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加工工藝的特點是什麼
❶ 綠茶是怎麼製成的 綠茶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綠茶:製作來時不經過任何發酵過程、采自摘後直接殺菁、揉捻、乾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鮮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為以鍋炒而成的炒菁綠茶,比方龍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溫蒸汽蒸煮的蒸菁綠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氣濃、後者有新鮮新綠感。 代表茶有鴉河貢茶高山綠茶、碧螺春、西湖龍井
❷ 綠茶區別於其它茶類的主要加工工藝是什麼
綠茶於不發酵茶,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是綠茶製作工藝中的重要環節。
綠茶用茶樹的嫩芽、嫩葉製成。屬按照綠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綠茶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代表性名茶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1、工藝:殺青(炒青、烘青、蒸青、曬青)—揉捻(改變茶葉的形狀)—乾燥(固定形狀,使水分保持在3%~5%之間)。
2、干茶:干茶以綠色為主,由於茶區環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不同,有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因工藝不同有扁形、螺形、蘭花形、條形、針形等。
3、湯色:以綠色為主、黃色為輔。
4、香氣:清新的綠豆香、菜香。品種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
(2)綠茶的加工工藝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綠茶能夠幫助肌膚對抗氧化,這是由於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而茶多酚具有非常強的抗氧化作用,它的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很多倍,因此,美眉們可以常常喝綠茶,幫助肌膚對抗氧化,從而預防肌膚衰老。
綠茶屬於偏涼性的茶類,而綠茶中的茶多酚有著可以幫助肌膚對抗細菌、消除炎症的作用,綠茶中不但含有豐富茶多酚,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綠茶中的維生素能夠幫助肌膚抑制黑色素的沉積,還能夠促進肌膚的血液循環,從而幫助肌膚排出多餘的毒素。
❸ 綠茶的特點是什麼
①產茶季節:每年春、夏、秋三季,名優綠茶大多隻採制春茶。綠茶以清明(4月回5日)前至答穀雨(4月20日)採制的品質最佳。
②原料:採摘茶樹的嫩芽、嫩葉。
③主要加工工藝:茶青→殺青→揉捻→乾燥→毛茶。
④外觀顏色:干茶以綠色為主(但因產茶區環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會有變化,如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
⑤茶湯顏色:以綠色為主,黃色為輔。
⑥香氣滋味:清新的豆香、花香、栗香等,不同品種的綠茶香氣也有所不同,滋味淡微苦。
⑦茶性:寒涼。
⑧適合人群:年輕人、電腦工作人員、吸煙飲酒的人。
❹ 誰知道綠茶加工工藝
綠茶加工工藝
綠茶為不發酵茶。綠茶可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四大類,加工方法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工序相同即殺青、揉捻、乾燥三個過程。現以我國產量最多的炒青綠茶為例介紹綠茶的加工工藝。
一、 殺青
殺青即通過高溫破壞鮮葉的組織,使鮮葉內含物迅速轉化。殺青是綠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達到綠茶清湯綠葉品質的關鍵。鮮葉通過高溫殺青,可以達到:1、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防止葉子紅變,為保持綠茶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奠定基礎。2、蒸發葉內一部分水分,增強葉片韌性,為揉捻成條創造條件。3、是葉內具有青臭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高沸點芳香物質顯露,增進茶香。
殺青的技術因素包括鍋溫、投葉量、時間和方法等。這因素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影響殺青的質量。
(1)、鍋溫 一般要求殺青鍋溫有260℃~320℃之間,才能達到鈍化酶活性的目的。鍋溫太高,殺青葉失水過快,易產生焦葉焦邊,產生煙焦味。鍋溫太低,易產生紅梗紅葉,影響成品的品質。
(2)、投葉量 因殺青設備、殺青老嫩、鍋溫不同而異。在同一鍋溫條件下,採用機械傳動的鍋式殺青,其投葉量經驗公式為:
投葉量=(150-5K)·R³千克/鍋
式中,K為鮮葉老嫩級別,R為殺青鍋半徑。
(3)、殺青時間 一般鍋式殺青時間有5—10分鍾之間。時間長短與鍋溫和投葉量有關。殺青時間過長,殺青葉失水過多,不利於做形;殺青時間過短,鮮葉的茶多酚、蛋白質等成分水解轉化不充分,成品青澀味重。一般宜掌握「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
(4)、方法 鍋式殺青應掌握「抖悶結合,多抖少悶」的原則。抖殺就是將葉子揚高,以有利於水分的散失,青草氣揮發,使清香透發,防止葉色黃變。悶殺是加蓋不揚葉,使熱蒸氣有葉內作短時間 的停留,迅速提高葉攏
❺ 綠茶的主要工藝是什麼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是綠茶製作工藝中的重要環節。綠茶用版茶樹的嫩芽、嫩權葉製成。按照綠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綠茶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代表性名茶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①工藝:殺青(炒青、烘青、蒸青、曬青)—揉捻(改變茶葉的形狀)—乾燥(固定形狀,使水分保持在3%~5%之間)。
②干茶:干茶以綠色為主,由於茶區環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不同,有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因工藝不同有扁形、螺形、蘭花形、條形、針形等。
③湯色:以綠色為主、黃色為輔。
④香氣:清新的綠豆香、菜香。品種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
⑤滋味:滋味淡,微苦。綠茶內質的各種成分完全屬涼性茶。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咖啡因,較易刺激神經。
綠茶-黃山毛峰
❻ 茶有幾種製作工藝各有什麼特點
漢中仙毫 (一)原料鮮葉要求 1、要求不帶茶蒂、不含鱗片、魚葉及老葉,芽葉新鮮,無劣變或異味,不受污染,無其它非茶類雜物。 2、鮮葉運抵加工廠後,應攤放於清潔衛生、設備完好的貯青間,禁止鮮葉直接攤放在地面。鮮葉要分級攤放,堆放厚度不超過3厘米,攤放時間不超過10小時。 3、鮮葉的運輸、驗收、貯存操作應避免機械損傷、混雜和污染。 (二)加工工藝要求 1、工藝流程為:攤青→殺青→理條→做形→提毫→烘乾→精選。 2、攤青: (1)環境:陰涼通風、不受陽光直射、干凈衛生的室內。 (2)用具:竹質匾盤或晾席上。 (3)厚度:一般不超過3厘米厚。 (4)翻動:每1—2小時1次。 (5)時限:一般6—10小時內應付制。 (6)程度:葉色變暗、葉質萎軟、青氣消失、失重8—10%。 3、殺青 (1)機械:常用30型、40型、50型滾筒殺青機 (2)鍋溫:以50型殺青機為例,一般220—240℃。 (3)投葉量:以50型殺青機為例,一般800—1000克/次。 (4)程度:青臭氣散盡、茶香顯露、葉色變暗,含水60%左右為適度。 4、理條 (1)機械:常用五槽和七槽多功能理條做型機。 (2)鍋溫:通常90—80℃。 (3)投葉量:一般每槽100—200克。 (4)程度:初步成型,含水率40%左右為適度。 5、做形 (1)機械:同理條用機械。 (2)鍋溫:通常80—70℃。 (3)投葉量:一般每槽150—250克。 (4)程度:基本定型,含水率20—30%為適度。 6、提毫 (1)設備:目前常用炒茶鍋手工提毫。 (2)鍋溫:通常60—70℃。 (3)投葉量:一般150—250克/次。 (4)程度:白毫初露,外形固定為適度。 7、烘乾 (1)機械:名茶熱風烘乾機。 (2)溫度:初烘100—90℃,復烘80—70℃。 (3)程度:足干時,手捻成末,含水率6%以內。 8、精選 (1)揀剔:按產品實物標准樣揀剔。 (2)復火:對水分超標產品,進行復火,使含水率在6%以內。
碧螺春 碧螺春採制技藝高超,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後開采,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 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鍾。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適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鍾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鍾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鍾。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C,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鍾。全程約為40分鍾左右。 碧螺春分7級,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即級別低鍋溫高,投葉量多,做形時用力較重。
龍井 採摘 龍井茶的採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為貴:歷來龍井茶採摘時間很有講究,以早為貴。茶農常說:"茶葉是個時辰草,早采三 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 2、細嫩著稱:龍井茶的採摘還以採摘細嫩而著稱,並以採摘嫩度的不同分為"蓮心"、"雀舌"、" 旗槍",鮮葉嫩勻度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如雀舌的稱"雀舌"。 3、採摘次數多:採摘次數多,也是龍井茶的一大特色。長期以來,采大留小分批採摘,已經成了習慣。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後期隔幾天采一次,全年採摘在30批左右。 晾 其次是晾,所謂晾就是剛採摘下來的茶葉得在陰涼處堆放上大半天,大約相當於機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過堆晾,去掉茶葉里殘余的大部分剛性。 採回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3厘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為適度。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 炒制 龍井茶的炒制分青鍋、回潮和輝鍋三道工序. 炒制手式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 青鍋,即殺青和初步造型的過程,當鍋溫達80-100度時,塗抹少許油脂使鍋內更光滑,每鍋鮮葉約125克。開始以抓、抖手勢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造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歷時12-15分鍾。 回潮,即起鍋後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經篩分,篩底篩麵茶分別進行輝鍋。攤涼回潮時間一般為40-60分鍾。
❼ 綠茶有什麼特點
綠茶是一種不發酵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布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回。其中以江答蘇、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產量高、質量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
綠茶是以適宜茶樹的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另外,綠茶還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綠茶
❽ 什麼是綠茶 綠茶的特點是什麼
綠茶是一種不來發酵茶,自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布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產量高、質量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
綠茶是以適宜茶樹的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另外,綠茶還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綠茶
❾ 誰知道綠茶的具體加工工藝
綠茶的主要工藝為:
①殺青:用高溫破壞茶葉中氧化酶的活性,抑制鮮葉中多酚等回物質答氧化,使茶葉的色香味穩定下來。殺青的方法有炒青、烘青、蒸青、曬青等,以炒青、烘青為主。
②揉捻:將茶葉中的葉細胞揉碎,使茶汁易於浸出,改變茶葉的形狀。
③乾燥:讓茶葉乾燥,使茶葉中水分的含量為的3%~5%,以利於茶葉的保存。乾燥方式為:炒干、烘乾、曬干,以炒干,烘乾為主。
❿ 綠茶生產工藝流程
綠茶的生產工藝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
1、殺青
採取高溫措施,使鮮葉內含物迅速地轉化,破壞鮮葉的組織,進而破壞酶的活化,然後是內含物質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綠茶的色、香、味的品質特徵。所以說殺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過內因初步改變而形成的鮮葉形質。
(10)綠茶的加工工藝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價值功效
1、抗衰老。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 ,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於其它同類物質。
2、抑疾病。有助於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著重要作用。
3、抗致癌。茶多酚可以阻斷亞硝酸銨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並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肌體免疫能力的功效。
4、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我國有不少醫療單位應用茶葉制劑治療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癒率達90%左右。
5、美容護膚。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
6、醒腦提神。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對於緩解偏頭痛也有一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