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印紐雕刻怎麼講

印紐雕刻怎麼講

發布時間: 2021-01-09 00:19:23

1. 四枚祖上甾下的印章。根據圖片,那位老師分辯的出是什麼材質的印章根據雕刻印紐能否分出那個朝代刻的

壽山石,不能

2. 中國哪的地方雕刻最好

福建 壽山 浙江青田 雕刻印紐和擺件最好
東陽木雕最好
曲陽石雕
北京石窩漢白玉雕刻

3. 哪位大神知道那印章上雕刻的是啥神獸這兩枚印章起碼有50年以上,重都是40g,誰能看出是啥材質的石

紐章為壽山白芙蓉。從造型看,有兩個卷雲紋的分叉尾,可以肯定印紐為螭虎。

白芙蓉價值不高,小幾百元。

素章為昌化黃凍,價值略低,百十元。

螭虎

4. 印鈕的雕刻方法有什麼雕和什麼雕兩種

印鈕的雕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圓雕,也叫立體雕刻。這種 雕刻方法大多是寫實性地雕刻各種人物、動物、魚蟲、花果等。另一 種為淺浮雕,就是直接在印石的一面。

5. 竹雕製作 是否去皮

一般而言,不需要去皮,但是在竹子表面,需要根據你製作的需要,進行加工塗色。
竹雕;竹雕藝術品,在中國工藝品五彩繽紛的花園里,是一朵奇葩。整體來說,它的歷史很短。十七世紀初(明代),亦即明代下半葉,曾產生許多名家。由於藝術風格的不同,而形成不同地區的特色。著名的有嘉定派和金陵派。
竹雕在通常資料甚豐的明清風俗畫中亦付闕如,然而木版印刷卻提供很多與竹雕有關的研究資料。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初期,木刻版畫對一般小工藝的內容都有著深切的影響,對竹雕尤其明顯。有些竹雕的構圖以版畫為藍本,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由朱稚征雕刻的《窺簡》筆筒所採用的題材與構圖,是直接從陳洪授的版畫摹寫而來。當時版畫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用作書籍的插畫和酒牌。
根據竹材的應用,竹雕可分為兩種,即莖雕與根雕。用竹莖雕刻的,多取莖節以下六寸及以上一寸的部分將之分段割出,以便製造需要堅硬底部的筆筒及其他圓筒形器物。凡需底部的,則可把竹竿兩節間的圓筒形的部分截割下來刻制,然後一端鑲以木、象牙或獸角製成的底座。竹製的香筒及牙箋筒等的製作多用此法。至於筆擱則利用竹竿與節間的筆直部分,將之垂直破開而製成。根雕是利用堅實的竹根雕刻,竹根,通常帶有很多瘤節或卷須式的小根等。
竹雕家對竹的選擇非常嚴謹,常用作雕竹的品種是毛竹或楠竹。它堅厚的外皮及細密的紋理結構正適宜具體而微的雕刻,這類竹多產於浙江省的天目山。較罕有的品種是一種具有近長方形橫切面的方竹,此外還有其他種類,都可作屬竹雕的材料。生長了三至四年的竹是最適宜用作雕刻的,太老或太嫩的竹,紋理結構沒有那麼細密,同時在乾燥時更易於爆裂。 雖然竹的用途非常廣泛,但就藝術雕刻家的作品和工藝作坊的製品來看,竹刻品種仍屬有限。製品包括大小不等的筆筒、香筒及其他的筒形盛器、筆擱、紙鎮、小盒、人物及動物模型、山水小景。其他還有像如意一類的器物與犀角杯風格相近的杯形器、明清間的文士常用之摺扇骨等。間或亦有較實用的日用品如塵拂柄和搔背(不求人)等。整體來說,中國竹雕器物還是以文具為主。 竹雕和木刻的技巧具有其不同之處。
竹脆薄的表面和堅韌的纖維不容許刻者在運刀時出錯,由於竹的根部奇形怪狀,因此以竹根雕刻,比處理其他物料更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組織力。 栽種了三年的竹已適合用作雕刻之用。整棵竹連根拔起後,即分截成段,使竹面干凈,才用紙包裹起來以便搬運。待用的竹,先放在沸水中泡半小時,然後放在室內陰涼一角待其陰干(這段陰乾的時間需達兩年之久,若竹材是用作扇骨,陰乾的時間可略稍短) 雕刻之前,先用刀將竹子的最外表皮削去,但欲作留青雕刻,則無需削去表皮。 不同派別的藝術家,擅用某種不同的技法,因此,掌握雕竹技巧,對雕竹的鑒定和分類均有幫助。
刻竹的方法有很多種類,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以某一方法為主,同時施用其他方法,這樣刀的韻味必然豐富,藝術的效果也就越好。刻竹是作者的情思馳騁於竹,用刀來傳達自己心中的情感,全憑自己的悟性,恰當地運用各種刻竹方法。現將主要刻法分述如下:
一、立體雕: 1、圓雕:即立體雕。大多為五面雕刻,底面留款識,以文房器具和擺件為主,以竹根為主要材料。 2、透雕:畫面以外空白處鏤空。或層次之間透空,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以香筒、筆筒為主。大多為四面體雕刻。以竹筒為主要材料。
3、高浮雕:
不作鏤空的具有相當立體感的浮雕。以三面體雕刻為主,常用於筆筒,以竹筒為主要材料。 4、浮雕:具有一定立體感的浮雕,以正面雕刻為主,主要用於筆筒。 5、深雕:又名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種,具有相當的立體感,和浮雕、透雕等法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凹刻的浮雕,如金屬模具中的陰模。此種刻法不多見,主要用於筆筒。以雕刻蔬菜、荷花等到為主。
二、平面雕刻:
1、 淺浮雕:
以平面雕刻為主,略作有立體感的層次,又名薄地陽文,如同印紐雕刻中的薄意雕。
2、 留青雕:
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將圖文留於竹皮(青)上,其餘鏟去為底(地)。如果圖文再以淺刻法,分出層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於筆筒、臂擱、扇骨上。以表現字畫的用筆,用墨為其特色。 3、 深刻:刻痕較深,不必藉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於刻書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畫,有碑刻的韻味,大都用於臂擱、扇骨、筆筒及翻簧製品。為一般竹製工藝品常用之法。 4、 淺刻:刻痕很淺,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種刻法,為凹刻之最淺者。大都用於臂擱及扇骨,以表現畫的筆墨意趣為主。 5、 皮雕:即在留青竹上作凹刻,此種刻法很少見。以淺刻、深刻法相結合,刻字畫均宜,具有很強的書畫表現力。 6、 翻簧:又名貼簧,是一種竹製品的名稱。可在竹簧上作浮雕、淺刻、深刻。竹簧大多製成器具,往往是一般商品,數量較多,罕有佳構。以深刻為主要刻法,刻痕中常嵌石青、石綠等色。 7、 細刻:又名毛雕,以刻線條為主,大多一筆以一刀刻成,刻痕帶有毛刺。

6. 查有關竹藝術品的製作方法、步驟

我以前做過。

成功的作品,往往以某一方法為主,同時施用其他方法,這樣刀的韻味必然豐富,藝術的效果也就越好。刻竹是作者的情思馳騁於竹,用刀來傳達自己心中的情感,全憑自己的悟性,恰當地運用各種刻竹方法。現將主要刻法分述如下:
一、立體雕:
1、圓雕:即立體雕。大多為五面雕刻,底面留款識,以文房器具和擺件為主,以竹根為主要材料。
2、透雕:畫面以外空白處鏤空。或層次之間透空,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以香筒、筆筒為主。大多為四面體雕刻。以竹筒為主要材料。
3、高浮雕:不作鏤空的具有相當立體感的浮雕。以三面體雕刻為主,常用於筆筒,以竹筒為主要材料。
4、浮雕:具有一定立體感的浮雕,以正面雕刻為主,主要用於筆筒。
5、深雕:又名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種,具有相當的立體感,和浮雕、透雕等法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凹刻的浮雕,如金屬模具中的陰模。此種刻法不多見,主要用於筆筒。以雕刻蔬菜、荷花等到為主。
二、平面雕刻:
1、 淺浮雕:以平面雕刻為主,略作有立體感的層次,又名薄地陽文,如同印紐雕刻中的薄意雕。
2、 留青雕: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將圖文留於竹皮(青)上,其餘鏟去為底(地)。如果圖文再以淺刻法,分出層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於筆筒、臂擱、扇骨上。以表現字畫的用筆,用墨為其特色。
3、 深刻:刻痕較深,不必藉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於刻書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畫,有碑刻的韻味,大都用於臂擱、扇骨、筆筒及翻簧製品。為一般竹製工藝品常用之法。
4、 淺刻:刻痕很淺,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種刻法,為凹刻之最淺者。大都用於臂擱及扇骨,以表現畫的筆墨意趣為主。
5、 皮雕:即在留青竹上作凹刻,此種刻法很少見。以淺刻、深刻法相結合,刻字畫均宜,具有很強的書畫表現力。
6、 翻簧:又名貼簧,是一種竹製品的名稱。可在竹簧上作浮雕、淺刻、深刻。竹簧大多製成器具,往往是一般商品,數量較多,罕有佳構。以深刻為主要刻法,刻痕中常嵌石青、石綠等色。
7、 細刻:又名毛雕,以刻線條為主,大多一筆以一刀刻成,刻痕帶有毛刺。

7. 古代人的帶鉤帶扣和印紐有什麼雕刻手法

古代人用以扣連衣著的帶鉤,在西漢時代,也多是非常精美的工藝雕刻品,一般內有玉雕容和銅鑄兩種不同型制。設計者多利用鉤的形式雕鑄為一隻猛獸或盤龍,有的還用鑲嵌的工藝手法,製成為一件非常精緻的雕刻晶。至於印章的紐則是更小型的裝飾雕刻,多數雕為獅、虎或象徵延年益壽的金龜,形體雖小,有的藝術性也是很強的。

8. 印章上雕刻的動物有什麼講究

常見的帶鈕印章上的動物有:龍、麒麟、獅子、貔貅等,所代表無專非兩種意思,一屬是帶來祥瑞,二是驅走邪惡。
另外,印章石講究「好石無工」。也就是說:只有在較差的,或是存在缺陷的石頭上才做雕刻。如果你是專門為喜歡印紐而雕刻,就別用好材料了,可惜。

9. 竹工藝品的創作方式

成功的作品,往往以某一方法為主,同時施用其他方法,這樣刀的韻味必然豐富,藝術的效果也就越好。刻竹是作者的情思馳騁於竹,用刀來傳達自己心中的情感,全憑自己的悟性,恰當地運用各種刻竹方法。現將主要刻法分述如下:
一、立體雕:
1、圓雕:即立體雕。大多為五面雕刻,底面留款識,以文房器具和擺件為主,以竹根為主要材料。
2、透雕:畫面以外空白處鏤空。或層次之間透空,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以香筒、筆筒為主。大多為四面體雕刻。以竹筒為主要材料。
3、高浮雕:不作鏤空的具有相當立體感的浮雕。以三面體雕刻為主,常用於筆筒,以竹筒為主要材料。
4、浮雕:具有一定立體感的浮雕,以正面雕刻為主,主要用於筆筒。
5、深雕:又名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種,具有相當的立體感,和浮雕、透雕等法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凹刻的浮雕,如金屬模具中的陰模。此種刻法不多見,主要用於筆筒。以雕刻蔬菜、荷花等到為主。
二、平面雕刻:
1、 淺浮雕:以平面雕刻為主,略作有立體感的層次,又名薄地陽文,如同印紐雕刻中的薄意雕。
2、 留青雕: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將圖文留於竹皮(青)上,其餘鏟去為底(地)。如果圖文再以淺刻法,分出層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於筆筒、臂擱、扇骨上。以表現字畫的用筆,用墨為其特色。
3、 深刻:刻痕較深,不必藉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於刻書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畫,有碑刻的韻味,大都用於臂擱、扇骨、筆筒及翻簧製品。為一般竹製工藝品常用之法。
4、 淺刻:刻痕很淺,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種刻法,為凹刻之最淺者。大都用於臂擱及扇骨,以表現畫的筆墨意趣為主。
5、 皮雕:即在留青竹上作凹刻,此種刻法很少見。以淺刻、深刻法相結合,刻字畫均宜,具有很強的書畫表現力。
6、 翻簧:又名貼簧,是一種竹製品的名稱。可在竹簧上作浮雕、淺刻、深刻。竹簧大多製成器具,往往是一般商品,數量較多,罕有佳構。以深刻為主要刻法,刻痕中常嵌石青、石綠等色。
7、 細刻:又名毛雕,以刻線條為主,大多一筆以一刀刻成,刻痕帶有毛刺。

10. 什麼是竹木工藝品

竹木工藝品是我復國工藝品中的一制大分支,在工藝品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竹木工藝品的種類繁多,樣式各異,深受人們的喜歡,被很多人收藏。 竹木工藝品指的是竹雕品、木雕品以及材料是由竹子或木材製作的裝飾擺件。竹木工藝品不僅僅是裝飾品在具備觀賞性的同時也有著實用性,如竹窗簾、木屏風、竹墊等。竹木工藝品設計獨特、工藝精湛、色澤高雅,具有不變形、不蟲蛀、手感爽滑等特點。我國的竹木工藝品源遠流長,我們的學術、考古界一直認為,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竹木上刻字記事。據古代文獻上的記載,中國竹木工藝品藝術的源頭,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現,這是毋庸置疑的。 竹木工藝品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成果,我們要將其傳承下去。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