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印雕刻龍代表什麼
㈠ 和田玉雕刻龍是什麼含義
龍在古代神話里,可翻雲覆雨、力大無窮、吞雲吐霧,無所不能。龍代表的是高貴正義,君王和威嚴,玉也有君子的美稱。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有的龍的特徵並不明顯,譬如在一些雕刻藝術品、器皿、以及古建築上。龍之九子的傳說說法不一,以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這九子的說法最具代表性。其中饕餮,睚眥,金猊,負屓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見。
男人佩戴玉龍,平添幾分霸氣與威猛,還可以增強自己的運勢,諸事順利。女人佩戴玉龍,夾雜婉約,平添陽剛之氣,可做護身健康之用。老人、小孩佩戴玉龍,可以保平安、祛除邪惡,保留一份純真的心。
饕餮傳說它平生貪吃好食,所以被裝飾在鼎器、食具上,玉碗,玉質酒器居多。
和田玉龍鳳對牌
龍有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禍、示威等神性。鳳有喜火、向陽、秉德、兆瑞、崇高、尚潔、示美、喻情等神性。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好的互助合作關系建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
睚眥形象象龍,常瞪目怒視,目光兇狠。傳說它性情殘忍,嗜殺成癖,有今人望而生畏,寒氣逼人的感覺。因此人們交索裝飾在刀環劍柄或者作為兵器的飾物,也可單做玉佩,佩飾以示殺氣。
金猊形象象獅子,喜好煙火,所以人們就把它裝飾在香爐上。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也可在用於文房四寶的玉器,如玉鎮紙,與筆桿,筆山等。
其餘的龍之九子也可作為玉雕作品顯示寓意但因為寓意的特殊性,並不多見或多作為把玩的小件如螭吻,性情好望,人們在屋脊上看到的獸頭形象就是它,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古建築物殿脊兩端裝飾獸的形象,像這樣做成大件的可能性極小。
㈡ 古代門庭雕刻有龍象徵什麼意義或者身份呢
龍是天子的象徵;古代門庭雕刻有龍特指主人的身份;或皇族王族;一般的階級是嚴禁使用的;
㈢ 唐代之前雕刻龍的形象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識里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龍,在中國與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系。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 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徵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雲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往往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獨家專利,是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天子,全們的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龍與皇權掛鉤的歷史也很久遠,從黃帝時就開始了。 在傳說時代,有著龍的血緣的黃帝曾四處巡視體察民情。他叫人開采首山的同,然後運到荊山腳下鑄鼎以紀念自己大戰嗤尤的輝煌勝利。過了一段日子,鼎終於鑄完了,黃帝專門在荊山舉行了一個慶功大典來慶祝巨鼎鑄成。應邀出度典禮的不僅有各路神靈,而且還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黃帝鑄的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時辰一到,大概還是皇帝親自揭幕,只見一隻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銅鼎閃著耀眼的金光呈現於神、人之前,眾人嘖嘖稱羨,上前細看,鼎身刻著一條矯健的游龍在一片祥雲中穿梭,周圍是四方鬼神和各種珍禽異獸,可謂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正當眾人眾神懷著崇敬的心情欣賞巨鼎和上面的圖案時,忽然天空中濃雲密布,擋住了陽光,天色很快陰暗下來,大家都以為要下雨了,認知一道金光穿透濃雲,一條披著金甲的神龍破雲而來,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雲中,腦袋靠在寶鼎上,長長的龍須順著鼎足垂到地面。黃帝明白這是自己完成了人間的使命,上天派神龍來接他上天了,他縱身一躍,跨上龍背,飛回天庭。人間百姓捨不得放黃帝這樣賢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夥兒扯著龍須不讓走,結果扯落了好多龍須,黃帝和神龍還是走了。據說這龍須落在地上,便生出許多細小修長的小草,人們以後就把這草叫做龍須草了。 傳說時代的著名君主,大都與龍有著說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淵源關系。堯在位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大洪荒,到處是洪水泛濫,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鯀去治水。鯀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辦法治水,勞而無功,被憤怒的天帝殺死在羽山,而燭龍剛好是這里的守護神。羽山這地主陽光照不到,常年靠燭龍嘴裡含著的一支蠟燭照明,因而鯀的遺體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鯀會復生找自己報復扯皮,真實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個名叫吳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著寶刀下界啐鯀之屍,當吳刀剖開鯀的肚腹時,突然從里邊咎出一條虯龍,長著一對尖而鋒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騰跳躍了幾下,頓時成了一條大龍,它就是鯀的兒子--禹。說也奇怪,禹出生之後,鯀的身子就滾下羽淵,化成了一條蛟龍時時揚須振鱗,橫修波之上。 禹繼承父志,終於降服了洪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後來,年邁的舜順乎民意,把王位禪讓給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一。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卧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在漢語中,龍、蟲是相對的,蟲者何物,蛇也。蛇又稱長蟲,隨處可見,種類繁多,稀鬆平常,不足為奇,不足為貴。龍蛇混雜即是說好東西和壞東西混在一起,很難辨別。這是從生物學上解釋不通的現象--龍的原型,或者說龍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龍和蛇不說是兄弟,起碼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稱也是龍),但龍一旦與蛇分家,則對蛇不悄一顧,甚至為了表示自己與蛇不可同日而語,還要對蛇斬殺一番。最典型的莫過於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故事,說劉邦的母親劉媼夢與龍交合,懷孕生下了劉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條大蟒擋路,當即揮劍斬蛇,破腹取膽,傳為美談,時人以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亂,劉邦乘機沛縣舉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漢帝國,成就了400年兩漢劉氏的江山基業。 龍不還象徵著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古代把那些賢人高士也稱為龍。相傳孔子去見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後三天不開口講一句話,弟子們很奇怪,問他:先生見了李聃,是怎樣教他的呢?孔子說:我見到的是一條順著陰陽變化無窮的龍,我張口結舌,哪裡還能教導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話都是多餘的,老聃是人中這龍,難得一見的大賢。 此外,諸葛孔明未出道時被稱為卧龍先生,東漢大夫蔡邕飲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龍。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識,或者精工書文,或者為官清廉、或者行為舉止出眾的人,都可以比做龍。 俗話說望子成龍,並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頭上長有、據上長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近幾年流行的新兒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條龍〉〉,也是這個意思。另外,我們常常聽到電台、電視台、報刊雜志上有什麼歌壇龍虎榜之類的消息,什麼是龍虎榜?〈〈新唐書·歐陽詹傳〉〉中說歐陽詹中進士時,與韓愈、李觀、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時稱龍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於此,這里的龍反映的是成功者。 龍鳳配圖案在唐代以後,廣為流傳。它不但象徵帝王和帝後的權威,也可象徵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徵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 甲骨文的龍鳳,雖無定形,何以於看出龍是因時屈伸的靈蟲,鳳是華美長尾的靈禽。在上古的青銅器上,龍的形象表現出猙獰、神秘和端莊的總體效果。至漢代,它以奪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線、精巧的點,構成大結構、大動勢的主調,突破了神秘離奇氣氛的束縛。唐時,賦予它平和溫馴的人化性格,形成富麗雍容、生楊勃勃的風貌。宋元至明清時期,講究靡麗之風,由精工細巧轉向繁瑣堆砌,介與間的龍鳳圖案卻始終保持著質朴、明朗、簡練、生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在實際應用中,龍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神性日增。 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復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天安門前石華表的雲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雲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而鳳鳥卻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較少神性。古話稱有鳳來儀、鳳凰於飛,這種理想的靈禽歷來被當作吉祥幸福的化身,並且還象徵著美滿的愛情。龍鳳呈祥的主題在宮廷藝術中比較滸,龍則表示皇帝,鳳則作為女性後妃的象徵。今天,龍鳳的圖案已和千萬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在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 繪制龍紋圖案的突出表現是天子的龍袍。其色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綉,綉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裾左右開。龍袍為至尊之服,製作精細,做工考察。如清代龍袍製作,由當時的清宮如意館第一流工師精密設計,作出圖樣,經過皇帝親自審定認可後,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蘇杭精工督造。有時一件袍料即費工190天。其特種袍服,還要用孔雀尾毛捻線,滿地平鋪,另用細線橫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綴,綉成龍鳳或團花圖案。其費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駭人聽聞。 古代還有繪制龍的圖案的龍旗。龍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到宋代龍旗已有12種之多,如黃龍旗、青龍旗等。龍旗的種類雖然比較多,但所有龍旗的圖案大致相似,皆為青質黃闌,赤火焰間彩腳步,再繪上各種不同形態的龍的圖象。如蟠龍戲珠旗就是龍旗的一種,上面畫有黃龍背負河圖的圖案,所以又稱黃龍負圖旗。 隋趄隋煬帝為了自己奢靡浮華游樂的需要,還建造了龍舟和龍舟船隊。其龍舟建造和陳設極其豪華考察。以龍命名的龍尾硯,是歙硯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龍尾石製成,故名。其硯石質剛而柔,潤瑩潔,撫之若膚,摩之無響,色碧似玉,紋理爛漫,為硯工因材施藝提供了廣闊的餘地。硯工根據石料形狀、顏色、花紋的殊異,精心設計,刻意雕琢,製成圖飾勻稱、刀法挺拔、剔透玲瓏的方硯、圓硯。 服飾上使用龍的圖案加以裝飾由來已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皇親國戚的專用產品,而且多半為皇帝,龍子,龍孫所壟斷。相傳黃帝認為龍的變化無窮,神通廣大,十分喜歡龍的樣子,就讓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畫上龍的圖像,塗以五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件龍袍。因為皇帝自稱或被認為是真龍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龍是必不可缺的標識:皇帝頭戴龍冠--以雙龍圖案鑲邊的帽子;身穿龍袍--前後胸各有一條猛龍盤成一團,雜以雲朵;腰系龍帶--以龍為主要圖案的腰帶,佩以龍、鳳玉佩……這些我們在博物館、在皇陵、在民間藝術中都曾親眼見過。至於皇帝用的東西,也多與龍有關:龍案、龍椅、龍床、龍舟、龍輦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龍體欠安,皇帝生氣了叫龍顏大怒,連皇帝直的步子也獨具一傷口,叫龍行虎步。
㈣ 在玉上雕刻龍和銅錢有什麼含義 正面是龍 反面是銅錢 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請大家指點 謝謝
中國古代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封建時代龍是帝王的象徵,是至高無上的內「權利」的象容征,古人說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的詔書上,印鑒上都有龍,甚至皇帝的用品上都刻畫著龍,龍是權利的象徵。而刻畫一個帶方孔的古錢幣,這是「財富」的象徵,按古人的說法這一個龍,一個錢就是「榮華富貴」,榮華---高官顯赫,富貴---財運亨通。按今天現實來說就是有權有錢,「官運財運,兩運亨通」
㈤ 浮雕上的龍的圖案是什麼意思
故宮大石雕:這是故宮里最大的一塊石雕,原是明代石雕,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鑿去舊有的花紋重新雕造。石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二百多噸。石料采自房山,當時石料的采運非常困難,運輸沿途每隔一里挖井一口,汲水潑成冰道,用旱船托運。一石采運即需萬人之多。石雕四周刻有纏枝蓮花紋,下部為海水江牙,中間雕刻著流雲襯托著九條蟠龍和州龍,雲龍形像生動,雕刻精細,一絲不苟,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龍則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中華民族,又稱為龍的傳人。龍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所以就我所想,雲龍石雕上的雕刻應該是皇權的象徵,代表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無可撼動。
㈥ 古代床柱上雕刻的龍有什麼講究
當然有講究
龍
當然要雕刻得傳神生動
在床上雕龍
位置應該在床頭
而且龍頭要正對你的枕頭擺放處
再者
最好雕雙龍
還要木雕
龍口要有龍珠
這樣子既有看頭又吉祥~
另外
床尾最好不要有雕龍~
㈦ 唐代大官的私人印章有可能用龍形鈕嗎
俸祿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所用銀印,印鈕也是龜形。小官的印章還不讓用龜形呢.
龍都是皇帝的。
㈧ 雕刻擺件上刻有五條龍的什麼寓意
龍代表中國吉祥,但是刻章上五條龍就不知道啥意思了有懂的嗎
㈨ 故宮的大多數建築上都雕刻著龍,其中的寓意是什麼
中華民族為龍的傳人,皇帝又為真龍天子,他住及辦公的建築就雕刻龍,來增加皇家的威嚴。
㈩ 古代印章雕刻一龍是啥身份的象徵
古代印章雕刻一龍當然只能是帝王的象徵。
這四個字是「大明宣德」。
原圖右旋看很清晰:
以上答復希望能夠幫到你,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