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核可以雕刻成什麼形狀
❶ 橄欖核雕刻有哪些東西
核桃雕刻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都是3D雕刻,品樣太多了。
❷ 橄欖核雕刻中,什麼叫正圓素珠
橄欖核雕刻中,打磨成正球形,不雕刻任何東西,即為正圓素珠。
1、圓度:無論手工或者機器磨的,既然叫正圓,圓度就應該差不多,主要是寬度和高度的差的問題,個人認為核寬和高的誤差應該盡量小於0.05cm,核表面應該沒有明顯的癟的地方。這里要說的是常見的是高大於寬的橢圓,經常被忽略的是寬大於高的橢圓(俗稱算盤珠)
2、大小均勻:個人認為一條好的正圓一串上所有珠子的尺寸差應該控制在0.05cm內,打個比方如果一條上邊有1.7的,有1.8的,應該就比較明顯影響美觀了。此條就不上圖片了。
3、漏: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頂部漏(三 花 瓣那邊),一種是底部漏,所有造成漏的原因基本都是用料本身的問題,因為能出正圓的料確實不多,許多即使看著已經很接近正圓的料了,兩邊稍微一磨,由於核壁不夠厚,就也有可能漏。
4、補:把漏掉的窟窿補上就是補了,一般補的方法有直接膠補,橄欖粉加膠,牙簽補等。個人認為如果是很小的漏大家不用很在意,也不用補,因為無論哪種補法都不可能不留下痕跡,即使當時不留下痕跡,盤玩後核變紅後補得地方一樣會比較明顯。
5、薄:主要是為了追求圓度,核的底部打磨的時候越接近核腔處核的顏色也會越淺,輕微的薄就是個淺色的斑點,如果過薄了就是個接近透明的斑點,當然只要不是特別薄的情況,一般後期把玩中也不會造成漏,最後基本是個深色的斑。
6、黑筋:不光是素珠,也是所有橄欖核作品的常見問題,核本身的事,基本只是稍微影響外觀。而且許多買時沒有黑筋的作品,盤玩中也非常有可能出現黑筋,黑筋不會消失,只是隨著盤玩的時間變長,核的顏色變深,黑筋越來越不明顯罷了。
7、白斑:核本身的問題,許多核帶著皮時看著都正常,但是打磨後會發現有些就會有白斑,白斑個人的經驗是盤玩最後也下不去,如果太大的白斑還是要小心考慮好,比較影響外觀。
8、黑斑:與白斑基本一致,只是顏色不同,個人的經驗是如果不很嚴重的黑斑隨著盤玩有些可以下去或者消失,但如果是大面積的或者顏色非常深的一般怎麼盤玩也下不去。
9、打孔:一條好的正圓或者素珠打孔應該盡量是小圓孔,許多打孔不是圓孔的往往是打孔要錯過核的老眼(為保打孔在圓心),在核壁上打的孔,因為核壁上每個地方的密度一致,因此打孔就容易崩裂造成孔很大,如果在核老眼上打的孔往往都是比較規矩的。如果打孔處部分和老眼重合看著就是兩個圓形孔套在一起的樣子。這里要特意提一下四花核,四花核本身的老眼大多都是方形的孔,而且孔處往往開口比三 花 核大,因此如果打眼用的是小號鑽頭的話就不可能完全覆蓋住老眼,因此看著就是個方孔。
❸ 這種橄欖核可以雕刻什麼好
形狀適合雕觀音,但壁薄根本不適合雕刻。
❹ 橄欖核分幾種橄欖核用於雕刻的有幾種那種核是最好的盤出來有什麼特點
按照形狀和大小
核雕藝人們通常所說的大小,例如2.0,2.5等,指的是橄欖核的寬度,而非高度,一般將橄欖核分為以下幾類:
1、單核:也叫做大核,一般雕後直徑在2.1--2.4以上,長度按照選用核型、題材不同長度在2.5--5CM左右,比較適合雕刻單件作品,價值很高。
2 、小核:直徑0.9-1.2,與單核相比,小核是很小的,市面上很少見,所以一般價格比較高,雕刻細節也要求較高。
3、怪核:就是形狀比較奇怪的核子,如核雕藝人門所說的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見獨特的藝術品,由於這樣的核子比較少,價格不菲。
4 、細長核:形態狹長,一般用來雕核舟、觀音一類的題材。
5、 圓核:形體通圓,就是最常見的雕刻18羅漢、彌勒等題材的核子, 普通核:這類的核子比較常見,一般練手使用。
用製作素珠。按照核筋分類
1、二花:通常此類核比較扁,是創意首選,此核料的產量非常有限; 2、三花:非常常見的橄欖核,表面三根筋,品種分布很多;3、四花:產量比較少,表面四筋分布較均勻,通常是羅漢,合二仙首選;
4、多花:此類核也算怪核,很少見,都是可遇不可求,名家常尋;
膚色肉色分類
1、黑金剛:表皮發黑,肉極紅,易發漿,上色快,理想羅漢用料;
2、紅金剛:表皮發紅,肉色稍紅;
3、鐵圓核:表皮偏黑,白筋密度大,穩定易刻;
4、紫核:表皮發紫,普通用料,部分資深師傅創意首選;
❺ 什麼樣的橄欖的核能雕刻對橄欖樹有什麼要求
一般用來雕刻的橄欖核都是烏橄欖,所以是烏橄欖樹結的橄欖核。
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均較為適宜栽培烏橄欖樹,其中以廣東、廣西居多。
橄欖核並非食用的橄欖果核,而是一種專門用於雕刻的烏橄欖樹果核。既然是果核就有很多差異,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橄欖核好壞?
➊按外觀區分
可以分為:大核(單核)、中等核、小核、圓核、細長核、怪核。
大核:又稱傳統大核、單核,寬度超過22 mm,長度超過35mm的大核。尺寸越大的越貴(進口核不算)。這種核材因表面積大適合單獨雕刻復雜題材。
中等核:常見寬度為17mm—19 mm,長度在23mm—30mm。這種核材較多,相對大、小核便宜,也較為適合雕刻各種題材,是主力品種。
小核:外形較小的橄欖核,一般的直徑在8mm至11mm,10mm算是標准小核。越小的核越稀少,其價格也越貴。這種核材常見羅漢頭雕刻。
圓核:接近球形外觀的核材,一般直徑20mm以下的核材常見。直徑超過20mm的核材就稀少價貴。越接近正圓的越好,一般常見打磨成正圓光珠或傳統題材。
細長核:外觀較為細長的核材,長度一般在40mm或以上,寬度大約在17-20mm左右。直觀感受較為細長,《核舟記》中的雕刻原料便是這種這種核材。
怪核:這種核材大小都有,外觀較為奇特、形狀怪異,實為成長中變異的品種。通過雕刻者巧妙的設計與雕刻,就能使其有別出心裁的效果。較為稀少而價高。
➋按表麵筋紋區分
可以分為:二花、三花、四花、五花、多花。(花也稱作壁或面或筋,指的是橄欖核腔室的多少,一般來說腔室分布不均勻,會有大小區別)
二花:表面有兩條筋絡,此類核材外型通常較扁,切開後含有兩個腔室,此類核材的產量非常稀少。
三花:表面分布三根筋絡,切開後含有三個腔室。呈現出囧臉樣子。三花是非常常見的核材。
四花:表面分布四根筋絡,切開後含有四個腔室。四花核材產量稀少。
五花:表面分布五根筋絡,切開後含有五個腔室。五花核材產量極其稀少,很難見到。
多花:表面多根筋絡,切開後多個腔室,通常腔室分布極不均勻,多花是橄欖核變異品種,也屬於怪核。
➌按核材種類區分
可以大致分為:油核、鐵核、黃胖核、進口核等。(其他種類名稱多為商家自定或特定區域小產量核材)
油核:此種核材是橄欖核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核材飽滿,油性大,核尖微長,易雕刻。缺點是核壁相對薄,常見瘢痕、爛筋、夾生等問題。挑選時剔除以上問題,油核不失為一種適合大多數雕刻題材的好核料。22mm以上的大油核少見。
鐵核:也叫鐵頭核,產量不高,外觀特點是「鷹嘴鯊魚背」,核尖稍彎而鈍,表面平滑而核筋拱浮,核體近圓,核壁較厚,色紅較深,質地均勻且「堅硬似鐵」,撞擊聲音清脆。易雕刻而不易裂,盤玩後容易上色而且紅潤透亮。諸多好處讓鐵核成為橄欖核中的上品,價格相對較高。常見尺寸20mm左右。通常適合雕刻羅漢等傳統題材,也是出正圓光珠的好材料。不少商家拿類似的油核冒充鐵核,玩家注意分辨。
黃胖核: 單看名稱就知道這種核材兩大特點——顏色黃、肥胖飽滿。嗯沒錯了,黃胖核核壁厚,上色較慢,油性稍弱,質地中等。雕刻題材廣泛,也可出正圓光珠。
外國核:國產橄欖核22mm以上的大尺寸一般不常見,價格高。但進口的外國核,大的直徑能在35mm以上。有說這種叫「芒果核」。國產核多以紅色為主,進口的外國核材基本是咖啡色,盤玩後多走棕黑色。與國產核比較,質地差,密度低,易裂。因外型大所以適合雕刻單獨雕刻當把件,且多為浮雕。
➍按存放時間區分
可分為兩種:新核與老核。
新核:從樹上採摘去果肉後存放1-2年內的核材稱為新核。新核基本顏色顯黃且核材水分沒有完全蒸發,雕刻成品質感差易裂。不宜把玩。
老核:從樹上採摘去果肉後存放3年以上的核材稱為老核。老核材質堅硬穩定,切開色紅。存放時間越長色澤越紅,即使不去把玩顏色也會因氧化而逐漸加深。因為水分蒸發而內外濕度一樣,整體基本干透,非常適合雕刻,老核材雕刻出來色正質感好,盤完後期紅潤,且不易開裂。有些要求高的作者只雕老核材。
以上分類都是基於核材本身無裂、傷、花斑、白筋、糠黃的成熟品質橄欖核來做區分。
❻ 橄欖核都雕刻什麼字
1.佛像觀音像等人物像
2.吉祥花紋圖案,龍鳳等
3.文章,詩詞
4.其他創作者喜愛的內容
橄欖版核雕又稱欖雕權,是廣東地區漢族雕刻藝術之一,2008年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緻,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其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為主。花色品種也越來越多,新品種有多層花舫、通雕蟹籠、撒網漁船、吊鏈宮燈、花塔、古鼎、國際象棋等。按形式分,廣州欖雕則有座件、掛件、珠串、核舟等。現在欖雕產品的花色品種從三幾種增加到50多種,如多層花舫、通雕蟹籠、撒網漁船、吊鏈宮燈、花塔、古鼎、國際象棋等。不少新產品在參加國內外展覽時受到好評。
❼ 怎樣雕刻橄欖核
1、想學橄欖核雕抄者要有一定的繪襲畫基礎,其次要有立體想像力。畫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你的作品,除非你有超強的立體想像能力,可以不用繪畫打稿。
2、工具准備:鉛筆或油性水筆、牙刷、平口刀、斜口刀、圓口刀、v口刀(尖刀)、夾具以及粗細砂紙。
3、刀可以自己製作,買圓鋼自己磨一下,裝個刀柄就成,至於大小要看你要雕刻的作品了,我用1~3mm感覺都可以了。夾具只要能固定橄欖核的都行,我用印床加兩個中間挖圓孔的尼龍來固定橄欖核。
4、初學時用夾具可以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有固定膽子可以大一點,經過一段時間找到感覺後可以不用夾具,不管用不用夾具,在雕刻時拿刀的手中指一定要用力頂住橄欖核,可以控制出刀的距離,避免刀打滑傷到手。在雕刻時吃刀不要太大,也就是不要太大塊的刻下橄欖核碎屑,因為橄欖核比較脆這樣會損傷不該刻掉的地方(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到的),一般一刀能刻掉的地方分成三刀,就可以了。
5、雕刻時先把輪廓刻出來,一邊一邊輪流著刻,一步一步刻到細,不要一直盯著一個地方刻。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是平口刀,圓口刀刻圓底用,刻直線用v口刀(尖刀),三種刀都沒辦法用的地方用斜口刀。
6、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細致就可以了。
❽ 什麼樣的橄欖核是好核
好核類分:
一、核筋(花):橄欖核上有天然的核筋分割線並有對應的小眼(俗稱花),一般可以分為:二花核、三花核、四花核。
二、核子的形狀和大小:
1.單核:也叫做大核,一般長度超過4.5CM,比較適合雕刻單件作品,價值很高;
2.小核:與單核相比,小核是很小的尺寸為0.8-1.2CM,市面上很少見,所以一般價格比較高;
3.怪核:就是形狀比較奇怪的核子,如核雕藝人門所說的佛手,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見獨特的藝術品,由於這樣的核子比較少,價格不菲,如果有藝人能夠巧手點撥,會是一件絕版的收藏品;
4.細長核:形態狹長,大的一般用來雕核舟一類的題材,小的用來做細長羅漢;
5.圓核:形體通圓,就是最常見的雕刻18羅漢的核子,現在也用來雕其他題材。正圓的核還能用來做素珠;
7.扁核:相對於一般核料而言核型比較扁圓,以四花核居多,適合做手串。
6.普通核:這類的核子比較常見,一般用題材一般的作品
三、核質:橄欖核的按核質可分為:黃胖核、油核、鐵核,黃胖核個大適合雕單個題材,鐵核核質精密細膩,顏色紅潤,油核刷油不花,以鐵核為上。
年份上又有新核與陳(老)核之分,陳核年份時間長已經充分陰干,更適合雕刻。
四、雕法:從雕刻手法來分類可分為立雕(圓雕)與浮雕,其中又有鏤空雕、陰陽刻等。
五、打磨:一般分為拋光和帶刀痕,拋光後作品光滑發亮,帶刀痕就是不拋光,但要求刀工更為精細。
六、風格:核雕作品往往體現出作者的表現手法,一般可以分為寫實與寫意兩類。即傳統工筆畫的寫意手法與現代雕塑油畫中的逼真寫實手法。
七、派系:分為殷派與須派,只針對羅漢而言。殷派的代表是殷根福,是傳統工筆寫意手法線條簡潔滑潤。須派的代表是須吟笙,講究寫實線條有肌肉感,但須派和現代寫實羅漢又有顯著區分。
八、地域:一般從作者的地域上將橄欖核雕分為南工與北工。
九、題材:核雕作品的題材大致可以分為:人物、動物、植物、風景、文字等。
十、形式:分為掛件(可佩帶的單籽)、擺件(不可穿繩的把玩件僅作為擺放與收藏)、手串、長串。[
❾ 同樣是橄欖核雕,為什麼長度外形都不一樣呢
因為橄欖核雕它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一般這種能夠被收藏的東西,它一定有它獨特之處,所以自然尺寸外形都不一樣,不然的話就感覺沒有收藏價值,而像是流水線上出來的工藝品。
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那麼我們這些果實不管是蘋果、桃子還是什麼,它的果核都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自然我們用來雕刻的橄欖核它也是不一樣的,由此看來的話,橄欖核雕長度外形不同也能夠理解,而且,這樣的藝術品,購買的人都是喜歡它獨有的手藏價值,而且每一個雕刻師傅他的手法還有他的技術和想法都是不同的,那麼自然它雕刻出來的作品,也就會隨著他的想法而改變,自然也就是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市面上的橄欖核雕,基本長度外形都不一樣,除非是那種流水線上下來的機器核雕。
❿ 橄欖核是什麼形狀的
蘇工老一輩核雕名家【陳素林】老師本工作品《開心彌勒》尺寸2.02.6選用陳放10多年的超紅老油核雕刻老刀功老技法刀功硬朗灑脫一眼看去透著濃濃的蘇韻風帶您回到幾十年前的記憶一次時間旅行[色][呲牙][呲牙]彌勒開相喜慶生動衣褶飄逸手持各種寶物寓意好手感沉壓手高密度老核特有質感難得一串現

看起來很普通的橄欖核,經過雕刻大師之手之後,就會變成讓人愛不釋手的工藝品。
圖片作品均有【微信公眾平台-----橄欖核舟山】友情提供!也可在下方留言,小編看到都會一一回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