡翠的打磨拋光
翡翠的打磨拋光有人工和機器兩種。
七、翡翠的包裝
翡翠的包裝是翡翠工藝品加工程序的最後一道環節。一件美麗的翡翠商品,再配套精美的包裝,不僅可以保護翡翠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還可以起到裝飾美化上檔次的效果。
⑤ 雕刻機浮雕字如何操作,步驟有哪些
1、打開軟體——文字編輯工具——選字體——點擊方框裡面空白處——輸你要的字體進去——改字體尺寸——按對齊;
2、虛擬雕塑工具——選中圖;
3、模型——新建模型——確定;
4、顏色——單線填色——選顏色——對著字的線填色;
5、顏色——種子填色——選顏色——對著筆畫填顏色 ;
6、雕塑——沖壓——沖壓深度?選尺寸?——選顏色內——那個圈的大小按?A/S鍵;
7、效果——磨光——選顏色內
8、選刀雕出來。
打開Artcam以後,在「產生模型」下面有兩個選項:產生新的模型、通過圖像產生模型。我們選擇「通過圖像產生模型」,然後選擇我們需要雕刻的圖形,選中打開以後系統會提示我們設置模型尺寸。我們可以在圖像尺寸下面調整一下圖形的高度或者是寬度,Z方向高度即浮雕的總體深度。原點位置有五個點可供我們選擇,一般情況下我們選擇中心或左下角為原點即可。所有數據修改以後點擊「接受」就可以預覽三維效果了。點擊三維查看可以預覽一下浮雕的效果。如果感覺比例失調可以重新修改相關尺寸。 接下來是生成木工雕刻機程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路徑。在路徑下面找到「三維路徑」個選項就是加工浮雕。在加工浮雕選項下面我們可以選擇、設置一下材料,最後點一下「現在」,電腦會自動計算路徑。待路徑全部做好以後保存一下就可以了,保存格式要注意一下,選擇「*.mmg」。最後把路徑裝載到木工雕刻機裡面就可以進行加工了。
⑥ 銀 手工雕刻及加工的方法
手工製作工序:
1、融化銀水:將銀塊、碎銀放在坩堝,用木炭燒到一定溫度,銀子化成銀水。 2、澆鑄毛坯:將銀水倒入鑄鐵的油槽(即模具)中,製成銀毛坯。
3、打葉出條拉絲:根據需要把銀毛坯加熱用鐵錘在鐵砧上打成薄片叫「出葉」,把銀毛坯搓成圓柱叫「出條」。把銀條用專用工具拉成絲,叫「拉絲」這套工序主要是掌握好火候則容易成型。過熱,銀子容易融化,過涼,打制困難。銀片用來做銀牌、銀鈴鐺等。銀條用來做銀項圈、銀手鐲、銀腳環等。銀細絲用來做銀項鏈、銀花飾等。
4、沖壓出形:把銀片放在用錫製成的模具中,用鐵錘敲打,沖壓出銀器的基本輪廓,此工序也叫「括形」。
5、上膠板:用松香,清油等製成膠泥,把膠泥塗在木板上,約一共分厚,用炭火烤膠泥。待膠泥松軟,將銀器大形壓在膠板上即可。
6、鏨花:用專用的圓頭、平頭、月牙頭、空心頭、尖頭等小鋼釺及相關工具在銀器大形上砸出水鳥花,福祿壽喜等各類花紋.這一道工序是銀器製作工藝中最復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花形圖在匠人的心裡,心到、手到,心手合一,一副精美的圖畫便雕在銀器的大形上。
7、焊接:按照銀器的形狀需要,把相關的部件焊接起來,裝飾上花紋。焊接時蘸上硼酸水加上焊片,點上煤油燈,用吹筒吹火苗加熱即焊接成功。
8、打磨拋光:把成形的容器放在響銅製成的小砧子上。用小榔頭輕輕敲打。用鋼銼打去毛邊,使銀器表面光滑發亮。
9、去污:把制好的銀器放在稀硫酸或白礬水中清除霉斑和污垢。
10、點藍上翠:把銀器專用顏料、研面用小湯匙點在銀器上,點燃煤油燈,將銀器靠近火焰,用吹筒吹火焰,使銀與顏料融化,互相粘在一起。
經過以上的這些工序。一件精美的銀飾就製成了。
⑦ 如何雕刻木葫蘆
1、工具:圓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鋼刀、三角刀、段面刀
2、技法。
葫蘆的雕刻是在汲取以往其他材質的雕刻技法的基礎上,結合了自身材質的特點和工藝要求,主要歸納為圓雕、浮雕和線刻三種表現形式。另外還有一些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的雕刻技法,如微刻、鏤雕等。
(1)圓雕:
所謂圓雕是指適於多角度欣賞的完全立體的雕刻作品。圓雕中還包括一種半圓雕,即雕刻出需要表現的主要部分,舍棄次要部分,形成一半是圓雕,而另一半隱藏成原物,也有的是用其他圖案、景物、平面等不同手段作襯底的一種雕刻形式。
實際上,不論是圓雕還是半圓雕,它們都是立體的、可多角度欣賞的、獨立的個體。作為葫蘆雕刻,多以藝術作品為主,不具有實用功能,或不以實用功能為主,因此圓雕葫蘆在葫蘆雕刻中很少見到,雖然有些個別葫蘆圖案只從單個圖案來看,有圓雕的影子,但放在整個葫蘆中看,由於不是獨立的「個體」,圖案是附著在葫蘆上的,因而,這種雕刻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圓雕,只能算作是半圓雕。
圓雕的製作,首先要有一個准確的設計方案,把葫蘆的各部分都盡可能地利用起來。設計要合理,有些可以打破常規,例如在利用顏色方面,就可以根據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理解,不必考慮諸如枝葉須用綠色來裝飾等。在雕刻用色上,絕不會有人責難用色不當。圓雕是比較難於掌握的雕刻技術,需要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還應多看圖譜,多看各種葫蘆作品,拓展自己的思路。
製作一件雕刻作品,大致需要經過設計——選葫蘆——定型——細雕——磨光——上蠟等幾道工序才能完成。雕刻一個葫蘆首先要根據顏色的情況、設計確定要雕刻景物的布局,用墨線勾畫出輪廓,再用開鑿或雕刻機打去葫蘆,整理成所設計景物的雛形,然後用平鑿細細雕刻。要注意,用力要適當,用刀要准確。正確的姿勢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桿,無名指抵住雕件,左手拇指倚住刀鋌,保持刀鋌的穩定性,防止跑刀,劃傷別的部位。在雕刻精細的鏤空雕件時,應首先將外部紋飾刻好,再用雕刻機或手鑽把內部鑽通,最後用平鑿修整。鏤空件需要的特種刀具,要根據情況製作,以適應鏤空雕刻為准。
(2)浮雕:按照雕刻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
高浮雕:又稱三面看。一般選用葫蘆為雕刻原料,如果前面部分有一層顏色反差分明的葫蘆,更為合適。利用前面葫蘆的顏色雕刻景物,後面顏色部分作為倚托。這種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採用的一種設計方式。高浮雕的各種景物的雕刻應盡可能地採用圓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體比例合適、構圖豐滿,側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學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構圖雕刻,忽視側面的圖景比例,這是應予注意避免的。
高浮雕的製作多見花卉、人物、動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圓雕過渡的階段,是葫蘆雕刻經常採用的技巧之一。在學習雕刻的過程中,要首先學習構思設計,前後左右都要照顧到,循序漸進,不能逞一時之快,大量剔除葫蘆,致使最後有些景物無法安排,不得不改變原設計。應該採用的步驟如下:先在葫蘆上畫圖,沿線用平鑿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葫蘆。經過一個小階段的剔除,墨線不清楚時,要停工審視,將不清之墨線補上,再繼續進行,邊剔除葫蘆,邊深入設計。達到預定深度後,將背景定型,然後將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後都照顧到,不能
只顧一方。雕刻時,要注意總體設計,留下空間要充分,防止因突現的瑕疵損害設計。待雕刻全部完成後,經封蠟處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
淺浮雕:這是相對高浮雕比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較淺。所設計的畫面,要有中國民族性的裝飾效果,構圖要豐滿。常見的圖案有龍鳳、山水、花卉、歷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根據葫蘆的具體情況,確定作品題材和構圖。在設計中盡可能地把缺陷根據情況設計成山崖、怪石等景物。盡量通過巧妙的設計,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這些缺陷,或不明顯。
設計完成後,用鉛筆在葫蘆上細細勾畫。線條要准確,翻轉折疊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設計定稿後,用平鑿的側尖沿線條勾勒一遍,刀鋒要向線條一側稍稍傾斜,目的是要保證線條的完整性。勾勒完畢,用小平鑿削剔線條間的空白部分,這個工作叫「清底」。清底時要照顧全局,使整個畫面基部深淺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後,再將各線條按照設計意圖進行雕刻。對一些翻轉折疊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層次關系,力求交待清楚。雖然淺浮雕是薄層雕刻,而在結構上則要求富有主體感。初學者在線條和基礎平面接觸部,總是留有許多刀痕,這在行業中稱為「根不凈」。這種情況,只要用側弧形修光刀細致耐心地沿線條刮削,就可以消除干凈了。
高浮雕和淺浮雕,是葫蘆雕刻中的基本技法,是常見的表現形式。所以初學者應首先熟練掌握這兩種技法,以便向更高難的圓雕過渡。如果沒有從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掌握所雕刻景物的比例關系和准確布局,也不可能很好體會雕刻各種景物的感覺。所以一個初學者,應從基本技巧開始學習,注意觀察各種花卉、草蟲、動物,尤其要注意觀察好的雕刻成品,先行臨摹,再自己加以變化。觀察動物要注意神態,因為雕刻動物時傳神是最重要的,身體的其它部分都可能也可以做變形處理,只要表示出它們的精神氣質,就可能使作品有傳神之感,成為好的作品。
薄意:薄意是一種極薄的浮雕,因為它的施用對葫蘆極少破壞,而又飽含詩情畫意,所以在一些質地好而透明度高、材料相對較小的葫蘆上,經常採用這種裝飾形式。
薄意的取材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甚至書法手跡,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更是經常採用。薄意的製作主要工序如同淺浮雕,但凸起部分一般不超過0.5毫米。在照顧到葫蘆瑕疵遮蓋時。應當著重整個畫面的布局章法,隨著葫蘆形的凹凸而進行雕刻,把用刀的技法與畫面的詩情畫意熔於一爐。在雕刻過程中,要用心去刻,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呈作品之中,把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畫理在薄意雕刻中展現出來,讓薄意雕刻的方寸天地,包容進名山大川的無限秀美風光,小中見大,這樣才能達到意境。薄意的線條間的空白要仔細地清根,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其後還要對其中的細部進行裝飾性修整、開臉、開絲或點綴。
(3)線刻:顧名思義,線刻就像中國畫中的白描畫一樣,是用單線條的雕刻來表現物象。
在葫蘆的雕刻中,線刻主要是以陰線雕刻表現。線刻方法簡單明了,有些結合淺浮雕雕刻,能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線刻表現形式單一,在近距離把玩的葫蘆中,一般不單獨使用,大多數情況下,用於浮雕的細部描寫刻畫。
在各種雕刻中,線刻是最為省工的一種,但是真正能夠刻得出神入化,將畫面設計得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線刻要求製作者要有較強的繪畫能力。首先用鉛筆加以勾勒,然後用平鑿側尖或特製刻刀撥刻,其實可以說是用鐵筆往葫蘆上寫畫。待全部完成作畫後,用褚石加調少許墨色,將所刻畫面塗勻,待乾燥後,用潮濕毛巾擦去浮色,這件作品就完成了。注意畫面布局一定要有章法,多參考一些畫冊,如芥子園畫集等。
(4)微刻:在葫蘆之上撥寫極小的書法,每字約有1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動。具體製作如下:用支架夾持一塊放大鏡,做成一個觀察鏡,在頭發絲兩端夾上兩個小鐵夾,放在葫蘆之上充作劃線,透過觀察鏡,進行刻寫,然後用白水彩色塗抹即可。當製作熟練以後,不用觀察鏡也能刻制。此種工藝要求製作者有較好的書法根底,再加以練習,就可以掌握微刻了。注意葫蘆的平面要光潔,最好先用較深顏色的葫蘆。
(5)鏤雕與鏈雕:鏤雕與鏈雕是圓雕中相對獨立的雕刻技法,常與圓雕或其它技法相結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現力。鏤雕也稱鏤空,即把葫蘆中沒有表現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現物像的部分留下來。如古代雕龍,在掏空龍口腔的同時,要在口腔里保留下一顆「珠」。這顆「珠」是原材料的一個部分,雕刻者用細刀小心翼翼地通過「龍嘴」,往裡鑿出一顆「珠」來。這顆「珠」剝離原石材後,不僅能滾動自如,而且還不能滾出「龍嘴」。
基於鏤雕的難度很大,所以從葫蘆挑選、作品布局、刀具配備到雕刻程序等,都與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鏤雕的葫蘆必須質細性純,尤其是鏤空部分,更不應有裂紋和高密度的陰皮,否則容易造成斷裂。鏤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還需要特製的長臂鑿、扒剔刀、鏟底刀、鉤型刀,以及小鋸刺等專用刀具。由於鏤雕內部景物的用空間的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擴大入刀方向的辦法來克服操作上的困難,所以鏤雕景物的設計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一般來說,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鏤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鏤雕的程序是「先外後內」,待外層景物及其它襯景的打坯、鑿坯工序全部結束之後,才能進行鏤雕。
鏈雕是用一個葫蘆鏤空雕刻出一整條活動石鏈的雕法。該法源於玉雕,卻比玉雕更難,因為葫蘆不比玉質堅韌,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鏈斷瓢破。
葫蘆的鏈雕源於清初。新中國成立以來,鏈雕的表現技法日臻完善,有時一件作品中,鏈環多達數百圈。鏈條之多,鏈環之細,前所未見,令人嘆為觀止。鏈雕對葫蘆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須經過嚴格挑選、鑒定。一般情況下,質細性堅、純而無格的葫蘆比較合適。在葫蘆構思時,也要特別精心細致。首先要安排好鏈條的位置,使鏈條巧妙避過瑕疵。在雕刻時,鏈條可與其它景物同時打坯,但不能急於穿孔脫環,必須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後,再慢慢進行脫環。脫環是一項非常精細的工作,難度極高。先用小型鑽具小心翼翼地順著每環的內廓並排鑽孔,每孔之間略留距離,然後再用特製的小鏈刀或針鑽,謹慎按序,一一脫環。為了防止已脫鏈環遭受破損,每完成一環後,還要用「可回性打樣膏」加以固定,待整條鏈環刻成後,再將膠合的部分用溫水泡浸,慢慢脫落。
3、裝飾形式
雕刻葫蘆有印、刻、砑、燙等各種裝飾形式與手段。
印模屬於印的范圍。待葫蘆長成印上花紋,形成浮雕,一般設計在葫蘆通體,四周布滿花紋,八卦圖、五福捧壽、雲龍、太師少保、三陽開泰、合和如意、四季花開、人物故事等。印花工藝多用於蟈蟈葫蘆,因其身長便於印模,黑蟲與金鍾印花葫蘆較少。
刻,用牛角或瑪瑙刻成器具,按葫蘆圓體隨勢刻畫,線條流利,形體簡練,多為花草、魚類及戲曲人物故事。秋後,很多山東聊城等地的農民帶著自種自刻的扁圓葫蘆來津出售,物美價廉,多用於晚秋蟈蟈飼養之用。
砑,砑花是匏葫的特殊製作工藝,創制於北京。在清道光年間,北京有徐某獨善其藝,所作如天生成。天津近代有陳錦堂老藝人,為砑花工藝高手,他構思高雅,布局疏密有致,手法精細,每件作品如同浮雕國畫,題材為山水、花鳥等,還有的用畫師劉奎齡的稿子,更加絕妙名貴。砑花的製法是將葫蘆表層硬皮輕度軟化,之後用不同角度的瑪瑙砑子為工具,在已定稿葫蘆身上砑制出點、線、面,凸於平面,力輕則砑不凸出,力重則劃破表面面線,完全靠手感力度進行創制。
燙,燙面也稱火筆,老法以自製火香,製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鋼針以為筆頭,點燃之後導熱至銅針,用以燙畫圖案。現代以電烙鐵代替,但燙染效果,遠不及舊法理想。陳錦堂擅長這種藝法,所燙雲龍後人無人可比。現代有姓曹的和王殿華所燙山水、人物也為藏家珍藏。
漆,舊時天津大漆葫蘆,顏色絳紅,晶瑩可愛,匏體經漆之後,堅固耐用,它也同於古樂器,在美化音色方面,也會起到良好效果,也有雕與描金工藝,更為罕見。
⑧ 方尖碑是如何加工的
卡納克的圖坦蒙斯三世方尖碑,在立碑之前就已經被加工完畢。加工過程是內這樣的,先由工人用石容研磨機和上等的石英粉把碑磨得發亮,然後由工匠在表面上描畫,由熟練的雕刻工用石制工具進行雕刻,最後再在碑頂尖端蓋上金屬薄片,薄片被錘入浮雕的凹槽中固定。當碑被豎起後,這塊金銀鑲的尖頂反射陽光,使方尖碑閃閃發光,以至人們從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得到。
⑨ 精雕如何分層雕刻啊
1、先抄畫出我們需要雕刻的東西形狀襲,在進行加工,如下路的例子:
8、分層成功。
(9)薄意雕刻是如何加工的擴展閱讀:
精雕優點:
1、精雕只需3cm左右切口,手術之後面部無痕。
2、針對性強,可以一次性解決眼角下垂、額頭紋、川字紋、魚尾紋、鼻唇溝紋、全面部皮膚松垂。
3、無痛、無痕、無腫脹、無需拆線、恢復快,不影響頭發生長。
4、面部微雕術後效果維持時間長,長久保持皮膚自然有彈性。
5.、真正做到「五無」無凹陷、無鼻唇溝、無羊腮、無眼角下垂、無眼袋。
⑩ 電腦雕刻機是如何實現自動加工的
電腦雕刻機自動加工的簡單原理:通過電腦/計算機為主的計算工具,生成雕刻機可識別有規律可循的語言代碼,雕刻機控制系統將這些語言代碼轉換成電機旋轉的脈沖串,使電腦雕刻機按照預先設置好的運動軌跡進行雕刻加工。這樣就實現了電腦雕刻機自動加工的功能。
名詞解釋:
計算工具:主要以計算機/電腦為主,還包括一些專用的計算工具。
語言代碼:主要指G代碼、PLT代碼、ENG代碼為主。製作這些代碼的軟體有: UG 、 MASTERCAM 、 CASMATE 、 Art CAM 、 JDpaint。
控制系統:維宏控制系統,台灣寶元新代系統為主。維宏控制系統在電腦雕刻機應用中主要分正版盜版。維宏工控一體機以NK200和NK300為主。
電腦雕刻機自動加工的方式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通過電腦程序可以控制機器自動進行各種雕刻加工。
下面以最常見的三軸電腦石材雕刻機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電腦石材雕刻機是如何自動加工。
通過電腦內的設計軟體進行設計和排版,生成雕刻路徑,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代碼。並由計算機把雕刻路徑輸入到電腦的控制系統,是一款軟體和硬體結合的。
雕刻機控制器(硬體)中,再由控制器把這些信息轉化成能驅動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帶有功率的信號(脈沖串),控制雕刻機主機生成X,Y,Z三軸的雕刻走刀路基徑。
同時,也會給雕刻機的主軸電機旋轉信號,使固定在主軸電機上的刀頭具有切削功能。對固定於主機工作台上的加工材料進行雕銑,即可雕刻出在計算機中設計的各種平面或立體的浮雕圖形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