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雕刻家有什麼技巧
㈠ 木雕的雕刻方法..注意事項..要速成的..
木雕的創作方法有三種:一種是面對一塊比較普通,沒有什麼特殊形狀的圓木、方木或是有規格的板材時(即經過人為的去綹去臟,將木料加工成有規則的料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我們可以比較自由的去選擇雕刻的內容與主題,然後再用大量的切削雕鑿去實現最終的藝術效果。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是受到一定的約束,由於木材的結構是由纖維組成,它的易斷易裂要求我們在創作構圖上強調整體性、牢固性。一般來講,藝術木雕不講究拼接,否則就失去了木雕的特徵。要在一段原木上做文章,就得避免張牙舞爪的動勢,就要舍棄支離破碎的細節。為了突出木材的肌理,表現美麗的木紋,造型體積就不易太小太多,要作大塊大面狀,追求渾然一體的效果(圖1)。
第二種方法是隨形就像,既「順其自然」地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憑感覺和想像賦予這塊材料以特定的形象,巧加雕鑿後便使其形象釋放出來。所謂七分天成,三分雕刻。這種方法也叫「巧雕」,其 構思過程比實際雕刻的時間應更多,而其中的樂趣亦無窮。「巧雕」是一種適形造型,也就是它要適應某種條件,這種條件是一種限制或是約束,似乎也給作者造成麻煩,然而往往受局限的東西反倒會成為形成其藝術特點的決定因素,這種因素能予朽木以神奇。有的玉石雕刻之所以寶貴,就是體現在作者是以量形取材,因材施藝的方法,創造了絕妙佳品(圖2)。
自然給我們以許多啟示,有的材料擁有一個不尋常的特徵明顯的外形,對你的想像或靈感有直接啟發;有的則不太明顯,需要深思熟慮,苦思冥想;而變化多端的木紋又常常是影響作品藝術效果好或不好的因素;有些木料的「殘片碎塊」不規則形狀也能引發我們聯想起某種形象的存在。因而許多雕刻家經常把一些「奇形怪狀」的木頭搜集起來長久地擺放在周圍,時常琢磨和推敲,一旦考慮成熟便拿起刻刀,欲罷不能。當然作品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於一念之差,「真所謂,千刀萬鑿雕出來,一處不順付東流。」
這與作音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密切相關。
木雕創作的第三種方法是完全擺脫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用人工或機械堆迭粘合的方法,使大大小小的木塊木片按設計意圖拼製成大致的形狀與厚度,然後再進行雕鑿(圖3)。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它能隨意增加木頭的體積,大大減少切削木料的功夫,節省大塊原木。假如是用不同顏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來,呈木頭形狀的「三明治」,其木材外表經過雕制,會顯現出清晰美妙的裝飾性木紋,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有些雕刻家還經常在雕刻物的任何部位增加想要增加的木料,他們用組合粘接的方法,以期望擴大木雕的比例和形狀。還有一些雕刻家在運用木材創作時更加獨出心裁,別具一格,他們把種在花園里的樹木原地不動的雕刻成作品,有的還為它們加枝添葉,因勢度形,創造出與自然同呼吸共生存的木雕藝術品。
木頭原本是有生命的物體,它給人類帶來數不盡的好處,而人類所能給予的回報應是將它們那種特別的溫和與美麗,以及純朴的品質盡量地體現保存下來,並賦予新的生命。
㈡ 自己做木雕有什麼技巧
雕刻技法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主要雕刻技法:
平刀塊面法、圓刀雕琢法;
浮雕、淺雕、陰雕、透雕、鏤空雕刻、通雕、立體圓雕
平刀塊面法:
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刀刀相符、爽氣不膩。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
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
浮 雕:
是在木料上將所要表現的圖案形象凸起,雕刻技法上屬於「陽文」。它的操作原理與篆刻藝術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單線條的,而浮雕則要分層次,盡量表現出裝飾題材的立體感。
浮雕是一種在平面上的浮凸表現,分淺浮雕和高浮雕兩種形式,如表現對象的壓縮體形凹凸不到圓雕的二分之一稱為淺浮雕。它接近於繪畫,線條較流暢,有清淡、靜雅的藝術效果。以此類推,如表現對象的壓縮體形凹凸超過圓雕二分之一,就稱為高浮雕。它接近於雕塑,畫面構圖豐滿,疏密得當,粗細相融,玲瓏剔透。浮雕的裝飾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要勝於其他任何一種木雕表現形式。尤其是深浮雕,能表現復雜而生動的場面,具有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通 雕:
是在浮雕、鏤刻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技法。畫面可以多層次地鏤通,重重疊疊,因此通雕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容納性和高度的表現力。是在古建築中是運用得比較廣泛的一種木雕藝術形式。如門窗、廳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樑柱等,普遍運用浮雕工藝。樸素的造型上雕以古拙幽雅的圖案花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給人以賞心悅目的享受。
淺 雕:
最適合表現在大面積的板料上。拙政園內「三十六鴛鴦館」中,隔堂屏風的花窗裙板上有淺雕蘭花、竹、石、博古等圖案,有清靜素雅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陰 雕:
又稱「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種手法.正好與浮雕相反。這種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經過上色髹漆後的器物上施工,這樣所刻出來的器物能產生一種漆色與木色反差較大、近似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富有意味。這種技法主要雕於髹漆傢具,同時又是漆器傢具常用手法。
透 雕:
將花板底子鏤空的一種工藝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築木雕的影響,因為這種雕刻將底子鏤空了,能產生一種穿越木質感覺的視覺,具有浮雕的靈秀之氣。純粹意義上的透雕完全用鏤弓鏤出,在傢具中往往用粗獷的紋飾處理。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獨板上常鏤出各類形狀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現變化,又不失簡潔的主觀追求。
圓 雕:
是一種完全立體的雕刻,前、後、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體的形象來。它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三維空間藝術感的雕塑藝術.它的形態隨著觀看視線的移勸而不斷變更,每個角度皆具備完美的形式感。作品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植物,題材以吉祥為主 ,供人們欣賞為目的。它只用於傢具局部,如端頭、腿足、柱頭等部位。以廣式傢具最為常見,是清代木雕的主要特徵之一。
鎪空、鏤空雕刻:
鎪空雕刻是用鋼絲鋸條鎪割花紋,鏤空雕刻是用鑿子等工具雕鏤出空洞。鎪空雕刻具有玲瓏剔透、視線不受障礙等藝術特色。用鎪空雕刻的圖案花紋由於受鎪空的制約,必須經過精心製作,使其富於圖案化。用鎪空雕刻裝飾古建築的窗格、欄桿、掛絡、飛罩等,能表現出古拙、玲瓏、清靜、雅潔的藝術效果。我國絕大多數的古建築中都飾以鎪空、鏤空雕刻藝術,具有典型的藝術風格。如北京乾隆花園里的「三友軒」,軒內雕鏤精細,西山牆有一大方窗,用紫檀木透雕松、竹、梅為窗格,寓「歲寒三友」之意,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木雕工藝品。
鏤空雕刻在古建築的木雕裝飾中,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鏤空雕刻配合浮雕,習慣上又稱透雕和鏤空雕刻(鏤空是用鑿子雕鑿),它是木雕藝術特有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要經繪圖、鏤空、鑿粗坯、修光、細潤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為它有比較勻稱的空洞,能使人醒目地看雕刻的圖案.視線不受障礙,玲瓏剔透而有強烈的雕刻藝術風格,極富於裝飾。
透空雙面雕:
透空雙面雕就是用一種圖案,進行正反兩面雕刻,兩面都能欣賞到同一圖案,新奇玲瓏可愛,類似蘇州的雙面綉。還有一種能在一塊花板上,正反兩面雕出不同的圖案,出現不同的題材,這就需要藝匠有高超的智慧和巧妙的構思。透空雙面雕大多施工於條案檔板、門窗板、隔扇、衣架等兩面都可以欣賞的傢具。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正反圖案相同,只不過一正一反而已;另一類是正反圖案相異.這種透空雙面雕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即便整件傢具散架了,其雕刻板也可作為單獨藝術品珍藏。
立體圓雕:
以圓雕和透雕技法為主,立體圓雕通常是在一些亭閣上雕一些花籃、倒掛獅子之類的題材。如江蘇揚州平山堂里的「西園」內,在「天下第五泉」旁邊的一座亭子,每一角的飛檐下雕有一隻立體花籃。這種立體花籃的做工雖不精細,但造型之美是無可非議的。雖然立體圓雕最適宜表現的是專供欣賞的小件陳設工藝品;但是大型的古建築,特別是帝王的宮殿,用立體圓雕裝飾的部位還是不少。如北京故宮內的建築木雕裝飾,一些形象生動的木雕金龍、鳳凰等,便是運用立體圓雕來表現的。
㈢ 雕刻需要注意什麼
雕刻工藝需要注意的環節:
一、鑿粗坯:
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二、掘細坯:
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三、修光:
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四、打磨:
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五、刻毛發、飾紋:
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六、著色上光:
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七、配置底座:
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㈣ 上古世紀雕刻怎麼玩 雕刻達人速成技巧
。上古世紀可玩性非常高,在整個游戲樂趣中無時無刻告訴我們上古是一個團隊性的游戲,就國服來說:
經濟類:幣種分為兩種,金幣和藍顏貝,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流通性的可以購買拍賣行的東西、可以與玩家交易,而藍顏貝(俗稱綁金)只能用作自我消費,如裝備維修,史詩之前的裝備強化,在NPC處購買材料等等,土豪類此處後記忽略……就自給自足的玩家可詳細閱讀,首先綁金的來源,前期主要是通過任務獎勵獲得並積累一定的基礎,而後隨著人物等級的提升可玩性也將會越來越多(人物到45之後可玩性就開始真正的多了),這個時候基本上自己已經持有一定的綁金基礎,通過「藍顏商會的巨商」任務,三個階段的完成,也將擁有自己的土地,通過藍顏貝在NPC處購買種子等基礎作物,種植和收獲,上架交易平台賺取金幣,積累了材料也可以跑商、釣魚等掙取綁金,通過這樣的循環不斷積累財富。而後等富裕了,就可以造船、造車、造房,這是我一個生活玩家的心得。
戰斗類:當你有了相應的財富,當你的經濟得到支撐,就可以自己做裝備或者購買裝備,對於不是追求極品的裝備的話,一般玩家副本裝備就可以了,要明白這是一個團隊型的游戲,再土豪的人在面對1打三的局面基本都沒有勝算(除非對手裝備太差、操作白痴、職業克制),再加入一個給力的公會,每日的公會活動多多,獎勵多多。地圖BOSS、深淵、徵兆、噩夢、黃金、城戰等等給你帶來一個團體性戰斗場面的感官,一場場混戰所帶來的刺激的同時還能掙得榮譽點,通過累計榮譽點去榮譽官NPC處換取相應的物品還有公會貢獻值也可以換東西的哦。
貿易類:貿易說白了就是跑商,內陸跑得是綁金,跨海跑的是材料,自由島活動時間是綁金,其他時間一般都是材料。運輸貨物數量的道具從少到多排列基本為毛驢(一個貨)、滑板車(一個貨,升級版的滑板車速度很快)、小型拖拉機(3個貨)、跑車(3個貨,跑車有3種顏色,就不說名字了,紅色的後驅,藍色的前驅,土黃色的四驅,就目前版本四驅沒出。跑車的優勢是速度快,跑中立區比較好,就長途運輸的話後面的拖拉機更有數量上的優勢)、農業拖拉機(5個貨)、新型農業拖拉機(7個貨)前面的是陸地上的,後面是海上的,快船(1個貨,快船分為兩種分別是冒險快艇跟魚叉快艇)、漁船(4個貨,漁船其實是用來釣大魚裝魚用的詳情自行搜索攻略)、小型貿易船(9個貨)、奧斯特拉貿易船(21個貨),其他的就是戰船了,小型戰船有4個貨框加上自己背的就是5個,也就是說有貨框的載具,駕駛員還可以背一個貨哦。
上古基本的介紹就到這里了,
㈤ 木雕有哪些技法
選材:
木頭有的松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松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
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復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
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
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
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復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
處理: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乾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簡易人工乾燥:一是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或烘乾。這兩種方法乾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後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
(5)玩雕刻家有什麼技巧擴展閱讀:
起源
通常的說法是: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
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只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㈥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表現這一點的地方較多,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也」。 希望有用!
㈦ 請問.想學雕刻,怎樣入門呀,有什麼注意事項呀
1、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回,然後按照葫蘆答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一定要多練習。
2、當大家能很容易的用蘿卜雕刻出自己想要的把玩件或擺件時,下面就要先想好想要在雕刻件上要雕刻的圖文畫出來,或是直接在網上搜,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喜歡的圖案。在蘿卜上多練習!
3、可以選購一套適合自己的雕刻刀了,一般不難買到,花鳥市場等都有賣。如果RMB充足的話,可以選購一套電磨,雕刻起來要比雕刻刀快多了!(小提醒:使用時一定要帶厚點的手套,不然一不小心招呼到手上,就樂極生悲了!)記得要用木工鑽頭!
4、先小木塊、桃木或練習桃核等,雕刻出需要的外形,然後用透明的紙畫上需要的圖案,用過藍紙畫在雕刻件上。如果美術功底好的話,可以直接畫上去。然後按照紋路慢慢雕刻。(一般網上下的圖,都能很容易分辨凸凹紋路。)
5、打磨,先用粗砂紙打磨,等雕刻件圓滑後,再用細砂紙拋光。(如果是桃木,或桃核,橄欖核的話,最好再上點油。橄欖油最好,如果沒有其它色拉油等也行。)
㈧ 雕刻的微雕技法
微觀雕刻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總稱,是雕刻技法的一門獨立分支。常見的種類有微刻、微畫、微畫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中國微觀雕刻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刻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刻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璇、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畫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觀雕刻領域的運用,微觀雕刻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
20世紀80年代,所出現的微畫雕便是微觀雕刻藝術發展的一個方面,如初山微畫雕流派等等。微刻文字也越來越講究書法效果,受人注目的有「懷禪八大刻」等。
一時間「精微藝術」之花如燦爛群星在中國大地到處開放。
以郭月明老師為例,四川省屏山縣人。聯合國教科文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創作中心「終身名譽教授」,三希堂侯明明藝術館「副館長」,國際羲之書畫院「名譽院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協會會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藝術學校常務副校長、硬筆書畫報常務副主編、中國詩酒聯誼會詩書畫院副院長。
郭月明從小喜好習書、繪畫、弄琴,對傳統民族文化有濃烈的興趣。 1966 年, 20 歲的郭月明,避開塵世的喧囂,開始沉醉於傳容文化藝術之中,系統地研習書法、繪畫、雕塑和篆刻技藝。他博採眾家之長,兼蓄各體之韻,從而形成自己「沉著鋼動,衣冠楚楚,森嚴之態,咄咄逼人」之風格。
1976 年,以其毛筆、鋼筆臨帖 10 年之功夫,轉攻微書、微雕、微刻,並經 16 年探索,將中國的氣功及中國繪畫、書法、刻字技藝熔於一爐,將微書、微雕、微刻集於一體,獨得「精微藝術」之神韻,首先在藝海中托起了「精微藝術」這朵充滿新意和神秘色彩的浪花。
1987 年,他的第一件硬筆書法作品微書小扇面,入選「中國首次赴日硬筆書法作品展」,後被日本書道收藏。
1989 年,他在 2.5 厘米乘 3 厘米的紙片上,用鋼筆寫下 6183 個漢字,打破了在紀念郵票( 2.8 厘米乘 3 厘米)的背面用鉛筆寫下 2000 多個字母,因而被稱為「世界微型書法大師」的匈牙利的埃曼·拉約浦的記錄。這幅作品,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下,字距、行距分明,字體蒼勁清晰。
我們的老師認為: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小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觀雕刻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屋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獲,也屋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㈨ 我想成為一名雕刻家,我對這門特別的感興趣,怎麼樣才能做一名好的雕刻家呢拜師嗎可是誰有肯收我
雕刻家,是上學學來的。
㈩ 石雕獅子雕刻有什麼技巧經驗
一般來說雕刻石雕獅子的石材基本都是大理石,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因為石雕獅內子天然存在微容細孔,孔隙越小,毛細作用的表面吸附作用越強,石雕獅子表面的孔隙,會象海綿一樣吸收濕氣和液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如:果汁、飲料、蘇打水、香水、褪指甲油水、番茄醬、洗滌劑、洗發水、肥皂和其它含酸鹼性的液體灑落在表面上,如不及時清理的就會滲入,從而導致變色,將永久的留有痕跡。所以若是不小心將垃圾,比如油、茶、咖啡、可樂、醬油等液體,倒在石雕獅子上,應該立馬擦拭,避免液體滲到毛細孔內,形成污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