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需要加工的政府信息
『壹』 什麼是委外加工
本單位因為技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在本單位加工的產品委託外單位加工,委外加工又分為委外材料加工和工序加工,外單位加工好了,收回產品的過程,而委託方付加工費。
製造企業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期,大多數企業都存在著將部分零部件進行委外加工的業務,委外加工一般指的是其他企業根據本企業的零件加工要求,生產製造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或產品,往往需要企業提供材料或技術圖紙等。
拓展資料:
委外加工管理的難點
對於委外加工費用來說,企業主要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一個費用分攤的模型。因為根據企業業務的不同,這個委外加工費用的分攤原則是不同的。為了成本模塊生產成本的准確性,必須在委外管理期初數據設置的時候,做好這方面的初始化工作。
通常情況下,委託加工所發生的費用先統計在「委外加工物資」這個科目中。然後等到委外加工的產品入庫後,在歸集到產品的成本中去。但是,根據采購價格一樣,往往在加工費用中,包含了一些稅收。
如消費稅或者增值稅等等。而這些稅有些需要計入到產品成本中去;有些則不需要計入。如果在費用管理中,不進行這方面的管理的話,則最後的生產成本跟財務部門的統計口徑就會不一樣,從而造成生產成本的不準。
如這個委外加工的產品是半成品,企業收回後仍然需要進行加工,如進行包裝等等。則此時委託加工費用中所包含的消費稅不需要計入到委託加工的產品成本中;而直接通過應交稅費科目來核算。如果企業委託加工的不是半成品,而是成品。
收回後直接可以銷售的,則就需要先計入委託加工物資成本;然後隨著成品的入庫而計入到半成品成本中。同理,如高委外加工費用中還包含增值稅的內容,那麼也有這方面的規定。
如果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則通常情況下不計入委外加工的產品成本;相反,如果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則需要計入到委外加工的產品成本中去。可見,委外加工費用中,主要包括兩部分的稅收,分別為消費稅與增值稅。
而他們是否需要計入到委外加工產品的成本中去呢?又根據企業情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是增值稅的話,主要看企業的納稅規模;如果是消費稅的話,則主要看委外加工產品的用途。可見,委外加工產品費用的復雜性。
參考資料:網路-外加工
『貳』 行政機關對已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是否有整理加工的義務
沒有,只有公開的義務,沒有收集整理加工的義務
『叄』 什麼叫信息加工觀點
信息加工是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過程,使版收集到的信息權成為能夠滿足我們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於發掘信息的價值、方便用戶的使用。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礎,也是信息成為有用資源的重要條件。
1. 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假信息、偽信息,只有通過認真地篩選和判斷,才能避免真假混雜。
2. 我們收集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零亂的、孤立的信息,只有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的排序,才能有效地使用。
3. 通過信息的加工,可以創造出新的信息,使信息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肆』 加工 匯總的信息是不存在,還是不公開
屬於不抄公開
如何確定公開主襲體及行政機關是否有加工匯總的法定義務。行政機關不承擔加工、匯總、分析義務。由於加工、匯總、分析是沒有一定標準的,即使給行政機關增加了此項義務,實踐中也很難操作。所以,行政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應當是現有的,不需要另行加工、匯總、分析。
『伍』 什麼是政府信息及其特徵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
1、指專導性。政務信屬息反映的是領導意圖、社情民意。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務信息是正式公文的補充,其指導作用顯而易見。
2、真實性。真實是政務信息的生命。政府機關的信息來源較為正統,而且在編發時一般要經過三次審核,因而可信度比較高。
3、保密性。大家知道,有些政務信息涉及到黨和國家的秘密,是不宜公開的。因而政務信息的傳輸和運作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陣地。這也是政務信息網區別於其他信息網路的一個顯著特徵。正因為如此,在收集、傳遞、處理政務信息時務必注意到內外有別,增強保密意識。
4、時效性。及時、迅速是政務信息的又一鮮明特點,政務信息一般不登載時過境遷的內容。
(5)什麼是需要加工的政府信息擴展閱讀: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瞬息萬變的信息,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信息社會就是信息和知識將扮演主角的社會,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資源的政府信息涵蓋全社會信息的80%,它既是公眾了解政府行為的直接途徑,也是公眾監督政府行為的重要依據。因而,政府信息應該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公開發布。
『陸』 政府內部信息是什麼意思
政府信息是指為聯邦政府或者由聯邦政府創建、採集、加工、發布或處理的信息,而政府信息資源則是一切產生於政府內部或雖然產生於政府外部但卻對政府各項業務活動有影響的信息的統稱。國家政府信息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即信息資源、信息網路、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化人才隊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准規范還包括經濟、金融、鐵道、電力、民航、統計、財稅、海關、氣象、災害防禦等因素
『柒』 什麼是政府信息公開
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和委託的組織,在行使國回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答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而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對此,可以從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
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務公開,二是信息公開;狹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主指政務公開。政務公開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開其行政事務,強調的是行政機關要公開其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執法結果,屬於辦事制度層面的公開。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的內涵和外延要比政務公開廣闊的多,它不僅要求政府事務公開,而且,要求政府公開其所掌握的其他信息。
『捌』 哪些信息不屬於政府信息
究竟哪些信息不是政府信息呢?以下通過實例為您講解。
實例一
法官提示:咨詢≠政府信息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政府信息應當是以一定形式記錄或保存的信息。進一步說,可以從兩點進行理解:一是政府信息要有一定的載體,比如文件、電子數據等;二是政府信息應是事先存在的,不是需要加工、製作的。本案中,城管執法局將葉某的桌子扣押,但是這種扣押行為是一種行政強制措施,並不需要製作、保存關於其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的政府信息。葉某要求公開「搜走樓下桌子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實質上是以咨詢的方式對城管執法局執法行為提出質疑。對於這種情形,建議葉某直接到法院針對城管執法局的扣押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城管監察局所在的區政府或北京市城管執法局提起行政復議。
實例二
陳某和李某因為口角發生爭執,李某將陳某打傷,經法醫學鑒定結果為輕傷。某公安局將李某毆打陳某一案作為刑事案件受理,並進行了初步的調查,但由於證據調取困難,暫時還沒有作出立案的決定。陳某認為公安局包庇李某,強烈要求盡快立案。於是,他向公安局申請信息公開,要求公安局公開立案決定書。
法官提示:刑偵信息≠政府信息
同樣是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政府信息應當是行政機關製作或保存的信息。公安機關既具有行政管理職能也具有刑事偵查職能,在其履行刑事偵查職能的時候,公安機關屬於司法機關,不屬於行政機關。本案中,陳某申請公開的信息,其實屬於刑偵信息,不屬於政府信息。建議陳某向公安局的督察部門、人民檢察院提請立案監督,符合自訴條件的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實例三
小丁認為某鎮政府幹部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存在瀆職行為,他遂向某區監察局舉報,要求行政問責,很快得到了回復。為了進一步加強監督,他又向區監察局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某區幹部離任審計監察方案」。
法官提示:內部信息≠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應當是行政機關對外行使行政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政府行為都是對外行為,有的政府行為僅是對內發生效果的,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監察行為。監察,是政府為了提高工作效能、加強廉政建設而開展的一種內部監督行為,由專門的監察機關來行使監察職責,它的效果是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獎懲評價,並不對外產生效果。小丁要求公開的「審計監察方案」,屬於監察機關對內行使監督職責產生的內部信息,不是對外行使行政職責產生的信息,因此不屬於政府信息。
實例四
小林是一位熱心環保的公益人士。雖然身在北京,但是對家鄉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河流污染情況心憂如焚。於是,趁春節回鄉之際,他向家鄉的縣環保局提出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該縣「向河流中超標排放工業污水的企業名單」,目的是要以此督促政府加強環境保護。
法官提示:需「加工」信息≠政府信息
小林關心公益事業的精神值得贊賞,但是他的做法卻無法得到法律的支持。前面說過,政府信息應當是事先存在的,不是需要加工、製作的信息。雖然,環保局具有對超標排放工業污水的企業進行檢查監督的職責,但是製作、保存此類的企業名單,卻不是環保局的職責,因為企業的超標排放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可能全部掌握,製作名單無疑是無用之舉。
如果非要拿出小林希望得到的名單的話,環保局必須進行加工、製作、分析、匯總才能拿出,顯然這超出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職責范圍。建議小林針對個別企業的超標排污行為,直接向環保部門進行舉報,甚至可以向上級環保部門舉報,以實現自己的公益目標。
實例五
陳某是某村的村民。今年初,某村委會召集村民代表會議,會議決定對村集體土地進行調整,要求部分多佔多用集體土地的村民騰退土地,其中包括陳某。陳某不服,認為村委會組織的村民代表會議程序違法,受到個別人員的操縱,要求鄉政府予以糾正。為了證明其主張,陳某向鄉政府提出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村民代表會議的會議記錄」。
法官提示:村務信息≠政府信息
陳某混淆了村務信息和政府信息的區別。村務信息是指村民自治活動中產生的信息,比如村委會財務開支狀況、土地承包情況等。我國實行村民自治,村集體不是一級政府,而是一個自治組織。所以,在村民自治活動中產生的村務信息不屬於政府信息的范疇。不過,值得提醒的是,如果陳某有證據證明鄉政府在履行行政職責過程中獲取了村民代表會議的會議記錄,那麼鄉政府仍有公開的義務。
實例六
吳某的父親吳老先生是著名的書畫收藏家。「文革」期間,吳老先生受到錯誤的批判,其收藏的字畫被查抄沒收。「文革」結束後,吳老先生被平反,部分字畫予以發還,但仍有部分字畫遺失。吳老先生去世前囑托吳某盡力搜尋。由於時間久遠,吳某苦尋不著,遂向某市文物局提出政府信息公開,要求獲取當年查抄字畫的清單。文物局告知吳某,該清單早已移交檔案館。
法官提示:移交檔案信息≠政府信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漸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檔案工作系統,1987年還專門制定了《檔案法》。《檔案法》規定:國家機關應當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凡是移交檔案館的檔案,均應當按照《檔案法》規定的時限向公眾開放。公眾對於開放的檔案,可以查閱利用。因此,文物局移交檔案的行為,符合《檔案法》的規定,並無不當。移交後的查抄清單,即屬於歷史檔案,不再屬於政府信息的范疇。因此,吳某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請求,難以得到法律的支持。建議其按照《檔案法》的規定向檔案館申請利用。
『玖』 什麼是政務信息
什麼是來政務信息?
政務信息,應當同時源符合三個條件,一是由政府機關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機關合法產生、採集和整合的;二是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載體所反映的內容。信息是較為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定的載體予以承載才易為人所掌握。政務信息也不例外,過去政府機關掌握的政務信息主要以紙質載體信息為主,隨著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在政府機關的大規模應用,目前政府機關以膠卷、磁帶、磁碟及其他電子存儲材料等載體記錄的政務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務信息包括了這些形式載體所反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