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加工成雕刻品法律屬於什麼
1. 如何製作根雕步驟詳解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兒女以智慧和勤勞發明了一項又一項的工藝,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珍寶。根雕就是其中一個絕好的例子。根雕就是就地取材,在發揮自身才華的基礎上,利用自成形狀的樹根,將其加工成藝術作品。此項藝術不僅僅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需要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雕刻技術。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到底該如何製作根雕。
根雕介紹
根雕,漢族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為在根雕創作中,應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輔助性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加工程序
一、採集根材。根雕貴在自然,好的根材並不是隨處可見。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二、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兩種:鮮剝法和浸泡法。鮮剝法是將樹根用水洗凈後露天放置2-3天,讓根部水分蒸發一些,然後用刀從斷口處撬起剝除樹皮。浸泡法適用於放置時間較長的乾枯根料,其方法是將根料浸入水中數天,直至可剝除為止。小心不要損傷根材和破壞紋理。
三、構思造型。先不要急於動手雕刻,應根據生活經驗,仔細琢磨,觀察其造型。
四、雕刻成型。構思好後,就可動手加工,裁截掉多餘的根須,斷面用火澆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狀,達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誇張、朦朧的形象體現樹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殘缺不全時,可選用同一質地的根料進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跡。
五、打磨。用粗砂布將根料打磨一遍,將傷口痕跡磨平,再用細砂布拋光,使表面光亮可鑒。用砂布打磨時用力要均勻,避免破壞它原有的色澤和紋理。
六、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復在根材上塗3遍即可,實用根雕工藝品如花盆架、電視架等,可上調和漆,使其古色古香。最後一段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為其增值不少。
以上就是對於根雕及其加工過程的介紹。一般來說一件大型的根雕完成需要至少2-3年的實踐,而極大的時間花在構思上,因為一件根雕作品的好壞最關鍵在於它的立意。但是根雕最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尋找到一根有價值的樹根,只可偶遇,不可強求。根雕作為一種傳承的藝術,我們希望根雕在新時代能夠注入新的時代文化,繼續創造一件又一件的稀世珍品。
2.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 他人的樹根加工成藝術品是否發生物權變動 為什麼
一般發生變動,因為樹根本來價值就不高,但是成了藝術品價值就不一樣了。當然,如果樹根本來就很有價值,這就不一樣了
3. 樹根雕刻能鑒定年代嗎
根雕鑒定基本是從幾方面進行
首先是年輪
其次是在破壞年輪的情況下
憑經驗看大小
當然是借鑒同類型的材質
比如,剛下的料就很明顯
也好判斷
4. 根雕簡介 根雕製作技法介紹
導語:根雕我們都見過,所以它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根雕是我國傳統的一種雕刻藝術,到現在為止已經有著上百年的歷史了。那麼根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雕刻呢?根雕都有哪些雕刻技法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關於根雕以及根雕製作技法方面的情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雕簡介:
為了更好地了解根雕的製作技法,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根雕。根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樹根為原材料進行雕刻的雕刻手法。根雕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幾百年以前就有人使用樹根來雕刻藝術品了。值得一提的是根雕是漢民族特有的一種雕刻,其他民族並沒有。根雕是一種純自然的雕刻,他利用樹根原有的形態,,在雕刻藝人的刻刀下變換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
根雕製作技法介紹:
在上百年的根雕藝術中,流傳下來了很多的製作技法。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根雕製作技法。首先第一個技法就是脫水乾燥。這是製作根雕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因為只有經過脫水乾燥以後根雕才不會腐爛或者是變形。具體做法就是蒸餾,或者是自然風干。其次製作根雕還有一個技法就是著色上漆。因為樹根的顏色一般都是灰色或者是黑色的,並不是很好看,為了使根雕藝術品美觀,必須進行著色上漆。經過上漆的根雕才會五顏六色,非常漂亮。
根雕製作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技法就是雕刻,這對於製作者的雕刻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一個製作根雕的樹根是很難尋找到的,一不小心雕刻壞之後是非常可惜的。所以一個精美的根雕是要經過無數工序以及匠人的精心製作的。
根雕製作工具
根雕創作的根材,主要是兩個來源:一是揀。從山坡上、道路旁、梯田邊揀;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
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一到春天,花木小市上有出售花木盆景樁頭和樹根的,花錢不多,得來較易,既省時又省力。
尋找根材的過程,是運用生活經臉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怪。但尋覓根材也不能沒有重點。根藝家的共同經驗是:
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最艱苦的條件下。正是這些艱苦條件的限制,根才長的奇形怪狀。因而到山區、林區、懸崖峭壁處、溝壑邊尋覓,易有收獲。相反在平原上、沃土裡生長的根,則很少有奇特形態,到這類地方尋覓不易有獲。因此,要很據各自的生活環境,確定尋根的重點方向。
根材的種類自然界可供選擇的根材是很多的,有喬木、灌木、藤蘿、竹子等。古人進行根雕創作的根材有檀香、紫檀、松、竹藤、桑等,質地堅硬、光滑、細膩,紋理清晰,適宜進行藝術加工。現代根藝家拓寬了用材的品類。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不同,可供選擇的根也不同。在東北有柞、櫟、楊、榆、椴、樺、映山紅等硬雜木的根。華北地區有山棗(也叫酸棗)、荊條、松樹、刺槐、椿樹、山葡萄等。在南方有黃楊、鐵杉、金錢松、龍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選用。這些樹木之根因生長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態怪形,可供根藝愛好者藉以造型,實現「奇」與「巧」的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總之,大自然為人們准備了千姿百態的材料,盡管它是被丟棄的、僵死的廢物,不甚完美或似是而非,但它潛藏著可供利用的美,這就為根藝家提供了施展形象思維、創作有生命力作品的物質條件。
工具及輔助材料
一般說來進行木雕創作的工具,如鋸、木銼、鑿子、刻刀、扁鏟、斧頭、木鑽、木錘、刨子等,都可以用來進行很雕創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紙(布)、粗細布、棉紗、繩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時。如火烤、蒸煮、防蟲處理時還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備。
用以根雕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還有些輔助材料,如膠(水膠、乳膠)、石蠟、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著色時,還要准備所需的顏料。
關於根雕以及根雕製作技法方面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這么多的內容,希望大家看過之後會對根雕製作技法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其實根雕是一種傳統的技藝,它有很多的獨特的製作技法,只有一些長時間從事於根雕藝術的任人才會掌握這些根雕製作技法。根雕製作技法是非常多的,我們在這里介紹的只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些,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了解。對於根雕方面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的話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發布的相關內容。
5. 一根老樹樁想用來做個雕刻藝術品需要哪些處理方法
根雕藝術主要是依靠雕刻者的水平,而不是靠樹根。一般來說,只要造型合適版、比較堅硬、不權易變形的樹根均可以用來雕刻,如樟木、龍眼、黃楊、棗樹、烏木、竹子、各種紅木等都可以的,有些雕刻者甚至在雕成作品之後也搞不清到底用的是什麼樹根。
6. 根莖類雕刻原料有哪些
這么跟你說吧,根雕工藝品以樹根為原料,經過篩選、構思、加工而成。它投入少,工具簡便,許多地方農民製作根雕工藝品致富了。現介紹其加工程序:
一、採集根材。根雕貴在自然,好的根材並不是隨處可見。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二、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兩種:鮮剝法和浸泡法。鮮剝法是將樹根用水洗凈後露天放置2-3天,讓根部水分蒸發一些,然後用刀從斷口處撬起剝除樹皮。浸泡法適用於放置時間較長的乾枯根料,其方法是將根料浸入水中數天,直至可剝除為止。小心不要損傷根材和破壞紋理。
三、構思造型。先不要急於動手雕刻,應根據生活經驗,仔細琢磨,觀察其造型。
四、雕刻成型。構思好後,就可動手加工,裁截掉多餘的根須,斷面用火澆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狀,達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誇張、朦朧的形象體現樹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殘缺不全時,可選用同一質地的根料進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跡。
五、打磨。用粗砂布將根料打磨一遍,將傷口痕跡磨平,再用細砂布拋光,使表面光亮可鑒。用砂布打磨時用力要均勻,避免破壞它原有的色澤和紋理。
六、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復在根材上塗3遍即可,實用根雕工藝品如花盆架、電視架等,可上調和漆,使其古色古香。最後一段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為其增值不少。
7. 樹根可以干什麼(藝術)
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向當水平。 中國木雕的雕刻材料分類: 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戰國和漢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動物雕刻,唐宋時有人物、仙佛、鳥獸等木雕。明清時代小型木雕擺件、建築木雕裝飾和木雕日用器物大為發展。 中國木雕有分為很多流派,如:東陽木雕、廣東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白族木雕,徽州木雕,鶴慶木雕,雲南劍川木雕,等等。可以說流派繁多,爭奇斗艷,百花齊放;中國木雕已成為藝術殿堂的一朵奇葩。 非洲木雕:非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繁榮的雕刻藝術之鄉。從東非到西非,最流行、最具特色的雕刻是木雕。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在製作、在展覽、在銷售。木雕被譽為非洲藝苑中最艷麗的一枝奇葩。 非洲木雕藝術歷史悠久,但時間究竟有多長,說法不一。西非的部族頭人說,他們的祖先是「口銜刻刀來到人世的」。意思是說,木雕藝術與人類同生並存。考古工作者發現,早在史前時期的非洲岩畫中,就有木雕存在的遺跡。據此判斷,木雕在非洲恐怕至少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但一些學者認為,真正的木雕藝術始於利用鐵器「雕木為具」。這樣算起來,非洲木雕藝術的歷史大約也就兩千多年吧。非洲的木雕作品千姿百態,但大多具有共同的藝術特點。一是具有強烈的節奏和動感。二是誇張手法的廣泛運用。三是粗獷與細膩的巧妙結合。非洲木雕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贏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西歐、北美和日本已成為其熱銷市場。
8. 樹根工藝品都需要什麼材料什麼油漆
1、要避免陽光直射。雖然冬日陽光沒有夏季猛烈,但長時間日曬加上本來就乾燥的氣候,木質過於乾燥,容易出現裂縫和局部褪色。
2、應定期進行保養。在正常情況下,每季度只打一次蠟就可以,這樣傢具看起來有光澤而且表面不會吸塵,清潔起來比較容易。
3、要保持滋潤。木製傢具的滋潤不能靠水分來提供,也就是說不能光用濕漉漉的抹布簡單地擦拭,而是應該選用專業的傢具護理精油,它蘊含容易被木質纖維吸收的天然香橙油,可鎖住木質中的水分,防止木質乾裂變形,同時滋養木質,由里到外令木質傢具重放光彩,延長傢具的使用壽命。
4、不宜放在十分潮濕的地方,以免木材遇濕膨脹,時間長了容易腐爛,抽屜也拉不開。
5、避免硬物劃傷。打掃衛生時勿使清潔工具觸及傢具。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堅硬的金屬製品或其他利器碰撞傢具,以保護其表面不出現硬傷痕跡以及掛絲等現象。
6、要防止灰塵。一般用紅木、柚木、橡木、胡桃木等製作的比較高檔的原木傢具都有精美的雕花裝飾,如不能定期清潔除灰,細小縫隙中容易積灰影響美觀,同時灰塵更是讓木製傢具迅速「變老」的殺手。
9. 根雕的工藝做法誰知道
關與根雕藝術的創作大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根雕藝術的工藝加工過程;另一方面是藝術創作過程,二者是密不可分得,在創作過程中又是同步進行的。為了便於初學者掌握、研究,分為二個部分進行論述,這一講是:根雕藝術品的工藝加工製作。
一、根材的選擇
這裏不指定選擇什麽樹種,可以自己採集,也可以到市場上購買。選擇根材須遵循的原則是選擇硬質根材,不要選擇軟質根材,楊柳木及其他軟質根材不能入選,因為硬質根材具有保存和收藏價值,軟制毫無價值可言。選材通常要選那些具有神奇特色的具有厚重物質的根、疤、節、瘤,有的樹枝樹干也根據需要入選。根雕妙道神奇自然,不具備神奇特色的材料不要選用加工,即使加工了也沒有藝術價值,到頭來只是樹根垃圾。
二、根材初步加工:
選來根材要進行加工,主要按照以下四個步驟:
(1)根據根型、作品題材、作品創意的需要對樹根進行取捨,去粗取精,沒有用的東西都要鋸掉和砍掉,使樹根具備藝術的原始雛形。
(2)去掉樹根的表皮。有兩種方法:一是自然浸泡法、就是把樹根放在水泡裏或者用大缸大桶浸泡,各種樹木浸泡時間不等,有的需要一個月,有的需要半年時間,以泡下根皮自然脫落為好,此法不足是時間長。二是水煮法,就是將樹根放在大鐵鍋或大鐵桶里加水燒火煮,待皮煮掉為止。對有腐朽表皮的也可以採用上述兩種方法,經過長期浸泡和水煮都具備清除蟲害的功能,又可去除腐朽表皮。三是對於不需上述兩種加工方法的根材,為保持材質色彩的清亮,去皮後要做噴灑殺蟲劑處理。以上三種方法以自然乾燥為好,未經過處理的根材不能製作加工根雕藝術品。
(3)對腐朽根材的表層,必須全部清除乾凈,不能有一點的腐朽物,在清除的同時要注意保護根材深藏的肌理,不得破壞。
(4)加工工具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到市場上購買,也可以根據需要製作工具,需要什麽工具就製作什麽工具,工具使用因人因條件而異,無固定要求。基本工具為斧子、大鋸、小鋸、鑿子、木銼等,再加上一套雕刻用刀既可。
三、根材的進一步加工:
初步加工之後,要進入深入加工階段。
(1)根據材料和藝術構思需要,雕刻和修整根材在這一階段進行。一般地說要根據根材的自然形態,要巧籍自然,妙施雕琢,不要象製作木雕那樣去雕刻,否則就會失去根雕的根本意義,失去根雕自然美的特質。好的根材只須略動數刀就可以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奏刀越簡約越好。
(2)在確定形象的基礎上進入加工和處理肌理階段。肌理表現是根雕藝術重要表現手法之一,有些材質形成天然的完美的肌理,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們在製作時要注意保護,不要破壞。有些腐朽的根材在去掉表層的腐朽部分之後,需要處理肌理,這就需要我們依據肌理的自然走向和自身的規律加以處理,一般說、處理的方法主要是用撓刀順著紋理撓溝,大膽落刀,細心收拾,強化肌理表現力,增強藝術感染力。有些地方不得不奏刀的地方,要進行模仿肌理處理,模仿的要求是以假亂真,越巧妙越好!
(3)打磨加工 ,就是選用不同型號砂紙根據需要對作品進行磨光處理,這是作品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打磨,使作品增強完整性、統一性、合諧性。需要注意的事項:一是需要磨平的一定要磨平整,不許漏出刀斧鋸處理痕跡。二是需要輕磨的,只須輕輕打磨,不許破壞肌理。三是需要局部處理的,不要打磨全部。四是不需打磨的千萬不要打磨,否則會破壞作品表現力。
四、作品的後期製作處理:
(1)後期的製作主要是最表層的處理,提倡綠色處理法。處理完的根雕作品的表層要噴灑殺蟲劑,一般地說要噴灑那些低毒、對人體危害小的殺蟲劑,目前市場上的驅蟲劑同樣具有殺蟲作用,可以選用它來噴灑作品的表層,千萬不用毒性高的農葯作為殺蟲劑,它雖然具有完好的殺蟲作用,同樣對人體也是有危害的。未經過水煮、浸泡、消毒殺蟲處理的作品沒有保存收藏價值,因為這樣的根雕作品經過不長的時間,就會受到害蟲的侵害。
(2)關於根雕的色彩處理,這一道工藝是關繫到一件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工序,處理得好,可以使作品錦上添花,處理得不好全盤皆輸。1.作品最好不著色。根材本身的自然造化,色彩豐富而自然。自然本色是最好的色彩,天然古樸無華的色彩,中國古典美學稱之為原色是最高的審美境界,體現了色彩的自然美的法則。如果不需要著色的作品著色,反倒損害作品本身美感,降低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2.需要著色的也要選用配製與根材相和諧的深褐色或淺一些的褐色(俗稱栗子皮色),色彩一定要表現得古樸自然,嚴禁大蘭大綠大紫大紅進入作品,或者採用色彩畫人或動物的鼻子和眼睛,或者勾勒各種花絞等,這是根雕藝術特性所決定的。著色的作品一定要選用那些低粉質的化學材料,使用時一定要把浮色擦掉。操作方法是:將顏色調配後,塗在作品表層,稍過一會用干抹布將浮色擦掉,讓色彩吃到木質和紋理的深處。3.有的根材天然色彩白凈,一定要注意保護,增強藝術的感染力。在浸泡初期加工階段就要掌握好時間,不要浸泡時間過長,造成色彩變深變色,在乾燥階段要及時調整乾燥方式,防止黴變導致色彩變樣。有些根材需要增白的要進行化學處理,可使用氨水加雙氧水「漂」色,可以促使根材增白,但一定要保持原始色彩,處理時間不易過長,否則根材就要發生假變,看起來不象根材而象塑膠製品或石膏製品了。
(3)燙蠟和打蠟。這是作品製作的最後的一道工序。1.作品確定色彩後要進行燙蠟處理。方法是:將石蠟用熱稀釋後,用毛刷趁熱刷在作品的表層,由於熱蠟遇冷後凝固,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要用1500W的吹風機將蠟吹平,或吹掉表層蠟或是吹進木質裏,表面一定不能殘留浮蠟。目前市場上有一種能夠噴灑的液體蠟也可以使用,但不如燙蠟效果好。2.燙蠟完成後,要等乾燥後再進行打蠟處理。燙蠟和打蠟是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打蠟就是用目前市場上賣的白鞋油(鐵盒裝,不要管裝)用毛刷蘸白鞋油把作品表層塗一遍,十分鍾後用另一支乾凈、乾躁的毛刷在表層輕輕擦拭,直到把作品全部打完為止,效果是呈現一種亞光狀態的古樸光澤。或者在塗蠟以後用干抹布反復擦拭,也可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3.如果不用燙蠟法,也可以用松節油塗抹作品底層打底。用法是:採用噴槍噴法或用毛刷刷拭。待乾燥後打蠟上光,同上述方法操作相同,也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目前很多根雕商品生產都採用此種方法,簡便易操作,成本也低廉。4.真正好的根雕藝術作品是不上色、不上漆,只做燙蠟、打蠟處理,因為藝術創作不同於商品生產,因為商品生產具有滿足市場消費階層心理需要的隨意性。所以這裏所說的工藝製品不主張著重色,上大漆,除降低作品的藝術品位元以外,還有造假嫌疑,有很多拼接的作品通過重色和大漆瞞天過海。這裏主張不用大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根據作品的需要也可適當地用,但是不能作為主導工藝來對待。
五、作品的最後定型:
經過前四個階段的工藝加工,到此基本上完成了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作品在完成之後要有一個審視階段,要檢查作品製作工藝是否合理,藝術創意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點、面、線條、色彩、光澤是否和諧統一。如果連自己看了都不滿意,就不要推向大庭廣眾。一般地說主要問題容易出在後期製作上,大體上是作品的外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個別地方局部色彩的不協調等。要檢查問題出現在什麽地方根據檢查結果確立修改措施。但這種修整隻能限於局部的或外觀的修正上,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結構修改,否則就要從頭開始,一切都改變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10. 什麼樹的樹根可以雕刻藝術品
根雕藝術主要是依靠雕刻者的水平,而不是靠樹根。一般來說,只要造型合適、比較堅硬、不易內變形的樹根均可以容用來雕刻,如樟木、龍眼、黃楊、棗樹、烏木、竹子、各種紅木等都可以的,有些雕刻者甚至在雕成作品之後也搞不清到底用的是什麼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