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有什麼特點
① 鐵影壁的雕刻有什麼特點
鐵影壁雕刻十分精美,一面是麒麟棲居在山林中的圖案;一面是獅子滾綉球的圖案。在壁座的四周還刻有奔馬圖案和花邊,雕刻粗獷、古樸、雄健。
② 古風時期的雕刻有什麼特點和代表作
古風時期的雕刻,最初受東方風格的影響較深,男子像尤為明顯。它們可能是神像,也可能是運動會上的優勝者,均取雙手握拳下垂,左腳邁前半步的姿態,很像埃及國王的雕像。例如公元前6世紀初由阿爾戈斯雕刻家坡利美德斯所作的《蘇涅翁的男子像》和普土斯山的男子立像。公元前6世紀末,解剖上的知識大為長進,男子雕像漸顯生動自然,例如在義大利南部海中發現的一尊銅像(通常稱為《皮翁比諾的阿波羅》),表現祭典儀式中手持酒杯和托盤的侍童,姿態自然,表情平靜,已經突破了早期的呆板公式。女子像均著衣,通稱「科萊」,大約是為祈求神佑而奉獻給神廟的,例如派羅斯島發現的科萊像,著厚重的長裙,裙褶垂直排列,兩臂一垂一曲,都緊貼身體。此外如提洛斯島出土的尼開像,藝術家力圖表現她凌空起飛的姿勢而使一腿屈曲。無論男像女像,在表情上都具有獨特的笑容;面容平靜而口角上翹,通稱「古風的微笑」。除了獨立的雕像之外,建築浮雕也隨著神殿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神殿山牆雕刻,最初是浮雕,後來隨著深度的增加改為圓雕群像,但構圖上十分注意按三角形的外框巧妙安排立、屈、蹲、卧的各種姿態。科孚島的阿爾狄密斯神殿的山牆浮雕,中央一個屈膝奔跑的怪物美杜薩,兩邊安放了一些較小的人體;西西里島南部塞利努斯神殿上的浮雕,造型也很幼稚。雅典衛城出土的早期山牆浮雕,描寫人身蛇尾的怪物也保持著「古風的微笑」,並且著有色彩。
③ 求知道陳德水雕刻有什麼特點的
陳德水的玉雕產品可以去了解看看的,突破了傳統題材和表現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與藝術表現,最近一直在找翡翠雕刻產品,感覺譽德源很不錯
④ 雕塑的特點是什麼
雕塑的形體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覺,首先來自它的形體,形體美是雕塑形式美的靈魂。雕塑的形體要比例勻稱,結構嚴謹,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
⑤ 雕的形狀有什麼特徵
鳥綱,隼形目抄,鷹科,雕屬。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別名黑雕、花雕、小花皂雕。雄鳥體長63厘米,雌鳥約70厘米。體羽暗栗褐色,背面有金屬光澤。尾上、尾下覆羽均綴以白色和棕白色,趾黃色、爪黑色。棲息於草原及濕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飛翔中或伏於地面捕食,取食魚、蛙、鼠等動物,也食金龜子、蝗蟲。在高山岩石或喬木上築巢,用樹枝、樹皮築成盤狀,每窩產卵1~3枚,多為2枚,卵呈淡白色,大小為61~51毫米。孵化期42~44天。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新疆。繁殖於俄羅斯南部、西伯利亞南部、土耳其、印度西北部及北部、中國北方;越冬於非洲東北部、印度南部、中國南部及東南亞至印度尼西亞。繁殖於中國北方,越冬或遷徙經中國南方,不常見但定期出現。
⑥ 雕刻藝術雕刻藝術起源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特點
兩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起源於蘇美爾,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產生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雕像作品。各種形狀的蘇美爾雕刻,無論是圓雕還是浮雕,都具有宗教特點,並在神廟內各具不同的宗教職能。
⑦ 雕塑作品有哪些特點
雕塑作品是立復體的形象,又是可制以觸摸的實體藝術品,更具有物質性。所以,欣賞雕塑作品不僅需要依靠視覺感官去感受,而且還可以用觸覺去感知,使觀賞者喚起更多的藝術想像,產生獨特的審美效果。此外,由於雕塑作品的立體性,觀賞者又可以從四面八方的不同角度去欣賞,還需要結合周圍的環境來一並欣賞,使雕塑作品更富有生動、逼真的藝術魅力。
⑧ 古代雕塑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標準的。它不習慣於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出一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一個藝術世界。
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采,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國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種動物形象的陶塑為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實用器物上的裝飾物,隨意性很強,形象粗簡、稚拙。商周時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銅器鑄造為主,青銅器上的紋案,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商代青銅禮器造型奇特,充滿威嚴而神秘,崇高而怪異的美感。而從這時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見有神像,這是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西周以後,其風格趨於寫實而富於理性。至春秋戰國時期則變得繁麗、華美。商、周時期除禮器外,還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實用青銅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動物,皆造型巧妙,製做精細。
秦漢時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義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群。與青銅器神秘怪異的風格相反,兵馬俑充滿崇高陽剛之美。這數以萬計的兵馬俑,顯示出對人的力量的肯定。人物、戰馬都與真實的一樣大小,毫無誇張之處。以體量的巨大、數量的眾多、形象的真實,產生著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動物石刻,手法簡練概括,於渾厚中顯示著雄強的力之美。其中《馬踏匈奴》再一次體驗到中國雕塑藝術的寫意傳神的特點。那馬雖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種靈動之勢,那淺淺地雕刻的幾筆就是馬腿,它與馬的上身連成一體,多餘的沒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個完整的馬的形象。
漢代的厚葬風使動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眾多,其造型古樸、神態誇張而強調動勢。漢代世俗生活成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釀酒以及舞樂百戲等情景在漢代的磚畫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飲、驅車、習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現。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藝術性的。隨著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主流,著名的雲岡、敦煌、龍門、麥積山四大石窟均開鑿於這個時代。一般而言,北魏時期的造像在形式風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樣的影響,庄嚴、渾朴,於靜穆中顯示著佛的偉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漢族知識分子的審美時尚,形成了褒衣博帶秀骨清象的新風貌。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不僅體現著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如果說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在造像上還是模仿印度,那麼到了唐代的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像》,中國雕刻家的技巧已經圓熟,對佛像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盧舍那佛像已經是中國化的佛像了。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與兵馬俑一脈相承,《昭陵六駿》體現中國古代雕塑的現實手法,沒有失實的誇張,沒有虛化詭異的造型,這些雕刻同樣顯示出對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此外,最能代表唐代雕塑藝術水平的還有那些真實生動的三彩俑和四川大足石窟。大足石窟中各種經變故事中的普通人物更為生活化,現實化,不少作品也完全可以被視為普通人的肖像。
世俗題材的增多和寫實風格的發展是宋、遼、金時期雕塑藝術的主要特點,山西晉祠、山東長清靈岩寺、江蘇直保聖寺彩塑,都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世人情態,有很強的寫實性。遼代大同下華嚴寺的菩薩造像體態優美,神情含蓄,衣飾華美,大有唐塑遺風。此外小型泥塑,在寫實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古代雕塑有一定局限性,中國的王宮貴族的帝王觀和藝術觀,與西方相比,同樣是出於顯威、歌功頌德的目的,中國的王宮貴族迴避了直接塑造自己而採用了龍鳳、獅子、麒麟等瑞獸以及僕人、軍隊、武士來烘托自己的偉大與神聖。同樣,在佛教雕刻中,古代雕塑家最能發揮現實描寫才能的只是羅漢,菩薩,觀音,創作自由最為有限的是主佛。
古典雕塑可能很容易被人視為太舊,太傳統,但筆者認為,尊重傳統意味著承認藝術史的連續性,雕塑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探索,但任何創新都不是異想天開的標新立異,創新也意味著對傳統的繼承。當今傳統藝術正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越來越強烈挑戰, 新的思潮要摧毀一切舊的傳統,可是今天的藝術家為什麼又紛紛回到被毀的廢墟上尋找殘存的傳統文化呢?塵歸塵,土歸土。讓我們踏上歷史塵土,回味中國古典雕塑藝術魅力。
⑨ 「印章雕刻」有什麼特點
印章雕刻是印度河文明特有的微型雕刻,是當時印度的社會現狀、宗教信仰與文化內思想的神秘記錄容。印章雕刻多採用凍石,也有瑪瑙、燧石、象牙、銅、赤陶等材料。印章雕刻多數的尺寸在1.27厘米到16.35厘米之間。這些印章上的雕刻多是各種動物,包括公牛、瘤牛、犀牛、山羊、羚羊、鹿、野兔、大象、鱷魚等,還有許多幻想的神怪動物和復合動物,如獨角獸、象鼻牛、牛角虎、多頭獸等。這些動物的造型既有高度的寫實性,又有濃厚的裝飾性和奇特的想像力,充滿了強烈的生命感。
⑩ 古地亞雕塑有什麼特點
公元前2220年到公元前2104年間蘇美爾人以拉伽什為中心恢復起其往日藝術。這一時期的雕版塑是將蘇美爾權人的裝飾趣味同阿卡德王朝粗獷的自然主義風格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個時期的雕刻多採用堅硬的花崗岩材料,雕刻技巧熟練精湛。完成的作品又經過了精心打磨,變得光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