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頂上的雕刻叫什麼
⑴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人物是誰這幅浮雕有什麼象徵意義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人物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象徵著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
《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282條,現存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曾經在古巴比倫王國公之於眾。這尊石柱的頂部鐫刻著當時統治這個國家的國王——漢謨拉比的浮雕。
據說,國王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案件太多,難以應付。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一部法典,並把他刻在一個高2.25米的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的神殿里。
其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法典據說是漢謨拉比執政三十年後下令公布的。
(1)石柱頂上的雕刻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條文(273條)和結語三部分組成。
序言部分,漢謨拉比列舉和頌揚了自己的豐功偉績,自稱是「巴比倫的太陽」,宣揚「君權神授」等思想,並闡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發揚正義於世」「為人民造福」。
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涉及現代意義上的民事、刑事、訴訟等領域,意在調解自由民之間的財產佔有、繼承、轉讓、租賃、借貸、僱傭等多種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它典型地體現了古東方諸法合體、民刑不分的特點。
結尾部分除繼續對漢謨拉比歌功頌德外,還強調法典原則的不可改變性。
⑵ 絕地求生的石柱上的雕刻的人是什麼
22333488
⑶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著什麼
《漢謨拉比法典》刻在一根黑色的玄武岩柱版上,岩柱高2.25米,底部圓周權1.9米,頂部圓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有一幅精緻的浮雕,刻畫的情景是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沙馬什——端坐在寶座上,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恭謹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馬什正在將一把象徵著帝王權力標志的權杖,授予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的就是漢謨拉比制定的那部法典的原文,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這種文字當時只有王室才使用。這部法典一共有282條,刻在圓柱上共52欄4千餘行,大約8千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
⑷ 請問玉水寨這個石柱上的雕像叫什麼名字以及他有什麼傳說和故事
這個是紀念碑,石柱上的象形文字浮雕,是東巴經文,纏繞柱體的蛇身是統管自然界的自然神,它和人類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立在柱體上方的紫銅塑像神鳥「修曲」,也叫「大鵬神鳥」是東巴教始祖東巴什羅的護衛,東巴什羅曾藉助它的神力調和人與自然神的關系。整座紀念碑表達東巴教的一個重要教義:人與自然是親兄弟,我們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傳說是這樣的很古很古的時候,人與自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兄弟分家時把三樣祖傳之寶作為不分之產,共同保存。可是自然之神卻把這三樣寶物占為己有,並藏在「美麗達吉」神海的暑宮中,從此世間所有財富慢慢流入自然神的懷抱……人類就開始大肆破壞自然來滿足自己的生產生活。自然神忍無可忍。就降給人類很多的災難,乃至使人類連拴牲口的一樁之地也沒有。而自然神卻在屬於人類的土地上肆意繁衍。人類就上天請東巴什羅住持公道,什羅就帶著大鵬神鳥來到人間。那時的自然神連家中的地皮都是金銀做的,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每月的初一、十五才從「美麗達吉」神海底的暑宮中來到海面上洗澡梳頭。
初一這天早上,東巴什羅就讓大鵬神鳥把自然神「暑美納布」抓來。大鵬神鳥早早來到神海東邊的山頂上等待自然神出海,當太陽一出來,自然神就從海底來到海面上,可是她馬上就發現了大鵬神鳥的影子映在神海中,回頭一看,嚇了一大跳:「何方神聖……」就鑽回海底不再出來。大鵬神鳥也就只好回來了。到了這個月十五這一天,東巴什羅就讓大鵬神鳥在神海西面的山頂等自然神出海。太陽一出東面的山頭,自然神就面朝東方浮出海面,洗澡梳頭。大鵬鳥一個俯沖就把她抓了起來,可是他不管怎樣拉自然神的下身還是拉不出海。(因為自然神是人身蛇尾的,自然神想:「你就飛吧,我的身體可以無限延長。」)可是她低估了大鵬神鳥的法力,大鵬神鳥就把自然神的身體在「居那若羅」神山上繞了三圈。
然後把自然神的上身拴在神山頂的「含依巴達」神樹上。(修曲是暑的剋星,如果不是大鵬神鳥出馬,東巴什羅也拿她沒法)。原來大鵬神鳥只顧拉自然神起勁,忘了時間,既然用了三天三夜,自然神的尾部從水中上拉一節,神海就下沉一節,待到在神山上繞三圈後,神海的水已經完全乾涸。自然神的蝦兵蟹將及世上所有生靈由於缺水,面臨死亡,都跑到東巴什羅前請求放了自然神……東巴什羅就開始和自然神談判,筋疲力盡的自然神看見自己的種族也深受其害,反正打又打不過人家,就同意了與人類和解……最後約法三章,都皆大歡喜,自然神就把三件寶物中的寶帽送給大鵬神鳥,從此大鵬神鳥的頭頂多了一頂寶帽。
大鵬神鳥名為「都盤修曲」,無疑他是周身潔白的。而其形象也很特別——人身人手,獅頭鷹嘴,龍抓牛角,還長了一雙大雕的翅膀,怪不得自然神第一次見到他時嚇了一跳。在東巴畫幛(卷軸畫)中大鵬神鳥的背景是神樹。嘴裡還叼了條蛇(蛇是自然神的化身)。 但是通常東巴卷軸畫中他的形象色彩豐富,並不是純白的,無疑這只是為了滿足繪畫的藝術需要而加上去的。這是問了咱們一位老東巴之後整理的,希望您可以選擇
⑸ 圖片。那種大柱子上有龍的雕刻的柱子叫什麼
那種大柱子上有龍的雕刻的柱子叫華表。
華表是一種中華民族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回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志,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相傳堯時立木牌於交通要道,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梁、陵墓等前的大柱。華答表通常由漢白玉雕成,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⑹ 天安門廣場上有個雕刻的石柱,上面帶著好像翅膀一樣的東西那個叫做什麼
華表
⑺ 潮州西湖虹橋的石柱上雕刻了什麼
這個你上網路搜索一下就好
⑻ 這叫什麼
這個是華表,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
⑼ 圖片中有三根石柱,中間石柱頂部的雕刻是什麼能找到原圖嗎
太模糊了,應該是亞麻幾
⑽ 天安門前這棵柱子叫什麼名字
華表
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志,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相傳堯時立木牌於交通要道,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梁、陵墓等前的大柱。華表通常由漢白玉雕成,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特色:
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名字叫華表又稱作「望柱」。華表上石犼(讀hǒu,中國神話傳說中北方食人之獸)蹲立,下面橫插雲板,柱身雕刻雲龍,該華表與天安門同建於明永樂年間,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這一對華表間距為96米,顯得端莊秀麗、庄嚴肅穆,是少有的精美藝術品。由於天安門門前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後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宮內,故在古老的傳說中,人們把宮前的石犼叫「望君歸」,意為盼望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面向宮內的石犼叫「望君出」,勸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內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厘米,重約20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