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人物的比例是多少
1. 人物的比例是多少
七個腦袋人物大小
2. 素描中人各部分的比例是多少
1、身高:以人的頭長為基本單位,測量身體其他部分的長度與頭之比,若定頭長為1,中國成年人身高約為頭長的7.5倍,即頭與身高的比例為1:7.5。但畫單線圖時,採用8:1的比例,即身高為頭長的8倍,這主要是為畫起來方便,另外,用這種比例畫出來的身材,既苗條也好看。
2、張開雙臂,兩個中指之間的長度大約等於這個人的身高。
3、手臂的長度為兩個頭長(腋窩-胳膊肘-手腕各位為一個頭長)。
4、手掌為三分之二頭長。
5、當舉起胳膊時胳膊肘剛好到頭頂。
6、肩寬為兩個頭寬。
7、腳掌為一個頭長。
8、男人肩比胯寬,而女人跨比肩寬。
(2)雕刻人物的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1)毛筆畫法的使用
更重要的是使用毛筆畫法,因為毛筆能發揮筆觸的寬度和筆調的強度並且能增加空間感和立體感。
(2)藝術性的加強
素描也可用多色畫筆作為基本材料,用來加強素描效果以及素描的藝術性。
(3)用線條區分立體與平面
在素描中可以用線條區分立體與平面,至於色彩明暗是為了加強和分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我們可以運用線條的開始,消失和中斷來畫出邊界,並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邊界而上。線條的粗細能表現物體的變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線條的筆觸變化表現出來。
(4)平面技法的輔助
素描的線條技法還需要平面技法的輔助。平面技法在使用炭粉筆時,在明暗對照上可用擦筆法。
3. 用木頭雕刻人物的技巧
具體方法如下:一般來講,搞的人,除執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上;做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來抵住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效果,作為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效果。
1.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2.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3.使用方法如下: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用粗細不同的木工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後用細。要順著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
,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
4. 畫人物的基本比例是多少
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三庭 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分,從前額發際線至眉骨,從眉骨至鼻底,從鼻底至下頦,各占臉長的1/3。五眼 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分,從左側發際至右側發際,為五隻眼形。
首先,我們在面部正中作一條垂直的通過額部-鼻尖-人中-下巴的軸線;通過眉弓作一條水平線;通過鼻翼下緣作一條平行線。這樣,兩條平行線就將面部分成三個等分:從發際線到眉間連線;眉間到鼻翼下緣;鼻翼下緣到下巴尖,上中下恰好各佔三分之一,謂之「三庭」。
而「五眼」是指眼角外側到同側發際邊緣,剛好一個眼睛的長度,兩個眼睛之間呢,也是一個眼睛的長度,另一側到發際邊是一個眼睛長度。這就是「五眼」。這是最基本的標准。
(4)雕刻人物的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無論中外,在早期繪畫的發展史上,都以人物畫為主,而 且都為宗教或政治服務。從續發掘的古代帛畫或壁畫中,可以見到古代的帝王、功臣、聖賢或文人們的面貌,有濃厚的政教功能,也有古人信奉的佛、菩薩、羅漢等釋道人物。
甚至更早的神話傳說,充滿的神秘的宗教色彩,尚可見到描寫 現實生活百態的風俗畫、表現宮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畫及戲曲中 的人物故事畫等,各種不同形式與題材的人物畫,都有細致的感情描寫,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畫,給觀賞者帶來深刻的美感。
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一為白描畫法。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
5. 畫人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一、面抄部比例:三庭五眼
「三襲庭五眼」是人的臉長與臉寬的一般標准比例,不符合此比例,就會與理想的臉型產生距離。眼睛的寬度,應為同一水平臉部寬度的3/10;下巴長度應為臉長的1/5;眼球中心到眉毛底部的距離,應為臉長的1/10;眼球應為臉長的1/14;鼻子的表面積,要小於臉部總面積的5/100;理想嘴巴寬度應為同一水平臉部寬度的1/2。
二、全身比例:站七坐五盤三半
以頭的長度來衡量身體的比例。畫站立的人時,身高是7個頭的長度(從頭頂到腳,也就說7個頭的身高包括頭部)。坐的時候是5個頭。下蹲的時候是3個頭。
6. 提出人體比例為1:8的希拉雕刻家是誰急!!!
1、歐洲文藝復復興時代意大制利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在長期的繪畫實踐和研究中,他發現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體繪畫規律:標准人體的比例為頭是身高的1/8,肩寬是身高的1/4,平伸兩臂的寬度等於身長,兩腋的寬度與臀部寬度相等,乳房與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厚度等於臉的厚度,跪下的高度減少1/4。達·芬奇認為,人體凡符合上述比例,就是美的。這一人體比例規律在今天仍被認為是十分有價值的。
2、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畢達格拉斯經過一家鐵匠鋪時,突然聽到極為悅耳的打鐵聲。他走進鐵匠鋪,仔細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了它們的比例是1:1.618。後來他又用木棒反復試驗,將一根木棒分成長短不同的兩根棒子,當短棒與長棒的比例恰等於長棒與全1:1.618的比例時,它們的比值就是0.618。這個極為奇妙的比例關系以它嚴格的比例性、和諧性和藝術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學價值。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它譽為「黃金分割定律」,也叫做「黃金律」。
7. 雕塑 比例
立七坐五蹲三半,理論上是這樣的,事實上頭稍微做小一點,更顯得人的身材好。
8. 人物頭像比例是多少
記得畫頭像時老師就是在強調這三庭五眼;,可它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看物體的內角度不同 透視關系也就容不同 ,三庭五眼說的是正視頭像時臉部的比例關系
三停
發際線到下巴尖的長可以分為三等分。 發際線到眉間連線等於眉間到鼻翼下緣等於鼻翼下緣到下巴尖
五眼
五眼也就是說五個眼睛的長度&它是說眼角線到側邊發際邊緣是一個眼睛的長度,左右兩邊就有兩個了,兩個眼睛之間是一個眼睛長度,再加上兩眼睛的長度,就是五個眼睛了
9. 提出人體比例為1:8的希拉雕刻家
1、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在長期的繪畫實踐和研究中,他發現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體繪畫規律:標准人體的比例為頭是身高的1/8,肩寬是身高的1/4,平伸兩臂的寬度等於身長,兩腋的寬度與臀部寬度相等,乳房與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厚度等於臉的厚度,跪下的高度減少1/4。達·芬奇認為,人體凡符合上述比例,就是美的。這一人體比例規律在今天仍被認為是十分有價值的。
2、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畢達格拉斯經過一家鐵匠鋪時,突然聽到極為悅耳的打鐵聲。他走進鐵匠鋪,仔細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了它們的比例是1:1.618。後來他又用木棒反復試驗,將一根木棒分成長短不同的兩根棒子,當短棒與長棒的比例恰等於長棒與全1:1.618的比例時,它們的比值就是0.618。這個極為奇妙的比例關系以它嚴格的比例性、和諧性和藝術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學價值。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它譽為「黃金分割定律」,也叫做「黃金律」。
10. 創造人體比例是1:7的希臘雕刻家是誰
創造人體比例為1:7的人是希臘雕刻家波留克列特斯,其理論體現在他的雕刻《荷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