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舍利雕刻
1. 梅花舍利干什麼季節雕刻合適
枸骨能否象其它樹種一樣,在扎枝時剪去所有帶刺的葉,剪光葉片後的枝條會不會影響再萌發新芽,什麼季節剪葉較合適?
2. 盆景舍利是怎麼形成的
樹的舍利來自於自然。有些樹種生性頑強,千百年歷經大自然的風雨侵襲、冰雪交加、雷電摧殘一部分枝乾枯萎凋零形成舍利,但樹仍不死,頑強生長,這是一種生命的贊禮,不屈的抗爭,無聲的《命運交響曲》。正因如此,每每我們見到黃山之松、嵩岳之柏、孔府之林時無不為這種與天抗爭、堅毅不拔、自強不息的不屈精神所傾倒!
「舍利」一詞來源於佛教。是梵語Saria的音譯,意思是「身骨」,也曰「靈骨」或「堅固子」,由佛教的高僧大得圓寂以後火化而產生,為佛教至高聖物。
日本盆景界引用了這一概念並把它作為一種盆景技法廣泛運用於松柏盆景的製作。其初衷可能也是使普通素材通過舍利的製作,升華它的作品品味。其實,中國古代、近代的盆景和繪畫作品用枯乾和枯枝點綴樹木已非常普遍,明代的《十竹齋書畫譜》、清代的《芥子園畫譜》都有不少此類畫本。以至於《日本盆景通史》記載,「舊本人初學做盆景無不先仿照此書」 。在盆景製作方面清末盆景家胡炳章、民國盆景大師周瘦鵑皆擅長用枯木技藝製作松柏梅盆景。故而,我們認為,舍利干(或稱枯木技藝)製作技藝本源於中國,是樹木盆景創造中的一種藝術形象創造,它所表現的是樹乾枯死部分的木質風化現象。白骨化的舍利干同綠蔭蔥郁的枝葉,形成了枯榮共存的鮮明藝術反差,更增添了盆景的藝術魅力,是一種較好的盆景製作的藝術形式。
盆景中的舍利,一部分來自於自然形成,本身就彰示著它的無限的自然之美,這是盆景中難得的佳品;一部分盆景品味平淡,通過適當的舍利製作,強化了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增加了它的滄桑感,大大地提升了樹的品質,這種方法是值得提倡的;還有一部分素材本身就有一些缺陷,不符合盆景創作的審美標准,通過舍利的製作,去掉了不足之處,變成了可以觀賞的作品,這也無可厚非。
不過,我們反對那種未對素材進行細致地觀察,反復地推敲、科學地論證就貿然下手;也反對動輒掏心剔骨、剝皮抽筋的做法;更反對那種為舍利而舍利,見松即神枝、遇柏必舍利,千樹一面、滿目瘡痍的片面的製作方法。我們提倡對任何一個素材都要採取因材施作、合理運用方法,能不做舍利的盡量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也最好不做。
另外,建議盆景的初學者,在對自己的製作水平沒有一定的把握之前,千萬不要盲目動手、妄加斧斤、刻意追求所謂」凄美「風格、盲目地模仿名家作品的製作。多看看成功的作品、多學習製作理論、多讀一讀專業盆景雜志、積累好專業素養,三年後再說,否則一下手就會成千古恨!
例一:我的這棵刺柏素材買來時就僅剩一枝,製作時採用因材施制的方法加以處理,並非製作時刻意追求某種風格。此樹素材主幹雖然枯死、看似無用之材,但是也有一定的優點:樹干收勢較好,根頭粗壯,根盤虯曲有力,小樹生長茂盛,出枝豐富。製作時,先對主幹進行細致的取捨雕刻,增強其收勢,注重線條的變化和流暢感。然後處理小樹,將其的多餘、過長的枝條進行修剪後細心編扎,最後稍作牽拉靠近主幹,換盆時將樹略微提升,使其根盤盡露,這樣製作即告完成。製作以後,樹的品味大大提升:根盤遒勁有力,干勢過渡自然流暢,小樹依勢而生,貼切和諧,我想數年之後,會成為一盆上好的作品。
例二:這是一個把握舍利雕刻分寸的範例。這棵刺柏左側雖然生長旺盛、右側則是一段截短的枯乾,粗看是一棵平庸之材。但是,通過作者對舍利的精心雕刻處理,使一個平庸的素材變成一盆極有藝術效果和發展前景的作品。這個作品創作的可取之處在於科學地把握去留,恰當地處理舍利。作者在製作左干時並未作太多的雕刻,只是處理了一下水線並梳理盤紮好枝條即可。著墨最多的是右干,作者通過精心雕琢,將一段枯木樁創作成一個玲瓏剔透,極富滄桑感的舍利。通過這樣的製作,作者將生死、榮枯、主次、高下、大小、取捨等處理得恰到好處,產生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對初學舍利製作者來說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註:彩色圖片為編者配圖,與原文無關)
3. 「佛系」盆景之【舍利干】,應該如何製作
自然舍利干,又叫天然舍利干,是樹木在自然界生長中,經歷過雷打火燒、動物的踩踏、人為的刀劈斧砍,或被蟲咬、病害或各種自然災害等形部分枝乾枯死,再經過年長月久的風吹、日曬、雨淋等,天然形式的“舍利干”。 “天然舍利干”,可遇而不可求,非常難得,十分珍貴。在野外挖掘樹樁時,如果遇到這種“天然的舍利干”,應注意盡量保留,是樹樁盆景中的精品。
總結:“人工舍利干”製作的時間,以春季萌芽前,為舍利干製作的最佳時間。在人工製作舍利干時,應注意保護好上水線,並在雕刻後,對上水線兩邊的傷口塗上白乳膠或濃稠的泥漿,然後在樁幹上包上一層保鮮膜或草繩、棉布等,經常噴水保濕,經過1~2個月後,再適時除去包纏的保鮮膜、草繩或棉布等,並繼續經常往樹樁的枝幹上噴水保濕。
4. 後學想恭請 舍利子一顆 不知如何請到,非常想供奉,希望在百度的高僧 居士 佛友 能給所幫助。
去參加圓寂的高僧的葬禮,也許會有收獲。
5. 佛家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科學依據啊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舍專利子印度語叫做馱屬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6. 如何從科學角度解釋舍利子這種東西
結石而已
7. 舍利子,科學如何解釋
實際上早已經有科學的解釋,甚至佛教自己也已經給出了科學的解釋。舍利神話其實並不被佛教承認,這是中國佛教世俗化後,民間巫術與佛教結合的結果。
佛教所稱呼的舍利就是遺骨,舍利(梵語 Sarira 的音譯,意為「遺骨」)。舍利的真正意思就是人的遺體火化以後未完全焚燒干凈的個別骨頭.
使舍利成為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骨灰處理有直接關系.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圓寂後,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遺體被火化。當時北末羅、南末羅等八個國家搶分了佛陀的舍利。為了保護、供養舍利,這八個國家各自建立了一座寶塔。幫助「八分舍利」的婆羅門人和遲到的孔雀部族人,又為存放舍利的壇子和火化釋迦牟尼佛遺體的炭灰另外建立了兩座寶塔.
後隨著佛教向中國傳播,其中部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也被帶到中國.
以上歷史傳說,已為近代的考古發現所證實。1987年8月24日,在法門寺院內的十三級寶塔崩裂,考古學家在幾年的發掘整理中,發現了供奉在地宮後室內的「八重寶函」中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是人工仿製的。一枚是佛的舍利,即火化後的佛指遺骨。這是舍利到底是什麼的最真實的證據.
所以舍利就是火化以後的遺骨。並不是很神秘的物質。
但是,由於自我國明代以來,佛教開始了世俗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舍利也被神秘化了.舍利被認為是某種修煉得道的結果,其實這里缺乏一個簡單的邏輯思考,歷史流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的舍利確實是一部分沒有火化完的遺骨,那麼那些自稱信仰釋迦牟尼佛的人在火化後怎麼會出別的東西來呢?
徒弟超過祖師不是不可能,但不應該是在宗教神性上.因為這里會產生一個極為荒唐的矛盾.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並且告訴大家,達到他的水平就是佛.而釋迦牟尼佛的骨灰和常人一樣,也是遺骨。只不過漢語是音譯稱為「舍利」。如果有些佛門弟子的骨灰中產生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還聲稱是修行佛法的結果,顯然,這些佛門弟子的修行成果達到了釋迦牟尼佛沒有達到的程度,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沒有成佛呢?
所以,如果提舍利一詞,科學的解釋就是火化遺體後的遺骨.如果有人看到骨灰中除遺骨外還有別的什麼,那我認為至少不能說是舍利,似乎用別的稱呼最好。
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傳說法是釋迦牟尼佛在火化時,除了上面所說的舍利以外,還發現有48000顆"真身舍利".甚至在網上還有照片展示.照片中的所謂舍利為五彩顏色,有珍珠大小。
其實這種說法違反一般的常識,完全是附會傳說。
比如我們可以推算一下,一顆珍珠大小的舍利有多重.我想不會低於4克.那麼84000顆是多重呢?大約有334公斤.
如果這84000顆舍利是真的,而且這些舍利僅僅是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以後的剩餘物.那麼釋迦牟尼佛生前體重是多少呢?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人的體內80%是水.那麼倒算回去釋迦牟尼佛的體重應該是1.17噸! 面對這個計算結果,我想就不用再多評價什麼了。
佛教否認釋迦牟尼佛是神,同時也是不承認世間存在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認為舍利具有某種神秘性質的物質的觀點也不是佛教的觀點,只不過是民間以訛傳訛。
類似的現象還有不少。比如「開光」一詞,原本指佛像完工前最後一個工序,就是雕刻出佛像的眼睛。而雕刻出眼睛意味著佛像完工可以供奉了。因為佛像塑造本來就是一件大事,完工舉行一個儀式很平常,就是像現代社會中一個工程結束時舉行竣工儀式一樣。但近代開光已經被神化,變成了給某種物品以驅邪能量的神秘儀式。善男信女紛紛把自己的戒指、鑰匙鏈送去「開光」,以為開光就可以辟邪。實際上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
所以,舍利是佛教的專用名詞,原指釋迦牟尼佛的遺骨.後來佛教中具有一定身份的信仰者死後火化所出現的遺骨也可以叫舍利。而常人火化後如果產生遺骨只能叫"骨灰",這鍾稱呼的區別不在於火化產生的物質不同,而在於普通人不是佛教的信徒,沒有必要使用佛教的專用名詞。
8. 舍利子是怎麼來的真有其事么怎麼感覺不可信。。
實際上早已經有科學的解釋,甚至佛教自己也已經給出了科學的解釋。舍利神話其實並不被佛教承認,這是中國佛教世俗化後,民間巫術與佛教結合的結果。
佛教所稱呼的舍利就是遺骨,舍利(梵語 Sarira 的音譯,意為「遺骨」)。舍利的真正意思就是人的遺體火化以後未完全焚燒干凈的個別骨頭.
使舍利成為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骨灰處理有直接關系.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圓寂後,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遺體被火化。當時北末羅、南末羅等八個國家搶分了佛陀的舍利。為了保護、供養舍利,這八個國家各自建立了一座寶塔。幫助「八分舍利」的婆羅門人和遲到的孔雀部族人,又為存放舍利的壇子和火化釋迦牟尼佛遺體的炭灰另外建立了兩座寶塔.
後隨著佛教向中國傳播,其中部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也被帶到中國.
以上歷史傳說,已為近代的考古發現所證實。1987年8月24日,在法門寺院內的十三級寶塔崩裂,考古學家在幾年的發掘整理中,發現了供奉在地宮後室內的「八重寶函」中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是人工仿製的。一枚是佛的舍利,即火化後的佛指遺骨。這是舍利到底是什麼的最真實的證據.
所以舍利就是火化以後的遺骨。並不是很神秘的物質。
但是,由於自我國明代以來,佛教開始了世俗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舍利也被神秘化了.舍利被認為是某種修煉得道的結果,其實這里缺乏一個簡單的邏輯思考,歷史流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的舍利確實是一部分沒有火化完的遺骨,那麼那些自稱信仰釋迦牟尼佛的人在火化後怎麼會出別的東西來呢?
徒弟超過祖師不是不可能,但不應該是在宗教神性上.因為這里會產生一個極為荒唐的矛盾.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並且告訴大家,達到他的水平就是佛.而釋迦牟尼佛的骨灰和常人一樣,也是遺骨。只不過漢語是音譯稱為「舍利」。如果有些佛門弟子的骨灰中產生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還聲稱是修行佛法的結果,顯然,這些佛門弟子的修行成果達到了釋迦牟尼佛沒有達到的程度,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沒有成佛呢?
所以,如果提舍利一詞,科學的解釋就是火化遺體後的遺骨.如果有人看到骨灰中除遺骨外還有別的什麼,那我認為至少不能說是舍利,似乎用別的稱呼最好。
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傳說法是釋迦牟尼佛在火化時,除了上面所說的舍利以外,還發現有48000顆"真身舍利".甚至在網上還有照片展示.照片中的所謂舍利為五彩顏色,有珍珠大小。
其實這種說法違反一般的常識,完全是附會傳說。
比如我們可以推算一下,一顆珍珠大小的舍利有多重.我想不會低於4克.那麼84000顆是多重呢?大約有334公斤.
如果這84000顆舍利是真的,而且這些舍利僅僅是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以後的剩餘物.那麼釋迦牟尼佛生前體重是多少呢?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人的體內80%是水.那麼倒算回去釋迦牟尼佛的體重應該是1.17噸! 面對這個計算結果,我想就不用再多評價什麼了。
佛教否認釋迦牟尼佛是神,同時也是不承認世間存在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認為舍利具有某種神秘性質的物質的觀點也不是佛教的觀點,只不過是民間以訛傳訛。
類似的現象還有不少。比如「開光」一詞,原本指佛像完工前最後一個工序,就是雕刻出佛像的眼睛。而雕刻出眼睛意味著佛像完工可以供奉了。因為佛像塑造本來就是一件大事,完工舉行一個儀式很平常,就是像現代社會中一個工程結束時舉行竣工儀式一樣。但近代開光已經被神化,變成了給某種物品以驅邪能量的神秘儀式。善男信女紛紛把自己的戒指、鑰匙鏈送去「開光」,以為開光就可以辟邪。實際上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
所以,舍利是佛教的專用名詞,原指釋迦牟尼佛的遺骨.後來佛教中具有一定身份的信仰者死後火化所出現的遺骨也可以叫舍利。而常人火化後如果產生遺骨只能叫"骨灰",這鍾稱呼的區別不在於火化產生的物質不同,而在於普通人不是佛教的信徒,沒有必要使用佛教的專用名詞。
9. 如何認證舍利子
舍利子在哪裡鑒定能出證書,歷史上有很多高僧、大成就者在圓寂後都留下了舍利子,根據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去世火化後,在其骨灰中發現了許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佛門至寶舍利子。只有佛門高僧去世火化後才有舍利子,因此人們認為這正是佛門高僧長期苦心修煉的結果。
舍利子其名是從梵語之中音譯而來,它指的是靈骨、身骨,也就是人火化之後遺留下來的東西。它的顏色五彩斑斕,有黑、紅、黃、綠等各種色彩,樣式非常多,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有的像水晶,有的像鑽石,非常漂亮。舍利子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東西,歷年以來僅有佛教高僧火化後才會出現,給舍利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因此被尊為佛教至寶而加以供奉。然而對於舍利子的成分和形成問題,歷年以來都眾說紛紜,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
許多人對於舍利子的存在持懷疑態度,比如對於釋迦摩尼死後,形成佛舍利84000餘顆。我們假設每顆舍利子的重量是4克,那麼釋迦摩尼所結成的佛舍利也有334公斤之多,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難不成釋迦摩尼死後屍身骨質還能膨脹通常比較科學的解釋就是,舍利子是人死之後的遺骨。所謂的舍利子,實際上是佛教與世俗的巫術與神話相結合之後,產生的一種訛傳。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舍利子其實就是佛教中的專用名詞,對於它的斑斕色彩,許多人認為它其實是被後人刻意模仿製作出來的。因為釋迦摩尼死後,為了將他的遺骨與普通人的遺骨區別開來,所以稱之為舍利子。後來佛教有名望的大師或是部分有威望的信仰者死後所得的骨灰,都可以叫舍利子,與普通骨灰的區別僅僅在於它們的名稱不同。
10. 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
佛教所稱呼的舍利就是遺骨,舍利(梵語 Sarira 的音譯,意為「遺骨」)。舍利的真正意思就是人的遺體火化以後未完全焚燒干凈的個別骨頭.
使舍利成為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和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骨灰處理有直接關系.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圓寂後,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遺體被火化。當時北末羅、南末羅等八個國家搶分了佛陀的舍利。為了保護、供養舍利,這八個國家各自建立了一座寶塔。幫助「八分舍利」的婆羅門人和遲到的孔雀部族人,又為存放舍利的壇子和火化釋迦牟尼佛遺體的炭灰另外建立了兩座寶塔.
後隨著佛教向中國傳播,其中部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也被帶到中國.
以上歷史傳說,已為近代的考古發現所證實。1987年8月24日,在法門寺院內的十三級寶塔崩裂,考古學家在幾年的發掘整理中,發現了供奉在地宮後室內的「八重寶函」中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是人工仿製的。一枚是佛的舍利,即火化後的佛指遺骨。這是舍利到底是什麼的最真實的證據.
所以舍利就是火化以後的遺骨。並不是很神秘的物質。
但是,由於自我國明代以來,佛教開始了世俗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舍利也被神秘化了.舍利被認為是某種修煉得道的結果,其實這里缺乏一個簡單的邏輯思考,歷史流傳下來的釋迦牟尼佛的舍利確實是一部分沒有火化完的遺骨,那麼那些自稱信仰釋迦牟尼佛的人在火化後怎麼會出別的東西來呢?
徒弟超過祖師不是不可能,但不應該是在宗教神性上.因為這里會產生一個極為荒唐的矛盾.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並且告訴大家,達到他的水平就是佛.而釋迦牟尼佛的骨灰和常人一樣,也是遺骨。只不過漢語是音譯稱為「舍利」。如果有些佛門弟子的骨灰中產生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還聲稱是修行佛法的結果,顯然,這些佛門弟子的修行成果達到了釋迦牟尼佛沒有達到的程度,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沒有成佛呢?
所以,如果提舍利一詞,科學的解釋就是火化遺體後的遺骨.如果有人看到骨灰中除遺骨外還有別的什麼,那我認為至少不能說是舍利,似乎用別的稱呼最好。
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傳說法是釋迦牟尼佛在火化時,除了上面所說的舍利以外,還發現有48000顆"真身舍利".甚至在網上還有照片展示.照片中的所謂舍利為五彩顏色,有珍珠大小。
其實這種說法違反一般的常識,完全是附會傳說。
比如我們可以推算一下,一顆珍珠大小的舍利有多重.我想不會低於4克.那麼84000顆是多重呢?大約有334公斤.
如果這84000顆舍利是真的,而且這些舍利僅僅是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以後的剩餘物.那麼釋迦牟尼佛生前體重是多少呢?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人的體內80%是水.那麼倒算回去釋迦牟尼佛的體重應該是1.17噸! 面對這個計算結果,我想就不用再多評價什麼了。
佛教否認釋迦牟尼佛是神,同時也是不承認世間存在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認為舍利具有某種神秘性質的物質的觀點也不是佛教的觀點,只不過是民間以訛傳訛。
類似的現象還有不少。比如「開光」一詞,原本指佛像完工前最後一個工序,就是雕刻出佛像的眼睛。而雕刻出眼睛意味著佛像完工可以供奉了。因為佛像塑造本來就是一件大事,完工舉行一個儀式很平常,就是像現代社會中一個工程結束時舉行竣工儀式一樣。但近代開光已經被神化,變成了給某種物品以驅邪能量的神秘儀式。善男信女紛紛把自己的戒指、鑰匙鏈送去「開光」,以為開光就可以辟邪。實際上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
所以,舍利是佛教的專用名詞,原指釋迦牟尼佛的遺骨.後來佛教中具有一定身份的信仰者死後火化所出現的遺骨也可以叫舍利。而常人火化後如果產生遺骨只能叫"骨灰",這鍾稱呼的區別不在於火化產生的物質不同,而在於普通人不是佛教的信徒,沒有必要使用佛教的專用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