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皮影雕刻方法以什麼為造型

皮影雕刻方法以什麼為造型

發布時間: 2021-02-12 14:57:59

A. 陝西皮影的造型風格是怎樣的

陝西是中國皮影的發祥地,皮影藝術普及、成熟。陝西皮影工藝嚴謹、內製作精美,有容成套的雕刻技法。如陝西禮泉皮影「火獅子」,色彩豐富,造型威武。陝西皮影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許多分支,並影響其他地區。其造型風格分東路和西路。東路皮影造型誇張大膽、小巧精緻,一般高約33厘米,11個關節,頭與身軀的比例為1∶5,突出臉部的表現,使之性格鮮明。生、旦角色皆鼻尖口小,並用朱紅點綴若有若無,女性形象極盡嫵媚之態。陝西大荔皮影「蝴蝶椅雪花妖旦」,誇張了其高額頭、直鼻樑、櫻桃口,衣褲以細膩的雪花紋等具有代表性的圖案裝飾,華麗異常。

B. 皮影是怎麼裝飾花紋的

演出皮影戲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為獸皮或紙板製作而成。製作皮影需要有專高超的屬手工技藝。如今,國外不少工藝美術愛好者把皮影作為壁飾的櫥窗裝飾的欣賞品。河北灤縣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較為著名。皮影戲的內容,多為傳統的歷史戲、神話劇等。雖然各地製作皮影的風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練,裝飾紋樣誇張,具有藝術韻味,卻是共同的。

關於皮影的傳統雕刻技法和過程,藝人們歸納為順口溜說:"先刻頭帽後刻臉,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裝發須一身全,最後整裝把身安,刻成以後再上色,整個製作就算完"。

皮影,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C. 皮影按按形象來分有哪些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西方世界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中國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建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戲來招待國內外賓客。然而,皮影戲藝術在遭遇「文革」劫難之後,瀕危的處境至今未能扭轉。
至於皮影戲中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卻又是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范疇。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裡也是獨樹一幟。它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朴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暢,著色之艷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著實能使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皮影人製品(簡稱影人)不只是用於皮影戲的演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耍玩娛樂,還可以置於窗前或白牆之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由於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所以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收藏家、藝術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藏有中國皮影。在國際交往中,也常有國人以中國皮影為上等禮品贈與國際友人。

D. 皮影一般採用什麼刀法實現人物造型

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扎;
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內用平刀去推;容
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用鑿刀去鑿;
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斜口刀刻制。
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扎,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
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還有暗線、繪線之分。
總之,刀法還是比較多變的。

E. 皮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一個皮影要刻3000多刀
一個皮影人物的製作需要經過八個步驟,選皮、制皮是專第屬一步,是材料的准備過程。其後還要經過繪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幾道工序才得以完成。
一般繪稿人物等圖案都採用側面影像為主。畫完稿後是雕刻,通用雕鏤、陰陽等手法,使一張看似平淡無奇的牛皮成為一件藝術品。李學林說,皮影人物的造型都體現了頭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寬,手臂過膝的特點。造型設計時,不僅男女有別,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則相貌各異,要成就一個皮影人物往往要刻3000多刀,要用30把以上刀具。
給皮影上色用的顏料很有講究,他用的都是過去給相片著色的顏料,這種顏料沒有粉劑,透明度高。上色要經過平塗、烘染,顏色不可混淆,這樣顏色在透明皮質上才會色彩飽滿,平整工藝現在採用電熨斗熨平,之後噴上清漆,防止色彩脫落。
最後,皮影人物的關節部分要預留活動點,然後打孔穿線,打結固定,裝上手動的表演桿。這樣,一個完整的皮影製作就算完成了。

F. 皮影的藝術表現形式

  • 皮影復的藝術表現形式:

  • 首先,就人制物形象而言,皮影中的人物多以陽刻雕刻出面部,以陰刻來表現身體服飾,因而面部多為簡練明快的線條組成,身體及頭部裝飾部分則以復雜富麗的紋樣構成,人物的大小比例大致遵循五庭的原則,頭部被刻意的誇大,這樣一來,面部的簡潔與主體部分的繁復對比就構成了一個和諧的視覺效果。

  • 同時,在整體人物線條的表現上也體現了曲直的對比效果,人物身體的各個部位大體是以幾何分割的造型方式來表現的,身體、四肢都呈現出長條形的直線塊面形態,而在面部及服飾的細節部分又加入了曲線的優美成分,打破了幾何結構的呆板,平添了精緻、細膩的裝飾美感。

  • 此外,在皮影人物的服飾刻畫中也表現出濃厚的平面裝飾意味。根據不同的身份特點,人物服飾被點綴以不同的花紋裝飾圖案,如官員用松、鶴、福、壽團花等圖案,武士神怪用人字甲、魚鱗甲等,姑娘小姐則用牡丹、鴛鴦、蝴蝶等,這些圖案在裝飾過程中以反復、重疊等方式分飾在衣服的各個部位,以達到豐富人物形象、美化服裝的裝飾目的。

G. 皮影人的物造型有哪些

皮影戲中的影人是一種僵板的道具,除了操縱師傅根據劇情需要使其活動以外,它的表情是「與生俱來」的,永遠不變。所以,皮影人物的造型,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我國眾多的地方皮影中,河北灤州影人物造型堪稱上品。皮影藝人們按人物的性別、年齡及其角色特徵,區分為生、旦、髯、凈、末、大、丑及神妖8種類型,每種類型都生動傳神。

其中,旦角又是最為楚楚動人的一族。她們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往往都能引起人們的矚目。因為,她們有姍姍的蓮步和婆娑的身姿,是婀娜俏麗的窈窕淑女。在傳統戲劇中,扮演女性的都稱「旦角」,皮影也是如此。女主角稱為「正旦」,又有「小旦」、「老旦」、「花旦」等名目。

生角也就是青年男士,分為文生、武生,花生也就是丑角。文生,即文質彬彬的男士,包括書生、狀元及其他文官。武生,即青年武士,包括元帥、先鋒及其他武士。

旦角的標志是,額頭有發鬢或腦後有發髻,戴耳環。姑娘留發辮或紮成馬尾發束,已婚者梳發髻。旦角全是通天高鼻樑、環眉丹鳳眼,閉口紅嘴唇。

生角穿袍登靴,旦角穿裙,登綉花鞋,小腳。天子衣冠飾龍,皇後、王妃及公主飾鳳。元帥不論男女,皆穿鎧甲、戴頭盔、蹬戰靴,背部有令旗、令箭等飾物。文人和武士的區別,武士除了他們穿鎧甲、蹬戰靴以外,他們頭飾前端有個矢形飾物,俗稱「武矢」。

灤州皮影的髯角和凈角造型也很有特點。髯,即鬍子,長了鬍子,自然就至中、老年時期,跟生角合在一起,那就是老、中、青三代人了。

髯角,是皮影戲中的專有稱謂,相當於京劇中的須生或老生。在臉部造型上,把中年雕刻成黑色三綹胡。老年者,則雕刻成分綹長鬍子。鬍子及眉毛,視其年齡,可黑可白。

另外,髯角也有文武之別。文角包括皇帝、丞相、地方官員,及其他忠厚長者。武角有元帥及其他不同裝束的武士。

凈角是秉性率直的魯夫,他們威猛、魯莽。在獅鼻豹眼下,誇張變形的闊口上,以赤眉虯髯或長髯陪襯。很有點「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能當百萬兵」的氣勢。

凈角,也有老、中、青。青年,無胡須;中年,為三綹胡須,俗稱三髭鬍;老年,其胡須多不分綹。一般是長胡須或卷胡須。胡須顏年無胡須;中年為三綹短胡須,俗稱「三尖胡」;老年則是整齊的分綹黑長須或白長須。末角又有文武之分,文角為忠色,有黑色或紅色。凈角,有元帥、先鋒及其他不同裝束的武士。番邦髯角和凈角,皆著反扎巾裝。

末角是威猛彪悍、血氣方剛的忠義之士。在他們身上充滿了自信與豪氣。大有跺腳可使天地動、一人能當百萬兵的氣概。末角的主要特徵是紅面、粗眉、丹鳳眼、嘴唇上下分開。末角有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之分。他們的區別是:幼年和青心耿耿的文官或文人;武角為統領大軍的將領或武士。番邦末角有番王及番將,皆著反扎巾。丑角,在影人頭茬中最容易辨認。通常都把他們雕成白臉或麻臉紅面。突鼻子、粗眉毛。眼眶帶白圈。或吐舌、露齒,呈奸笑狀。賦美態於陋形之中,雖貌丑而不討厭。他們是輕浮狂妄或幽默滑稽之人。

其實,丑角也並非全是壞人。他們猶如人群中的搞笑能手,有時竟也不可或缺,是社會生活中的調味佐料。丑角中也不乏機敏、睿智的賢達之士。

像宋代膠西的趙明叔,他家貧好飲,一醉方休。是個名副其實的酒仙。醉後,他便手舞足蹈,癲癲狂狂地邊走邊說:「薄薄酒,勝茶湯;醜醜婦,勝空房。」引得眾人圍觀、鬨笑。連蘇軾都以為「其言雖俚,卻近乎達」,並因申其意而作《薄薄酒》詩2首。

丑角,有男女文武之分。年輕男丑稱「花生」,年輕女丑稱「花旦」。文丑中有丑公子、丑員外、丑官吏及丑宦官等;武丑中,有丑武公子、丑武士及其他幽默詼諧的武丑。

灤州皮影的影人雕刻,偏重於對影人的眉眼、胡須及冠戴發式的刻畫。以便更好地表現出忠奸善惡的品格特徵。奸臉,俗稱「大白臉」,在灤州皮影里叫「大」角,屬於兇殘、奸惡的一類。

其顯著特徵是:突鼻樑、大嘴巴、圓眼珠、掃帚眉,贅肉橫生,兇相畢露。他們一出場,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他們不是詭計多端的奸臣,便是心毒手狠的惡魔。這是由千百年來人們的傳統審美意識和民間大眾對忠、奸、善、惡的品質判斷所決定的。

另外,在古時的傳統大影中,有濃厚的宗教印跡。如影班供奉聖宗佛像,對影戲人稱「師傅」,劇本稱「影經」,唱影稱「宣卷」。

劇本內容也多為宣揚善惡因果的佛家教義。所以,人們有「燈戲從來太虛玄,帳影幢幢盡妖仙」的評說。正因為如此,神仙妖道在影戲里,是個不小的群體。即使是經黃素志改造後的灤州皮影中,也有許多神仙道化戲和歷史演義戲。所以,在皮影人造型中,有不少特定的神仙妖道頭茬。

影雕藝人通過豐富的想像,使其手中的藝術形象神奇多變。如牛頭馬面及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採取擬人化的手法,把它們雕成獸面人身;閻羅判官凶煞怪誕,而另具特色。

灤州皮影的這些造型是廣泛吸取了民間各類造型藝術的營養,加以創造發揮的結果。在我國傳統的神話繪畫和古剎廟宇的壁畫中,都可覓其蹤跡。

跟灤州皮影相比,具有悠久歷史的華縣皮影也頗具特色,它的主要特點為造型小巧玲瓏,雕刻精緻細膩,色彩鮮明強烈。

在造型上,因為傳統的陝西華縣皮影戲原是宮廷、大家、富戶、堂會的娛樂之物,其觀看者為少數「上等」官宦、富豪、貴人,所以華縣皮影的造型均趨向小巧。

華縣皮影身高約33厘米,而陝西西路影人高約43厘米;影人由11個部件組成,身和頭的比例為5∶1,有別於西路影人身高比例的7∶1。其頭部較大,類似於民間剪紙人物和秧歌人物中的大頭娃形象,和我國傳統的繪畫人物比例有共同特點。

滿的前庭顯現出人物的智慧和才學,或神采奕奕,或深思睿智,或眉宇含春,情態神韻各有千秋。

在對影人性格的塑造上,華縣的皮影製作藝人首先對傳遞人物心靈之窗的眉、眼進行強調誇張,做延長處理,通過藝術的誇張變形,達到高度的神韻表現。並以平眉和皺眉區別影人性格的陰柔與陽剛。

其中,華縣皮影中的不同角色,刻畫情況也不同,須、生角色以平眉細目表現其沉著安詳之風采;旦角以彎眉線眼表現其秀麗文靜之神韻;武生以皺眉鳳眼表現其英俊驍勇之氣概。

華縣皮影對於特殊的物體,也有自身的一套特殊處理手段和形式。如桌椅、簾帳等物,為了追求立體感,而作為顯示三大面的俯視處理,正側面的影人坐在半側面的桌椅上,看起來倒也舒適自然。

這些似乎不合乎現代藝術法則的處理手法,由於適合人們傳統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意識,千百年來並無人提出非議。

另外,如對官帽兩側的羽翅做腦後正處理,正面方領又做側面處理,對稱的發髻卻做半側處理等。均不受現實生活形象和焦點透視法則的限制和約束,是根據皮影本身需要和作者的審美要求予以靈活處理的,這一手法在我國傳統的散點透視繪畫中可找到依據。

華縣皮影影人的服飾圖案,吸取了民間的印花布和戲劇服裝圖案的形式,並根據自身的藝術特點加以創造。

為了追求纖美完整,花朵多做正面處理,加強了花紋的裝飾趣味性,鏤花圖案有空心、實心、半空半實等形式。四方連續圖案和邊角二方連續圖案更是花花套連,葉葉巧綴,變化無窮。

宮殿帥帳、書院綉樓、天堂地獄等,多做滿屏幕設置,構圖力求飽滿充實,裝飾趣味郁。空間布局巧妙自然,真窗實門不顯擁塞紊亂而氣勢宏大。

花木怪石也非常奇特,構圖精巧、完整緊湊,單木獨石即可組成獨立畫幅。隨著劇情和人物活動的要求,可開合聚散,自然成趣。

怪獸之類的意象造型更富浪漫色彩,特別強調裝飾性,不一味拘泥於自然形象的逼真模擬,而是現實形象和主觀想像巧妙的糅合,經過提煉、升華、變形,使其更典型、更理想、更有觀賞性。

如把龍駒塑造成龍爪獅身、豹眼虎尾、馬面鹿角,匯諸獸之精華於一獸,形象既威猛又矯健,鬃毛翹卷,口吐火焰,雖兇猛但望而不畏,雖不倫不類但無怪異之感,反而逗人喜愛。

鬼怪之類的造型,民間藝人們通過廣闊豐富的藝術想像,使其手下的藝術形象神奇多變。

如牛頭馬面及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採取擬人化的手法,製造為獸面人身;閻羅判官凶煞怪誕,很有特色。

華縣皮影的這些造型是廣泛吸取了民間各類造型藝術的營養,加以創造發揮的結果,在我國傳統的神話繪畫和古剎廟宇的壁畫、塑像中覓其蹤跡。

華縣皮影的雕刻,要求選用上等中型牛皮,經泡、刮、鏟等工序炮製成半透明的皮子,再經打磨、摹畫、雕刻、著色、上膠封色、熨綴、裝訂工序方能完成。

雕刻藝人在一塊塊死板的牛皮上,或認真描摹、精雕細刻;或大刀闊斧,隨手運刀打鑿,都能用精巧的道具為不同的形象賦予藝術的生命活力。

雕刻刀法基本以鏤空為主,以刀鑿代筆,結合傳統的線描形式,運用簡單的幾把鑿、刀,即可雕出多種形式的圖案花紋。如甲靠花紋圖案就有雪花、萬字、梅花、魚鱗、星眼、人字、十字、松針等互套四方連續圖案。

人物的雕刻,用鏤空與鑿孔互襯,交相輝映,使玲瓏剔透的影人繁而不冗,質朴單純的影人簡而不空,生、末影人的雕刻,線條平和刀法穩健,使其溫文爾雅的神情得到充分的表達。

其中,旦角影人的刀法婉轉,線條柔和,花紋細膩纖巧,而且兼用明刀暗線,以精雕細琢的雪花萬字、梅蘭竹菊、福壽字形等圖案裝飾,使其溫柔嫻靜的神態,更加嫵媚動人,充分顯示出了女性的陰柔之美。凈角的刀法挺直,線條粗獷奔放,以放射形狀的線紋,將其暴躁驍勇的氣質揭示得逼真生動,洋溢著將士威武英俊的陽剛之美。丑角的刀法更是獨具匠心,為強化個性特徵,採取大刀闊斧的粗拙線條,襯以柔巧的花紋圖案,在強烈的對比中產生呼應,俗中見雅,生動有趣而耐人尋味,從而產生出剛柔雅俗交融之和諧美。案幾綉墩之類的裝飾紋樣,刀工尤為精細,紋路刀鑿兼施,結合塊面,虛實之襯,以達到玲瓏精緻,空靈典雅之裝飾美。

宮殿、帥帳之類的大場面雕刻,作者在大塊面積的牛皮上匠心獨運,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整體安排,採用陰、陽刻兼施、點線面結合插綴的手法巧奪天工,使裝飾紋樣巧妙地排列接連。

在同一幅畫面焦點透視、散點透視同時運用。正面側面隨需要而設置。雕梁畫棟,鏤線聚密而不感壅塞紊亂;玲瓏剔透得好似纖美而氣勢宏大,互相配合渾然一體,表現出物體的整體美。

花木怪石的刀法,以柔和細膩的鏤線「勾勒」花朵,用粗獷簡練的刀紋雕刻枝葉磚石,剛柔相濟,花葉相襯,顯現出飽滿、充實的清新美。

牛馬虎豹、龍蛇鶴鳳之類,刀法簡練准確,寥寥數刀就能把馬的英姿、豬的笨拙、猴的機警、虎豹的兇猛,表現得活靈活現。各個關節都是用線連接的,可以靈活轉動,能夠翻滾跳躍,伸屈自如,形神兼備的情趣美。

華縣皮影的用色,基本上以紅、黃、綠、黑、白為主,傳統顏料以藤黃、銅綠、品紅為佳。

著色採用我國繪畫的工筆重彩方法,以固有色平塗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渾厚沉著,麗而不艷,具有濃厚民族傳統的裝飾趣味。大膽運用色補,以大紅大綠作強烈對比,以鏤線鑿孔補白,自然調和,獲得簡潔明快的色彩效果。

另外,為了准確地揭示人物的性格,仿照舞台戲劇服飾和臉譜化的色彩,結合自身獨有的特點和表現手法移植創新。採用鏤線分色的方法在形象上施以強烈鮮明的裝飾色彩,強化人物的個性特徵。

如紅臉的精忠,黑臉的驍勇,黃臉的狡猾,白臉的奸詐等,每種色調都有自身的處理方法和象徵意義。

生、旦、末角影人的頭部多為陽刻空臉,以空代色,含蓄的面部在視覺上給人們形成一種玉顏麗質的色彩聯想,透過空間聯想達到色的補充,獲得無色勝有色的藝術效果。

衣著服飾的用色,貧富有別,老幼各異。旦角衣著多用高純度的艷色,經濃墨重壓,鏤線調和,富麗而不艷目。

有的則能充分利用牛皮本色,淡色著里,深色壓邊,刀紋補白,呈現出端莊大方、清素典雅的格調。

老生、老旦用色單純,多過兩三色,在領口袖口處以素色空心花紋裝飾,顯得樸素大方。窮家生旦影人,多用綠、黑黃、赭、藍等單色,鏤以簡練的刀路線條,在屏幕上則形成淳樸素潔的明快色調。

丑角色彩的運用,是以紅花綠葉相雜互托,冷暖對稱,產生不安定的浮躁色調,再用濃墨鏤線調和統一,使色調重新得到協調穩定,獲得躁而不浮,妖而不炫的特殊色彩格調,使色彩巧妙地烘托角色,並准確地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殿宇樓閣之類大場面色彩的處理,善於運用鮮明強烈的對比色進行裝飾,非常注意整體色彩的關系。如硃色的柱子和門窗作為主體色調的宮殿,以綠色的瓦陪襯,檐下暗處的斗拱以深色重壓,鏤線配合,獲得威嚴壯觀、富麗堂皇的色調。

陰曹廟宇則以黑灰色的門窗和柱子作為主體色調,用深綠暗藍烘托渲染,粗獷的線條和塊面體積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給人一種陰森冰冷的感覺。

花木怪石的著色,採用互補色對比,鮮明強烈。花朵以鏤線做「勾白」裝飾,艷麗清新,山石樹枝著色後用濃墨重勾,淡墨皴點,兼以刀線襯白,即活脫又沉著,花葉互襯,獲得飽滿、充實、明快的色調。

怪、獸之類的用色,誇張浪漫奇特。如赤色的駒、綠色的麟、青臉紅須的鬼怪,粗獷誇張的色彩雖超出常態,但並不覺得別扭、難看,反而以自身強烈的色彩、獨特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藝術印象。

H. 製作皮影的工藝

皮影的製作是極為復雜的,從選皮到影人成形上戲,有許多工藝技巧。傳統的製作工序可分為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個基本步驟。

選皮

西安皮影均以上等「秦川牛皮」作為刻制原料,因為牛皮質地堅韌,透光性強,一般選用四至六歲的母牛皮為最好。如果選用黑牛皮,不論公牛或母牛均可。

制皮

牛皮的炮製方法有兩種:一是「凈皮」,另一是「灰皮」。凈皮的製作工藝是在牛皮選好後,放在潔凈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根據氣溫、牛皮和水的具體情況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颳去牛毛,第二次再颳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漸刮薄,颳去里皮。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緻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時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勻,手勁要輕而穩,以免損傷皮子。刮好後撐於木架之上,陰干即成。

另一種灰皮稱為「軟刮」,浸泡皮時用氧化鈣(生石灰)、硫化鈉(臭火鹼)、硫酸、硫酸銨等葯劑配方,分次化入水中,反復浸泡刮制而成。這種方法刮出來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畫稿

製作皮影時所用的畫稿稱為「樣譜」,是歷代藝人們相傳的設計圖稿。由於紙質的樣譜比牛皮的皮影更不易保存,故現今能流傳下來的明、清樣譜寥寥無幾。

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牛皮分解成塊,用濕布潮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磨,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形成上輕下重,在挑簽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描圖樣是用鋼針筆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拷貝、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鏤刻

雕刻刀具藝人們十分講究,一般都有十一二把,多的達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要求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推;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鑿刀去鑿;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尖刀(即斜角刀)刻制。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扎,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

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還有暗線、繪線之分。虛線為陰刻,即鏤空形體線而成,皮影多為這種線法。實線保留形體輪廓挖去余部,為陽刻,多用於生旦、須丑的白臉,凡白色的物體都用陽刻法。虛實線沿輪廓的兩側刻出斷續的鏤空線,多用於景片建築的刻制。暗線則用刀劃線而不透皮,多在活動關節處。繪線是以筆代之,以表現細致的物體。

雕刻的刀鋒起落點叫刀口,刀口有斷口、尖頭、齊口、圓口之分。齊口多用於方正規范的物象,如桌箱、櫃櫥、建築等;尖口多用於炊煙、流雲、水波、風帶等;圓口多用於花卉圖案;斷口是用來截斷過長的陽刻線,使連接處更多,加強影人的使用壽命。

敷彩

影子雕完後,開始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用紫銅、銀朱、普蘭、荔子等礦和植物炮製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炮製的方法首先把制好的純色化人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製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之膠色溶為一起成粥狀,趁熱敷之於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含露之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或電熨斗燙;另一種很老的土辦法就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脫水發汗。

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溫度火候,所要求的溫度一般在攝氏70度上下。溫度恰當,皮子脫水發汗順利,皮內水分即可揮發,顏色即可吃人皮內,使皮影的色澤鮮美,且久不褪色,而膠質也可溶化封閉住皮子的毛孔,皮影永久不翹扭變形。如果溫度過高則會使皮子抽縮一團,工藝全部報廢;溫度不足,則膠色不能溶化吃入肉皮,皮內的水分難排盡,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澤不亮,時間長了仍會變形。

上述各法有優有劣。用烙鐵、電熨斗脫水發汗的方法雖然便捷,但效果較差;壓在熱炕席下發汗的辦法,主要用於皮影大型布景,也可以用在皮影人物;用土坯和磚塊脫水發汗效果很好,這是因為土坯烘熱後,溫度平和吸水力強的緣故,但此法功效十分緩慢。

綴結合成

皮影人物是皮影主體,它的結構是頗具巧思的。為了動作靈活無礙,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共計十一個部件。

頭部:頭包括顏面、帽、須及頸部,下端為楔子,演出時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內,不用時則卸下保管。

胸部:上部裝置卡口,以備插皮影人頭用。與胸上側同點相釘結的有兩臂,各分為打下臂兩節,小臂下有手相聯。

腹部:腹上與胸相聯,腹下與雙腿相聯,腿部與足為一個整體,其中包括靴鞋在內。

皮影人物各個關節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叫做「花輪」或「空花」,老藝人則稱「骨縫」,以避免肢體疊合處出現過多重影。連接骨縫的點叫「骨眼」。骨眼的選定關繫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選擇恰當會有精神抖擻之相,反之則顯得佝僂垂死,委靡不振。選好骨眼後,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的線綴結合成,十一個主要部件就這樣裝成了一個完整的皮影人。

為了表演的需要,還要裝置三根竹棍作操縱桿,也就是簽子。文場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裝置一根簽子,鐵絲連接之,使影人能反轉活動,再給雙手處各裝置一根簽子,便於雙手舞動;而武場人物胸部簽子的裝置位置在胸後上部(即後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滾、爬、打鬥等百般姿態。

I. 陝西皮影的雕刻技法有什麼特色與風格

陝西是中國皮影的發祥地,皮影藝術普及、成熟。陝西皮影工藝嚴謹、製作精美,有成套的雕刻技法。如陝西禮泉皮影「火獅子」,色彩豐富,造型威武。

陝西禮泉皮影「火獅子」

J. 成都皮影的造型

成都皮影,屬四川西路皮影,古樸、莊重、典雅、大氣的造型特點在中國漢族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它美觀華麗、雕工精緻、線條流暢,設色古樸不失鮮艷,其大氣、典雅的特點,給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覺,使人一見傾心。皮影的造型全靠手上功夫,從一張牛皮雕刻成千萬美麗的影子,再幻化成百千感人的故事,小小的影子既能讓人悲憫劇中人,也能跟隨它一起歡天喜地的迎神祈福。
皮影從雕刻開始,就得經過精心挑選,用上等牛皮,經過製作除掉毛發和血水,將四周穿孔晾乾,到最後製作成半透明的皮子,雕刻前用水潤濕再按照皮影模子畫出外形和輪廓,然後用銃子、刻刀等工具雕刻。雖然各地的皮影造型大不相同,但雕刻的過程卻都大同小異。
成都皮影按照尺寸大小,分為大皮影和中皮影兩種。大皮影身高六十至七十厘米,中皮影身高二十至三十厘米,影人按角色造型不同,由十一至十四個可活動部位組成,手上關節處比北方影人要多出一節,即手指和手掌關節分開,這就使得皮影戲演出起來更加細膩、生動。影人大多採用單眼側面造型,使得影人在表演時候緊貼窗戶上的剪影效果更為明顯。個別神怪形象使用正面或者七分臉造型,形象更加鮮明,個性突出,給人印象深刻。影人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類,不同影人身段造型使用不同的雕刻花紋,再配以不同的頭子,就能成為不同的角色。成都皮影雕刻刀法以鏤空為主,兼具多種形式的圖案紋樣,最常見的有蟒紋、雪花紋、梅花紋、菊花紋、水紋、豹頭紋、虎頭紋、羽紋等圖案,總體特徵是大額頭,蒜頭鼻,上唇向外微翹,下顎緊收,以充滿智慧的形象展現於人,又不失含蓄典雅。
生角造型中,圓睜的大眼使影人顯得炯炯有神,尤其是武生造型,著裝多鏤刻雪花,梅花等紋樣,細致緊密的鎧甲造型,北方影子中稱之為「靠」。有些在胸部、膝蓋等關節處鏤刻虎頭或豹頭紋,疏密有致,配上帥盔即是將軍,配以一般的武生頭子極為士兵,威武雄壯的形象展現得恰到好處。千變萬化,奇妙莫測,一切全掌握在操縱影子的藝人手中。
旦角造型中,微微翹起的小唇,長長的眉線,上挑的眼尾,含蓄中帶著活潑。小旦著花衫,雕刻菊花、蘭花等紋樣,閑散而有序的分布於影人的全身,展現出溫柔嫻淑的特徵,武旦配羽紋,再戴上風帽,風塵僕僕,俠女上路的感覺一觀就能感受到。再輔以精緻的發式,簡潔的小腳,使得影人端莊而又不失嫵媚。
凈角造型中,圓圓的額頭,大睜的眼睛,謹慎而又智慧的形象不宜於表。
丑角造型中,有在面部施以顯眼的顏色或使用滑稽的著裝,有的大大鏤刻眼部,,似魚狀的眼睛,緊抿著小嘴,下頜向里收緊,簡潔的幾根線條就能展現出詼諧、逗趣的特徵,看後讓人忍俊不禁。
一些道具和場景的造型,也刻畫得十分得體。無論是簡潔高挑造型的落地燈具,抑或是自由自在游弋在水中的小金魚,還是那高挑的梅瓶花架,都能體會到成都皮影在造型上刻意為之而又不做作的造型特點。
成都皮影設色大方得體,基本以紅黃綠黑白為主。大膽使用色彩對比,使影人顯得古樸大方。特別是黑,紅大色塊的經常使用,讓整個影人變得沉穩,經過幾百年的時光,更能顯現出獨具的魅力。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