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歙硯雕刻屬於什麼

歙硯雕刻屬於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4 02:01:03

㈠ 方端硯和歙硯是什麼

端硯,由來就是中國"文房四寶"中的極品。它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

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製作的艱辛有關。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雲:「老坑匍匐仔坑斜,採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雲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加上歷代制硯藝人的精雕細作,使其造型式樣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實用型逐漸提高到明清時期的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藝美術的行列。現在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聞名遐邇。使來肇慶觀光的中外遊客無不以擁有一方工藝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硯為榮。
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以硯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硯始於唐代。北唐積<<歙州硯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溫潤大過端溪。」自此以後,歙硯名聞天下。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歙硯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開成五年箕形歙硯,石質細潤,色澤清純,是早期歙硯的珍貴遺存。南唐時期,歙硯大受寵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寶重歙石,專門在歙州設置了硯務,選硯工高手李少微為硯務官;後主李煜對歙硯極為的推崇,把歙硯、澄心堂紙、李廷硅墨三者稱為天下之冠。宋代,歙硯又獲得很大發展,歙石開采規模擴大,歙硯精品不斷涌現,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為諸硯之冠。1953年歙縣宋代窯藏出土17塊歙硯,石質與造型各異,製作巧妙,展現了歙石精美絕倫的面貌。據硯譜記載,宋時歙石名目有眉子紋7種,外山羅紋13種,水玄金文厥狀10種,各種紋色燦然爛漫,誠如宋代書法家蔡君漠所贊:「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詩中將歙硯與卞和玉相媲美,認為歙石價值連城。元代以後,歙石開采時斷時續,但成硯依然大量涌現,成為明清宮廷和士紳之家賞鑒流連的珍品。歙石石質優良,瑩潤細密,素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嫩而堅,潤而不滑,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如鋒,宜於發墨,兼以紋理燦爛,色擬碧天,長久使用,硯上殘墨陳垢,入水一濯即瑩潔,煥然如新。歙石紋色有羅紋、眉子、金星和銀星幾大類。尤以羅紋、眉子之奇特者為上品。羅紋中的犀角紋、鰍背紋、細羅紋、暗羅紋,都是瑩潤發墨,呵之水出的精品,歷來為賞鑒家所寶重。此外,歙硯在雕刻、養護、硯史著錄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點。現代的歙硯生產,無論開采礦坑,還是制硯工序、雕刻技術,都有很大恢復與發展,歷史上絕跡的一些花紋品種,被重新發掘出來,同時增加了若干新品種,為聞名遐耳的歙硯製作又添新的風采。

㈡ 歙硯的製作流程

歙硯的製作流程主要有選料、制坯、設計、雕刻、配盒等。每一方硯台的製成都要經過十幾道工序,離不開制硯工人和雕刻家的勞動。
1.選料:歙硯的選料要求十分嚴格,所選石材要有一定的塊度、粒度,硬度也要適中。採下來的石料不等於都能制硯,往往還要經過挑選。選料工人按照規格、形狀、工藝要求進行取料,然後剝板,將石料鑿平,鋸成一定形狀,用水砂細磨成硯坯。
2.制坯:硯坯分為定型坯、自然形坯兩大類。定型坯是按計劃生產的規格型坯,如正方形、圓形、不規則形等。自然形坯則是就硯石之自然形狀加以修整,鋸磨成坯。
3.設計:是製作硯台過程中極其重要的關鍵性工序,要根據硯石的石質形態,認真考慮題材、立意、構圖、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大自然賦予硯石一些特徵,根據這些特點因材施藝,即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不同的石品採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因為歙硯石本身具備了自然的美,取其美之特點,合理地加以運用,要用得恰當,用得協調才能突出美的藝術效果。
4.雕刻分鑿刻和雕刻兩步。定稿(即設計成圖案)後,開始鑿坯,即將墨堂、墨池(也稱水池)及背石、陰肚等部分該鑿去的鑿彩。有敘述歷史的,有指出硯的特點,有的刻上得硯日期,有的是對硯的評價等等。古代文人學士對歙硯的立意、構圖及雕工是贊美備至的。歙硯硯邊,多採用古器物之紋,如夔紋、雲雷紋,間有雲紋、幾何紋、纏枝花紋和各種變異紋飾。整個造型和格調是古樸典雅、美觀大方。也有硯背刻一些人物或動物、風景,刀法使用浮雕。
5.配盒分制盒和油漆,利用紅木、樟木、紅椿或木胎漆製成硯台盒。不管用什麼木料制盒,都要「就體裁衣」,按照硯台大小配製。做到硯在盒中,搖晃無聲。要想把硯盒漆成光潔如玉的效果,要經過反復地磨漆。每一件成品要經過打底、作坯、調色、粗磨、復漆、復磨直至拋光、打蠟等多種工序。在盒蓋上刻上題款銘識,或以篆隸,或以行草,上石綠或描金,顯得古色古香,典雅大方 。

㈢ 歙硯是石頭雕刻成的嗎

是歙石雕刻而已,歙石是一種產自歙縣等地特有的硯石。

㈣ 歙硯和端硯有什麼區別

歙硯,別名龍尾硯,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龍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硯之中,羅紋硯最易發墨,最宜筆鋒。
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贊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有與端硯齊名的歙硯。 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歙硯石包青瑩,紋理縝密,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歙石的地質年代後屬震旦紀,距今十億年,是一種泥質粘板岩,廣東端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距今四億年,是一種泥質變質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點五度。由於歙石堅潤,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瑩」的優點,為端石所不及。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製作的艱辛有關。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雲:「老坑匍匐仔坑斜,採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雲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工藝特點:
歙石石質優良,瑩潤細密,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嫩而堅,硯材紋理細密,兼具堅、潤之質,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如鋒,宜於發墨,長久使用,硯上殘墨陳垢,入水一濯即瑩潔,煥然如新。被譽為「石冠群山」、「硯國名珠」。
歙硯的雕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一般以浮雕淺刻為主,不採用立體的鏤空雕,但由於受到磚雕的影響,之間也會出現深刀雕刻。歙硯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閣、人物等,手法比較細膩,層次分明,而硯池的開挖也能做到相互呼應,因而顯得十分協調。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端硯的製作過程較為復雜,工序繁多。主要有採石、維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端硯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刻、線刻,適當的通雕(鏤空)。

㈤ 我想知道歙硯雕刻家徐愛國老師的情況

徐愛國,男,1975年4月,漢族,安徽休寧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華傳統工藝大師,高級傳統工藝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硯研究會會員,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員,婺源硯文化研究會理事,1997年創辦石見軒硯雕藝術館,現任石見軒硯雕藝術館館長。
長期從事歙硯藝術創作,、從業年限20年,在多年來的硯雕生涯中潛心研究,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創新。在硯雕藝術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把硯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其設計製作的硯雕作品曾多次在全國大賽上榮獲大獎,硯雕作品先後入編《當代傑出工藝美術師》,《歙硯新考》,《翼廬慵譚》等書籍,並撰有《硯雕藝術的發展與傳承》、《硯的鑒賞與收藏》等專業理論文章,在歙硯的雕刻與理論文化上具有深厚的造詣。徐愛國自2000年起堅持帶徒傳承硯雕技藝,為硯雕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做出了長足的貢獻。 其代表作《知足硯》獲得2005年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選金獎,《秋韻硯》也在此次評選中獲得銀獎;《雲月硯》獲得2008年全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展覽會上獲「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瑞雲硯》獲得2009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祥瑞硯》獲得2010年中國文房四寶精品大獎賽金獎。2013年榮獲和氏璧杯歙硯技能大賽金獎。

㈥ 歙硯雕刻的難度在哪裡

一是造型與刀法。
歙硯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觀賞性。我們欣賞歙硯,一般先看造型,再看刀法。
造型是硯雕的靈魂,線條是硯雕的生命,刀法則是實現線條的根本。對於線條的講究,是硯雕藝術中不可忽視的。
硯雕的輪廓線和墨堂的邊線,有起有伏,有方有圓,有曲有直,變化無窮,關繫到硯的生動、大方、古樸、豪放等美的法則,這些都是依靠刀法去完成的。
硯雕家以刀代筆,如同畫家構思後揮毫,作品一氣呵成。它要求持刀准,揮刀狠,不能搖。刀法輕重徐疾,剛柔相濟,不留刀痕。硯石有松硬,各有刀法治之,用刀有法則,方使頑石成為藝術品。

二是繁瑣與簡潔。
歙硯雕刻風格的繁簡問題,歷代都有爭論,有的「寧繁勿簡」,有的「寧簡勿繁」。
竊以為,既然硯以實用為主,理應講究簡潔明快、莊重典雅、線條挺拔、規矩大方。
繁則瑣碎、平庸、俗氣、無重點。有些硯堂、硯池留得很小,甚至無墨池,殊知大面積雕刻,已使硯台功能盡失,不得不淪為下等之品。

金暈 歙硯
三是因材施藝與天人合一。
歙硯雕刻講求巧奪天工 ,設計時要反復比較和觀察石料的形狀、質地、顏色與紋理等天然造化,充分發揮想像力,選擇最佳的雕刻主題,按硯坯形狀大小、質地優劣、紋色變化等賦予不同圖案,並描於硯坯上,然後雕刻、打磨,成為天人合一的妙趣佳作。

㈦ 歙硯是起源於什麼朝代發源地是哪

歷史上的數據一般認為歙硯是始於唐朝左右。最近有部紀錄片《指尖上的傳承》裡面有一集就專門介紹了歙硯,歙硯發源於安徽,在古代可是御賜品,歙硯在選料、制坯、設計、雕刻、配盒上都非常講究。

㈧ 歙硯的工藝特點與製作技藝

一、 簡介 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以硯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硯雕刻經過歷代硯雕名家的辛勤耕耘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涌現出許多名家高手,並形成了多種流派。雕刻技法和設計繼承傳統之精華,又棄其俗氣、匠氣,使這項傳統工藝更具收藏價值。在國事交往中,歙硯多次被選作國禮,贈送給國外友人。目前,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傳統工藝後繼乏人,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二、歷史淵源 歙硯始於唐代。據北宋唐積《歙州硯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溫潤大過端溪。"自此以後,歙硯名聞天下。 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歙硯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開成五年箕形歙硯,石質細潤,色澤清純,是早期歙硯的珍貴遺存。在南唐時期,歙硯大受寵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寶重歙石,專門在歙州設置了硯務,選硯工高手李少微為硯務官;後主李煜對歙硯極為推崇,把歙硯、澄心堂紙、李廷硅墨三者稱為天下冠。 宋代,歙硯獲得很大發展,歙石開采規模擴大,歙硯精品不斷涌現,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為諸硯之冠。 1953年歙縣宋代窯藏出土17塊歙硯,石質與造型各異,製作巧妙,展現了歙石精美絕倫的面貌。據硯譜記載,宋時歙石名目有眉子紋七種,外山羅紋13種,水玄金文厥狀10種,各種紋色燦然爛漫,誠如宋代書法家蔡君漠所贊:"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詩中將歙硯與卞和玉相媲美,認為歙石價值連城。元代以後,歙石開采時斷時續,但成硯依然大量涌現,成為明清宮廷和士紳之家賞鑒流連的珍品。 從元末至清初未見有官方開采歙石的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歙硯生產一度得到發展,金星歙硯重新問世。改革開放後,歙縣和婺源縣先後成立了歙硯廠、工藝廠、文房四寶公司等,從硯石開采、產品製作到裝潢工種齊全,還挖掘了"豆斑"、"綠刷絲"、"歙紅"、"紫雲"等新品種。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歙硯進入全國制硯行業前列,並以優良品質榮獲"國之寶"證書。 三、工藝特點 歙石石質優良,瑩潤細密,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嫩而堅,硯材紋理細密,兼具堅、潤之質,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如鋒,宜於發墨,長久使用,硯上殘墨陳垢,入水一濯即瑩潔,煥然如新。被譽為"石冠群山"、"硯國名珠"。 歙硯的製作以雕刻藝術為中心,由選石、構思、定型、圖案設計、雕刻、打磨、配製硯盒等多道工序構成,按石材紋理分為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五大類一百多個品種。硯雕分徽、粵、蘇三大流派,而歙硯所屬的徽派素以精細見長,所雕瓜果、魚龍、殿閣、人物,無不神態入微。歙硯的雕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一般以浮雕淺刻為主,不採用立體的鏤空雕,但由於受到磚雕的影響,之間也會出現深刀雕刻。歙硯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閣、人物等,手法比較細膩,層次分明,而硯池的開挖也能做到相互呼應,因而顯得十分協調。 歙硯製作技藝 宋代米芾之硯史里說:"歙石以羅紋無星者為上"。而清代唐秉鈞之古硯考卻說"以金星為貴",傳聞以北金星硯磨墨作書畫,不易被蟲蛀、發霉,可能因金星之色彩含硫磺的關系。其實,上等的硯石應有下列的特質: 觀硯:溫潤細膩,紋理清晰,完美無損,星暈明顯。 摸硯:如孩兒面,似美人膚,吹氣盈珠。 扣硯:玉德金聲,鏗鏘玲瓏。 用硯:石滑不澀,發墨益毫,儲墨不涸,久磨不損。 除了石材本身之特質外,創意、工藝是製造一方好硯最重要的。石塊的大小、色彩、紋飾都是天然的。創意者看到石塊後便用他的感覺,因材施藝,才能善用天然的紋理色彩來表達心中的感情、意境,達成天人合一的效果。創意者和雕刻者的關系,便如電影中的導演和演員,互相溝通、研究,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雕刻家,因現今著名的硯雕家,各擅所長,各領風騷。 四、歙硯的使用與保養 雖然毛筆已漸被鋼筆、原珠筆等所取代,但講究生活品位的文人雅士,仍然是喜歡研墨揮毫的。歙硯大多發墨養毫,但所用的墨必要是上等徽墨,以免磨傷厭面。研墨時要用清水,墨身垂直,重按輕轉,先慢後快,自然研出稠密的墨汁,用完後應用清水洗凈,以柔軟的海棉、軟布拭乾。不用時可用核桃油或潤發油(國外一般用嬰兒油)擦上,以保持光澤,然後放於木盒之中。 五、當今歙硯雕刻家四大派 (一)傳統文人派:胡震龍、胡笛、胡茄 胡氏為老一輩的硯雕家,其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精於金石,且擅書畫,音律、戲劇無一不精,他的歙硯作品常融金、石、書、詩、畫於一體,是一代大家。可惜現在年事已高,近患中風,右手恐再難提刀。胡家長子胡茄,幼子胡笛均是胡派傳人,二子皆能承其衣缽,各有特色,胡笛更擅長浮雕,刀法細膩精奇。著名作品有《秋韻》、《漢簡》、《日月合壁》、《雙獅舞球》、《雙靈圖》等。 (二)現代抽象派:方見塵 此派以方見塵為宗師,見塵為方氏硯雕世家之次子。曾任安徽省歙硯研究所所長,新安畫派研究會理事,人稱"徽州一怪"為人直率,瀟灑豪放,擅長硯雕,工書畫,其創作每多在情不自禁,靈感襲來之時速成。落刀揮毫,心領神會,舞之嘯之,如醉如痴,自號"怪人見塵"。其作品多富抽象現代感,亦喜保留石材天然之風韻:"不盡琢磨,半留本色"。著名作品有《天官賜福》、《芭蕉習書》、《達摩面壁》、《劍魂》、《睡美人》等。 (三)徽派磚雕派:胡和春 擅長傳統鏤雕,具有濃厚g徽派特色。尤精以雕龍、虎、牛等,作品古樸,凝重大方,挫中藏巧。著名作品有《報春圖》、《五靈圖》等。 (四)青年俊彥派:胡淼、張碩、潘小萌(女)等 胡淼、張碩、潘小萌(女)為新一代硯雕家之代表,集方、胡二家之所長,刀法利落,線條流暢,尤擅長於感情之演繹。他們的代表作品有《歸航》、《紅樓夢》、《東坡詞意》、《龍吟虎嘯》、《慈航普度》、《雙喬》等。 目前,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傳統工藝後繼乏人,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