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加工企業加工費怎麼分攤
㈠ 製造企業一部分是加工一部分是生產產品銷售,怎樣分攤成本
1、如題所述,在實際工作中,生產製造企業對於成本核算必須設置合理的計算方式,對於既提供對外加工勞務又生產製造自有品牌產品的,應分別進行成本核算,建立相應明細賬冊,採取合理的費用分攤方式;
2、對於生產自有品牌產品,應在生產成本中單獨設置直接材料、水電費、人工費、折舊費、輔料以及製造費用攤銷等明細,如常進行成本核算則可;
3、對於受託對外提供加工勞務業務的,一般通過其他業務成本科目進行核算,同時應設置人工費、水電費、設備折舊費以及製造費用攤銷等明細;
4、可見,應對人工費、水電費、設備折舊費及製造費用攤銷等進行分配攤銷,一般地,可按照生產工時標准(加工業務和製造業務分別計算)作為分配依據;如無法甄別工時標準的,則可按照業務收入額佔比作為如上費用的分配依據;
5、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情況再作判斷。
㈡ 企業生產的自製半成品核算成本問題,直接人工費和製造費用應如何分攤
一、半成品A的期初余額500元,是已經攤了製造費用的成本,即上期未完工,繼續留在「生產成本」科目的,本月繼續歸集成本,何時完工了,何時再轉「庫存商品」。
直接人工費是否也要像製造費用一樣按製造費用分配率的比例攤分給這40個產品?
可以。如果不能判斷這些人工費是為哪個具體產品服務的,都可以通過製造費用分配計入。
二、具體核算步驟
1、這個月生產一級半成品A2000個,使用了原材料2000元,直接人工費5000
借:生產成本-A 7000
貸:原材料 2000
應付職工薪酬 5000
完工後需要入半成品庫(或模擬入庫)
借:生產成本-半成品A 7000
貸:生產成本-A 7000
2、生產二級半成品B時領用半成品A1800個
借:生產成本-B 6300 (7000/2000*1800)
貸:生產成本-半成品A 6300
還有200個半成品A留在庫里未領用,掛賬,後面生產時還會有完工的半成品A的陸續入到半成品庫的,按「原材料」科目原則核算
損耗了300個,不做處理,其成本由合格品1500個承擔,等於是領用的1800個單位成本是6300/1800=3.5,由於廢品,使半成品B的單位成本增加了,變為6300/1500=4.2
3、B完工後也要再次入半成品庫,假定外部加工費是500元
借:生產成本-半成品B 6800(6300+外部加工費500)
貸:生產成本-B 6300
應付賬款-加工單位 500
4、生產成品C時,領用1200個B
借:生產成本-C 5440 (6800/1500*1200)
貸:生產成本-半成品B 5440
未領用的半成品B300個的成本,留在「生產成本-半成品B」
5、最後得到成品C1000個, 次品E 100個,已損耗50個
借:庫存商品-正品C (5440+製造費用分攤)/1200*(1000+50)
庫存商品-次品E (5440+製造費用分攤)/1200*100
貸:生產成本-C
損耗的50個成本計入正品成本;月末還有50B個在產,留在「生產成本-C」科目掛賬,繼續歸集後續發生的成本,何時完工何時轉「庫存商品」。
三、製造費用又該按什麼比例分配?
可以按成品與半成品比例分攤。例如,C階段,發生製造費用1萬
成品分攤比率=5440/6300=0.863492
半成品分攤比率=(6300-5440)/6300=0.136508
成品分攤製造費用=10000*0.863492=8634.92
半成品分攤製造費用=10000*0.136508=1365.08
借:生產成本-C 8634.92
生產成本-半成品B 1365.08
貸:製造費用 10000.00
然後再結轉完工的C(上面第5步),這樣C分攤的製造費用8634.92元計入了「庫存商品」(C和E)。
㈢ 製造企業製造費用如何分攤
製造費用應該按車間歸集和記錄,如果兩個車間都記在一起了,只內能兩次分攤。
第一容次,先分攤到車間;第二次,再按各車間產品分攤,這點,你是正確的。
「折舊費按各自車間的機器價值分攤;電費,按實際消耗分攤;」 都正確,只是如果能夠分得這么清楚,為何當初不直接分別記到兩個車間,呵呵~~不就省得多分攤一次了嗎。
對於「機器修理費和機物料消耗勞保費等」,建議,按你說的後一種方式,即「哪個車間產生的就攤到哪個車間內」,這樣的成本更真實、可靠,也使產品更有可比性。
總之,你的概念很清晰,處理也規范。不是評價是鼓勵噢 ;-)
㈣ 工廠加工費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受託方取得加工費應當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受託方的會計核算一般是:
1、收到受託加工的材料時,按合同價(或不記錄實際金額)登記備查簿,借記「受託加工物資―某公司」(註明物資數量),領用時作相應的附註說明。
2、對於加工過程中發生的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輔助材料
貸:應付職工薪酬
貸:製造費用
3、加工完成按合同規定發給委託方時:
(1)確認銷售收入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加工費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同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生產成本
(3)在備查簿中將受託加工物資注銷,貸記「受託加工物資—某公司」(註明物資數量)。
(4)生產加工企業加工費怎麼分攤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收到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的原料、零件等,應當設置備查簿進行登記。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點(倉庫)、材料的類別、品種和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原材料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二)自製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三)生產經營領用材料,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出售材料結轉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發出委託外單位加工的材料,借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貸記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還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㈤ 企業加工費應怎麼做急急
1、開出加工費結成本分錄不應直接貸生產成本。企業接受來料代為加工所發生的各類回生產費用,包括人工費用、答輔料費用、製造費用,應當計入生產成本進行歸集;在代加工產品完工後,轉入庫存商品;在確認加工費收入的同時,結轉轉入營業成本。
2、竟然是幫別人加工,原料是對方提供的而不是企業向對方購買。對方提供的原料不屬於企業的資產,不應計入原材料,也無需計應付賬款。原料的數量只需登記備查簿方便以後查詢。
㈥ 關於加工費的會計分錄如何做賬
1、如果屬於委託加工,支付的加工費應該記入「委託加工物資」科目。回
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答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
2、如果屬於受託加工,收取的加工費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結算收取加工費分錄: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3、半產品委託外加工,發生的費用記入委託加工產品成本。該類業務通過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會計處理:
(1)、發出加工物資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加工費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應付賬款
(3)、收回加工物資
借:原材料
貸:委託加工物資
(4)、支付加工費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6)生產加工企業加工費怎麼分攤擴展閱讀
(一)收到來料時,不編制會計分錄,只對「受託加工來料」備查科目中對應的材料明細賬進行數額登記。
(二)領取「來料」及其它材料用於製造加工產品時,對「來料」領取的處理同上,對領取其它材料則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貨記「原材料」等科目。
(三)完工時,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等科目。
(四)出口銷售時,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㈦ 受託加工企業的製造費用,管理費用,加工費怎樣分攤到加工產品的成本中去呢
可以根據你們的產量比例,或是耗用的原材料比例,還有,你說的管理費用是不能轉到成本里去,製造費用,加工費這兩個是可以的
㈧ 製造企業如何分攤成本,已經將各個項目的產值計算出來了
我認為:某項目的銷售費用=總的銷售費用*某項目已售產值/總的已售項產值
某項目的運輸費用、外購加工費、輔助材料=總的運輸費用、外購加工費、輔助材料*某項目入庫產值/總入庫產值 (不考慮在產品)
㈨ 工廠的加工費怎麼計算呢
工廠的加工費應該是老闆給出的工價吧!不是每個工廠的加工費都是一樣的,剛開始,去工作的時候應該對有人跟你說加工費是怎麼算的?然後花不花得來讓你去選擇的呀?難道你是開始做的新手嗎?