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大肚彌勒佛如何雕刻

大肚彌勒佛如何雕刻

發布時間: 2021-02-09 18:54:21

⑴ 大肚彌勒佛的圖片。

http://picasaweb.google.com/vclin22/18#
這里很全的.

⑵ 工藝品 大肚彌勒佛 能在家裡擺放不

放在高凈之處。
不要放在卧室。
不要對著衛生間。
不管有沒開光。對佛像有多專少分屬尊重。就有多少分功德。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節選)「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
-------------------------
南無彌勒菩薩。祝你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⑶ 靈隱寺的彌勒佛雕刻和其他佛像有什麼區別

杭州西湖靈隱寺畔的飛來峰造像,是元代石雕佛像的傑出代表。它作為大理風景區內的石窟藝術,各個洞窟的布置在選擇環境上頗費心機,分布在西湖的水光山色之中,成為美妙的西湖風光的點睛之作,為景區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它們有藏、漢兩種,陸續雕刻於五代、宋、元時期,元代造像最突出,題材十分豐富。有藏傳佛教造像,有各種密宗題材。更多彌勒佛介紹請閱讀文章靈隱寺飛來峰石雕佛像觀音菩薩雕刻賞析元代內地的佛教雕像上承宋代,又吸收了西藏等地的風格,有獨特的面貌,在當時就引人注目。元代釋圓至《牧潛集》記載石雕工匠張生:「一堂之上坐立有度,尊卑有容。怒者、喜者、敬者、居者,情隨狀異,變動如成人,住觀者雙目有神,不敢目為土偶,此塑之工也.菩薩則不然,慈眼視物,無瓦畏之色以聳觀瞻,其見非願。其慈若喜,其寂若悅。德悅於容,動於神。」據說,他塑造的觀音完全體現了所塑對象所應有的含義。今天雖然見不到張生的作品了,但卻留下這一段寶貴的文字記述。飛來峰是西湖邊的一座高二百多米高的石峰,據說是從天竺的靈鷲山飛來的。飛來峰造像中的青林洞,也叫老虎洞、金光洞,洞口上方雕有五代時的西方三聖,彌勒佛和大勢至、觀世音,為後周年間雕刻;洞口右邊石壁有北宋時雕鑿的盧舍那佛會:頭戴寶冠的盧舍那佛即大日如來,雙臂高舉作說法狀,四周有文殊、普賢、四天王、四菩薩和供養人,還有浮雕的兩名飛天。玉乳洞雕刻有北宋時的二十多尊小型羅漢像,還有六位禪宗高僧,即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龍漲洞洞口有北宋雕刻的三組佛教故事。第一組是白馬馱經,表現東漢時佛教傳入的故事:兩位南亞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應漢明帝的邀請,用白馬馱著經書,萬里迢迢來到洛陽,建立了白馬寺。石壁上的人和馬顯出經過長途跋涉的疲倦,很有藝術性。第二組是朱士行求經的史實。朱氏是曹魏時僧人,是較早前往西域取經的中國僧人之一。雕塑家表現他一手持棍,牽著馬匹,大步前行.前往西天取經。還有大家熟知的唐僧玄類,唐僧在這里是位謙和的僧人,雙手合十。這三組故事都是真實的歷史,表現手法也較寫實。請閱讀;最完美的石雕菩薩雕刻像在哪裡煙霞洞有宋雕觀音,嫻靜優美,寶冠纓絡,極為華麗,是江南女子的裝束,衣裙的線條用了陰刻線,和仕女畫相近。飛來峰梵式造像有菩薩、救度佛母、大白傘蓋佛母、佛母、多聞天王、金剛等,還有白衣觀音、水月觀音、楊枝觀音等。一處是五方菩薩,塑出了持柞、持劍、持鈴三位。閻文儒先生對此曾有記述。還有一尊是金剛手菩薩,身子略肥胖變形,胸乳袒露,下系短裙,頭戴碩大寶冠,一手舉起,握金剛柞,配著飛舞的帛帶,姿態更為生猛,雖然誇張,更能夠吸引人。造型都符合人體比例,衣紋流暢生動,可惜肢體像使用面團塑成,比較圓胖,幾乎看不見骨骼,,缺乏力度。飛來峰漢式造像是漢地流傳的大乘教派內容,有彌勒和十八羅漢等。最著名的是第36窟那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南朝的剡縣大佛、唐代的樂山大佛,(不明白樂山大佛請閱讀四川樂山石雕大佛是怎麼建造的呢)雖都是彌勒佛,但不是這樣的。原來,這是五代後梁時的一位和尚,浙江四明人,在岳林寺出家,因為他手裡常拿一個大布袋,互邊裝著他所有的生活用品,所以又稱呼他為布袋和尚。這位和尚大腹便便,如果是天要下雨,就先穿著濕鞋行走;如果是晴天,他反倒要穿著木屐抱膝而眠。他見物即乞,並留下一丁點放進布袋,飢餓時就吃,吃飽了就睡。他最喜歡小孩子,常和小孩在一起嬉戲。在他坐化之前,留下一首詩:「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不自識。」於是,人們認為他是彌勒佛化身,建佛塔供養他的法體,(佛塔的介紹請閱讀文章佛教石塔簡稱佛塔介紹)。以後塑造的彌勒佛就都以他的模樣為模特,這尊飛來峰大佛為彌勒佛較早的遺存。它高約二米,胖頭長耳,袒胸露肚皮,斜倚著布袋而坐,一手抓住布袋子,一手拿著佛珠,慈眉善目地笑著,胖而寬的臉出現了雙下巴,突起的顴肌,下垂的耳朵,都有點誇張,但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人。同是彌勒佛,剡縣大佛的笑容是可親的,(剡縣大佛也叫江南第一大佛,請閱讀我寫的文章江南第一石雕大佛像是怎麼雕刻的))樂山大佛嚴肅一些,但也有慈和的心緒。布袋和尚更是滿臉笑容而不是冷漠無情的,展示著他寬廣的胸襟、慈悲的心性,和普通人一樣可以親近。看見它的人會受到感染,心頭會快樂,並對他產生敬佩。難怪其形象近千年來能夠深人人心,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肚佛」。大肚佛身邊還雕刻著十八羅漢像,身形較小,動態各異,它們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群像。在飛來峰的冷泉邊,有一座小山嘴,雕刻家就在山石上開一個小完,里邊雕出一個跌坐的觀音像,旁邊設著一隻凈瓶。觀音一腿曲起,微微側頭,似在傾聽水泉之聲。風景和石雕佛像緊密結合,相映成趣。

⑷ 怎樣在葫蘆上烙大肚彌勒佛寫笑口

你首先得有繪畫的功底和電烙畫的實踐經驗,然後找到彌勒佛像或者在網上搜索適合烙畫的簡單線條佛像,先用鉛筆把線條輪廓勾勒上去照著去烙,估計你能夠成功!另外畫佛像還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啊!

⑸ 大肚彌勒佛應如何拜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借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
如果加以細分,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虛。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了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只知道「他」在拜。
如果在寺院拜佛,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接連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念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切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雲:「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贊嘆,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經行而過。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拜佛的動作解說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是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撐起,直腰起立,兩手合掌立直。

⑹ 雕件彌勒佛什麼意思

彌勒佛是未來佛,又是現在在兜率天宮講法的彌勒菩薩,擺件彌勒佛有吉祥的寓意,大肚彌勒佛又有笑口常開,能容天下的品德。

⑺ 菩薩和大肚彌勒佛在佛堂應怎樣擺放位置

彌勒同為菩薩可以與諸菩薩一同擺放,無需刻意分別。
彌勒菩薩,於未來世在龍華樹內下證得阿容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於兜率天講法。與此世間有大因緣,曾以布袋和尚示現。深入民心,使人見之而生歡喜心。世人常稱以彌勒佛。
菩薩,在民間的概念相對比較模糊,除佛門中的諸菩薩外,還有諸如天神、地祇、或是當方土地山神等眾都被稱為菩薩。
如上情況在擺放的時候就需要注意,以菩薩為上首位,天神下首,地祇等神再依次向下。

⑻ 大肚彌勒佛掛件自己怎麼開光

阿彌陀佛

安放在上位恭敬誠心供奉,不用開光,你誤解了開光的意思。

問:有人說佛像,佛珠、念佛機等要開光才能夠結緣?需要開光嗎?



凈空法師答:

這個沒有必要。什麼叫開光?是佛像開了光才靈,我替他開光就靈,你們從今之後不要再相信佛像,要相信我。為什麼?我叫他靈他就靈,我叫他不靈他就不靈,這不是很明顯的嗎?統統搞錯了。這個開光,我以前講過幾次,也講得很清楚,大家要記住。開光是什麼?是新的佛像建好,是啟用典禮。啟用典禮一定要介紹給大家,這尊佛像代表什麼意思。譬如說建觀世音菩薩像,啟用典禮的時候開光了,向大眾說明,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看到這個佛像開啟我們自己慈悲的光。是佛像開我們的光,不是我們開他的光,這不是顛倒了嗎?見到釋迦牟尼佛,你就想到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凈,開自己的光,我對自己要清凈,對別人要仁慈,這就是釋迦。見到地藏就想到什麼?孝親尊師。他常常提醒我們,我們自性的光明就發出來,是他開我們,不是我們開他。我們開佛菩薩的光,還要佛菩薩干什麼?這個錯誤的觀念,我們同學們都應當為大家解釋,你不解釋,全迷信了。佛菩薩開了光就靈了,靈在哪裡?這一定要懂得,不要迷信。

佛菩薩形像全是表法的,全是教育的作用,時時刻刻用他來提醒我們。如果有個人天天說你要慈悲對人、慈悲對人,不是討厭嗎?說得太煩了。用個觀音菩薩像放在那裡,你看像又凋塑得好,你看得也很歡喜,看到他就想到我要用慈悲心對人,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要用孝敬心對人,那我就是地藏菩薩,這就對了。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果德,他是表法的,他是個教學的工具,不是別的。你要把他當作神明看待,那全是迷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⑼ 大肚彌勒佛木雕起源哪個年代

大肚彌勒佛木雕最早起源於宋代時期,因為在宋代之前,彌勒菩薩的形象並不是回大肚子的答形象,而是一位身材非常勻稱的菩薩形象。之所以後來彌勒菩薩的形象變成了大肚子的樣子,是因為在五代時期,有一位生於浙江奉化的和尚。他原名契此,號長汀子,在奉化岳林寺出家。他身體肥胖,常肩搭一個布口袋,見到有五穀掉在地上,便隨手撿入布袋內,用來施捨窮人,人稱「布袋和尚」。後來他於奉化岳林寺東廡下石凳涅槃,此前留有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後來在其它州有人見和尚亦負布袋而行。於是四眾競圖其像。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