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是怎麼雕刻大衛的
⑴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為什麼能夠成為佛羅倫薩的象徵
米開朗基羅《大衛》是佛羅倫薩城市的主推旅遊文創產品,其影響力經久不衰,遠遠超出了西方世界。要說「大衛」為什麼能夠獲此殊榮還要從大衛特殊的身份及其象徵意義、米開朗基羅創作《大衛》的時空環境,以及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世界的地位這三個層面來考察。
先是在市政廳的入口處,《大衛》的對面放置了邦迪內利(1493-1560)雕刻的《赫拉克勒斯和凱克斯》(1525年委託,1534年落成);接下來,在涼廊中,1554年切利尼(1500-1571)《砍殺美杜莎的帕爾修斯》落成,詹博洛尼亞(Giambologna,(1529年-1608年)和《赫克里斯殺死半人馬》,等等。
除此之外,廣場上還聳立了巴托洛米奧·阿曼納蒂(Bartolomeo Ammannati)以科西摩一世為原型設計的海神波寒冬噴泉(1563-1575),用以紀念科西摩一世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標志著科西莫一世掌握了海上的統治權。1594年,廣場上又樹立起一座詹波隆那(Giambologna)製作的科西摩一世騎馬像。
所以,同樣是佛羅倫薩城公共雕塑,《大衛》的象徵意義和歷史意義是民主與共和,而不是專制與獨裁。
⑵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肩膀上是什麼東西啊
是個投石來器,把石頭放到源那個淺淺的碗似的東西里(他肩膀上那塊兒),然後手一甩就扔出去了
那是一個什麼戰役,不記的了,自己查查吧,總之其實就是想表現"大衛"的英勇,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就是他扔石頭的一剎那,全身肌肉都緊綳著,雕刻得特別寫實
⑶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是什麼時候創作的呀
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⑷ 米開朗基羅雕塑像大衛體現了什麼精神
《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⑸ 請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大衛」時多大
26歲
26歲的米開抄朗基羅載譽回到故鄉襲佛羅倫薩,便立即從事《大衛》雲石雕像的製作,三年後完成,安放在韋吉奧宮正門前,作為佛羅倫薩守護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徵。
參考:世界名畫之二:米開朗基羅作品
http://ccd.zjonline.com.cn/sjmh002.htm
網路一下:米開朗基羅 大衛
http://www..com/s?wd=%C3%D7%BF%AA%C0%CA%BB%F9%C2%DE+%B4%F3%CE%C0&cl=3
⑹ 著名雕塑《大衛》是誰創作的
米開朗基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而雕像《大衛》就是他的一個傑出作品。
米開朗基羅,1475年誕生在義大利的一個官員家庭。他剛生下來,由於母親身體很弱,小米開朗基羅便被送到了一個村莊里,交給奶媽喂養。在奶媽家附近,有一個採石場,而奶媽的丈夫正是採石場的工人。當小米開朗基羅剛學會走路時,他就整天與石塊、鑿子為伴了。
小米開朗基羅10歲時,父親將他送入學校念書。然而,此時藝術已經開始在小米開朗基羅的心裡扎了根,他對父親說:「我要做一個藝術家。」
父親大驚失色:「現在,藝術家的地位與勞工的地位差不多,你竟然想做藝術家!我決不允許!」盡管父親強烈反對,但倔強的米開朗基羅還是迫使父親將自己送到一個藝術家那裡當學徒。
米開朗基羅將精力集中在雕塑方面。經過專心的學習,18歲時他就贏得了名氣。後來,有人請他將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刻成一座雕像。在認真考察這塊大理石時,米開朗基羅的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設想:塑一座大衛像。
大衛是古代的一個英雄。相傳,在大衛還是個放牧的少年時,一隊敵軍侵入了大衛的家鄉。家鄉的戰士們奮起反抗,可是因為敵軍的首領是一個很有力量的巨人,戰士們無論怎樣英勇,也沒法將敵人擊退。
年輕的大衛也投入了戰斗,他的任務是給戰士們送飯。看到戰士們難以抵擋巨人的襲擊,大衛就提起巨石,向巨人擲去。巨石砸死了巨人,敵人大驚失色,只好逃跑了。
想法明確之後,米開朗基羅就關上工作室的大門,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在雕塑的過程中,他拒絕了一切拜訪,只允許幾個助手觀看他的工作。
經過4年的奮斗,一座高達5米半的宏偉塑像完成了。凡是見過大衛像的人,無不為塑像體格的完美、線條的流暢、神情的逼真所震撼。人們驚嘆說:「這真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啊!」而雕像的創作者米開朗基羅,從此也成了名震世界的雕塑大師。
⑺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為什麼頭的比例好大,意圖是什麼
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頭和手比例較大,因為高大的雕塑仰視時,上面的部分會顯得小,米開朗基羅略為放大頭的比例,意圖使觀者感到合適,又能顯現大衛的智慧和堅強。
1、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塑簡介:
《大衛》雕像創作於16世紀初,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達5.5噸。它是文藝復興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被視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2014年5月,義大利科學家發現,「大衛」的腳踝處有細小裂紋,存在倒塌的危險。
2、雕塑的意義
《大衛》獲得巨大的成功,標志著米開朗基羅藝術上的成熟。《大衛》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閑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刀下的大衛是一個充滿著旺盛生命力,有著必勝信念的健與美的英雄形象。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獲得了盛大的成功,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當時佛羅倫薩市民心目中抵禦外敵、保衛祖國的英雄形象的化身。它被西方美術史稱為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註: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又譯「米開朗基羅」、「米高安哲羅」。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來表達後人作為對他的尊敬。
⑻ 如何欣賞米開朗基羅《大衛》之美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在雕刻家的行會中,他已被公認為藝術大師之一。他的雕像大部分表現健美人體。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一種人文主義思想的表現特點。當時人們剛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下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因此,贊美人體的美,是對古代希臘藝術的一種「復興」,不僅如此,它的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反對宗教的虛偽,重視人及,其現實的力量,是一種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的反映。這對整個歐洲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過去的藝術家們多半表現大衛割下敵人的巨頭,已經取得勝利的情景。米開朗基羅表現的卻是:大衛左手上舉,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帶",右手下垂,似將握拳。頭部微俯,怒目裂眥地直視前方,處於迎接戰斗的狀態。從藝術效果來看,這種矛盾高潮到來之前的狀態更富有吸引力。藝術的效果之最高潮,不是激情的後面,而是產生激情的前一瞬間。大衛怒目直視前方,就是准備迎受這一高潮的到來,因而在藝術上顯得更有力量.後來,人們把這尊歷史名作視為保衛祖國,不放鬆警戒的象徵,其意義就在於此。 從思想效果上說,雕像充分體現了一種頑強、堅定和正義的精神氣質。米開朗基羅把大衛作為保衛共和制城市的一名青年戰士的典型來塑造,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藝術技巧上,藝術家以解剖學為基礎,對人體結構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現得極為合理極為自然,同時對手的關節和大腿加上誇張加長,手和腳稍大,這對一個少年來說是正常的。面部表情也非常逼真,他雙眉緊鎖,目光炯炯,全神貫注,顯示出壓倒一切敵人的威武姿態。這件作品成為後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是雕塑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總結: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⑼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是什麼人作品有多高
大衛是聖經中的英雄
⑽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他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
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抓住投石帶,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