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子如何加工的
1. 怎樣製作繩索
現在看來十分平凡的制繩工藝早在大型工廠和精密機器出現之前,就是一種深受贊揚的技術。這正是4世紀時印度的情況。當時,印度的制繩行業的專業化程度很高,制繩的匠人分成好幾類,生產不同用途的繩索:有人專門生產象繩,有人專門生產馬繩……與現代的裝配線工人不同,那時每個工匠都通曉制繩過程的各個環節,對大麻作物的種植、收獲和曬干,到紡紗、結股和最後搓成結實的繩索都很熟悉。
直到工業革命開始時,制繩技術才像許多手工業一樣開始發生變革。約250年前,制繩的紗線還是用手工紡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隨著合成纖維(如尼龍、的確良、莎綸、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採用,這個重要行業出現了第二次大發展。這些人造材料具有許多實用優點:強度大;對由黴菌引起的變質和腐蝕耐受性(從而可減少特殊的保護性處理);通過採用更小的和更輕的繩索,既可降低貯存的費用,又便於使用.據測定,合成纖維的壽命約為天然纖維的三至四倍。
製作方法扭繩:纖維經過整理、紡織成紗線。多根紗線扭在一起成一股,多股再扭合後成繩。其中單根紗線和單股,單股和繩子的扭結方向都是兩兩相反,以便結合緊密。扭繩的兩端必須分別固定,否則原來的扭結會散掉。為了保護扭結,扭繩擺放的時候一般是盤起來。
編繩:這類繩子的原料一般是聚丙烯、尼龍或聚乙烯。
種類——根據製作方式不同有以下常用種類:克勒型繩索:外部有一繩鞘包裹,內核由絲絲縷縷的纖維線組成,除了在雨雪天氣外,克勒型繩索易於操作,但強度不如較粗的繩索,在有切口時容易散開。普通的扦搓繩索
:由三股纖維線纏在一起,一股受力,其他也能分擔。
2. 鋼絲繩是怎樣製造的製造工藝流程細一點。
【鋼絲繩的生產工藝】鋼絲繩的生產有拉絲、捻股及合繩三個基本工序。
1、拉絲:
原材料:這里說的鋼絲繩拉絲是指原材料經過酸洗、磷化、剝殼、開坯,其間進行一次或多次的拔拉,改變其分子機構,使其達到目標直徑的一種工藝手段。
原材料有0.14~10.00mm的黑色金屬和直徑為0.01~16.00mm的有色金屬。
酸洗:用酸液洗去鋼絲繩原材料表面銹蝕物和軋皮的過程,在鋼絲繩生產工藝中又叫剝殼,主要把高線的氧化物剝離,以免鐵銹等雜質影響開坯,損壞拉絲模具。
磷化:通俗的說就是把材料浸入磷酸鹽溶液中,使其表面獲得一層不溶於水的磷酸鹽薄膜的工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蝕。
開坯:通過各種拉制金屬線的模具中心的一定形狀的孔,圓、方、八角或其它特殊形狀。當金屬強行穿過模孔時尺寸、形狀都發生變化。
冷拔絲:普通的圓鋼,讓它通過比它的直徑小一點的孔中強行拉過,則圓鋼直徑就會變小,長度會伸長,不斷重復這樣的加工過程,則圓鋼就會進一步變小。產生這種塑性變形以後的鋼材硬度會增加,塑性會基本消失。不要求塑性,只要求強度的場合,可以使用這樣的鋼材。
回火:因為鋼絲的分子結構已經破壞,只有回火再次還原鋼絲內部的結構。以便於再次拉絲,這樣不易斷裂,而且能拉到我們想要的強度。強度就是我們說的的抗拉強度。強度是拉絲拉出來的,不是熱處理出來的。這就是鋼絲繩工藝和機械加工工藝最大的區別了。強度越高,拉力越強,但是韌性越差。所以,在鋼絲繩選型上應選擇合適的強度。不能一味高強度。高強度鋼絲繩拉力是強的,但是在耐磨度和柔韌性方面比較弱。
2、捻股:
捻股的類型、結構和用途 鋼絲繩的類型、結構、原料和生產工藝取決於用途。一般鋼絲繩用直徑 0.1~6.0mm 圓斷面的碳素鋼絲。捻制密封和半密封鋼絲繩時,採用 Z形和其他異型鋼絲。鋼絲繩的類型按用途分:有懸吊橋梁用繩和礦用捻股、架空索道用承載繩、傳動裝置用牽引繩、電梯用繩、捆紮和拖編貨物用系扎繩等。鋼絲繩的品種不斷增多,結構日益復雜,除採用各種塗層鋼絲外,還使用不銹鋼絲和雙金屬鋼絲。為確保鋼絲繩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鋼絲繩有足夠的強度,良好的撓性、捻制的密實性、抗壓性、耐磨性、耐腐蝕性和抗疲勞強度等,其中強度最為重要。
鋼絲繩的截面結構有點接觸圓股、線接觸圓股、面接觸圓股、異型股、單層股不旋轉、密封及扁平等。其中面接觸圓股鋼絲繩是靠捻股機的牽引力將線接觸繩股通過拔絲模或輥模拔制而成。通過拉模,繩股變形前和變形後的截面捻股中有塗油和鍍層兩種防腐措施。
(1)塗油:所有鋼絲繩都必須塗油。纖維芯浸油,要求油脂能夠保護纖維芯不腐爛、不銹蝕鋼絲,滋潤纖維,並從內部潤滑鋼絲繩。表面塗油使繩股中所有鋼絲表面都均勻地塗上一層防銹潤滑油脂,其中對摩擦提升和礦水大的礦井用繩,要塗增磨和抗水性強的黑油油脂;其他用途則塗成膜性強、防銹性能好的紅油油脂,並要求油層薄,便於在操作過程中保持清潔。
(2)鍍層:有鍍鋅、鍍鋁、塗尼龍或塑料等。鍍鋅又分鋼絲先鍍後拔的薄鍍層和鋼絲拔後鍍鋅的厚鍍層,厚鍍層的機械性能比光面鋼絲繩有所降低,宜在嚴重腐蝕環境中使用。鍍鋁鋼絲繩比鍍鋅鋼絲繩更耐腐蝕、耐磨、耐熱,主要用於漁業拖網船舶及含H2S的礦井等,採用先鍍後拔法生產。塗尼龍或塑料的鋼絲繩分塗繩和塗股後合繩兩種。前者用於靜索,後者用於動索。
卷線工序:將鋼絲線盤,重新卷在捻股機的工字輪上;也可將鋼絲從拔絲機後直接卷到工字輪上。
捻股:將鋼絲捻成繩股。捻股機有筐籃式、軸管式、無管式和雙捻機等。
3、合繩:
在合繩機上將繩股圍繞繩芯中心線作螺旋線排列生產鋼絲繩的工藝過程。合繩要嚴格按照鋼絲繩製造工藝規定進行。合繩機選定後,應認真選配合繩用股,股的規格、結構、捻向(見鋼絲繩捻法)、長度等應滿足鋼絲繩製造卡片的要求。股選定後,將載股工字輪安裝在合繩機的工字輪輪架上。合繩工序中工字輪的安裝、股的穿線方法、捻制參數的調整及捻制操作與捻股時的相同。合繩與捻股相比,僅在捻制工藝上有所不同。鋼絲繩的捻制分為單捻鋼絲繩的捻制、雙捻鋼絲繩的捻制和三捻鋼絲繩的捻制3種類型。
單捻鋼絲繩捻制方法和捻制工藝與相同結構的股的捻制方法和捻制工藝基本相同,區別僅在於在單捻鋼絲繩中,圍繞繩芯外的各捻制層的鋼絲捻向是交替變化的,捻向則按外層鋼絲的捻向確定。密封鋼絲繩屬單捻鋼絲繩,捻制方法與捻制圓股單捻鋼絲繩相似,其不同點在於,捻制時必須保證繩芯外的異形鋼絲大面始終朝向鋼絲繩的外表面。密封鋼絲繩繩芯外異形鋼絲的捻制一般在專用設備上完成。
雙捻鋼絲繩通常由2、3、4、6、7、8根股捻制而成。最多可達到36股,品種多,結構較復雜,是應用最廣泛的鋼絲繩。應用最普遍的是由6根股組成的雙捻鋼絲繩。中細規格的雙捻鋼絲繩可採用管式捻股機捻制。粗規格鋼絲繩,特別是同向捻鋼絲繩(見鋼絲繩捻法),採用筐籃式合繩機捻制。異形股鋼絲繩可採用專用設備捻制,也可在普通合繩機上將圓形股變形成異形股後捻製成鋼絲繩。面接觸鋼絲繩可採用異形鋼絲繩捻製法製造,也可採用塑性壓縮法製造。塑性壓縮法是在捻股時將圓形股經受拉拔或輥壓,使股中鋼絲產生塑性變形,改變股內鋼絲的接觸狀態,然後用這種股捻製成鋼絲繩。三捻鋼絲繩的捻制與雙捻鋼絲繩的捻制相同,只是捻制次數增加了。
所有鋼絲繩都應捻製成不鬆散的。鋼絲繩的不鬆散性能通過合繩時對捻制股進行預變形實現。金屬繩芯的鋼絲繩也可以採用熱處理方法獲得不鬆散性能。為了改善鋼絲繩的力學性能和不鬆散性能,除合繩時對股進行預變形外,捻股和合繩時還廣泛採用股矯直工藝,以消除鋼絲繩的捻制應力。
在合繩機的牽引輪和收線裝置之間設有鋼絲繩塗油槽,對鋼絲繩塗油。鋼絲繩塗油後經排線機構均勻地纏繞在收線機構的工字輪上。捻制完畢後,鋼絲繩的繩頭用軟鋼絲扎緊並固定在工字輪輪盤上。
3. 下面這種繩子怎麼製作
把一頭固定好
然後雙手搓另一頭,多搓幾下,然後用一隻手抓牢
另一隻手找到繩子的中間
把兩頭對折
注意兩頭都別松
對折後繩子就會自行卷好
稍整理就行了
4. 鋼絲繩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鋼絲繩以盤條、潤滑脂及繩芯為主要原材料,經過熱處理、拉絲、塗層處版理、捻股與合繩等工序權生產出鋼絲繩。
常用鋼絲繩品種有磷化塗層鋼絲繩、鍍鋅鋼絲繩、不銹鋼絲繩或塗塑鋼絲繩。大氣環境中使用,專利技術生產的錳系磷化塗層鋼絲繩使用壽命最長,錳系磷化塗層可以大幅度提高制繩鋼絲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蝕性,磷化塗層鋼絲繩疲勞壽命是光面鋼絲繩的3-4倍,隨著對耐磨磷化液的研究,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依據磷化塗層鋼絲繩目前市場價格,磷化塗層鋼絲繩日均使用成本僅僅是光面鋼絲繩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磷化塗層鋼絲繩是光面鋼絲繩的升級換代產品,僅供參考。
5. 掛繩是怎麼製作的又有哪些應用呢
小小的掛繩其實需要不少工序,下面舉例收音機掛繩、玩具掛繩、手電筒掛繩、相回機掛繩的製作流程答。
1.織帶:一般製作掛繩的材料有尼龍、pp、滌綸、高彈棉的,一般規格有寬4mm、5mm、6mm、7mm、8mm、10mm、12mm、16mm、20mm、25mm。
2.配件:通用的配件有金屬的勾扣、證件夾等,塑膠的有飛機扣、插扣、安全扣等。
3.印刷:一般的展會掛繩等會要求做上需要宣傳的文字及圖案。4.裝配:先印刷,按規定的尺寸裁好,加細繩、塑膠扣,點膠水或者壓金屬鐵片,最後到包裝。檢驗之後,一條掛繩就是合格的產品了。
掛繩的應用范圍廣泛,可用於迷你音響、手機、手電筒銅、工作牌、圓珠筆、吊牌、吊繩、。凡是電子產品需要方便攜帶的產品,掛繩顏色一般有紅、藍、黑、黃、白、灰、紫、綠等多種顏色,多樣的選擇,也可根據每個客戶不同的需求定製特殊顏色哦!
6. 繩子是怎麼做的(求擰成粗繩的細繩的做法)古代怎麼造繩
繩子的出現最少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回,他們便會用答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系住草裙……再後,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那是文字誕生前,人們的記事方法。
「繩」字的絞絲偏旁,說明了它是由草、麻或絲、絞合編成的。在古書中,它除了解作名詞的繩索之外,還常以其功用引申出「約束、捆綁、限制」等意思,作動詞用。
《爾雅》中有「繩之謂之束之」句,此處的「繩」字即捆綁之意了。現代中文中,「繩」字作動詞用的已經極其少見,「繩之以法」或「以法繩之」是尚存常見的一個。
隨著人們對生活的完美追求和工業的快速發展,繩子由之前的幾股扭織變成兩股,三股、8股、16股、24股、32股、48股編織而成,使得繩子表面紋路越來越細致美觀,可由一色或多色有規律的編織在一起,顏色更可觀,材料可用,麻、棕、丙綸絲、滌綸絲、棉紗、尼龍絲8等纖維或金屬編織,生活到處可見。
7. 怎麼製作擰繩工具
繩子的出現最少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版他們便會用草或權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系住草裙……再後,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那是文字誕生前,人們的記事方法。
「繩」字的絞絲偏旁,說明了它是由草、麻或絲、絞合編成的。在古書中,它除了解作名詞的繩索之外,還常以其功用引申出「約束、捆綁、限制」等意思,作動詞用。
《爾雅》中有「繩之謂之束之」句,此處的「繩」字即捆綁之意了。現代中文中,「繩」字作動詞用的已經極其少見,「繩之以法」或「以法繩之」是尚存常見的一個。
隨著人們對生活的完美追求和工業的快速發展,繩子由之前的幾股扭織變成兩股,三股、8股、16股、24股、32股、48股編織而成,使得繩子表面紋路越來越細致美觀,可由一色或多色有規律的編織在一起,顏色更可觀,材料可用,麻、棕、丙綸絲、滌綸絲、棉紗、尼龍絲8等纖維或金屬編織,生活到處可見。
8. 如何diy線繩手工小製作方法圖解
手工製作鑽石結掛繩步驟
1把繩子彎成一個鬆散的螺旋。把繩子放在平面上,形成一個螺旋。這個螺旋的圈數為2。
兩個繩頭指向同一個方向,並且停在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如果你想只用一根繩子製作掛繩,最好用這種方法。如果要用多條繩子來做掛繩,可以把它們的繩頭用橡皮筋或細線綁起來,把多條繩子當作一股繩。
在繩頭附近繞一個環。螺旋所繞成的第一個圓有一個終點,把螺旋裡面的那個繩頭從終點旁邊的繩子下面穿過,這樣就形成一個環。
把裡面的那個繩頭放在環的旁邊,但不要碰到繩子的另一個繩頭。
把另一個繩頭從環下穿過。彎回另一個繩頭,把它搭在剛才那個環的前面的一段繩子上,交點與繩頭距離約10厘米。再把繩頭從環的後面的一段繩子下穿過。
這時兩個繩頭都指向下方。
這個繩頭與繩子交叉兩次,形成的兩個交點在環的兩側並與環的距離相同。
把同一個繩頭穿過環。把繩頭向下搭在環的一邊。把環旁邊最近的那段繩子往環裡面推,形成另一個環,讓繩頭從它裡面穿過,從而形成一個還沒有打緊的繩結。
把同一繩頭穿過繩結的中心。把繩頭拉高並繞過繩子的其它部分,讓它處於繩結的上方。把繩頭推到繩結的下方,然後再把它從繩結的中心拉出來。
現在還不要拉緊繩結。
對另一個繩頭做同樣的動作,把這個繩頭拉到繩結和繩子其他部分的下面。把它繞過繩子的其他部分,從繩結的中心拉出來,靠近前一個的繩頭。
拉緊。一隻手拉兩個繩頭,另一隻手拉螺旋剩下的部分。這樣就把結打緊了。
螺旋剩下的部分所形成的環可以被用來做掛繩。
9. 掛繩的製作流程
紡織是中國傳統的行業,歷史悠久,早在唐朝,中國的紡織品就已經穿越浩瀚版的海洋,造福世界人類權。而如今,紡織業依然是中國強盛的行業。
小小的掛繩其實需要不少工序,下面舉例收音機掛繩、玩具掛繩、手電筒掛繩、相機掛繩的製作流程。
1.織帶:一般製作掛繩的材料有尼龍、pp、滌綸、高彈棉的,一般規格有寬4mm、5mm、6mm、7mm、8mm、10mm、12mm、16mm、20mm、25mm。
2.配件:通用的配件有金屬的勾扣、證件夾等,塑膠的有飛機扣、插扣、安全扣等。
3.印刷:一般的展會掛繩等會要求做上需要宣傳的文字及圖案。
4.裝配:先印刷,按規定的尺寸裁好,加細繩、塑膠扣,點膠水或者壓金屬鐵片,最後到包裝。檢驗之後,一條掛繩就這樣可以出貨了。
10. 如何製作牽引繩
所需材料和工具:2條分別大概2米長的550傘繩、1個回形針、打火機、1個龍蝦內扣。
1、將傘繩對折容後,對折處繞過龍蝦扣,再將末端穿過對折處,使傘繩固定在龍蝦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