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為什麼中國建築雕刻沒西方華麗

為什麼中國建築雕刻沒西方華麗

發布時間: 2021-01-09 18:35:36

1. 答:為什麼中國建築自古就沒有西方的建築高

中國的古代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西方傳世建築都是石制構建,承重能力不一樣。回
另外城門樓也屬於建築,答我不認為中國建築自古就比西方建築矮,只是到了近代,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後,隨著技術發展建築越來越高了,有那麼一段歷史中,有顯著的高度差別

2. 為什麼總覺得西方的建築 比較華麗,精緻,用色豐富,而中國的就顯得比較破敗,單調,(不包括現代的)

你非要拿西方的貴族建築和中國的民居比我也是醉了。實際上西方歷史是版比較蠻荒黑暗的權,充滿了血腥、飢荒和殺戮。直到中世紀末以教堂、城堡為主的建築才得以全面發展(這些當然都不是一般的建築),而當時的老百姓居住環境是很糟糕的。同時期的中國建築,應該是宋代,相比較西方那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詳情請查閱開封汴梁城,洛陽城等等),都是百萬級人口的歷史大都市;
其次,中國建築是木構的,不便於保存,西方的大型建築以石材為主才得以「不破敗」。
再之,中國建築講究的是在平面上鋪開形成建築群,整體宏達。而西方建築更多的是單體在垂直高度上的挺拔,群體效果一般(一般中世紀的城市最高的就是教堂)。
最後,比較敏感的,在「拆那」的地盤,歷史建築能留到現在實屬不易。

3. 為什麼中國古代多是木製建築,西方是石制建築呢

一、中國人的農業感情。

中國人是用農耕做的房子,可以說是農耕民族。對大自然中的所有植物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們用石材做的房子很冷,感覺很陰郁。木建築材料舒適、溫暖、格調高雅。對健康有益。心情很好。

反過來看,西方建築因為石頭結構的比較多,首先西方在游牧民族佔多數,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形成了堅強的意志,石頭象徵著大自然,可以使石頭按自己的意志為所欲為,雕刻成器,是一種成就感同時滿足了自己的征服欲。

其次,西方人很注重建築的視覺美,石頭建築容易造成稜角分明的幾何圖形,在宗教建築中,這種庄嚴十分重要。

同時,西方人會更仔細地計算。在中世紀的歐洲,由於戰亂造成的石造成本比木造建築要高,但是因為有經濟戰爭的考驗,所以更經濟。

也就是說,東西方文化和價值觀、民族生存環境的不同。我選擇了用不同的材質建造建築物。

4.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西方那樣宏偉龐大的建築

一方面是材質上,我國多用木構,木構再結實也用不了多少年,需要常常翻修。
單體的木構建內築再大也容造不了多大,一方面受到材質的限制,中國最大的樹才有多大。
一方面有等級限制,皇帝的房子那麼大,誰超過了叫僭越。嚴格來說是要殺頭的。
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就是山西五台山南禪寺。也就是唐代的。距今1300年左右。

最重要的是觀念上,我國從來就沒有把建築當做一個永恆的紀念碑形制的東西,而是實用的。地主老財,包括和尚道士一有了錢,馬上就要翻修自己的房子,擴建什麼的。
而西方不會用斗拱,就用石材建房子,而且他們以建築為一種藝術。
大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我們國家建築的技術更厲害,建築里的智慧更多。這還是在我們的文人士大夫根本沒把建築當多大點事,完全由工匠創造出來的。

5. 為什麼中國古代建築在世界建築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

在中華民族抄漫漫的歷史長河裡,56個民族創造出燦爛輝煌古代文明。作為人類最根本的生存條件之一的生活起居,也形成了獨特的建築文化。56個民族的大家庭,既互相融合又相對獨立。眾多的民族,體現出古代建築的多樣化,回族的清真寺、蒙古族的蒙古包、苗族的吊腳樓、藏族的藤索橋、侗族的風雨樓,都顯現出迷人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造就著古代建築的多姿多彩,漢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規范、元之自由、明清之藝術風采,都反映獨特的時代特色。廣袤的地域,影印出古代建築的地理風范,北國之雄渾、江南之綺麗、蜀中之朴雅,都雕鑿著地域文明。中國瑰麗的古代建築,以其多姿多彩,在世界建築史留下深不可抹的篇章。

中國古代建築伴隨著古老的中華文明,有著近五千年的延綿不斷的歷史,這在世界建築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

6. 中國的古代建築為什麼是木建築而不是磚石結構

中國古代建築為何以木結構為主 也有磚石結構
事實上,要想真正說清楚中國古代建築為何以木結構為主這個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即使從反證的方法入手,我們也會輕而易舉地推翻所謂「材料決定說」,中國多高山大川,石頭是絕不缺少的,中國的木材也不會比氣候與地理條件都更適合樹木生長的歐洲多。
而「技術決定說」,也難成立。
中國人在建築中使用石質材料的歷史並不比歐洲人晚,原始時代的巨石建築遺存就是一個例子。漢代的石造墓穴與墓祠,以及陵墓前的石闕,至今還有遺存。漢代人已經掌握了拱券與穹隆技術並應用於墓穴建築中,隋代建造的趙州大石橋,其跨度與造型都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用石頭建造城牆的歷史就更長了,以「石頭城」而聞名於世的南京城,至遲在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石頭城牆。中國歷史上的石造佛塔,更以技術的精美與技藝的高超而令世人矚目。
其實,看一看中國建築中雕刻精美的石制台基、欄版、高高矗立的華表石柱、陵墓前巨大的贔屓石碑,漢白玉石橋,就知道中國人在石造與石雕技術上,並不亞於同時期的任何其他國家。顯然,說中國人因為石造技術落後的原因而採用了木構建築的說法,也不能讓人接受。中國人既有石料來源,也有石造技術基礎,但卻並不用在為人所用的房屋上,而僅用在死者的墳墓、陵寢,或軍事設施及一些禮儀性、裝飾性的構築物上。以筆者的設想,古代中國人對待石結構建築的態度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中國古代建築的主流是木結構,而歐洲古建築的主流是石結構,兩者間的差別十分明顯。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 筆者的管見,大約有如下幾種可能。
其一是建築目的方面。西方古代與中世紀的主流建築,是為彼岸的神靈建造的。神靈或上帝是至上的存在,為神與上帝的建築,要永恆、宏偉,具有威懾人的力量。西方人往往會花上上百年的時間,去建造一座大教堂,因為它是彼岸的,而不是現世的,建造者也就並不期待在很短的時間內建造成功。
而中國古代的主流建築是為現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宮殿、苑囿,政府衙署與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宅,這是中國建築的主流部分。古人所謂「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人」(引自《北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也有宗教建築,如佛寺、道觀、祠廟等。但中國人對待佛寺、道觀的態度,同對待凡人的住宅一樣,主要是為了給神佛的偶像遮風避雨,並不求建築及雕塑的久遠,所以,越是地位顯、香火盛的寺廟,改建就越頻繁,就如同要常常給凡世的人重新翻蓋新屋一樣。因而,追求永恆與久遠的西方建築,採用了石結構;而不求永恆與久遠,著眼現世的中國建築,採用了木結構。
其二是文化取向方面。西方人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愛好。古代希臘神話中,遭遇大洪水的人類,是通過石頭再造出來的,石頭是創造人類的物質,因而,用石頭建造最重要的建築,也是合情合理的。中世紀的學徒之人,被看作是未經雕琢的石頭,而學成有為之人,被看作是柱石之材,因此可以推測,在西方人的文化象徵譜系中,石頭處於較高的層位,如西方神廟與教堂中的聖壇,都是用石頭雕琢的。
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古代中國人講求陰陽五行。五行中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對應五個方位(西、東、北、南、中)。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負載萬物、養育萬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徵中央的明清北京故宮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個「土」字形的三重漢白玉台基上,代表國家的社稷壇,也是用「五色土」來象徵的。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東方,是象徵生命與生長的力量。此外,五行中的金,象徵西方,也象徵武力與刑殺,所以,凡是與武有關的建築,如故宮的武英殿、北京內城的宣武門,都在城市或宮殿中軸線的西側。而五行中的水,象徵北方,北京故宮中軸線北端的欽安殿,是供奉水神玄武大帝的,也具有厭火的象徵,此外,建築物內部用的藻井裝飾,建築屋脊上用的鴟吻裝飾,都具有與水相關聯的厭火性象徵功能。顯然,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國人最崇尚的五種材料中,只有土與木是最適合建造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載,由木(柱子、梁架)環繞的空間中的。
其三是建築理念方面。古代羅馬建築師,早在2000年以前,就提出了「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三原則。建築首先要堅固,堅固與久遠是聯系在一起的,欲求堅固與久遠,石頭是最恰當的建築材料。另外,西方人關注建築的外在的美,即建築應該給人以愉悅的感覺。因而,十分重視建築的外部造型,但在西方文化中,對於建築之內部空間上的品質,卻討論的不多。無論建築多麼巨大,室內多麼陰沉,只要堅固耐用,只要外觀愉目,就是好的。
中國人則不同,古代中國人既不求建築堅固久遠,也不簡單地將建築外形的美觀作為一個目標。中國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間的適宜與陰陽的和合。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顯然,與西方人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建築實體的堅固與美觀相反,中國人更關注空間的背負與懷抱,及陰陽的和諧。
古代中國人的基本空間理想,就是居處於一個負陰抱陽、陰陽和合的空間之中。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房子,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棲息其中的。居處的最佳境界,就是陰陽和合,這從北京明清故宮的建築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來,如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如後三宮乾清、交泰、坤寧,如頤和園,其名稱意義都象徵著陰陽和合。
中國古代風水術,也是圍繞陰陽和合而做文章的。為了保證陰陽和合,建築的規模就不能太大,建築的高度也不需要太高。既然不需要過高,過大,則用木結構建造的單層或二層,規模適度的廳堂殿閣,就是最好的建築選擇。同樣是為了陰陽和合,在性能上最表現陰陽適中的「土木」就是最好的建築材料。
中國古代建築以其靈活便利的木框架結構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理性與智慧
當然,若從理論上,將這一問題闡釋的十分清楚,還需要大量考證發掘與旁徵博引的功夫。 但無論如何,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中西方傳統建築各有其最可寶貴的優點。西方建築的優越之處大家談論的比較多了,而中國建築以其靈活便利的木框架結構,更易於創造靈活多變的空間;用可以再生,且不會造成污染的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更具有環境的可持續性;建築物的兩山與北面是厚重的牆,而面臨庭院的正面是輕盈的門窗格柵,房屋的進深十分適中,這樣的格局,既阻擋了西北風的侵襲,也接納了充足的陽光與空氣,還用坡屋頂防止了夏日的暴曬,其中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理性與智慧。

7. 為什麼中國建築很少有西方建築高大

二級建造師專業考試為《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一個科目,該科目分為6個專業,即:建築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礦業工程、機電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考生可以任選一個進行考試

8. 歐洲 「建築物」為什麼外觀很華麗

歐洲文化自希臘羅抄馬開始襲,至今已有三千年之久,從上古時代開始建築風格可細分為古典時期、早期基督教及拜占庭時期、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及洛可可式、古典主義、舊歷史主義、及當代建築。
其變化形式多樣,但其給人總體的印象總是奢華而富麗堂皇的風貌。
究其原因,個人認為是跟歐洲的環境、氣候、歷史文化、人文氣息等影響綜合而為。
建築的表現形式從側面反應出其當時經濟局勢及國民生活生產狀況,但往往建築的奢華與否都是上層貴族的審美情趣的體現。而外在的裝飾物如人物雕塑、景觀構件等也都是上層經濟情況和局勢動盪的體現。
依個人而看,越奢華頹靡的建築表現形式越體現當時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樣預示著這個王朝將走向末路。
至於外部的裝飾、雕塑的形式是人體是獸物這是歐洲的歷史文化的體現,比如很多雕塑的內容都來源於聖經。

9. 為什麼說雕梁與畫棟也是中國建築之美的精髓所在

雕梁畫棟,原意指在棟梁等木結構上雕刻花紋並加上彩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藝術。後來也指房屋華麗的彩繪裝飾。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