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皮影人物圖案如何雕刻

皮影人物圖案如何雕刻

發布時間: 2021-02-17 05:18:29

『壹』 如何製作皮影人

皮影製作過程
先將羊皮、驢皮或其他獸皮的毛、血去凈,然後經葯物處理,使皮革變薄,呈半透明,塗上桐油,然後藝人們將各種人物的圖譜描繪在上面,用各種型號的刀具刻鑿後,再塗抹上顏色,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
雕刻時,一般都用陽刻,有時也用陰刻。繪畫染色講究女性發飾及衣飾多以花、草、雲、鳳等紋樣為圖案,男性則用龍、虎、水、雲等紋樣為圖案。忠良人物為五分面,反面人物為七分面。人物造型與戲劇人物一樣,生、旦、凈、丑角色齊全。製成的皮影高的達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皮影人的四肢和頭部是分別雕成的,用線聯綴而成,以便表演時活動自如。一個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縱,藝人手指靈活,常常玩得觀眾眼花繚亂。不僅手上功夫絕妙高超,嘴上還要說、念、打、唱,腳下還要制動鑼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塊1平方米大小的白紗布做成的。白紗布經過魚油打磨後,變得挺括透亮。演出時,皮影緊貼屏幕活動,人影和五彩繽紛的顏色真切動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場地限制,演員也不需正規訓練,所以深受人民的喜愛。在皮影戲盛行的地區,人們會親切地稱它為「一擔挑」藝術。
皮影製作第一步選皮
由於皮影戲是民間藝術的緣故,各方面的情況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差異,製作材料也根據當地的使用獸皮的情況而定。在中國,較多使用牛皮、羊皮、驢皮、豬皮等等,其中牛皮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材質。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製作一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皮影製作第二步制皮
牛皮的炮製方法有兩種:一是「凈皮」,另一是「灰皮」。凈皮的製作工藝是在牛皮選好後,放在潔凈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根據氣溫、牛皮和水的具體情況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一道工序先颳去牛毛,第二次再颳去里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漸刮薄,颳去里皮。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緻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時一定要注意使皮子厚薄均勻,手勁要輕而穩,以免損傷皮子。刮好後撐於木架之上,蔭干即成。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陝西皮影為例,通常有兩種方法炮製它的原材料——牛皮:「凈皮」和「灰皮」。「凈皮」的製作工藝是先將選好的牛皮放在潔凈的涼水裡浸泡兩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好後撐在木架上陰干,晾到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皮影。「灰皮」也稱為「軟刮」,浸泡皮時把氧化鈣(石灰)、硫化鈉(臭火鹼)、硫酸、硫酸銨等葯劑配方化入水中,將牛皮反復浸泡刮制而成。這種方法刮出來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皮影製作第三步畫稿
製作皮影時有專門的畫稿,稱為「樣譜」,這些設計圖稿世代相傳。
皮影製作第四步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皮分解成塊,用濕布潮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上輕下重,在挑簽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接下來是描圖樣,用鋼針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拷貝、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皮影製作第五步鏤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藝人需要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推;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用鑿刀去鑿;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斜口刀刻制。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扎,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還有暗線、繪線之分。
虛線為陰刻,即鏤空形體線而成,皮影多為這種線法。實線保留形體輪廓挖去余部,為陽刻,多用於生旦、須丑的白臉,凡白色的物體都用陽刻法。虛實線沿輪廓的兩側刻出斷續的鏤空線,多用於景片建築的刻制。暗線則用刀劃線而不透皮,多在活動關節處。繪線是以筆代之,以表現細致的物體。刻制皮影有口訣相傳,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頭帽後刻臉,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衣飾花紋——卍字先把四方畫,四邊咬茬轉著扎。雪花先豎畫,然後左右再打叉。六欞丟出齒,挑成雪花花。刻盔甲——黃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築裝飾——空心桃兒落落梅,雪裡竹梅六角龜,一滿都在水字格。
皮影製作第六步敷彩
皮影雕完之後是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朱、普蘭等礦植物炮製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著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陝西皮影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純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製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膠色交融成為粥狀,趁熱敷在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皮影製作第七步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一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或電熨斗燙;此外還有一種土辦法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使之脫水發汗。脫水發汗的成敗關鍵在於掌握溫度火候。過去藝人們掌握火候的土辦法叫「彈指點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彈滴在熨具上,觀察水的變化,判斷溫度的高低。既看水點所起泡沫大小的變化,也看水分蒸發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溫度一般在攝氏七十度上下。溫度恰當,皮子脫水發汗順利,皮內水分揮發了,顏色也吃入皮內了,皮影色澤鮮美,且久不褪色,而膠質也可溶化封閉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翹扭變形。如果溫度過高則會使皮子縮為一團,工藝全部報廢;溫度不足,膠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內的水分難以排盡,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澤不亮,時間長了還會變形。
皮影製作第八步綴結完成
為了讓皮影動作靈活,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共計十一個部件。頭部——頭包括顏面、帽、須和頸部,下端為楔子,演出時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內,不用時則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裝置卡口,皮影人頭就插在那裡。與胸上側同點相釘結的有兩臂,各分為上下臂兩節,小臂下有手相連。腹部——腹部上方與胸相連,下方與雙腿相連,腿部與足為一個整體(包括靴鞋在內)。皮影人物各個關節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老藝人稱之為「骨縫」),以避免肢體疊合處出現過多重影。連接骨縫的點叫「骨眼」。骨眼的選定關繫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選擇恰當會有精神抖擻之相,反之則顯得佝僂垂死,萎靡不振。選好骨眼後,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的線綴結合成,十一個主要部件就這樣裝成了一個完整的影人。為了表演的需要,還要裝置三根竹棍作操縱桿,也就是簽子。文場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裝置一根簽子,用鐵絲相連,使影人能反轉活動,再給雙手處各裝置一根簽子,便於雙手舞動。而武場人物胸部簽子的裝置位置在胸後上部(即後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滾、爬、打鬥等百般姿態。

『貳』 最簡單的皮影人怎麼做

從網上列印皮影的圖復片,制用訂書機釘在厚些的卡紙上,用小尖刀按圖樣雕刻,刻的時候在卡紙下墊上一塊平整的膠皮,(如果不墊刻刀太費勁),刻完後把上面的圖樣拿掉,剩下的卡紙就是要的皮影,在按網上的樣子塗上顏色。就成了。刻刀可以用11號手術刀片做(用半截筷子從中間劈開,把刀片夾在中間,再用透明膠帶纏上)。膠皮可以用滑鼠墊,好找。不過用完後就有刀傷了。
其實正在的皮影是牛皮或者驢皮做的,這個估計不好找,只能用卡紙代替。

『叄』 皮影是怎麼裝飾花紋的

演出皮影戲的主要道具是皮影;皮影多為獸皮或紙板製作而成。製作皮影需要有專高超的屬手工技藝。如今,國外不少工藝美術愛好者把皮影作為壁飾的櫥窗裝飾的欣賞品。河北灤縣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較為著名。皮影戲的內容,多為傳統的歷史戲、神話劇等。雖然各地製作皮影的風格不同,但精工雕刻造型概括洗練,裝飾紋樣誇張,具有藝術韻味,卻是共同的。

關於皮影的傳統雕刻技法和過程,藝人們歸納為順口溜說:"先刻頭帽後刻臉,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裝發須一身全,最後整裝把身安,刻成以後再上色,整個製作就算完"。

皮影,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肆』 如何製作簡易皮影不用雙腳釘的話

第一步,選皮: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製作一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第八步,綴結完成:為了讓皮影動作靈活,一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共計十一個部件。頭部--頭包括顏面、帽、須和頸部,下端為楔子,演出時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內,不用時則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裝置卡口,皮影人頭就插在那裡。與胸上側同點相釘結的有兩臂,各分為上下臂兩節,小臂下有手相連。腹部--腹部上方與胸相連,下方與雙腿相連,腿部與足為一個整體(包括靴鞋在內)。皮影人物各個關節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老藝人稱之為"骨縫"),以避免肢體疊合處出現過多重影。連接骨縫的點叫"骨眼"。骨眼的選定關繫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選擇恰當會有精神抖擻之相,反之則顯得佝僂垂死,萎靡不振。選好骨眼後,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的線綴結合成,十一個主要部件就這樣裝成了一個完整的影人。為了表演的需要,還要裝置三根竹棍作操縱桿,也就是簽子。文場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裝置一根簽子,用鐵絲相連,使影人能反轉活動,再給雙手處各裝置一根簽子,便於雙手舞動。而武場人物胸部簽子的裝置位置在胸後上部(即後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滾、爬、打鬥等百般姿態。

『伍』 皮影要怎麼做

製作一個人物皮影要四五天的時間,而且對於長期製作皮影的老藝人來說,一到冬天,手上就會開裂,根本就不能再做了。
製作皮影一般要經過選材、處理、繪畫、雕刻、著色、整平、組裝和調試8個步驟,工序很是復雜。選材時,用於表演的皮影最好選用比較厚實的生牛皮,牛皮的透明度越高越好。雖然如此,也不能跳過處理這一步,因為要想真正做出好的皮影,必須使用特殊的葯水將皮影的透明度提高。
前兩步是做出皮影的准備工作,接著就是繪畫了。首先要在紙上畫好人物輪廓,一般而言,皮影人物頭和身體的比例是1:9(正常人體大約是1:13),這樣表演時才會栩栩如生。畫好了之後,再用鋼鋸條做成的刀雕刻出人物形象,但是必須要有墊板墊著才行。目前最常用的是蠟板、木板和軟板,根據人物身體不同部位的柔軟程度和實際需要墊著不同的墊板,才能把皮影做得更有真實感。
從很大程度上說,要想讓觀眾分辨出人物的形象,主要歸功於著色。著色要兩面進行,色調要一致。最困難的是在上完一道色後,必須等它幹了,才能上下面的色,否則兩種色彩很容易混在一起,前面的工作就前功盡棄了。
在雕刻和著色之後,皮影在一定程度上會變形,這時就需要將皮影晾乾,並用兩塊玻璃把皮影夾在中間,使其與外界隔離,壓住兩三天。這樣就能保持皮影的平整。由於人物的各個部分是活動的,所以在做的時候是一塊一塊的,這就要求在最後把它們組裝起來,還不能讓觀賞皮影的人看見用來接縫的線。
現在用的是釣魚線。「釣魚線的透明度比較好,外面的觀眾是看不到的!」
最後只要再調試一下,一個生動的皮影人物就完成了。

『陸』 中國皮影戲製作皮影的步驟

第一步選皮

皮影的材料採用羊皮或牛皮。去毛、刮挺、去脂,然後釘在木板上拉緊曬干。設計好的畫稿便拷貝在這些皮上。一般細皮用於女性或兒童,粗皮用於武將或莽漢。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隴東皮影的製作一般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柒』 陝西皮影的雕刻技法有什麼特色與風格

陝西是中國皮影的發祥地,皮影藝術普及、成熟。陝西皮影工藝嚴謹、製作精美,有成套的雕刻技法。如陝西禮泉皮影「火獅子」,色彩豐富,造型威武。

陝西禮泉皮影「火獅子」

『捌』 皮影戲中的皮影人物一般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皮影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羊皮,牛皮.去毛,刮挺,然後釘在木板上拉緊曬干.
皮影的材料
陝西皮影分東路皮影和西路皮影.刀工精細,線條明暢,設色艷麗

http://cache..com/c?word=%C6%A4%D3%B0%3B%CA%C7%3B%D3%C3%3B%CA%B2%C3%B4%3B%B2%C4%C1%CF%3B%D7%F6%3B%B5%C4&url=http%3A//www%2Epsjying%2Epudong%2De%2Esh%2Ecn/2004asp/zhangdi/UploadFiles/2005516161510745%2Eppt&b=0&a=11&user=

『玖』 皮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一個皮影要刻3000多刀
一個皮影人物的製作需要經過八個步驟,選皮、制皮是專第屬一步,是材料的准備過程。其後還要經過繪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幾道工序才得以完成。
一般繪稿人物等圖案都採用側面影像為主。畫完稿後是雕刻,通用雕鏤、陰陽等手法,使一張看似平淡無奇的牛皮成為一件藝術品。李學林說,皮影人物的造型都體現了頭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寬,手臂過膝的特點。造型設計時,不僅男女有別,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則相貌各異,要成就一個皮影人物往往要刻3000多刀,要用30把以上刀具。
給皮影上色用的顏料很有講究,他用的都是過去給相片著色的顏料,這種顏料沒有粉劑,透明度高。上色要經過平塗、烘染,顏色不可混淆,這樣顏色在透明皮質上才會色彩飽滿,平整工藝現在採用電熨斗熨平,之後噴上清漆,防止色彩脫落。
最後,皮影人物的關節部分要預留活動點,然後打孔穿線,打結固定,裝上手動的表演桿。這樣,一個完整的皮影製作就算完成了。

『拾』 皮影人的物造型有哪些

皮影戲中的影人是一種僵板的道具,除了操縱師傅根據劇情需要使其活動以外,它的表情是「與生俱來」的,永遠不變。所以,皮影人物的造型,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我國眾多的地方皮影中,河北灤州影人物造型堪稱上品。皮影藝人們按人物的性別、年齡及其角色特徵,區分為生、旦、髯、凈、末、大、丑及神妖8種類型,每種類型都生動傳神。

其中,旦角又是最為楚楚動人的一族。她們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往往都能引起人們的矚目。因為,她們有姍姍的蓮步和婆娑的身姿,是婀娜俏麗的窈窕淑女。在傳統戲劇中,扮演女性的都稱「旦角」,皮影也是如此。女主角稱為「正旦」,又有「小旦」、「老旦」、「花旦」等名目。

生角也就是青年男士,分為文生、武生,花生也就是丑角。文生,即文質彬彬的男士,包括書生、狀元及其他文官。武生,即青年武士,包括元帥、先鋒及其他武士。

旦角的標志是,額頭有發鬢或腦後有發髻,戴耳環。姑娘留發辮或紮成馬尾發束,已婚者梳發髻。旦角全是通天高鼻樑、環眉丹鳳眼,閉口紅嘴唇。

生角穿袍登靴,旦角穿裙,登綉花鞋,小腳。天子衣冠飾龍,皇後、王妃及公主飾鳳。元帥不論男女,皆穿鎧甲、戴頭盔、蹬戰靴,背部有令旗、令箭等飾物。文人和武士的區別,武士除了他們穿鎧甲、蹬戰靴以外,他們頭飾前端有個矢形飾物,俗稱「武矢」。

灤州皮影的髯角和凈角造型也很有特點。髯,即鬍子,長了鬍子,自然就至中、老年時期,跟生角合在一起,那就是老、中、青三代人了。

髯角,是皮影戲中的專有稱謂,相當於京劇中的須生或老生。在臉部造型上,把中年雕刻成黑色三綹胡。老年者,則雕刻成分綹長鬍子。鬍子及眉毛,視其年齡,可黑可白。

另外,髯角也有文武之別。文角包括皇帝、丞相、地方官員,及其他忠厚長者。武角有元帥及其他不同裝束的武士。

凈角是秉性率直的魯夫,他們威猛、魯莽。在獅鼻豹眼下,誇張變形的闊口上,以赤眉虯髯或長髯陪襯。很有點「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能當百萬兵」的氣勢。

凈角,也有老、中、青。青年,無胡須;中年,為三綹胡須,俗稱三髭鬍;老年,其胡須多不分綹。一般是長胡須或卷胡須。胡須顏年無胡須;中年為三綹短胡須,俗稱「三尖胡」;老年則是整齊的分綹黑長須或白長須。末角又有文武之分,文角為忠色,有黑色或紅色。凈角,有元帥、先鋒及其他不同裝束的武士。番邦髯角和凈角,皆著反扎巾裝。

末角是威猛彪悍、血氣方剛的忠義之士。在他們身上充滿了自信與豪氣。大有跺腳可使天地動、一人能當百萬兵的氣概。末角的主要特徵是紅面、粗眉、丹鳳眼、嘴唇上下分開。末角有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之分。他們的區別是:幼年和青心耿耿的文官或文人;武角為統領大軍的將領或武士。番邦末角有番王及番將,皆著反扎巾。丑角,在影人頭茬中最容易辨認。通常都把他們雕成白臉或麻臉紅面。突鼻子、粗眉毛。眼眶帶白圈。或吐舌、露齒,呈奸笑狀。賦美態於陋形之中,雖貌丑而不討厭。他們是輕浮狂妄或幽默滑稽之人。

其實,丑角也並非全是壞人。他們猶如人群中的搞笑能手,有時竟也不可或缺,是社會生活中的調味佐料。丑角中也不乏機敏、睿智的賢達之士。

像宋代膠西的趙明叔,他家貧好飲,一醉方休。是個名副其實的酒仙。醉後,他便手舞足蹈,癲癲狂狂地邊走邊說:「薄薄酒,勝茶湯;醜醜婦,勝空房。」引得眾人圍觀、鬨笑。連蘇軾都以為「其言雖俚,卻近乎達」,並因申其意而作《薄薄酒》詩2首。

丑角,有男女文武之分。年輕男丑稱「花生」,年輕女丑稱「花旦」。文丑中有丑公子、丑員外、丑官吏及丑宦官等;武丑中,有丑武公子、丑武士及其他幽默詼諧的武丑。

灤州皮影的影人雕刻,偏重於對影人的眉眼、胡須及冠戴發式的刻畫。以便更好地表現出忠奸善惡的品格特徵。奸臉,俗稱「大白臉」,在灤州皮影里叫「大」角,屬於兇殘、奸惡的一類。

其顯著特徵是:突鼻樑、大嘴巴、圓眼珠、掃帚眉,贅肉橫生,兇相畢露。他們一出場,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他們不是詭計多端的奸臣,便是心毒手狠的惡魔。這是由千百年來人們的傳統審美意識和民間大眾對忠、奸、善、惡的品質判斷所決定的。

另外,在古時的傳統大影中,有濃厚的宗教印跡。如影班供奉聖宗佛像,對影戲人稱「師傅」,劇本稱「影經」,唱影稱「宣卷」。

劇本內容也多為宣揚善惡因果的佛家教義。所以,人們有「燈戲從來太虛玄,帳影幢幢盡妖仙」的評說。正因為如此,神仙妖道在影戲里,是個不小的群體。即使是經黃素志改造後的灤州皮影中,也有許多神仙道化戲和歷史演義戲。所以,在皮影人造型中,有不少特定的神仙妖道頭茬。

影雕藝人通過豐富的想像,使其手中的藝術形象神奇多變。如牛頭馬面及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採取擬人化的手法,把它們雕成獸面人身;閻羅判官凶煞怪誕,而另具特色。

灤州皮影的這些造型是廣泛吸取了民間各類造型藝術的營養,加以創造發揮的結果。在我國傳統的神話繪畫和古剎廟宇的壁畫中,都可覓其蹤跡。

跟灤州皮影相比,具有悠久歷史的華縣皮影也頗具特色,它的主要特點為造型小巧玲瓏,雕刻精緻細膩,色彩鮮明強烈。

在造型上,因為傳統的陝西華縣皮影戲原是宮廷、大家、富戶、堂會的娛樂之物,其觀看者為少數「上等」官宦、富豪、貴人,所以華縣皮影的造型均趨向小巧。

華縣皮影身高約33厘米,而陝西西路影人高約43厘米;影人由11個部件組成,身和頭的比例為5∶1,有別於西路影人身高比例的7∶1。其頭部較大,類似於民間剪紙人物和秧歌人物中的大頭娃形象,和我國傳統的繪畫人物比例有共同特點。

滿的前庭顯現出人物的智慧和才學,或神采奕奕,或深思睿智,或眉宇含春,情態神韻各有千秋。

在對影人性格的塑造上,華縣的皮影製作藝人首先對傳遞人物心靈之窗的眉、眼進行強調誇張,做延長處理,通過藝術的誇張變形,達到高度的神韻表現。並以平眉和皺眉區別影人性格的陰柔與陽剛。

其中,華縣皮影中的不同角色,刻畫情況也不同,須、生角色以平眉細目表現其沉著安詳之風采;旦角以彎眉線眼表現其秀麗文靜之神韻;武生以皺眉鳳眼表現其英俊驍勇之氣概。

華縣皮影對於特殊的物體,也有自身的一套特殊處理手段和形式。如桌椅、簾帳等物,為了追求立體感,而作為顯示三大面的俯視處理,正側面的影人坐在半側面的桌椅上,看起來倒也舒適自然。

這些似乎不合乎現代藝術法則的處理手法,由於適合人們傳統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意識,千百年來並無人提出非議。

另外,如對官帽兩側的羽翅做腦後正處理,正面方領又做側面處理,對稱的發髻卻做半側處理等。均不受現實生活形象和焦點透視法則的限制和約束,是根據皮影本身需要和作者的審美要求予以靈活處理的,這一手法在我國傳統的散點透視繪畫中可找到依據。

華縣皮影影人的服飾圖案,吸取了民間的印花布和戲劇服裝圖案的形式,並根據自身的藝術特點加以創造。

為了追求纖美完整,花朵多做正面處理,加強了花紋的裝飾趣味性,鏤花圖案有空心、實心、半空半實等形式。四方連續圖案和邊角二方連續圖案更是花花套連,葉葉巧綴,變化無窮。

宮殿帥帳、書院綉樓、天堂地獄等,多做滿屏幕設置,構圖力求飽滿充實,裝飾趣味郁。空間布局巧妙自然,真窗實門不顯擁塞紊亂而氣勢宏大。

花木怪石也非常奇特,構圖精巧、完整緊湊,單木獨石即可組成獨立畫幅。隨著劇情和人物活動的要求,可開合聚散,自然成趣。

怪獸之類的意象造型更富浪漫色彩,特別強調裝飾性,不一味拘泥於自然形象的逼真模擬,而是現實形象和主觀想像巧妙的糅合,經過提煉、升華、變形,使其更典型、更理想、更有觀賞性。

如把龍駒塑造成龍爪獅身、豹眼虎尾、馬面鹿角,匯諸獸之精華於一獸,形象既威猛又矯健,鬃毛翹卷,口吐火焰,雖兇猛但望而不畏,雖不倫不類但無怪異之感,反而逗人喜愛。

鬼怪之類的造型,民間藝人們通過廣闊豐富的藝術想像,使其手下的藝術形象神奇多變。

如牛頭馬面及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採取擬人化的手法,製造為獸面人身;閻羅判官凶煞怪誕,很有特色。

華縣皮影的這些造型是廣泛吸取了民間各類造型藝術的營養,加以創造發揮的結果,在我國傳統的神話繪畫和古剎廟宇的壁畫、塑像中覓其蹤跡。

華縣皮影的雕刻,要求選用上等中型牛皮,經泡、刮、鏟等工序炮製成半透明的皮子,再經打磨、摹畫、雕刻、著色、上膠封色、熨綴、裝訂工序方能完成。

雕刻藝人在一塊塊死板的牛皮上,或認真描摹、精雕細刻;或大刀闊斧,隨手運刀打鑿,都能用精巧的道具為不同的形象賦予藝術的生命活力。

雕刻刀法基本以鏤空為主,以刀鑿代筆,結合傳統的線描形式,運用簡單的幾把鑿、刀,即可雕出多種形式的圖案花紋。如甲靠花紋圖案就有雪花、萬字、梅花、魚鱗、星眼、人字、十字、松針等互套四方連續圖案。

人物的雕刻,用鏤空與鑿孔互襯,交相輝映,使玲瓏剔透的影人繁而不冗,質朴單純的影人簡而不空,生、末影人的雕刻,線條平和刀法穩健,使其溫文爾雅的神情得到充分的表達。

其中,旦角影人的刀法婉轉,線條柔和,花紋細膩纖巧,而且兼用明刀暗線,以精雕細琢的雪花萬字、梅蘭竹菊、福壽字形等圖案裝飾,使其溫柔嫻靜的神態,更加嫵媚動人,充分顯示出了女性的陰柔之美。凈角的刀法挺直,線條粗獷奔放,以放射形狀的線紋,將其暴躁驍勇的氣質揭示得逼真生動,洋溢著將士威武英俊的陽剛之美。丑角的刀法更是獨具匠心,為強化個性特徵,採取大刀闊斧的粗拙線條,襯以柔巧的花紋圖案,在強烈的對比中產生呼應,俗中見雅,生動有趣而耐人尋味,從而產生出剛柔雅俗交融之和諧美。案幾綉墩之類的裝飾紋樣,刀工尤為精細,紋路刀鑿兼施,結合塊面,虛實之襯,以達到玲瓏精緻,空靈典雅之裝飾美。

宮殿、帥帳之類的大場面雕刻,作者在大塊面積的牛皮上匠心獨運,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整體安排,採用陰、陽刻兼施、點線面結合插綴的手法巧奪天工,使裝飾紋樣巧妙地排列接連。

在同一幅畫面焦點透視、散點透視同時運用。正面側面隨需要而設置。雕梁畫棟,鏤線聚密而不感壅塞紊亂;玲瓏剔透得好似纖美而氣勢宏大,互相配合渾然一體,表現出物體的整體美。

花木怪石的刀法,以柔和細膩的鏤線「勾勒」花朵,用粗獷簡練的刀紋雕刻枝葉磚石,剛柔相濟,花葉相襯,顯現出飽滿、充實的清新美。

牛馬虎豹、龍蛇鶴鳳之類,刀法簡練准確,寥寥數刀就能把馬的英姿、豬的笨拙、猴的機警、虎豹的兇猛,表現得活靈活現。各個關節都是用線連接的,可以靈活轉動,能夠翻滾跳躍,伸屈自如,形神兼備的情趣美。

華縣皮影的用色,基本上以紅、黃、綠、黑、白為主,傳統顏料以藤黃、銅綠、品紅為佳。

著色採用我國繪畫的工筆重彩方法,以固有色平塗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渾厚沉著,麗而不艷,具有濃厚民族傳統的裝飾趣味。大膽運用色補,以大紅大綠作強烈對比,以鏤線鑿孔補白,自然調和,獲得簡潔明快的色彩效果。

另外,為了准確地揭示人物的性格,仿照舞台戲劇服飾和臉譜化的色彩,結合自身獨有的特點和表現手法移植創新。採用鏤線分色的方法在形象上施以強烈鮮明的裝飾色彩,強化人物的個性特徵。

如紅臉的精忠,黑臉的驍勇,黃臉的狡猾,白臉的奸詐等,每種色調都有自身的處理方法和象徵意義。

生、旦、末角影人的頭部多為陽刻空臉,以空代色,含蓄的面部在視覺上給人們形成一種玉顏麗質的色彩聯想,透過空間聯想達到色的補充,獲得無色勝有色的藝術效果。

衣著服飾的用色,貧富有別,老幼各異。旦角衣著多用高純度的艷色,經濃墨重壓,鏤線調和,富麗而不艷目。

有的則能充分利用牛皮本色,淡色著里,深色壓邊,刀紋補白,呈現出端莊大方、清素典雅的格調。

老生、老旦用色單純,多過兩三色,在領口袖口處以素色空心花紋裝飾,顯得樸素大方。窮家生旦影人,多用綠、黑黃、赭、藍等單色,鏤以簡練的刀路線條,在屏幕上則形成淳樸素潔的明快色調。

丑角色彩的運用,是以紅花綠葉相雜互托,冷暖對稱,產生不安定的浮躁色調,再用濃墨鏤線調和統一,使色調重新得到協調穩定,獲得躁而不浮,妖而不炫的特殊色彩格調,使色彩巧妙地烘托角色,並准確地表達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殿宇樓閣之類大場面色彩的處理,善於運用鮮明強烈的對比色進行裝飾,非常注意整體色彩的關系。如硃色的柱子和門窗作為主體色調的宮殿,以綠色的瓦陪襯,檐下暗處的斗拱以深色重壓,鏤線配合,獲得威嚴壯觀、富麗堂皇的色調。

陰曹廟宇則以黑灰色的門窗和柱子作為主體色調,用深綠暗藍烘托渲染,粗獷的線條和塊面體積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給人一種陰森冰冷的感覺。

花木怪石的著色,採用互補色對比,鮮明強烈。花朵以鏤線做「勾白」裝飾,艷麗清新,山石樹枝著色後用濃墨重勾,淡墨皴點,兼以刀線襯白,即活脫又沉著,花葉互襯,獲得飽滿、充實、明快的色調。

怪、獸之類的用色,誇張浪漫奇特。如赤色的駒、綠色的麟、青臉紅須的鬼怪,粗獷誇張的色彩雖超出常態,但並不覺得別扭、難看,反而以自身強烈的色彩、獨特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藝術印象。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