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達摩有什麼寓意
㈠ 和田玉雕刻觀音、達摩是什麼意思
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喻意,有佛主保佑的意思,讓人們尋求一種心裡平衡。一般來說男戴觀音女戴佛。
㈡ 和田玉的達摩有什麼寓意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專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屬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達摩為我國一代宗師,面容慈善,眼眸深邃,手縷胡須,彷彿進入大徹大悟的境界,長而白的濃密胡須更能顯示他修行的高深和知識的淵博,加上達摩面壁九年終修正果,寓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學有所成。
達摩一生與佛結緣,六根清凈,心明如鏡,沒有任何的貪念和慾望,看破紅塵,寓意可以除去一切煩惱,事事順心、生活安逸。
達摩,為我國禪宗始祖,法力的高深可想而知,可以抵擋一切災難和苦難,寓意化險為夷、驅邪避難。
達摩的表現形式通常是以一位長著來體現,濃密的胡須長而白,但仍然可以坐如鍾、站如松,偉岸的身材象徵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達摩之所以能成為禪宗的創始人,是因為他能清楚自己的內心,明確自己追求,做到明心見性,堅毅永不放棄,便能修成正果,寓意人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一旦確定目標,就要堅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終。
㈢ 玉器雕刻有觀音,喜鵲,達摩是什麼寓意
您好,觀音的話是給人一種平靜,喜鵲的話,則是報喜一種喜事臨門的感覺,達摩的話最主要是拿來辟邪這些。
㈣ 玉器上雕刻達摩和獸什麼寓意
菩提來達摩
編輯
同義詞 達摩(中國自禪宗始祖)一般指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
㈤ 達摩祖師象徵的意義誰知道達摩祖師象徵的是什麼意義
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十月五日生,姓剎帝利,初名菩提多羅,後改為達摩多羅,達摩祖師為禪宗始祖,又稱初祖,菩提達摩大師,達摩,或僅稱菩提。
達摩祖師系天竺香至王之第三個兒子,於我國梁普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渡江北上,到了現今之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後來遇到慧可法師,即付法傳衣,後來祖師被恭為佛教第二十八祖也。
佛教禪宗系在印度時代的祖系,少林寺都有存記,其中影響中國佛教最深者,達摩祖師要說是屬第一位。
師於後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端坐而逝,即葬於今熊耳山,起塔於少林寺,又傳雲:於後魏孝明帝太和二十二年(即後三年)魏宋雲奉使西域,遇祖師於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宋雲問祖師欲往何處,祖師曰:往西天去。
根據傳法正宗記略謂祖師乃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本名為菩提多羅,後遇到佛教第二十七祖師般若多羅而改名為菩提達摩,又傳聞於梁大通二年十月五日圓寂,葬於今熊耳山,於梁武帝時制碑贊澤,唐代太宗謚為圓覺大師。
達摩祖師對於佛學之造詣可說無人能比,更是影響中國佛教最深之一位佛教祖師。
據傳聞達摩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傳授佛學,更可以把冥頑不靈之人點化,可說是惡人,頑劣之份子經祖師之點化都是一心向佛。
又雲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傳授武術,嵩山少林寺之武僧或俗家子弟於佛學及武學之造詣更是冠蓋群倫,然而佛學為修心之法寶,武術為強身自衛之一項非常好之運動,祖師之佛學及武學於現代更印證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句格言。
台灣地方上有處供奉一尊菩提祖師,實際上即是達摩祖師,因祖師之全名為菩提達摩,但國人一般對祖師之尊稱僅稱達摩,這便是我國人對祖師之恭敬,庄嚴之稱呼,而不敢稱呼全號。
由於以上之尊稱傳至現今才被訛傳「菩提」是另一祖師,這全是我國人對於祖師不敢稱呼全號(名)以致才會被訛傳為另一祖師,其實「菩提」,「菩提達摩」,或「達摩祖師」,或僅稱「達摩」。以上之稱呼即是稱呼祖師一人,而非訛傳中之另一祖師。
㈥ 佩戴橄欖核雕達摩手竄的寓意是什麼
達摩:常有《達摩渡江》《達摩過海》《達摩面壁》的一些造型,達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風風火火度江來」的說法,是中國禪宗的初祖。
希望對您有用。
㈦ 達摩祖師和大象雕刻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達摩是抄中國的禪宗始祖,和襲大象雕刻更是有很深的寓意。
大象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吉祥如意就是吉象如意,心想事成的含義,大象是一個國家的神聖的象徵,也是觀音的坐奇,就是觀音的隨身隨行,那當然也是起到去災辟邪,保佑自己,佑護他人的含義。
大象善於吸水,水為財,凡家居大窗見海或水池,均稱之為「明堂聚水」,若擺放一隻大象在家中,則大財小財均為己所納。象之稟性馴良,放在家中吉祥如意,如將之放在室內財最盛的地方,則全家人受惠。
㈧ 三個達摩雕刻的形狀不同在一起擺是何寓意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是中國禪宗的始祖,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
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說532、528)通稱達摩,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剎帝利族,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說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里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
據說他在洛陽看見永寧寺寶塔建築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歲,歷游各國都不曾見過,於是「口唱南無,合掌連日」(《洛陽伽藍記》卷一)。
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剎帝利種姓。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羅,成年之後依照習俗更名為達摩多羅,是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菩提達摩自小就聰明過人,因為香至王對佛法十分虔誠,因此從小菩提達摩就能夠遍覽佛經,而且在交談中會有精闢的見解。
袁鵬飛作品達摩面壁圖
般若多尊者在游歷天竺國時,一路弘揚佛法教化眾生。菩提達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眾生的理想,以及豐富的佛學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門下,成為禪宗的門徒,而且發願要將當時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統一起來,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興。
後來菩提達摩繼承了師父的衣缽,在天竺國內弘揚佛法。有一天,他聽到自己的侄子,繼承南天竺王位的異見王,為了自己的國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採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於是,菩提達摩便派弟子婆羅提前往勸諫,波羅提不辱師命,成功地扭轉了異見王的禁教政策,並且使異見王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宗)。求那跋陀羅 (Gunabhadra),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
㈨ 達摩擺件有什麼寓意
裝飾用途佔主體- -‖當然了,有點驅邪避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