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玉石的刀叫什麼
Ⅰ 雕刻玉用什麼材料的刀具
陶瓷話你可以用金剛石雕刻刀,我們有案例,個人資料有的聯系方式,歡迎咨詢
Ⅱ 玉石雕刻刀的介紹
用於在各種玉石,玻璃,瓷器等物體的平面、球面、凹面,進行刻字、劃線、刻浮雕、刻陰陽字等,圖案的深淺及圓、平、尖底可隨意控制,使加工出的產品具有立體效果的刀具。
Ⅲ 誰能告訴我機器雕刻玉石用的是什麼刀
玉雕工具一般都是成組的,價格從幾百到幾萬不等。這就要根據你要雕刻的東西的大小專、質地、精屬細度以及磨料的成分選擇,你可以在淘寶等比較可靠的網上交易平台選購,你多找幾家選好後,加上郵費包裝等算一下,那家劃算。或者是在網下買更實惠一些。
至於所謂的刀,其實就是些大小不一,型號各異的砂輪,玉器都是用砂輪一點點砣出來的,叫砣玉。因為玉石的硬度高,性脆,不可能像刻石頭一刀刀刻出來。
你雕刻的時候還得不停的有水沖著,不能幹磨。現在好像有專用的磨液比水的效果好
Ⅳ 小型 雕刻機,加工玉石 用什麼刀
3.175的金剛砂的刀!或者合金尖刀都可以
Ⅳ 玉雕的工具叫什麼名字
1、玉雕基本工具
現代玉雕工具種類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鋸、料、雕刻、拋光、鑽孔和輔助工具等。
(1)砣
砣是玉雕行業非常古老的名稱。它與鉈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換。字典上說:「砣就是打磨玉器的輪子。」可以是木製的、銅制的、常用的是鐵制的。後來延伸到所有切割、雕刻玉器的工具均稱為航。其實現代已將其細分為各種鋸片、各種磨頭等。鋸片和磨頭分鑲金剛石的和不健金剛石的兩種。或在鋸片成磨頭上的金剛石大多是人造的,現在成本也逐漸降低;多採用鋼錫等金屬將人造金剛石的細小顆粒鎮在鋸片上、磨頭上或鑽頭上、金剛石工具加工玉雕,工作效率有大幅提高。為此現代玉雕鋸片已多為金剛石鋸片等工具。盡管金剛石鋸片廣泛使用,但無金剛石鋸片(鐵砣)仍在使用,這種鋸片在切割玉料時需要不斷加入金剛石砂漿;操作不方便,玉作效率低。但鐵陽製作簡單,成本低,切割玉料的銀口小,可以減少玉料損失,這對於珍貴玉料尤其重要。傳統將無石鋸片分為鍘防和教成。
鍘砣:主要用於切割玉料。鍘而顧名思義就是其能像鍘刀那樣切割玉料,鍘而其實就是用鐵片製作的圓形片狀鋸片,有的鋸片中心有圓孔,這樣可以用螺絲與切料機或玉雕機的轉軸連接。有的鋁片沒有中心圓孔(多為無石鋸片)這就要用紫膠勵在機器的轉軸頂端上。鍘陽分欽金剛石和不扭金剛石兩種。不鍍金剛石的鍘陽比較原始,規格和定製不嚴格。挪舵往往邊部鋸口的厚度較薄,孔部周圍廣度厚些;這樣可以增加鍘航的強度。鍘航的直徑大小不一,一般為250—900毫米,厚度為0.3—1.5毫米。可根據切料需要選擇不同直徑和厚度的鍘布。但是鍘航面一定要平整,要有一定彈性;且鋸片軸心保持居中不變;鍘陽旋轉時鋸口始終保持穩定不偏。鋸口出現偏心時要及時調整。尤其安裝無孔鍘防,要用熱而軟的紫膠在轉軸上,趁紫膠沒有冷卻時,要轉動翎連的軸,用木棒緊靠鋸口使其旋轉在一條直線上,紫膠固化後就可以切料了。
原始鐵制鍘航,也稱無也式砂漿鋸片,現在玉雕切割採用不多了,目前多採用初金剛石的惻陸,也稱金剛石鋸片。人造金剛石鋸片規格齊全,定製嚴格,安裝在機器上便可直接使用,操作米分簡便快捷。按鋸片製作工藝分熱鑄和液壓一電鍍鋸片兩種,熱鑄鋸片是將金剛石顆粒與黃銅或其他金屬材料的粉末相混合,將這種混合物壓人一個特製的薄環內,經加熱使粉末館合,鑄造成一圓環,然後將此環焊接在鋸片基片邊緣上,這樣就製成熱鑄鋸片。這種鋸片厚度大;適合鋸大塊玉料,目前開口鋸片和韻齒鋸片多為熱鑄型。
液壓——電鍍鋸片工藝就是先將軟鋼片沖壓成鋸片基,然後用銑床在鋸片上銑出一些小楷,將金剛石粉用少量甘油調成冊狀,用攝壓裝置壓在鋸片上,然後將鋸片電鍍,使金剛石粉牢固附在鋸片邊緣的銑舊中。這種鋸片的銑口分與邊緣垂直和斜交兩種、銑口斜交鋸片有方向性。整邊式鋸片多為此類。金剛石鋸片按邊緣形狀又分整邊式、並回式、鋼用式和溝槽式。
整邊式鍘陸是指金剛石布滿在鋸片口邊上,因此鋸口邊緣較厚。這種同拉常常使用,主要用於切割玦度較小的玉料。圓盤直徑120—200毫米不等。
開口式制碟與整邊式相似,只是銀口邊緣有若幹缺口,鋸片宜徑越大,其鋸齒就越多。
主要是為了使切割玉料時產生的石屑能及時帶出。通常這種鋸片用於切割大塊的玉料。鋸片直徑一般在105—1000毫米。
釣齒式鍘陽就是一種由布滿金剛石細粒的「U」字形銅板,均勻而有間隔地壓焊在鋸口邊緣上的鋸片主要是為了在部分鋸齒損壞時可以及時替換。這種測陸直徑850—300毫米,鋸齒數與直徑有關,鋸片越大鋸齒越多,多在200—480個齒之間。
溝槽式鍘航與整邊式測航基本相同,只是銀口邊緣壓了一圇溝槽,溝槽上布有金剛石細小顆粒。規格和直徑均與整邊式測范一樣。
田防:主要用於雕琢出胚,它基本可以完成玉器粗雕的所有工序。鏨陸也是圓形鐵制鋸片,中心有孔;較大的級防可以直接用螺絲與玉雕機轉軸相連。
較小的空防需配細小的短軸,細軸與繁駐採用柳接焊牢,細軸必須和防片垂直,然後與玉雕機的轉軸連接,這樣的轉軸前端是空心的,塑舶上的短軸可以將暫防安在正中不偏心,需要用木棒靠緊黎航的細軸,轉動玉雕機的軸使墊板迴旋轉時保持一條線如防片不回就用鎮刀或油石將陀片口磨圓。防片出現左右搖擺時,敲擊鉚點調整使之逐漸平直,這樣顯陀就安裝好了。無金剛石貿防安裝較麻煩目前大多採用人造金剛石組航,玉雕時採用金剛石暫防快捷方便。繁脆其實就是直徑較小的鋸片,直徑多小於100毫米,是玉雕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由於鋸片直徑小,操作起來靈活,不僅可以用於玉雕時黎、標、扣、劃等切割也可作貼、靠等磨削。人造金剛石繁陸多是整邊式的,直徑大的100毫米,小的僅20毫米,厚度小於1毫米多在0.6—0.8毫米之間。
前面介紹況是鐵制的圓碟片狀其實玉雕行業習慣上將所有切磨的工具都稱為航,除上面介紹的鍘防和黎防外還有鉤航、軋陀、釘陀、膛陀、彎舵等,目前金剛石磨頭完全可以代替各種舊式防具的作用。
鉤陀:比整防更小,但鉈口邊部有數種變化,側面圖形有厚薄不一的長祀形、梯形、倒梯形、圓邊形、平頂透鏡形、圓頂透鏡形,這些均為無金剛石的鉤航;加工時需要不斷蘸金剛石砂漿。主要作用是鉤出紋飾花紋和線條。許多金剛石磨頭,渚如,花盆、釘子、精棒、混口、針棒、傘棒、鉤防等都能起到鉤陀的作用。還可用鉤陀的平頂和邊緣磨削加工玉器行業中用平頂磨削稱頂用刃邊磨削稱技。
軋陀:形狀如橋,規格很多,形狀各異,是玉雕的主要工具。陀口平直呈直角的稱齊口鉈口小於90oC的稱為玦口。也可以側面形狀稱梯形、平頭、圓頂、棗核等。目前無金剛石的軋航已很少採用多採用功能相同的金剛石磨頭如平頭棒、圓頂棒、球形棒、棗核律等。軋陸的主要用途是將暫陀加工後的銀痕磨平,使雕件凹凸圓滑,表面光潔,造型准確。
釘邱形狀像釘子規格較多,從不到1寸的小釘子到6寸的大釘子有五六種之多。目前採用的釘子都是金剛石的。其功能與鉤陀相似,可以作勾、掖、頂、控等玉作,是雕琢玉器細部的主要工具。
膛防和碗花:多為回頭、棗核、球形,用於沖磨口徑較大的玉器器皿內膛。碗防用鐵板沖壓成碗形,用於沖磨玉碗、玉爐、玉熏等玉器內膛。現在勝防和碗防大多採用金剛石的,還有特殊用途的異形磨頭。
彎陀:用粗鐵絲彎成用於掏口徑小的玉器器皿的內膛。
目前玉雕行業多採用金剛石雕琢工具按類別劃分主要有用於切割玉料的人造金剛石鋸片和用於研磨雕琢的各種人造金剛石磨頭,其他工具可以根據玉雕加工需要製造如加工手搬就需要圓形空心掏料刀具等。所以金剛石工具種類不僅僅就是鋸片和磨頭。另外還有金剛石鑽頭將在下面介紹。金剛石玉雕工具優點在於安裝簡單,雕琢效率高,加工操作方便等。但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切割玉料的開口較大,將造成玉料的浪費,尤其是高檔玉料金剛石鋸片成本相對較貴等。使用金剛石鋸片和工具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①無論切割或研磨時都必須採用涼水冷卻鋸片切口處和磨頭打磨處,一刻也離不開水,否則工具表面的金剛石將燃燒成發,而損壞工具。水伉大小根據鋸料或研磨的情況確定。切開大的玉料時直接用自來水冷卻成用油來冷卻,用級防粗雕或打磨時可以用塑料桶盛水,連接一個細小的塑料管引水冷卻就行。冷卻水不僅起到冷卻工具的作用,還可以起到除塵防塵的作用,非常重要。
②金剛石鋸片切割玉料時進刀退刀應盡量減慢,防上玉料與鋸片相撞,璜免損壞鋸片,同時可減少玉石碎屑崩出傷人。
③金剛石鋸片要盡量安裝平直,使其成直線運動。否則鋸口變大浪費玉料。
④金剛石鋸片使用後最好沿原來旋轉方向安裝,反向安裝將損壞鋸片。
(2)鑽;鑽是玉雕的重要工具之一。玉雕中鑽孔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玉佩珪繩需要打孔,項鏈球子需要穿孔,透雕需要穿孔,雕琢鏈、環、手夠、花熏、香爐等需要穿孔或掏料。鑽頭主要分實心鑽和空心鑽兩類實心鑽用於打眼和鑽孔,空心鑽用於鑽較大的孔和套取料芯。打眼一般是指在玉器上鑽的孔直徑小干2毫米,鑽孔是指所鑽的直徑大些,一般在2—6毫米。雕琢爐熏或手冊往往要掏出內部的玉料,用來加工其他玉器或配件,這就需要用空心鑽套取料芯,簡稱套芯。
實心鑽:現代普通玉雕打孔方式與古人的差別不大,只是採用電動機作動力,鑽頭多是人造金剛石的。原始的鑽孔方法現在有時人們還在採用,例如用無金剛石的鋼針夾在台鑽上旋轉,不斷加進金剛石砂漿,就可以在玉器上鑽出穿孔這樣的鋼針叫實心鑽,鋼針可粗可細。但是目前玉雕打孔主要還是採用金剛石鑽頭,用金剛石鑽頭鑽孔,操作起來不僅快捷簡單而且成功率高。根據玉器的大小和加工的需要,打孔時可採用台鑽或吊鑽,吊鑽有軟軸,鑽頭安裝在軟軸上打孔非常方便,尤其是大型玉器的打孔。吊鑽還可以安裝塹防、鉤確和釘航等金剛石工具,用於雕琢大件玉器米分靈巧方便。
激光打孔和超聲波打孔等技術的出現,使玉器打孔更加快捷,鑽孔不僅成功率高,而且鑽出的孔光潔周正。不過激光和超聲波打孔只能打小孔,打大孔還得依靠空心鑽。
空心鑽:空心鑽主要鑽孔徑較大的孔,或為了套芯。過去小的空心鑽用金屬管製作,而較大的空心鑽用鐵片或鋼片圍卷而成,製作大的空心鑽需先用車床加工出所需尺寸的規整金屬圓筒,圓筒上裝一根短軸,可稱其為圓筒架,然後將鐵片圍捲成圓筒狀,用小螺絲固定在圓筒架上,要注意的是鐵片捲成的圓筒介面處需要留出2—3毫米的空隙,主要是為了加工時金剛石砂漿可以通過這一空隙進入鑽孔處。空心鑽安裝在鑽機上旋轉時不斷加入金剛石砂漿,這樣就可以鑽孔或將料芯套出。鐵片空心鑽餐料的開口較小,可節省部分貴重的玉料。現代空心鑽頭上都鎮有數個人造金剛石齒,鑽孔、套芯都一樣,加工速度快而規整。只是人造金剛石空心鑽的開口較大。對玉料有一定損失。
機械鑽孔時要注意;玉雕鑽孔跟玉雕切割一樣,都需要用水冷卻,尤其鑽頭是人造金剛石的,要有足夠的水冷卻鑽頭否則人造金剛石遇熱後碳化將損壞鑽頭。鑽孔時鑽頭要慢進峰出,向下施壓時用力要均勻,否則容易造成鑽頭折斷或使玉器裂損,尤其是脆性的玉石或薄片狀玉件。鑽孔或套芯時加工的玉件要固定牢一旦玉件松動,鑽孔可能跑偏甚至會崩掉損壞。2、拋光工具
拋光工具的選用很重要;雖然拋光效果與拋光粉的種類有關,但也與拋光工具的種類與結構有類。拋光效果不佳時,改換拋光工具也常能奏效。
(1)膠碾
膠碾,又叫」膠鉈」,是用特殊的拋光膠製成的、形狀各異的拋光用磨頭。拋光膠的主要成分是蟲膠和拋光粉,故膠幣就是由膠微粉砂輪。中國玉雕使用膠碾的歷史非常久。在人造碳化硅微粉問世之前,多採用天然產出的鋼玉粉。現代則多使用280號、400號碳化硅或碳化硼。也可根據需要選用更細的拋光粉。
膠碾是拋光粉與工具的結合體,質地強韌而表面又夠軟,不僅有優良的拋光性能,而且製作方法簡便是一種實用方便,用途廣泛的拋光工具。
製作方法是先將碳化硼放在兩鐵片上加熱至足以融化蟲膠粉為止,然後分數次加入蟲膠粉並攪拌均勻。待其稍涼後可如揉面般的折疊數次,使碳化硼能均勻地混合。最後壓製成砂輪狀,中心孔可用熱鐵條貫穿而成。亦可用加熱法,使蟲膠與碳兒硼混合物沾在拋光機的軸杯上,乘熱提成球狀、棒狀。在慢速旋轉中用碳化硅條將其打磨成最終形狀。
(2)木鉈
木鉈,是用木材車瓣成盤狀、輪狀、鼓輪狀的拋光工具。木鑽本身並無拋光作用,因有些拋光粉依附在木材的碧眼裡隨木純轉動時對玉雕產品產生拋光作用。因此鬃眼較大的木材都可以用來製作木鉈。
由於拋光工具是在潮濕條件下使用的木鉈會因潮濕而彎曲變形。為降低木純的吸水性,要對木鉈作浸蠟處理。
木鋁價格低靡加工製作也很容易,拋光性能也很好,對那些有剝蝕性的寶石,玉石進行拋光尤為奇效。對一些高硬度的玉石,寶石進行拋光其效果也優於其他工具。因此,木能早就被國內外玉雕行業和寶石行業所採用。
木鑽拋光玉作面的形狀是多樣的;拋平面時,拋光面是平整的;拋凸面形體時,拋光面是呈不同曲率的四面。
不過木材的材質有硬;軟之分,因此在使用上略有不同。
①硬質木鑽即選用材質較硬的木材辯製成的木純。使用硬質木鉈時,拋光粉應用油或滑脂調制。這樣的配伍最宜拋光硬度較高的玉石製品。
②軟質木鉈即用軟質木材製成拋光面層的拋光輪。因為軟木較軟,牢固性差,故將8—10毫米的軟木板粘貼在金屬鐵盤上。這種用軟木製成的木銷最宜用來拋光剝蝕性的玉製品。
(3)皮鉈
即將皮革蒙在特製的金屬盤架或硬木盤架上,使之如同鼓的一側。任何皮革均可使用。
皮統可用於拋光任何玉石和寶石,對有剝蝕性的玉石拋光,效果尤佳。拋光粉以用氧化鉻、紅寶粉較好。皮鉈的拋光效果優於氈輪。
皮謀可用薄層皮革或3毫米左右的厚皮革。蒙皮面時,一般將皮革光面作為拋光面。
薄皮革的適形性好適宜拋光凸面的玉製品及首飾,厚皮革的適形性差,拋大平面時較好。
(4)氈輪
氈輪有實心氈輪和蒙面氈輪兩種。
①實心氈輪採用好羊毛壓制而成。尺寸較大時須使用法蘭盤。氈輪使用時,轉速不宜快。
因為轉業較高時,拋光粉會因離心作用而散失,拋光效果反而不佳。
氈輪易吸塵士,塵土會影響拋光效果。保存時應當保持清潔。此外一個氈輪也不宜改換所用拋光粉的種類。
②蒙面氈輪即將厚羊毛氈用熱水浸泡10多分鍾後將其釘壓在饅頭形狀的木輪上。
(5)布輪
布輪為傳統拋光工具。因布較軟,故在高速旋轉中才能發揮拋光效果。但因轉速較高時,拋光紛將會因離心力而散逸,而且玉製品也易被摔出,使用時需注意。
(6)刷鉈
用毛岸製成,用於去糙、刷亮。
(7)葫蘆鉈
用老葫蘆干後的硬殼製成,用於拋光。
(8)皮條
即較厚的馬皮條。用時割取3—5毫米見方,長度為30—40毫米的一段,一頭夾在機器上即可。機器轉動時皮條亦會隨之轉動。可利用這種轉動來帶動拋光粉。這種拋光法主要用於無法使用輪磨工具的部位。
(9)蠟拋光碟
蠟拋光碟是指用蠟覆蓋的拋光碟,專門用於硬度極低的寶石或玉石製品的平面拋光。
蠟拋光碟的盤芯以8—10毫米厚的鋁板製作為宜。一股剪成8—12英寸大小,玉作時作水平旋轉。
玉作面應車鎖平整光滑。將鋁制盤芯微微加熱至能熔化蜂蠟時,將煙蠟塗上,待全部熔化時;將一塊質地緊密的厚布,剪成圓形輕輕蒙上,用手抹平。然後再在布表面塗抹少許修繕使修繕與布均勻地結合在一起。冷卻後,將此蠟盤放在機器。開機使其旋轉。用極平坦的金屬玦壓磨已塗好蠟的布表層。目的是使布與鋁盤緊緊相貼。在表面完全平整後,可在錯盤表面塗上拋光粉。便可用於拋光。
(10)錫面拋光碟
即將純錫熔化後,撇去表面浮渣倒置在6—8毫米厚的鋁圓盤上。涼後,用小刀沿半徑方向切劃出小道,用以存拋光粉。
磨。
Ⅵ 雕刻機雕刻玉石用什麼刀
朋友,濟南槐勃機械的客戶像揭陽,瑞麗那邊還是用的手工雕刻上用的玉石刀具,因為刀柄比較小,應該是2.3或是2.6的,所以你需要的是訂制幾個這樣的刀夾就可以,希望濟南槐勃機械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Ⅶ 古代刻玉的工具是什麼
古代刻玉的工具有鐵制圓盤-鉈、無齒的鋸、圓鋸、鑽、錐、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
玉石異常堅硬,必須用鐵制圓盤――鉈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經過鍘、鏨、沖、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琢磨而成。
在古代制玉過程中使用最多的雕刻工具叫陀,是指安裝在「水凳」橫軸上可以旋轉使用的各種工具的泛稱。
陀的名稱是玉雕行業沿用歷史的稱謂,什麼時候開始稱之為陀己無從考證。在古代,陀與碼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換,很多人用銘字,是否合適有待斟酌。
古代制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
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
琢,是用鑽、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鑽孔。
磨,是最後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
(7)雕刻玉石的刀叫什麼擴展閱讀:
早期的玉器加工技術,主要借用磨光玉器的技法,即切割、鑽孔和打磨等,後來逐漸發展為鏤雕、線刻等。
關於清代砣機,現在我們能夠見到比較完整的圖像資料則是《玉作圖說》,李澄淵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應英國醫師卜君要求而作。
他「歷觀玉琢琢磨各式繪以成圖(《玉作圖》序)」。也就是經過現場調查作了寫生,盡量如實地加以反映,所以此圖是可信的。此圖冊名為《玉作圖說》,共十二開,十三圖,每圖附文字說明。
可以說是玉作的連環書,是繼《陶治圖》之後出現的又一部紀實的工藝圖書,不僅描繪了玉匠勞動操作的場面,還將重要工具名稱都一一註明。
中間是書畫,左右兩側有豎欄各三行,首行書編號和題名
書寫「說」文楷體工整,描述通俗易懂。共分為搗沙、研漿、開玉、扎碢、沖碢、磨碢、掏堂、上花、打鑽、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三個工序。
一搗砂圖說,二研漿圖說合為一開,即一圖二說,三至十三這十一工序各為一開,共十二開,每圖書圖說。
Ⅷ 古代用什麼鋒利的刀具,雕刻玉石
不是刀具,沒有那麼硬的。
古代的人們都用砣機雕刻玉石一
玉工藝開始孕育於石工藝之中,隨著玉、石分化的過程而逐步分離,玉、石工藝分離的時間晚於玉、石分化。如果說玉、石分化是從舊石器時代人們選擇石器原料時開始,那麼制玉工藝與石器工藝的分化應從新石器時代磨製石器開始。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工藝有直接打擊法、砸擊法、間接打擊法三種方法,與制玉工藝聯系較少,暫可不必考慮,然而直接研究磨製石器工藝對探討玉石工藝分化是大有裨益的。「磨製工藝:是把石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鋒,並把石材磨製成型,這在石器製作上是一項進步。」[1] (頁474)磨製石器的工藝過程是:1. 切割。先將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狀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壓擦,從兩面切成溝狀,然後截斷,往往留截斷痕不加磨刮。2. 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以蘸水砂研磨,至製成光滑規整的石器。3. 鑽孔。用石鑽、骨椎、木桿或竹管加砂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鑽,或上述兩種方法兼用。由於受技術制約,多從兩面鑽起,在器的中部磨穿成鑽透。兩面孔均呈截頂圓錐形孔,因砂粗細掌握不好,孔坡面會留下旋痕,兩面孔對接不正,往往出現台痕。珠管形器也是從兩面鑽於中部對接打通。
總之,磨製石器工藝是用切割、打磨、鑽孔三種工藝完成的,這三種工藝完全為早期制玉工藝承襲下來。在這一階段玉石分化也已完成,玉器與石器工藝也已分化,自成系列,但制玉工藝與制石工藝並未完全脫離,很可能石玉匠還是在同一作坊內,玉匠仍借用磨製石器工藝來制理玉器。
磨製玉器與磨製石器兩者工藝已如上述是一致的,但是我們也發現了兩者的區別,這就是拋光工藝的應用。磨製玉器時大多均利用不同程度的拋光工藝,其表面比石器細膩整潔,光澤柔潤晶瑩,但尚未見其工具。北方的興隆窪文化、查海文化,南方河姆渡、馬家濱、崧澤文化玉器正處於這個階段,此階段的制玉工具均為用於鋸切、磨礱、鑽孔等手工工具。那麼到何時制玉工藝才能從制石器工藝中徹底分化出來呢?標志不在於應用拋光術,而在於砣機的發明和應用。這是一種新式工具的誕生,而不是某種工藝方法的改進,它給制玉工藝帶來了一場革命[2] (頁6-8)。
二
砣機既是制玉工藝的關鍵設備,也是推動玉器工藝從石器工藝中徹底分離的真正動力及玉工藝走向獨立手工業的標志。
砣機即磨玉機,清人稱「水凳」,明人稱「琢玉機」,工人稱「砣子」、「鉈子」,古代記載甚少。我們研究砣機的一種權宜辦法是由今及古,逆流溯源,雖然不易到達源頭,但可以瞻望到它的蹤影,隱約聽到它的瑟瑟琢磨聲。
現代的砣機有兩種:第一種是電動鐵砣機,其砣子是用鑽石粉製成,故稱砂砣,轉速10—5000轉/分[3] (頁33);第二種是蛇皮鑽,類似牙醫的修牙機,其旋轉速度更快,轉速達3000—20000轉/分[3] (頁34)。現代磨玉機——砣機,不用蘸水砂,只用細流水即可,確實方便,但是轉速太快各有利弊,利在速成,比原木砣效率提高若干倍,弊在有些活計不好做。
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高凳,可直接與清代砣機相聯系。
(一)清代砣機的分析
關於清代砣機,現在我們能夠見到比較完整的圖像資料則是《玉作圖說》,李澄淵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應英國醫師卜君要求而作[4]。他「歷觀玉琢琢磨各式繪以成圖(《玉作圖》序)」。也就是經過現場調查作了寫生,盡量如實地加以反映,所以此圖是可信的。此圖冊名為《玉作圖說》,共十二開,十三圖,每圖附文字說明,可以說是玉作的連環書,是繼《陶治圖》之後出現的又一部紀實的工藝圖書,不僅描繪了玉匠勞動操作的場面,還將重要工具名稱都一一註明。中間是書畫,左右兩側有豎欄各三行,首行書編號和題名。書寫「說」文楷體工整,描述通俗易懂。共分為搗沙、研漿、開玉、扎碢、沖碢、磨碢、掏堂、上花、打鑽、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三個工序,一搗砂圖說,二研漿圖說合為一開,即一圖二說,三至十三這十一工序各為一開,共十二開,每圖書圖說。
《玉作圖說》的圖文通俗易懂,不必解釋,但尚須說明,我們通過李澄淵《玉作圖說》不僅可以了解清末北京玉作的主要設備及其基本工藝,也可窺探清代玉工如何操縱水凳。這種碾機是經過歷代玉匠無數次改進而達到了它的最佳境界,是第一流的古代碾玉設備,可稱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機,亦稱「高凳」或「水凳」。
(二)明代至隋唐時期砣機的探討
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載:「凡玉初剖時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添沙剖玉,逐忽劃斷。」[5] (頁308)
其解說較簡單,若參照附圖不難了解宋應星《天工開物》所刊砣機與李澄淵所繪《玉作圖》砣機大體上是一致的,也是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機。明人往往大而化之、不求甚解,圖與說明均甚簡括。
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砣機資料只有上述明、清兩代的圖文,以前的砣機尚無材料可尋。當然,這種類型的砣機不會是古代的原本形式,它只是近古的砣機,其上限在於隋唐,不能再早了。這是因為我國起居所用室內傢具大致在隋唐改變了古人席地而坐或在榻上憑幾跽坐的習慣,離開矮踏,高高地坐於墩上或椅上。在這一社會背景之下才可能出現桌式或高腿桌式水凳。所以筆者認為隋唐創造了最初的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機。唐代已有旋機可由碾證之。所謂碾本為轢物器,即壓碎穀粒成粉的器具,有碾盤、碾砣兩大部分,由牲畜拉動或人推,使其碾砣旋轉粉碎穀粒。唐宋人以「碾」訓「砣」只是借用碾子旋轉以象徵砣機琢玉,既形象生動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機制玉之意。砣機的存在確實不容置疑了。而李澄淵所繪砣機和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玉機都是經過千餘年的使用改進後留下來的非常先進的磨玉機,也是隋唐桌式砣機的發展及其完善的形式。可以說隋唐明清與20世紀60年代系同一形式、同一功能的砣機。
(三)南北朝至秦漢時期的鐵砣幾式砣機
從南北朝溯至三代玉器的做工來看,毫無疑問已用砣機來雕琢玉器,這一點研究玉器的人之間沒有任何分歧。當然,這時的砣機還不如隋唐的砣機那樣高效先進,估計在機械原理上當與明清砣機一致,但其結構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如,像漢人那樣跽坐於地上使用砣機,其砣機應是跽坐幾式而非足踏旋轉的桌式。據悉,印度19世紀砣玉機是幾式,一人拉弓帶動砣具旋轉磨玉,可作研究此期磨玉機的參考。我國此時幾式砣機應為何種結構?用幾人操作?須進一步探討,但也不排除另有專司砣機轉動的輔助工人,或許是由2人或3人共同操作的幾式砣機,而不是一人腳踏手托玉砣磨的先進砣機。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發明冶鐵並逐步推廣,用於工具和武器,促進了工農業的發展。蓋於此時不久或遲至秦漢,砣機也自然而然地用上了鐵制的砣子,提高了琢磨效率。
(四)夏商周三代的青銅砣幾式砣機
關於漢代跽坐式多人共同操作的幾式砣機的設想判斷也是來自三代的出土資料,如在殷墟出土的人與獸等石雕和婦好墓出土的坐佣均為跽坐形式。商代人佣的兩種坐式均為席地而坐,所以可證商代砣機應是跽坐式砣機,其前之夏代及其後的周代亦不能例外,均為跽坐式砣機。
跪、跽均為古坐式,坐在機前雙足不能發動砣機旋轉,只可一手拉動弓弦轉動,另一手托玉琢磨。或有另一二人來回拉動使其軸旋轉帶動砣子轉動,可能二三人操一機。所謂玉人就是坐在砣前托玉蘸調水沙磨玉的人。砣機高度約30—50厘米。砣機結構由幾、支架、軸、砣、條帶或弓子等組成,砣子用青銅製作,可自行鑄打而成,比原始砣機效率要高。
(五)原始砣機的發明與改進
砣機何時問世?這是我國玉器工藝史上長期爭論而很難統一的問題。比如國內主張砣機發明於原始社會的有趙汝珍,認為:「至唐虞之時用玉尤為繁多,治玉亦見精良,改用砣磨而不純用手工矣。」[6] 砣磨即指玉工用砣機磨玉。
同時代的劉大同作《古玉辨》辨古玉之真贗,關於制玉特辟「刀工」及「昆吾刀之切玉」二節,其所指之「刀法」乃刻工,主張「玉器時代原無刀工,故指玉斧玉鏟之類存於今者未見其有花紋者,可見上古未開化以來無刀工之可言也」[7]。劉大同認為:「余按古今雕刻一門可分為五大時期,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是以石制玉時期,可稱最古。一變而為周之昆吾刀,再變而為漢之八刀,又一變而為六朝巧雕,至清之乾隆精刻為最後。今人不見昆吾刀,而以菊花鐵所煉之鋼刀刻玉。」他認為玉器上的圖案文飾均可用刀刻:「昔人雲,自晉魏以來不見昆吾刀,誠然哉。若就雙鉤碾玉法論之,漢時已取便捷,失其古趣,至今之用旋車制玉則愈趨愈下矣。倘若再用機器製作,則俗惡更不堪設想,可畏也哉!」[7]
所謂「雙鉤碾玉法」出自明人高濂《遵生八箋》,原文如下:「然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如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段續,儼若游絲白描,毫無滯跡。」[8] (頁172)
高濂主張「雙鉤碾玉法」是漢法,而劉大同之意是古有雙鉤玉法,並非漢人的。他既主張從周人始用昆吾刀刻玉,漢用八刀,六朝巧雕,乾隆精刻,今用銅刀等工具刻玉,又接受高濂漢人雙鉤碾玉之說,主張刀刻與砣碾並存,這是不妥的。以刀刻玉的說法不過是一傳說,實不存在,琢玉只能以「他山之石可以錯玉」的說法,以水沙磨玉,這是唯一正確的說法。
西方有人認為砣具產生於迦勒底,後向東西兩側傳播,如波西爾提出:「中國玉工所用器具皆完備足用,其如法亦甚早,若溯其源當亦來自西方,似為迦勒底(Chaledea,地名,古代巴比倫王國之州)及蘇西拿人所發明,然後自其地東行中國,西及歐洲,南至印度者,唯其傳播之時確在何期則代遠年淹沒可考矣。」[9] 現在我們可看到19世紀印度玉工使用砣具的線描畫以及新疆和田玉工所用之旋車均與水凳不同。這是同出一源發展不同還是共源共流?值得研究加以論說。
夏商周三代砣機是一人或多人操作的青銅幾式砣機,來自原始砣機,反過來說原始砣機改進型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早期砣機。
原始砣機發明於何地?是玉器研究界和考古界十分關心的事。過去的主要根據是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器型,這些玉器文飾復雜,表面拋光還留下了一些砣痕。王遵國先生據此研究認為:「張陵山的玉蟬背面留有清晰的弧形琢痕。寺墩玉璧M3:22上留下直徑分別為11厘米、16厘米、26厘米的弧形琢痕,說明切割工具當為直徑大小不一的輪鋸,或稱圓砣,古代又稱砂碾。其資料估計是含石英粒的砂面圓盤。從玉璧圓邊和玉琮邊角的勻稱整齊,誤差只在1毫米左右看,除了玉工的熟練技術外,還有固定的琢玉裝置,估計已經出現同本世紀上半葉還使用的水作凳一類的琢玉機。從當時盛行陶器輪制機術來判斷,這是可能的。祝你好運。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Ⅸ 誰知道雕刻玉石需要什麼刀
專門的玉石雕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