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木質拐杖雕刻
A. 自己想學小件的木雕需要什麼工具
1、圓弧刀:最好用、最常用、最重要的刀,我買了一整套,基本上最常用的就是各種大小的圓弧刀。
所以,初學必備,建議從大到小來一套,推薦:刀口寬2cm、1cm、0.5cm,淺弧度的,0.5cm以下就不建議買了,手工打造的刀微小尺寸的基本都不能用。
2、平口刀:買一把1CM左右的就夠了,挖個直角什麼用用,基本上在功能上都被圓弧刀替代了,平口刀的切削實際沒有圓弧刀省勁好用,刀口平滑。
3、電動刀,如果你雕刻硬木,比如酸枝木、紅木、紫檀反正之類的,那真是硬,那你的手磨破了皮,也刻不了多少,因為真的硬。最有效率的就要上電動刻刀。
二,輔助工具
主要是敲錘、木銼、斧子、鋸子,斧子。
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時不宜用力過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應與垂直的木紋保持在45度左右,否則,木料會開裂。木銼的用途主要是在圓雕的細坯階段,可代替平刀將刀痕鑿跡銼磨平整以便修光。
又可代替圓刀或斜刀作鏤空處理。木銼的作用還在於能大面積迅速地調整造型結構,並能與雕刻刀結合使用,將人物衣紋的輾轉翻折處理得生動流暢,虛實有致。木雕敲錘的形狀以扁、平、寬、方為好。錘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厘米左右。
太窄或太厚,都會影響錘子著落點的准確與力的均勻。敲錘分木製與鐵制二種,木製敲錘一般採用木質比重大的硬木,如紅木、黃楊、檀木、櫸木及果樹木料等,其規格可掌握在長27厘米,寬55厘米,厚45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圓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適宜為准。
木雕的輔助工具還包括小型電動木工拋光機和電動手槍鑽。拋光機的用途僅在於作品完成後的表面處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積的磨光,比較省時省力,但只限於大中型的體積較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槍鑽主要用手鏤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時,可用它打點切輪廓。
三,操作設備
主要是指帶交叉拉條的特別穩定堅固的工作台和木鉗台,上面可安置台鉗和G字夾。台鉗用於鑿圓雕,鉗口必須配備軟木以防止雕刻木料及工具被夾損。G字夾用於鑿浮雕粗坯用。初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設置一些經濟簡便的工作台,如坯坯凳等。大件作品可放在地上或站著或蹲著靈活操作。
(1)如何學會木質拐杖雕刻擴展閱讀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2008年6月7日,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
網路-木雕
B. 如何雕刻好龍頭拐杖
太小了 不好弄
C. 如何製作拐杖
■拐杖多長合適
[1]穿平底鞋站於平地,兩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勢,然後測出手腕部皮膚橫紋至地面的距離,這個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長度。■拐杖是拄還是不拄
看見老人拄拐杖,很少會有人提出異議,相反,如果有人反對老人拄拐杖,可能就不正常了。
■對待拐杖,老年朋友要持一個「慎」字:
1、不太老邁、行動自如者,盡量不用拐杖。經常會發現有的老人還很健康,手裡也「神氣十足」地拎起拐杖了。為什麼叫「拎」呢?因為他並不完全需要,但是他有一根,拿在手裡,就有一種「不用白不用」的心理。
這一有可了不得,可能帶來兩點不利:
第一點不利源自心理:有了拐杖就有了依賴。漸漸地,生命的能動性就差了,老邁反而迅速到來。
第二點不利來自生理:我認識一位老人,75歲以前沒有拄過拐杖,有一次自己在馬路上被自行車撞了一下,右腿開始不適。女兒就為他買了拐杖。於是,他把重心全倚在拐杖上,背漸漸駝向拄拐杖的一邊,很快成了彎腰弓背的老人。
深山裡的長壽老人,由於常年鍛煉,年老也很少有拄拐杖的。其實,拄拐杖的學問和用葯一樣,都貴在一個「慎」字。能不拄就不拄;能不吃或少吃葯,就不吃或少吃,方為上策。
2、拐杖的質量一定要好,使用中要防裂。
拐杖是用手支配的,切忌用身體其它部位支撐。拐杖的質量令人堪憂。因此,要多問多挑,要選不易受潮不易裂的那種。
D. 如何製作拐杖
1、找一根木材,颳去外層表皮,根據實際需求盡量取直。
E. 我想手工雕刻一根龍頭拐杖,做法是什麼
我自己 也做了一根龍頭拐杖 ,是照著 電視裡面 包拯鍘 陳世美 ,太後的那根 龍頭拐杖
F. 拐杖的製作流程
①棗木為好,也可以選擇花椒樹、降龍木、桃木等,優選棗木;
②干透的枯樹為好;
③有適合做拐的樹杈;
④長度要合適;
⑤粗細要合適。
登山人員一般都會攜帶刀、鋸等隨身工具,找到這顆乾枯的棗樹如獲至寶,迅速裁截下來。
拐杖的製作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流程:
①物色原材:原材的形態對製作一幅稱心如意的拐杖非常關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②下料:在山上找到合適的原材後,要先進行適當的裁截,留下適當的部位和長度,帶回家進行後續加工。「長木匠短鐵匠」,下料時不要太手狠,適當多留出一些長度,萬一截短了原材就廢啦。
③取直:自然的原材一般都是彎曲的,無法直接使用,要用火烤,烤熱後用力進行矯正,使其變直。
④去皮:用刀、挫等工具把原材表面的樹皮去掉。
⑤整形:按照自己喜歡的形狀對原材進行削、砍、截、鑽,做出拐杖雛形。
⑥打磨:使用紗布把拐杖表面的樹皮、毛刺以及刀砍形成的缺陷打磨掉,形成光滑勻稱的表面。
到這一步,心愛的拐杖即可使用。
⑦還可以使用桐油或者清漆給拐杖增加一層保護,不僅可以增加美觀度,還可以對拐杖起到防水、防潮、防污、耐酸、耐鹼的保護作用。塗刷完等干透後要用細砂紙打磨一下再刷下一遍,一般刷3--5遍為好。
■拐杖多長合適
[1]穿平底鞋站於平地,兩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勢,然後測出手腕部皮膚橫紋至地面的距離,這個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長度。■拐杖是拄還是不拄
看見老人拄拐杖,很少會有人提出異議,相反,如果有人反對老人拄拐杖,可能就不正常了。
■對待拐杖,老年朋友要持一個「慎」字:
1、不太老邁、行動自如者,盡量不用拐杖。經常會發現有的老人還很健康,手裡也「神氣十足」地拎起拐杖了。為什麼叫「拎」呢?因為他並不完全需要,但是他有一根,拿在手裡,就有一種「不用白不用」的心理。
這一有可了不得,可能帶來兩點不利:
第一點不利源自心理:有了拐杖就有了依賴。漸漸地,生命的能動性就差了,老邁反而迅速到來。
第二點不利來自生理:我認識一位老人,75歲以前沒有拄過拐杖,有一次自己在馬路上被自行車撞了一下,右腿開始不適。女兒就為他買了拐杖。於是,他把重心全倚在拐杖上,背漸漸駝向拄拐杖的一邊,很快成了彎腰弓背的老人。
深山裡的長壽老人,由於常年鍛煉,年老也很少有拄拐杖的。其實,拄拐杖的學問和用葯一樣,都貴在一個「慎」字。能不拄就不拄;能不吃或少吃葯,就不吃或少吃,方為上策。
2、拐杖的質量一定要好,使用中要防裂。
拐杖是用手支配的,切忌用身體其它部位支撐。拐杖的質量令人堪憂。因此,要多問多挑,要選不易受潮不易裂的那種。
G. 根雕初學人怎麼學習根雕刻
根雕工藝品以樹根為原料,經過篩選、構思、加工而成。它投入少,工具簡便,許多地方農民製作根雕工藝品致富了。現介紹其加工程序:
一、採集根材。根雕貴在自然,好的根材並不是隨處可見。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二、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兩種:鮮剝法和浸泡法。鮮剝法是將樹根用水洗凈後露天放置2-3天,讓根部水分蒸發一些,然後用刀從斷口處撬起剝除樹皮。浸泡法適用於放置時間較長的乾枯根料,其方法是將根料浸入水中數天,直至可剝除為止。小心不要損傷根材和破壞紋理。
三、構思造型。先不要急於動手雕刻,應根據生活經驗,仔細琢磨,觀察其造型。
四、雕刻成型。構思好後,就可動手加工,裁截掉多餘的根須,斷面用火澆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狀,達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誇張、朦朧的形象體現樹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殘缺不全時,可選用同一質地的根料進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跡。
五、打磨。用粗砂布將根料打磨一遍,將傷口痕跡磨平,再用細砂布拋光,使表面光亮可鑒。用砂布打磨時用力要均勻,避免破壞它原有的色澤和紋理。
六、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復在根材上塗3遍即可,實用根雕工藝品如花盆架、電視架等,可上調和漆,使其古色古香。最後一段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為其增值不少。
H. 木頭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
1、首先找一根木材,颳去外層的表皮,根據實際需求盡量取直,如圖所示。內
I. 求剛挖出的山棗木拐杖的製作方法
材料:山棗木
1、找一根木材,颳去外層表皮,根據實際需求盡量取直。
(9)如何學會木質拐杖雕刻擴展閱讀:
棗木防裂處理有三種:
一;深埋法。砍伐下的鮮棗木及時做隔氧深埋,最好是埋水塘的淤泥里,用隔氧的方法分解樹脂,消除內應力,達到防裂防變形防蟲蛀的目的。要埋藏度三年以上,木材會因漚變色,影響色澤。
二;蒸煮法。剛砍伐的棗木要在開裂蟲蛀前盡快做蒸煮處理,一般要蒸煮七天以上,使鮮棗木的樹脂分解,內應力消失,達版到防裂防蟲蛀防變形的目的。但是,蒸煮過的棗木做傢具影響光澤。
三;防裂劑浸泡處理。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實踐,自己配製棗木防裂劑浸泡棗木,原木浸泡30-40天,板材浸泡20-30天即可達到防裂防蟲蛀防變形的目的,周期段,成本低,比前兩種方式適合專權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