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木雕怎麼雕刻
Ⅰ 鏤空木雕怎樣做
木雕鏤空花噴漆第一步,要先在木雕鏤空花各處噴一遍聚酯清漆回,待漆膜干固後用砂紙去答除密度板因雕刻而出現的毛刺,再刮原子灰、打磨、噴底漆、面漆。木雕鏤空花格,材質是密度板。在雕刻時,密度板會在雕刻的邊緣出現很多木質的毛刺。質地柔軟、不易清除。如果噴一遍漆,由漆浸透的木質毛刺就會隨著漆膜的干固變得硬質。再用砂紙稍試打磨就會輕易去除。隨後再刮原子灰、打磨噴漆即可。
Ⅱ 怎樣雕刻,木雕
如果是傳統的手工雕刻的話就要先學一些基本的美術知識有助於雕刻形體比例還要學會磨好刀這是雕刻的必備
先雕出大體輪廓在細步雕刻
Ⅲ 雕刻木雕手把件又那些步驟
如果是自己雕刻著玩的,那就是幾種簡易的刻刀輪番上陣就可以了。先是選木段,選用專一般用樟木比屬較合適,軟硬合適,干濕適中就好。
打胚--雕型--精雕--磨光--上漆。
如果是激光或機械雕刻的就比較簡單了,電腦設置好,放好模具就可以了。
Ⅳ 民間木雕雕刻的方法有哪五種
1、浙江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不用多說,大家都很熟悉,不僅是四大名雕之首,更是第一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木雕流派。
多以多層次的浮雕為主,在技藝的傳承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雕刻手法。
而且題材多以歷史故事與民間傳說為主,雕刻出來的工藝品不僅層次比較分明,更能夠突出主題。
2、雲南劍川木雕
劍川有著「木匠之鄉」的美譽,木雕歷史也是十分悠久,之前的時候劍川木雕主要表現在建築方面,多用浮雕手法。
現在的劍川木雕,將傳統與現代的木雕技藝相結合,逐漸突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雕工藝品。
3、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也是漢族民間的雕刻藝術之一,據歷史記載,莆田木雕時興在唐宋時期,在明清開始盛行。
主要以精緻細微的透雕為主,但是也運用圓雕、透雕、浮雕等手法,有著比較簡潔獨特的藝術風格。
相比之下,莆田木雕有著豐富的文化理念與審美相結合,做工細致,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
4、廣東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在木雕的藝術發展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木雕流派,以金漆鏤空雕最為著名。
雕刻手法多以凹雕、凸雕、圓雕、多層鏤空雕、單層鏤空雕這五種為主,其中多層的鏤空雕最為突出。
5、江蘇蘇州木雕
很多人都知道蘇州園林,未必會知道蘇州木雕。
蘇州木雕有著獨特的漢族文化特徵,雕刻的木雕工藝品種類比較繁多,多用鏤雕、凹雕、凸雕等手法,雕刻而成的木雕工藝品有著立體感強的特徵,藝術效果比較明顯。
Ⅳ 木頭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
1、首先找一根木材,颳去外層的表皮,根據實際需求盡量取直,如圖所示。內
Ⅵ 如何diy木雕刻方法圖解 自製木雕
木雕的製作工序:
1、木活:指木工配合製作待雕組件,包括傢具的組件,圓雕的基本輪廓等等。
2、旋活:指木旋工配合製作待雕組件,如筆筒的外型及內膛,木座的面子、牙子、縮腰等等。
3、鎪活:指用鋼絲鋸按圖案鏤空好花板,使之達成近似於剪影效果待雕刻備用。
以上為雕刻的准備工序。
王世襄舊藏「明 魚龍海獸紫檀筆筒」
4、鑿活:用鑿活鑿子和拍斧或敲錘,先去荒料鑿出基本形狀,在細鑿至作品基本上成型為止,為鏟活和派活做好准備工作。
5、鏟活:用鏟活鑿子進行細加工,鏟到沒有一絲荒料並達到設計要求的精氣神,再用溜鉤派活至最佳效果為止。
6、銼活:木銼是鑿子的輔助工具,尤其是對於鏤空好花板的牆子裡面,木銼起著很大的作用。
7、磨活:統傳的作法先過水使木刺炸起,再用砂紙或銼草磨出漿使木雕表面光潔。現在多用高標號水砂紙代替,其效果相同。
8、上色:這是很深的技術學問,一件作品配料時再加小心,過水後也會出現色差,全靠有經驗的漆工把深色變淺或把淺色變深,使之顏色一致。
9、燙蠟:蠟活是高檔工藝品的表面處理方法。傳統作法是用川蠟和蜜蠟根據不同的季節調配不同的配方製成臘膏,用木炭火烤進木質,待蠟涼後把余蠟剔凈。
木雕作品的適用木材
木雕對用材的要求比較嚴格,行內講:「站不站活。」材料越硬越站活,換句話說越硬越能把活做細。從藝術角度講,以可玲瓏剔透、翻轉摺疊、穿枝過梗、層次豐富為佳。另外木材本身的質感、顏色、紋理的美,也能烘托出木雕的效果。名貴木材很多,木雕行業常用的有紫檀、黃花梨、紅酸枝、雞翅木、鐵力木、花梨木、黃楊木、楠木等。一般常用的非名貴木材有椴木、楸木、核桃木等。
Ⅶ 我想自學 木雕 雕刻
m.shougongji.cn
可以去看看,從零基礎開始學木雕的交流。專
是一個跟你一樣剛開始學木雕的愛好者建的,屬收集一部分木雕的教程,可以相互交流學習。
其他的書,沒有太詳細的,我都找過了,倒是國外的還有很多。
但小眾產品,沒有人翻譯。
Ⅷ 木雕有哪些技法
選材:
木頭有的松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松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
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復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
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
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
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復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
處理: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乾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簡易人工乾燥:一是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或烘乾。這兩種方法乾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後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
(8)圓環木雕怎麼雕刻擴展閱讀:
起源
通常的說法是: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
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只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